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河(2世紀—204年),字伯海吳郡富春縣人。東漢東吳勢力將領。孫堅族子,統領孫堅親兵,作戰常為前驅,典知內事,被視為心腹。孫堅死後,先後跟隨孫策平定江東及輔助年幼的孫權接任江東基業。後媯覽戴員密謀唆使邊洪暗殺孫堅三子孫翊,孫河趕往怒斥二人沒盡忠職守,媯覽、戴員二人害怕孫權問罪,決定先下手為強,將孫河殺害。

孫河
威寇中郎將、領廬江太守
前任:李術廬江太守
繼任:
威寇中郎將、領廬江太守
國家孫吳
時代東漢末年
主君孫堅袁術孫策孫權
,曾過繼至
伯海
封地烏程縣廬江
籍貫吳郡富春縣
逝世建安九年(204年)
宛陵縣
親屬
長男孫助
次男孫誼
三男孫桓
四男孫俊
其他親屬族父孫堅、侄子孫韶

生平

編輯

常為前驅 典知內事

編輯

孫河個性忠直,說話謹慎,辦事敏捷。有氣魄和才幹,能服勤苦之事[1]

孫河自少跟隨孫堅出征,作戰時常擔任前驅,後來領孫堅親兵,典掌軍隊內部之事,被孫堅委以心腹之任[2]

初平二年(191年),孫堅接受袁術的請求攻打荊州牧劉表,遭黃祖伏擊身亡。長子孫策時年十七歲,襲烏程侯。孫堅侄子孫賁領孫堅餘眾,扶送靈柩。袁術到壽春駐紮屯軍,孫賁前往依附[3]

排除萬難 平定江東

編輯

最初孫堅興義兵時,孫策年十餘歲已廣交知名人士,並聽從好友周瑜的意見,將母親遷到廬江,招攬聚合士大夫,江、淮的人都投奔他,徐州牧陶謙十分忌憚孫策[4]。孫堅死後,孫策將父親還葬曲阿,孫策渡江居江都[5]

孫策在江都時,常拜訪名士張紘,張紘為孫策分析天下大勢,定下平定江東的計劃,孫策為無後顧之憂,將母親及年幼的弟弟們交託給張紘[6]。當時只有呂範和孫河經常伴隨孫策,跋涉辛苦,就算有危難也不會逃避,孫策亦待二人如親戚般,每次升堂,與吳夫人共同宴席[7]

孫策到壽春請求袁術歸還父親兵馬,袁術以藉口推辭,於是孫策帶着母親吳夫人遷居回到曲阿,與呂範、孫河一起投靠舅父吳景,並依賴吳景召募到了數百人。時涇縣山賊總帥祖郎來襲,孫策差點被祖郎襲殺。孫策聽再求見袁術,袁術將孫堅餘兵千餘人歸還給孫策[8][9]

孫策於是以曲阿為據點,先後擊敗以劉繇為首的地方勢力。孫河隨孫策出征,先後平定吳郡會稽郡[10]。孫策定都吳郡,任命孫河為烏程縣長。

輔助少主 討平內亂

編輯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不久去世,由時年十九歲的二弟孫權接手江東。時廬江太守李術不服從孫權,與梅乾雷緒陳蘭數萬人在集結淮水一帶騷擾破壞,孫權寫信要求李術扣留這些叛逃者。李術公開表示有德見歸,無德見叛,不應復還為由拒絕[11]

於是孫權用計策寫信給曹操,說嚴象被殺是李術所為,所以不應該理會李術。孫權斷絕李術的援軍後,與孫河、徐琨一起親征叛徒李術於皖城。皖城被孫權包圍,李術向曹操求救,但是曹操沒有到來,一切發展正如孫權所設計的一樣[12]

李術獨守皖城,城內糧盡只能用泥丸代替食糧充飢,隨即破皖城,李術被梟首,孫權遷徙城裏人及李術部將三萬餘人到江東。孫河拜威寇中郎將,領廬江太守,駐屯京口(今江蘇鎮江[13][14]

舉賢任能 提拔吾粲

編輯

孫河為烏程縣長時,當時寒門出身的烏程人吾粲,身份還是小吏,孫河卻對吾粲這人深感驚奇。後來孫河成為將軍,能夠自選長吏,表奏吾粲為曲阿丞,升遷為長史,治理地方有名跡。吾粲雖然出於寒門,與同郡陸遜卜靜等比肩齊聲。孫權為車騎將軍時,召吾粲為主簿,出任為山陰令,後歸還擔任參軍校尉[15]

斥責媯、戴 反為所害

編輯

建安九年(204年),丹楊太守孫翊邊洪殺害,孫河趕到宛陵,憤怒地斥責媯覽戴員二人,沒有盡責保護孫翊,令邊洪弒主之事發生。

媯覽和戴員相議,認為孫河與孫翊關係疏遠,孫河已如此厲詞譴責,若孫翊次兄孫權來到,二人必死無疑,於是二人決定先下手殺死孫河,密謀叛變,派人迎接揚州刺史劉馥[16],但沒多久兩人被孫翊的妻子徐氏和舊部孫高、傅嬰擒殺。孫河死後,由表侄孫韶繼承孫河的軍隊[17]

孫河膝下有四位兒子,長子孫助為曲阿長、次子孫誼為海鹽長,二人皆早卒。三子孫桓,儀容端正,器懷聰朗,博學彊記,能論議應對,孫權常稱為宗室中的顏淵。孫桓先後參加了討關羽及抗劉備之戰,拜建武將軍,封丹徒侯,下督牛渚。四子孫俊,性度恢弘,才經文武,為定武中郎將,屯戍薄落,赤烏十三年卒[18]

姓氏變化

編輯

據《三國志吳書孫韶傳》記載,孫河本姓俞,因得到孫策的喜愛,賜姓為孫,列入孫家屬籍[19]

另《孫韶傳》引《吳書》又說,孫河是孫堅的族子,早初過繼給姑家俞氏,後來再回復孫姓[20]

親屬

編輯

兒子

編輯
  • 孫助,孫河長子,官至曲阿長。
  • 孫誼,孫河次子,官至海鹽長。
  • 孫桓,孫河三子,東漢末和三國時東吳武將,建武將軍,丹徒侯。
    • 孫建,孫桓長子,繼承丹徒侯爵位,官至平虜將軍。
    • 孫慎,孫桓少子,官至鎮南將軍。
      • 孫拯,字顯世,孫慎之子。
  • 孫俊,孫河四子,定武中郎將。

侄兒

編輯
  • 孫韶,孫河表侄,本姓俞,東漢末和三國時東吳武將,鎮北將軍,建德侯,後假節領幽州牧。

註釋

編輯
  1. ^ 《孫韶傳》引《吳書》曰:河質性忠直,訥言敏行,有氣幹,能服勤。
  2. ^ 《孫韶傳》引《吳書》曰:少從堅征討,常為前驅,後領左右兵,典知內事,待以腹心之任。
  3. ^ 《孫賁傳》堅薨,賁攝帥餘衆,扶送靈柩。後袁術徙壽春,賁又依之。
  4. ^ 《孫策傳》堅初興義兵,策將母徙居舒,與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間人咸向之。徐州牧陶謙深忌策。江表傳曰:堅為朱儁所表,為佐軍,留家著壽春。策年十餘歲,已交結知名,聲譽發聞。有周瑜者,與策同年,亦英達夙成,聞策聲聞,自舒來造焉。便推結分好,義同斷金,勸策徙居舒,策從之。
  5. ^ 《孫策傳》堅薨,還葬曲阿。已乃渡江居江都。
  6. ^ 《孫策傳》引吳歷曰:初策在江都時,張紘有母喪。策數詣紘,咨以世務,曰:「方今漢祚中微,天下擾攘,英雄儁傑各擁衆營私,未有能扶危濟亂者也。先君與袁氏共破董卓,功業未遂,卒為黃祖所害。策雖暗稚,竊有微志,欲從袁揚州求先君餘兵,就舅氏於丹楊,收合流散,東據吳會,報讎雪恥,為朝廷外藩。君以為何如?」紘答曰:「旣素空劣,方居衰絰之中,無以奉贊盛略。」策曰:「君高名播越,遠近懷歸。今日事計,決之於君,何得不紆慮啟告,副其高山之望?若微志得展,血讎得報,此乃君之勳力,策心所望也。」因涕泣橫流,顏色不變。紘見策忠壯內發,辭令慷慨,感其志言,乃荅曰:「昔周道陵遲,齊、晉並興;王室已寧,諸侯貢職。今君紹先侯之軌,有驍武之名,若投丹楊,收兵吳會,則荊、揚可一,讎敵可報。據長江,奮威德,誅除羣穢,匡輔漢室,功業侔於桓、文,豈徒外藩而已哉?方今世亂多難,若功成事立,當與同好俱南濟也。」策曰:「一與君同符合契,同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以老母弱弟委付於君,策無復回顧之憂。」
  7. ^ 《呂範傳》時唯範與孫河常從策,跋涉辛苦,危難不避,策亦親戚待之,每與升堂,飲宴於太妃前。
  8. ^ 《孫策傳》策舅吳景,時為丹楊太守,策乃載母徙曲阿,與呂範、孫河俱就景,因緣召募得數百人。興平元年,從袁術。術甚奇之,以堅部曲還策。
  9. ^ 江表傳曰:策徑到壽春見袁術,涕泣而言曰:「亡父昔從長沙入討董卓,與明使君會於南陽,同盟結好;不幸遇難,勳業不終。策感惟先人舊恩,欲自憑結,願明使君垂察其誠。」術甚貴異之,然未肯還其父兵。術謂策曰:「孤始用貴舅為丹楊太守,賢從伯陽為都尉,彼精兵之地,可還依召募。」策遂詣丹楊依舅,得數百人,而為涇縣大帥祖郎所襲,幾至危殆。於是復往見術,術以堅餘兵千餘人還策。
  10. ^ 《三國志孫韶傳》引吳書曰:又從策平定吳、會。
  11. ^ 《吳主傳》引江表傳曰:初策表用李術為廬江太守,策亡之後,不肯事權,而多納其亡叛。權移書求索,術報曰:「有德見歸,無德見叛,不應復還。」
  12. ^ 《吳主傳》引江表傳曰:權大怒,乃以狀白曹公曰:「嚴刺史昔為公所用,又是州舉將,而李術兇惡,輕犯漢制,殘害州司,肆其無道,宜速誅滅,以懲醜類。今欲討之,進為國朝掃除鯨鯢,退為舉將報塞怨讎,此天下達義,夙夜所甘心。術必懼誅,復詭說求救。明公所居,阿衡之任,海內所瞻,願敕執事,勿復聽受。」
  13. ^ 《孫韶傳》引吳書曰:從權討李術,術破,拜威寇中郎將,領廬江太守。
  14. ^ 《吳主傳》引江表傳曰:初策表用李術為廬江太守,策亡之後,不肯事權,而多納其亡叛。權移書求索,術報曰:「有德見歸,無德見叛,不應復還。」權大怒,乃以狀白曹公曰:「嚴刺史昔為公所用,又是州舉將,而李術兇惡,輕犯漢制,殘害州司,肆其無道,宜速誅滅,以懲醜類。今欲討之,進為國朝掃除鯨鯢,退為舉將報塞怨讎,此天下達義,夙夜所甘心。術必懼誅,復詭說求救。明公所居,阿衡之任,海內所瞻,願勑執事,勿復聽受。」是歲舉兵攻術於皖城。術閉門自守,求救於曹公。曹公不救。糧食乏盡,婦女或丸泥而吞之。遂屠其城,梟術首,徙其部曲三萬餘人。
  15. ^ 《三國志吾粲傳》:吾粲字孔休,吳郡烏程人也。孫河為縣長,粲為小吏,河深奇之。河後為將軍,得自選長吏,表粲為曲阿丞,遷為長史,治有名跡。雖起孤微,與同郡陸遜、卜靜等比肩齊聲矣。孫權為車騎將軍,召為主簿,出為山陰令,還為參軍校尉。
  16. ^ 憲故孝廉媯覽、戴員亡匿山中,孫翊為丹楊,皆禮致之。覽為大都督督兵,員為郡丞。及翊遇害,河馳赴宛陵,責怒覽、員,以不能全權,令使奸變得施。二人議曰:「伯海與將軍疎遠,而責我乃耳。討虜若來,吾屬無遺矣。」遂殺河,使人北迎揚州刺史劉馥,令住歷陽,以丹楊應之。
  17. ^ 《三國志孫韶傳》韶年十七,收河餘衆,繕治京城,起樓櫓,脩器備以禦敵。
  18. ^ 《三國志孫桓傳》引吳書曰:河有四子。長助,曲阿長。次誼,海鹽長。並早卒。次桓,儀容端正,器懷聰朗,博學彊記,能論議應對,權常稱為宗室顏淵,擢為武衛都尉。從討關羽於華容,誘羽餘黨,得五千人,牛馬器械甚衆。桓弟俊,字叔英,性度恢弘,才經文武,為定武中郎將,屯戍薄落,赤烏十三年卒。
  19. ^ 《孫韶傳》伯父河,字伯海,本姓俞氏,亦吳人也。孫策愛之,賜姓為孫,列之屬籍。
  20. ^ 《孫韶傳》引《吳書》曰:河,堅族子也,出後姑俞氏,後復姓為孫。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