黄维(1904年2月28日—1989年3月20日),原字悟我,后改字培我[1],男,江西贵溪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国民革命军中华民国陆军中将,中国国民党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黄维
中华民国陆军第1任陆军第十二兵团司令
任期
1948年9月—1948年12月
副职胡琏吴绍周
前任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04年2月28日
 中国江西省广信府贵溪县
逝世1989年3月20日(1989岁—03—20)(85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死因心脏病
国籍 中华民国(-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配偶蔡若曙(-1976年)
亲属黄敏南
黄慧南(幼女,1948年-)
职业将军
获奖青天白日勋章
军事背景
效忠 中华民国
服役 中华民国陆军
服役时间1924-1949
军衔 中将
参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徐蚌会战(被俘)
学历

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编辑

1904年2月28日黄维出生于江西贵溪盛源鄕一户农家,父亲早逝。早年毕业于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后考入鹅湖师范学院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回乡任小学教员。1924年,经方志敏安排,黄维找到中共江西地下省委负责人赵醒侬,经赵醒侬介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与陈赓等为同班同学。毕业后,曾参与讨伐陈炯明两次东征,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在与直系军阀孙传芳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所以很快得到提拔。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团长。1928年,任第十一师团长。1928年,入陆军大学受训。1931年,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二旅旅长。1934年,任第十一师师长。

中年经历

编辑
 
中原野战军缴获国军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的印章。现藏军事博物馆。

1933年,赴德国考察。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瞬即回国,9月任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师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罗店争夺战及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1938年,任第十八军军长。1939年6月,升陆军中将。1940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四军军长。1942年6月25日,昆明防守司令部成立,黄维任司令[2]:6869。并随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监训处副处长、青年军编练副监、军委会干部训练团副教育长、青年军军编练总监部东南分部主任。

1945年,任青年军第三十一军军长。1946年6月,任联合后勤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47年12月2日,黄维出任新制军官学校校长[2]:8465。1948年,兼任陆军第三训练处处长。1948年9月任第十二兵团司令官。徐蚌会战中于安徽双堆集被包围,其下属第一一〇师师长廖运周率部投共,黄维化装为小兵突围但最后被俘。

晚年经历

编辑

1956年,被送至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后移到北京秦城监狱。1975年3月19日,第七批特赦亦是最后一批。此批特赦由最高人民法院于3月19日发出特赦全部在押战争罪犯的通告。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89年3月20日凌晨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逝世。

永动机的研究

编辑

黄维在进入战犯管理所之后,为了逃避“思想改造”,将心力投入了永动机的研究之中,并曾在1968年得到狱方的赞助展开实验。被释放后,仍然不放弃这方面的研究。[3][4]

轶闻

编辑

黄维是《毛泽东选集》里提及次数最多的人之一,高达144次。[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国军将领黄维:彭德怀的真正“克星”. 人民网. [2019-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2). 
  2. ^ 2.0 2.1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3. ^ 黄维被俘后提出研制永动机,得到战犯管理所管理人员的支持. 凤凰网视频. 
  4. ^ 金源. 31 黄维的“永动机”. 《奇缘——一个战犯管理所长的回忆》.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2-12-04) –通过亦凡公益图书馆. 
  5. ^ 刘亚洲. 兩岸史話-金門之戰 - 兩岸藝文. 中时新闻网. 2011-02-18 [2021-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8).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