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港十二婆姐陣

宅港十二婆姐陣,是一個位於臺灣臺南市學甲區宅港的陣頭,創始於1966年,也是學甲慈濟宮刈香活動中重要的陣頭,並榮獲文化部民俗文化資產

陣頭淵源 編輯

傳統藝陣的概念大多源自古代的「百戲」,在明清之際許多先民渡海來臺開墾,同時也將大陸的一些民間藝陣同時傳播來臺,在歷經了四百多年的衍變與發展,各種藝陣不僅保存着原有的傳統民族文化精神,再加上落地後與各地文化相融合後也呈現出本土的風貌。[1]

在臺灣信仰道教的民眾只要跟孩童有關連的問題,一開始便會想到向「臨水夫人」祈求。臨水夫人一般認為是陳靖姑,而其得道的典故乃由於祂在世時不顧自己有身孕,仍替百姓祈雨結果導致神力大失,之後被妖魔趁機陷害以致流產且身亡成道,而在祂臨終前,乃立下「死後必為神,救人產難」得宏願,故而在民間都認定祂為送子、保胎、救產的生育守護之神,另也膩稱祂為 -「娘奶」。此外,與孩童相關的神祇還有「註生娘娘」,兩者在護佑孩童部分有些許重疊,惟註生娘娘較偏重婦女生育以及子嗣部分。[2][3][4][5]

十二婆姐是「臨水夫人」陳靖姑的陪祀女神也稱十二婆祖,其乃是臺灣的神明中主司人間生育的註生娘娘與臨水夫人等信仰,所衍生出來的藝陣,而一般信眾認為此陣具有保宅安產、收驚護嬰、驅煞等法力,因之屬於宗教性的十二婆姐陣,是一個宗教儀式性大過表演性的藝陣,此外,祂們也是自卅六宮婆姐減化而來,十二婆姐陣頭乃將將卅六宮婆姐前十二娘的保留,而原卅六宮婆姐各為 :[2][6]

行頭 編輯

因此陣頭主要是扮演女性的神祈,當然對於身上的「行頭」便會有所要求,婆姐陣的裝扮原則上以「仕女」裝扮為主,一般有 : 面具、傘、扇子、霞披、上衣、裙子、鞋子等裝備,當然,一般的陣團也大都會依照自身團體的思維或特色予以進行創作。[7][8]

髮髻 : 以黑色包頭為主,一般較不會有大的變化。

面具 : 面具是本陣最重要的配件,蓋因陣頭表演時仍具有神力,且因對演出者的「禁忌」不若家將或者官將首等的嚴格,故而以面具來取代婆姐們的臉譜,雖是如此,婆姐陣面具的妝如仍以樸素為主,通常粉以白底加上兩個腮紅即可。較為不同的是領陣的陳大娘面具,通常會將其臉作扭曲的「變形」,一來增加演出時的可看性,再者在隊伍行進中也可以有醒目的功用。

傘   : 有些學者認為既然此陣宗教科儀成分大,因而表演者應該持黑色傘,惟實務上並沒有硬性規定哪種顏色與型制,不過,反而有些陣團為增加可看性,用花傘來吸引觀眾的目光。[7][8]

扇子 : 有些用羽毛扇走些則會用摺扇,大部分以摺扇較多。[7][8]

霞披 : 霞披是為了讓上衣看起來更加大方之用,有些團則採顏色鮮豔與造型花俏的阿美族原住民披肩,更讓演出者有花俏感。[7][8]

上衣 : 以鳳仙裝為主,大多採用鮮豔的黃、粉紅、橘等色,而領頭的陳大娘會穿不同顏色。[7][8]

裙子 : 以傳統女性圓裙為主有的團也會採百褶裙[7][8]

鞋子 : 幾乎都採繡花鞋[7][8]

演出 編輯

十二婆姐陣在演出時,婆姐們會將所有行頭穿戴在身上,戴面具以扭腰擺臀的姿態走動,白手套並且左手撐傘右手持扇,沿着遊行的路線行進。其所有的表演都是以「落地掃」(即踩街)形式進行,由大娘即浣兒(仔)婆奶(陳大娘)領陣,用排隊行走與繞圓圈向前行進兩種陣式,後場部分則以扁鼓敲打拍點以控制步伐。[9]

陣中也都會增列「婆姐母」以及「婆姐子」兩個重要角色,傳說婆姐子是三宮方四娘的兒子,後來因母改嫁因而四處尋找其母,然他的祖母「婆姐母」不放心孩子亂跑,遂跟着出來以便照顧,是故在演出的陣中婆姐子都會來回穿梭,且不時掀開各婆姐的上衣,假裝要作吃奶狀,只是被抓衣的那位婆姐便會用手中扇子輕敲其頭說:「阮可不是你娘啊!」之後婆姐子才一臉無辜的跑開,顯然婆姐子在演出中是扮演一位穿場的逗趣角色,祂與婆姐母恰成一對逗趣的場面。[10][1]

宗教科儀與禁忌  編輯

十二婆姐陣是一個帶有宗教科儀性的表演藝陣祂具有去邪除煞的功能,在民間習俗上,婆姐陣出陣時常有家長帶着受驚或者多病的孩子前往,讓婆姐們摸一摸頭,抑或是把小孩子穿的衣服放到地板上讓婆姐們踩過,而據說這樣能使孩子獲得平安健康並且乖巧聰明,也因此早期極受婦孺歡迎,常有婆婆和媽媽抱着孩子來請婆姐。

也因為此陣具有些許的宗教儀式,故而早期參與演出的人員完全是由男生做「反串」,而這是因為女性的一些先天的上不可抗拒的禁忌如 : 月事、生產等。然而,隨着時代觀念的變遷加之女權思維的高張,最重要的是面臨着每個「傳統」藝陣同樣的問題 – 傳承,在如是種種壓力下,婆姐陣也不得不向時代低頭,漸漸地讓女性參與婆姐的演出活動,就以宅港十二婆姐陣來說,如今出陣的人員除了鼓手外,全由女性來擔任。[4]

另外在演出方面的禁忌,如出陣前所有穿戴配件必須以淨香予以淨化,據說如沒有淨化當天的演出會不順,另外一帶上婆姐面具後便不能如廁,尤其出陣時除必要工作人員外嚴禁其他人從陣中穿越。而在農曆七月時則不出陣也不做練習,惟倘若需練習時則不能打鼓,而這是因為怕鼓聲會驚動與騷擾到孤魂野鬼[8]

獲獎 編輯

學甲宅港十二婆姐陣除與慈濟宮刈香的幾個陣頭同獲選為文化資產的殊榮外,宅港國小也為傳承盡一己之力成立婆姐團,不但如此,校方更將陣頭結合舞蹈,更編創了4種不同型態的婆姐陣舞蹈,幾年來不但南征北討累積相當深厚的名度知,而在參與各項的比賽更是屢獲佳績,106學年度還榮獲台南市傳統藝術比賽創意藝陣優等榮譽,且團長陳佑昇更將傳統十二婆姐改編成極富有教育內涵的戲劇舞蹈,代表臺南市參加全國學生舞蹈比賽,並獲得現代舞優等佳績。[11][12][13][14]

資料來源 編輯

  1. ^ 1.0 1.1 陣頭在臺灣依然扮演重要角色. 2007-11-22. 
  2. ^ 2.0 2.1 康詩瑀. 臨水夫人. nrch.culture.tw. 2009-11-09 [2023-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1). 
  3. ^ 資源導覽:註生娘娘神像 |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 digiarch.sinica.edu.tw. [2023-10-20]. 
  4. ^ 4.0 4.1 社團法人臺灣學甲十三庄文史工作協會: 上白礁香陣十大必看之四:宅仔港十二婆姐陣. 社團法人臺灣學甲十三莊文史工作協會. 2016-03-29 [2023-09-09]. 
  5. ^ 祭祀神祇 - 註生娘娘-臺灣祀典武廟. www.twsdwumiao.org.tw. [2023-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4) (中文(臺灣)). 
  6. ^ 表演者:學甲宅港社區十二婆姐陣團/攝影:吳騰達/剪輯:郭人豪、蔡俊宜. 學甲宅港社區十二婆姐陣|傳統雜技主題知識網. acrobatic.ncfta.gov.tw. [2023-09-09] (中文(臺灣)).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單元特色 | 十二婆姐陣 | 藝陣資源 | 教材資源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陣頭教學教材網. 單元特色 | 十二婆姐陣 | 藝陣資源 | 教材資源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陣頭教學教材網. [2023-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4) (中文(臺灣)).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臺灣十二婆姐陣之研究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ndltd.ncl.edu.tw. [2023-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6). 
  9. ^ 黃偉強. 學甲上白礁暨刈香-宅港慈德宮十二婆姐陣5. 
  10. ^ 臺南市藝陣資源網 | 臺南藝陣 | 藝陣類別 | 十二婆姐陣 |. tnyj.tnc.gov.tw. [2023-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1) (英語). 
  11. ^ 藝陣之鄉台南的民俗流轉!一窺台灣重要民俗「學甲上白礁遶境祭典」跨世代信仰慶典 | La Vie. www.wowlavie.com. [2023-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8) (中文(繁體)). 
  12. ^ 力挺學甲區地方社區藝術季活動 宅港國小畢業婆姐回校組陣傳承表演-活動| 數位台灣地方新聞. news.tnn.tw. [2023-09-09]. 
  13. ^ 百年香路「學甲上白礁」登錄國家重要民俗文化部次長李連權頒贈證書. 蕃新聞. 2023-04-30 [2023-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8) (中文(臺灣)). 
  14. ^ 媒事.看新聞. 百年香路 學甲上白礁登錄國家重要民俗 文化部頒贈證書. 媒事.看新聞. 2023-05-01 [2023-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8)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