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吻海豚

海豚科宽吻海豚属的一种哺乳动物

寬吻海豚學名Tursiops truncatus)是鯨目海豚科寬吻海豚屬的一,又稱尖吻海豚瓶鼻海豚樽鼻海豚大海豚。廣泛分佈於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黑海紅海等溫帶和熱帶海洋中。寬吻海豚常在靠近陸地的淺海區域活動。

寬吻海豚
寬吻海豚,蘇格蘭海鱔灣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下目: 鯨下目 Cetacea
科: 海豚科 Delphinidae
屬: 寬吻海豚屬 Tursiops
種:
寬吻海豚 T. truncatus
二名法
Tursiops truncatus
(Montagu, 1821)
寬吻海豚分佈
異名

Delphinus truncatus Montagu, 1821

性徵

編輯

寬吻海豚的身體為流線型,中部粗圓,從背鰭往後逐漸變細,額部有很明顯的隆起。由於額部較大,所以頭部吻突的實際長度較短。寬吻海豚的上下頜較長,因此獲得了瓶鼻海豚的別名,它真正的鼻孔是頭上的噴氣孔。寬吻海豚的臉看上去像在微笑。寬吻海豚上下頜每側各有大型牙齒21-26枚,長度為4-5厘米,直徑為1厘米,是海豚科中牙齒最大的一種。

寬吻海豚的背鰭為三角形,略微後屈,位於體背的中部附近。尾鰭和背鰭由緻密的結締組織構成。鰭肢基部寬,梢端尖。寬吻海豚依靠上下擺動尾鰭來前進。體側的胸鰭用來控制方向。鰭肢的位置很靠前。胸鰭中含有和其它鯨目一樣在五千萬年前進化過來的骨胳,這些骨胳和在陸地上生活的哺乳動物的前肢同源

寬吻海豚的前2枚頸椎癒合,13-14對肋骨中有5對是雙頭肋。寬吻海豚身體兩側的溫度經常是一面高,一面低,而且不斷地交替變化,其原因尚不清楚。

寬吻海豚的皮膚光滑無毛,全身灰黑色,顏色從脊鰭尖端附近的深灰色,逐漸變化到淡灰色,背鰭鰭肢及尾鰭上下面皆為灰黑色,腹部基本上上是純白色。這種顏色的組合,使得寬吻海豚在水中游泳的時候,從上方和下方都難以被發現。噴氣孔至前額之間有深色帶,眼睛到吻突之間也有1-2條深色帶。

成年寬吻海豚的身長在2米到4米之間,體重在150千克到650千克之間。平均講來,雄性的體長大約比雌性長10—20厘米,而且雄性的體重要重很多。寬吻海豚的大小也和生活環境有着很大的聯繫。在水溫較低的遠洋生活的寬吻海豚比在溫暖的淺海區生活的寬吻海豚體格要大。比如蘇格蘭的默里灣是寬吻海豚分佈最靠北的地方,那裏的寬吻海豚平均身長接近4米,而在美國的佛羅里達附近的熱帶海域生活的寬吻海豚平均身長是2.5米。而且在水溫較低的遠洋生活的寬吻海豚體內含有更多的脂肪和更適合深潛的血液成分。

生活習性

編輯
 
一隻野生寬吻海豚在一條船的尾跡中嬉戲

寬吻海豚通常的游速為每小時5-11千米;在短時間內,它們的游速最高可以達到每小時70千米。寬吻海豚不僅身體呈流線型,而且有特殊的皮膚構造,皮膚外表十分光滑,裏面是海綿狀結構,有很多乳突,乳突之間充滿液體,猶如無數充滿流體的細管,當皮膚表面受到海水紊流的壓力變化時,細管內的流體就隨着這種壓力的改變流出或流入,使紊流的部分能量被吸收,所以在高速游動時不會造成嚴重的紊流,還能將紊流變成層流,大大地減少了水的摩擦阻力,使游動時既省勁又快速。

寬吻海豚的跳水本領很強,有時全身躍出水面1-2米高,特別是在暴風雨到來之前這種活動更為頻繁。

每隔5-8分鐘寬吻海豚必須浮上水面用呼吸孔換氣。通常它們每分鐘會換氣2-3次。寬吻海豚的睡眠很淺,有科學家認為寬吻海豚大腦的兩個半球交替地休息和工作。

寬吻海豚常在靠近陸地的淺海區域活動,較少游向遠海,一般隨着水溫和食物分佈的變化可作向岸或離岸的洄游。寬吻海豚喜歡群居,通常十多隻組成一群生活。它們會長期保持這種社會結構。通常是雌性寬吻海豚和她們的幼崽組成一群。生活在離岸深水水域的寬吻海豚群可以聯合成一個上百隻的大群,有時包含其他種類的海豚甚至領航鯨,有時同偽虎鯨群一起混游。雄性寬吻海豚通常獨自生活或2-3隻組成一個小群,他們只在短期內會加入其他雌性寬吻海豚的大群。寬吻海豚群體成員之間的眷戀性很強,如果一個個體受傷,其他成員並不逃逸,而是圍攏着受傷的同伴不忍捨棄。

寬吻海豚的性格友好、活潑而富有好奇心。寬吻海豚喜歡跟隨船隻,經常會有一群寬吻海豚接近一名潛水員,偶爾寬吻海豚也會救助受傷的潛水員並把他托到水面上。

作為食肉動物,寬吻海豚有時候也表現出攻擊性。雄性寬吻海豚會因為爭奪地位和配偶而打鬥,他們有時也攻擊鯊魚或其他小型海豚。在交配季節,雄性寬吻海豚間存在着激烈的競爭,他們通過彼此撞擊頭部來展現力量。

雌性寬吻海豚的壽命在40年左右,而雄性寬吻海豚由於生活充滿壓力,很少能活過30年。

食物

編輯

寬吻海豚的食物主要包括帶魚鮁魚鯔魚等群棲性的魚類,它們偶爾也吃烏賊類,以及其他一些小動物。寬吻海豚釘子狀的牙齒可以咬住獵物但是不能咀嚼食物。當寬吻海豚發現一群獵物時,它們會集體行動把獵物包圍。它們也會搜尋那些在下層水域單獨行動的魚類。寬吻海豚也會用尾鰭擊打獵物甚至把捉到的魚拋出水面,然後自己也跳出水面,在空中再把魚咬住。

感覺與通訊系統

編輯

寬吻海豚利用回聲定位的方法在水下航行和覓食。它們向前發出聲頻和超聲頻的聲音信號,以巧妙的方式形成尖銳的發射波束,還能隨通信、搜索、跟蹤和識別的不同需要而改變信號的參量,例如當寬吻海豚接近物體時,回聲逐級變強,寬吻海豚相應地減弱發射的聲波。寬吻海豚眼睛後面有很小的外耳殼,但是大部分的回聲是通過下頜直接穿入內耳的。

寬吻海豚無論在水中或將頭伸出水面時,都同樣具有良好的視力。寬吻海豚的視網膜上有一層額外的脈絡膜層,有強烈的反光性,能夠增加在昏暗環境中的視力。

相比聽覺和視覺,寬吻海豚的嗅覺不敏銳。

寬吻海豚沒有聲帶,它們通過身體的運動和噴氣孔下方的六個氣囊發出的聲音來交流。每隻寬吻海豚都有獨特的聲音特徵。

使用工具

編輯

1997年,澳大利亞報道了一隻雌性的寬吻海豚將海綿粘在吻突上,保護自己不會在尋找食物的時候撞傷。2005年有實驗報道母海豚會把這項技能教給幼仔。

繁殖

編輯

雄性寬吻海豚身體的下方有兩個裂縫,前面的一個包着陰莖,後面的一個包着肛門。雌性寬吻海豚的陰道和肛門在一個裂縫裏。

寬吻海豚每年2-5月交配和產仔。雄性寬吻海豚和雌性寬吻海豚在求偶期間會互相追逐,輕輕地觸碰、磨蹭或用嘴咬對方的身體。交配之前有很長時間的前戲,然後兩隻寬吻海豚腹部相對,雄性將陰莖伸出裂縫,並插入雌性的陰道。一次交配過程持續10-30秒,並反覆進行多次,每兩次交配之間有數分鐘的間隔。交配時雄性寬吻海豚不時地發出叫聲。

寬吻海豚可以同其他種類的海豚交配,在自然界和圈養狀態下都有這種情況發生。

雌性寬吻海豚的懷孕期為11-12個月,生殖間隔為2年左右。通常在淺水區生產。每次產仔大約需要1刻鐘到2小時,這時群體中的其他雌性寬吻海豚都會圍在一旁觀看,準備隨時給予幫助,也同時防止鯊魚等進行攻擊。幼仔出生時體長為1米左右,體重9-11千克,不用任何幫助就能向水面游去,進行第一次呼吸。幼仔的尾葉在剛出生時捲成筒狀,背鰭貼在身上,但只要一開始游動,尾葉和背鰭就伸展開來,變得富有彈性。母寬吻海豚的身體下方有兩個裂縫,位於生殖器的兩側,裏面各有一個乳頭,可以分泌乳汁。幼仔的哺乳時間為12-18個月,並和母親一直生活到6歲。雄性寬吻海豚不參與哺育幼仔。雌性寬吻海豚在5-12歲時性成熟,雄性稍遲,在10-12歲。

天敵

編輯

大型的鯊魚,如沙虎鯊公牛鯊大白鯊虎鯊等會攻擊寬吻海豚,還有同為海豚科的虎鯨則會捕食寬吻海豚。

分類

編輯

寬吻海豚在分類學上屬於哺乳綱、鯨目、海豚科、寬吻海豚屬。寬吻海豚屬的共同特點是頭骨較長,額部顯著隆起,吻突明顯,牙齒比較少,上、下頜的每側都少於26枚。

  • 寬吻海豚 (T. truncatus), 主要分佈於溫帶和熱帶海洋,顏色有時候會偏藍,從吻突到呼吸孔之間有深色的色帶。有兩個亞種:
    • 太平洋寬吻海豚 (T. gilliiT. truncatus gillii),生活在太平洋,眼睛到前額有黑色的色帶。
    • Tursiops truncatus nuuanu Costa, Archer, Rosel & Perrin, 2022[1]
    • 黑海寬吻海豚 (T. truncatus ponticus),分佈於黑海。
  • 南寬吻海豚 (T. aduncus),主要分佈於印度、澳大利亞、南中國海周邊的海域,背部為深灰色,腹部為白色並有灰色斑點。

保護

編輯

寬吻海豚目前的生存狀況比較安全。但是個別種群由於氣候變化或人類捕殺和環境污染,生存也在受到威脅。

與人類的關係

編輯

寬吻海豚的智力發達,它們的大腦重量甚至比人腦還要重0.1千克,達到1.6千克。寬吻海豚大腦的寬度要超過長度,這有別於其他動物。

寬吻海豚的理解力較強,性情溫和,很受人類歡迎,在海洋生物館經常用作公眾觀賞表演。目前包括寬吻海豚在內的所有鯨目動物,都沒有實現健康的人工飼養,幾乎所有海洋館的哺乳動物都面臨巨大的精神壓力和壽命顯著縮短的問題,海豚表演背後的倫理問題飽受爭議。

美國和俄羅斯訓練寬吻海豚進行掃雷等軍事活動。

由於寬吻海豚能用幾秒鐘就從很深的海底浮上水面,所以對人類的深海研究有幫助。

參考

編輯
  1. ^ A. P. B. Costa, F. I. Archer, P. E. Rosel and W. F. Perrin. 2022. Tursiops truncatus nuuanu, A New Subspecies of the Common Bottlenose Dolphin from the eastern tropical Pacific. Journal of Mammalian Evolution. DOI: 10.1007/s10914-022-096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