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王妃號防護巡洋艦

威廉王妃號[註 1](德語:SMS Prinzess Wilhelm[註 2][註 3])是德意志帝國海軍的一艘防護巡洋艦。她是伊倫娜級的第二艘,也是末艦,她唯一的姊妹艦是該級首艦伊倫娜號。威廉王妃號於1886年在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開工建造,於1887年9月下水,並於1889年11月投入使用。這艘巡洋艦是以德皇威廉二世的第一任妻子奧古斯塔·維多莉亞的名字命名的。建造時,這艘船配備14門150毫米(5.9英寸)口徑主炮,最高航速為18(33公里每小時;21英里每小時)。

歷史
德意志帝國
船名 威廉王妃號
艦名出處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的奧古斯塔·維多莉亞
建造方 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
鋪設龍骨 1886年
下水日期 1887年9月22日
入役日期 1889年11月13日
重新歸類 1914年改為水雷廢船英語Hulk (ship)
除籍日 1914年2月17日
結局 1922年拆解
技術數據
船級 伊倫娜級
船型 防護巡洋艦小巡洋艦
排水量 5,027公噸(4,948長噸;5,541短噸)
船長 103.7米(340英尺)
型寬 14.2米(47英尺)
吃水 6.74米(22.1英尺)
動力來源
  • 雙缸
  • 8,000匹指示馬力(6,000千瓦特)
船速 18節(33.3公里每小時)
續航力 以9節(17公里每小時;10英里每小時)航速可行駛2,490海里(4,610公里;2,870英里)
乘員
  • 28名軍官
  • 337名水兵
武器裝備
裝甲 20毫米(0.79英寸)

1895年,威廉王妃號被派往東亞水域,多次擔任東亞巡洋艦中隊的旗艦。在奧托·馮·迪德里希海軍少將的指揮下,她是參與奪取膠州灣的三艘軍艦之一。隨後,1898年美西戰爭期間,美國和西班牙部隊之間的馬尼拉灣海戰英語Battle of Manila Bay結束後,她立即出現在菲律賓。威廉王妃號於1899年回到德國,並於1899年至1903年間進行現代化改造。1914年2月,她被改成一艘貯存水雷廢船英語Hulk (ship),最終在1922年被拆解。

設計

編輯

威廉王妃號是德國海軍建造的第二艘防護巡洋艦[3],也是伊倫娜級防護巡洋艦的第二艘,得名於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第一位妻子,人稱「威廉王妃」的奧古斯塔·維多利亞。1886年,她是以「阿里阿德涅號代艦英語Ersatz[註 4]的合同名義訂購[註 5][6],並在基爾日耳曼尼亞造船廠開工建造[7]。她於1887年9月22日下水,之後開始舾裝工作。1889年11月13日入役德國海軍[8]。這艘船總長103.7米(340英尺),水線長98.9米(324英尺),舷寬14.2米(47英尺),吃水6.74米(22.1英尺),滿載排水量達5,027公噸(4,948長噸;5,541短噸)[6]。她的推進系統包括兩台臥式日耳曼尼亞制兩缸雙脹式蒸汽機,由四個燃煤圓柱形雙鍋爐提供9,732匹指示馬力(7,257千瓦特)動力[6]。她們的最高航速為18節(33公里每小時;21英里每小時)[8][註 6],可以以9節(17公里每小時;10英里每小時)的航速行駛2,490海里(4,610公里;2,870英里)。隨艦配有28名軍官和337名士兵[9]

威廉王妃號裝備4門150毫米RK L/30型英語15 cm Ring Kanone L/30單座箍炮[註 7],總共攜帶400發彈藥。她們的射程可達8,500米(27,900英尺)。本艦另外配有10門150毫米RK L/22型短管箍炮。這些副炮的射程要短得多,只有5,400米(17,700英尺)。艦炮裝備被六門37毫米轉輪式機關炮英語Hotchkiss gun包圍[3]。除此之外,本艦還配備三具350毫米(14英寸)的魚雷發射管,兩具發射器安裝在甲板上,第三具安裝在船頭吃水線以下,共裝有八枚魚雷。1893年,該艦於1903年在威廉港進行現代化改造,改造工程一直持續到1905年[7]。該艦的武器裝備得到顯著的改進,四門30倍徑箍炮被150毫米SK L/35型速射炮英語15 cm SK L/35[註 8]所取代,射程增加到10,000米(33,000英尺)。8門105毫米SK L/35型速射炮取代L/22型箍炮,另外增加6門50毫米SK L/40型速射炮英語5 cm SK L/40 gun[8]

服役歷史

編輯

在1890年的第一次軍事演習中,新入役的威廉王妃號與幾艘老式護衛艦一起作為假想敵參與模擬對抗[11]。1892年9月,這艘軍艦被派往熱那亞,代表德國參加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航行400周年紀念活動。由於當時德國和意大利雙邊關係冷淡,她是唯一一艘被派去參加儀式的德國艦隻[12]。在1894年的秋季演習中,威廉王妃號擔任一支偵察艦隊的旗艦[13]。1895年1月,威廉王妃號被派往亞洲增援駐紮在那裏的巡洋艦中隊[14]。當她在東亞水域與姊妹艦伊倫娜號會合後,與重建的舊式鐵甲艦凱撒號[註 9]輕巡洋艦鸕鶿號[註 10]、護衛艦阿科納號[註 11]炮艦雞貂號[註 12]一同加強該中隊的戰備力量[20]。1896年6月,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接管巡洋艦中隊[21]。11月,威廉王妃號急需維修,因為發動機的問題使她只能保持一半的航速[22]

1897年6月,奧托·馮·迪德里希海軍少將抵達亞洲指揮巡洋艦中隊,威廉王妃號、伊倫娜號和阿科納號在煙臺進行射擊訓練[23]。當月底,正在皇帝號上的迪德里希入駐在煙臺的中隊。在那裏,他與每艘艦的艦長舉行一系列的訪問儀式。7月1日,迪德里希登上威廉王妃號前往北京訪問。在那裏,他試圖與當時的清朝政府談判,希望為巡洋艦中隊在山東地區獲得一個永久性的海軍基地。然而他並沒有成功獲得在膠州灣建港的許可,於是於7月11日返回威廉王妃號。離開北京時,他順路考察了守衛北京入口的大沽口。迪德里希於7月16日回到中隊,隨後他率領中隊全體人員巡視亞洲各港口。[24]

奪取膠州灣

編輯

1897年10月,迪德里希計劃通過膠州地區的維修設施對他麾下的艦隻進行定期維護,威廉王妃號則計劃在上海停靠。他請求允許帶威廉王妃號和皇帝號到膠州灣進行秋季射擊訓練,並在冬季離開時留下威廉王妃號駐紮,但遭到拒絕[25]。然而,迪德里希成功利用11月6日發生在山東的兩名德國牧師被殺事件來為自己對清政府膠州守軍的行動掩護。當時,德軍可用於發動攻擊的軍艦就只有威廉王妃號和皇帝號[26]。幾天後,鸕鶿號加入艦隊,到11月10日,所有艦隻準備就緒。威廉王妃號11日離開港口,準備與皇帝號和鸕鶿號在海上會合。[27]

11月12日夜間,這三艘船會合併結成戰列。攻擊定於11月14日上午開始,由戰艦進行轟炸,再由威廉王妃號和皇帝號的船員組成登陸隊佔領港口。艦隊於13日上午到達[28]。第二天上午,大約700名官兵[註 13]的登陸隊以演兵的名義登上港口的主碼頭[30]。中國守軍完全沒有防備,因此德國士兵在兩個小時內就攻下目標。迪德里希迫使清政府總兵章高元從膠州灣撤退[29]。之後,德意志帝國國旗在青島升起,威廉王妃號鳴放21響禮炮[31]。登陸部隊留在膠州灣駐守港口,艦上的幾門37毫米口徑的機關炮被拆下,作為岸防部隊火炮。[32]

此後,由於迪德里希要求德國增援,德皇授權第二中隊部署到東亞基地。這支部隊因此被重組為東亞分艦隊;威廉王妃號被分配到該分艦隊的第一中隊。[33]11月27日,迪德里希因為奪取膠州灣的勝利被提拔為中將,同時被任命為新艦隊的指揮官[34]。該月底,中國軍隊聚集在港口。迪德里希命令威廉王妃號和皇帝號駛入港口,為岸防部隊炮援提供炮火支援。而此時,處於軟禁中的章高元被發現企圖顛覆德軍的佔領,於是迪德里希以談判為名誘使他登上威廉王妃號並將其扣押。一場短暫的衝突之後,中國守軍全面潰敗。[35]1月8日,威廉王妃號的一支由50人組成的部隊被派往即墨,抵禦中國在該地區的襲擊。[36]

美西戰爭時期的菲律賓

編輯

1898年春,海因里希親王出訪亞洲。在等待他的到來期間,迪德里希計劃利用船廠對他旗下的艦隻進行輪班保養。5月4日,迪德里希令威廉王妃號作為他的旗艦,派遣皇帝號前往長崎迎接,並在海因里希親王抵達的第二天也出發前往[37]。4月25日,美西戰爭爆發,5月1日,美國海軍喬治·杜威準將在馬尼拉灣海戰擊敗西班牙艦隊[38]。迪德里希計劃利用這次危機作為機會,在東亞地區為艦隊駐紮謀取另一座基地[39]。到達長崎後,迪德里希得知船廠還沒有完成對皇帝號的維修,所以在一段時間內無法對威廉王妃號進行整修。因此,他命令奧古斯塔皇后號前往長崎與他會合,以充當他的臨時旗艦[40]。威廉王妃號和皇帝號在修復工作完成後重返迪德里希的艦隊。[41]

6月20日,威廉王妃號抵達菲律賓,此時迪德里希旗下擁有5艘軍艦,分別是威廉王妃號、皇帝號、伊倫娜號、奧古斯塔皇后號和鸕鶿號[42]。之後,威廉王妃號前往馬里韋萊斯英語Mariveles, Bataan補充燃煤,並從運輸船達姆施塔特號接收新的船員[43]。8月9日,駐紮在海灣的美軍中隊命令停泊在港口的中立軍艦離開轟炸區,於是威廉王妃號和其他德國船隻前往馬里韋萊斯[44]。該市淪陷後,大多數德國船隻離開菲律賓,只有威廉王妃號留下保護還滯留在島上的德國公民。10月,阿科納號取代威廉王妃號[45]。11月中旬,皇帝號擱淺,不得不進入干船塢修理。因此,迪德里希再次將威廉王妃號作為他的旗艦[46]。威廉王妃號在亞洲只停留幾個月,並於1899年返回歐洲水域[8]

結局

編輯

1899年回到德國後,為了實現現代化,威廉王妃號進入威廉港帝國船廠的干船塢。改建工程一直持續到1902年[7]。她於1914年2月17日被從海軍序列中除名,並被用作水雷船。她最初駐紮在但澤,之後移駐基爾和威廉港。1921年11月26日,威廉王妃號以909,000馬克的價格出售。第二年她在威廉港被拆解。[8]

腳註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譯名參考自騰訊網[1]
  2. ^ SMS是德語:Seiner Majestät Schiff的縮寫, 意即「國王或女王陛下的船艦」。[2]
  3. ^ PrinzessPrincess的德文稱謂,在1996年德語正寫法改革之前,它也會被拼寫為Prinzeß,採用德文字母「清S」,參見ß
  4. ^ 譯名參考自《德國海軍的崛起: 走向海上霸權》。[4]
  5. ^ 所有德國艦船在訂購時都會被賦予臨時代號;其中新增編入艦隊的使用字母代號,而用於替換舊艦的則使用「(舊艦名)代艦」[5]
  6. ^ 另有來源記為18.5節(34.3公里每小時;21.3英里每小時)[6]
  7. ^ 根據德意志帝國海軍的命名法,該炮的官方名稱為15 cm Ring Kanone L/30。其中(Ringkanone)表示「箍炮」,而L/30表示炮管長度,即30倍徑[10]
  8. ^ 根據德意志帝國海軍的命名法,該炮的官方名稱為15 cm SK L/35。其中SK(Schnelladekanone)表示「速射炮」,而L/35表示炮管長度,即35倍徑[10]
  9. ^ 譯名參考自《德國海軍的崛起: 走向海上霸權》。[15]
  10. ^ 譯名參考自《德國巡洋艦史》。[16]
  11. ^ 譯名參考自《德國海軍的崛起: 走向海上霸權》。[17]
  12. ^ 另有來源譯為「伊爾底斯」號[18]或「黑鼬」號[19]
  13. ^ 另有來源指為800人。[29]

引文

編輯
  1. ^ 王栋说青岛路名的由来. qq.com. 2018-01-25 [2020-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2) (中文(中國大陸)). 
  2. ^ 朱鴻飛 2016,第87頁.
  3. ^ 3.0 3.1 Gardiner,第253頁.
  4. ^ 勞倫斯,第84頁
  5. ^ Gröner,第56頁.
  6. ^ 6.0 6.1 6.2 6.3 日本海人社 & 德國巡洋艦史,第21頁.
  7. ^ 7.0 7.1 7.2 Gröner,第94頁.
  8. ^ 8.0 8.1 8.2 8.3 8.4 Gröner,第95頁.
  9. ^ Gröner,第94–95頁.
  10. ^ 10.0 10.1 Grießmer,第177頁.
  11. ^ Sondhaus,第194頁.
  12. ^ Sondhaus,第195頁.
  13. ^ Sondhaus,第196頁.
  14. ^ Gottschall,第136頁.
  15. ^ 勞倫斯,第105頁
  16. ^ 日本海人社 & 德國巡洋艦史,第24頁
  17. ^ 勞倫斯,第131頁
  18. ^ 读图|1900年德国公使镜头中的上海. 澎湃新聞. 2016-06-22 [2020-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4) (中文(中國大陸)). 
  19. ^ 章騫(2013年),第91頁
  20. ^ Sondhaus,第206頁.
  21. ^ Kelly,第119頁.
  22. ^ Kelly,第122頁.
  23. ^ Gottschall,第147頁.
  24. ^ Gottschall,第148–150頁.
  25. ^ Gottschall,第153–154頁.
  26. ^ Gottschall,第156–157頁.
  27. ^ Gottschall,第158頁.
  28. ^ Gottschall,第159頁.
  29. ^ 29.0 29.1 李靖,第32頁.
  30. ^ 劉萍,第74頁.
  31. ^ Gottschall,第161–162頁.
  32. ^ Gottschall,第165–166頁.
  33. ^ Gottschall,第165頁.
  34. ^ Gottschall,第169頁.
  35. ^ Gottschall,第169–171頁.
  36. ^ Gottschall,第173頁.
  37. ^ Gottschall,第179頁.
  38. ^ Gottschall,第180頁.
  39. ^ Gottschall,第181頁.
  40. ^ Gottschall,第185頁.
  41. ^ Gottschall,第190頁.
  42. ^ Gottschall,第195頁.
  43. ^ Gottschall,第196頁.
  44. ^ Gottschall,第212頁.
  45. ^ Gottschall,第218頁.
  46. ^ Gottschall,第220頁.

參考書籍

編輯

期刊來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