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自由城市

在神圣罗马帝国中,帝国自由城市的城市不被任何一个帝国贵族管辖

自由與帝國城市(德語:Freie und Reichsstädte),簡稱自由帝國城市(德語:Freie Reichsstadt拉丁語urbs Imperialis libera)是神聖羅馬帝國中的一種特殊行政區劃,帝國自由城市的城市不被任何一個帝國貴族管轄,其直轄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帝國自由城市,1648年

帝國自由城市直接處於皇帝之下的地位給於他們許多自由和特權。向內它們基本上自主,擁有自己的低級和高級司法權,尤其它們的高級司法權德語Blutgerichtsbarkeit(在神聖羅馬帝國高級司法權是允許判處死刑的權力,因此高級司法權在神聖羅馬帝國也被稱為血司法權,一般只有帝國貴族和他們授權的代表才有這樣的權力)使得他們擁有與高級貴族同樣的地位,這也是它們與其它隸屬於任何領主的城市的區別。

這些城市還有權和有義務直接派代表參加帝國議會。同時他們對皇帝也有一定的義務,比如他們必須向皇帝交稅,假如皇帝命令他們必須派兵。

歷史

編輯

一開始帝國城市和自由城市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帝國城市是上面概述中所提到的直接受皇帝下轄的城市,而自由城市則本來是主教的駐地城市,這些城市在13世紀和14世紀從他們的主教的手中解放出來,名義上它們依然是主教的領地,向主教納稅和提供軍隊,但實際上它們不受它們的領主的命令了,同時它們也不向皇帝交稅和提供軍隊。這些自由城市包括科隆奧格斯堡美因茨(到1462年)、沃爾姆斯施派爾斯特拉斯堡巴塞爾

後來一些這些自由城市能夠完全擺脫它們的主教的管轄,而另一些則又喪失了它們的自由地位。這些自由城市與本來的帝國城市一起參加帝國議會,當時它們被統稱為自由和帝國城市,後來被簡化為自由帝國城市。

興起

編輯

在從1254年到1273年的大空位時代結束時帝國城市在帝國議會中獲得了席位和投票權。從1489年開始它們聯合組成了帝國城市集團,它們從中選舉代表去參加帝國議會。當時的皇帝為了借錢有時將他手中的帝國城市抵押給該城市附近的貴族。由於當時的皇帝很少有可能獲得足夠的錢來將這些城市贖回來,因此這些城市就面臨着喪失它們的自由地位的危險。而另一些比較富有的城市比如多特蒙德法蘭克福紐倫堡則藉機以向皇帝借錢的方式來擴大它們的地盤。尤其德國西南部的城市擴展得最厲害,因為它們附近沒有大的,可以抵制它們的貴族。地盤最大的是伯爾尼

查理五世的管理改革使得許多城市引入了漢薩同盟,這些漢薩同盟由城市貴族和大商人組成,它們漸漸地排擠掉了過去的市民集會。

沒落

編輯

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規定將阿爾薩斯的帝國城市的管理權交付法國,1681年法國將整個阿爾薩斯完全併入它的版圖。併入法國的帝國城市的自由權越來越小,1789年法國大革命中它們完全喪失了它們的特權。

留在神聖羅馬帝國的51個帝國自由城市中有45個在1803年通過帝國議會的最後一次決議被其附近的領主們吞併。到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告終時還有六個帝國自由城市:奧格斯堡紐倫堡法蘭克福不來梅漢堡呂貝克

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

編輯

1815年後在德意志邦聯只有四個自由城市了:漢堡、不來梅、呂貝克和法蘭克福。1866年法蘭克福被普魯士吞併,1937年呂貝克也被併入納粹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後不來梅和漢堡作為聯邦州保存了它們的自由地位。柏林的聯邦州地位來自於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盟軍佔領的特殊歷史過程。

格但斯克從1920年到1939年受國際聯盟管轄時也被稱為自由城市。

18世紀末帝國自由城市列表

編輯

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帝國自由城市的數目有增有減,1521年沃爾姆斯帝國議會上列出了85個「自由和帝國城市」,可能是數目最大的時候。以下為參加1792年帝國議會的50個帝國自由城市。這些城市按照其在萊茵蘭和施瓦本席位的投票順序排列:

萊茵蘭席位

編輯
  1.   科隆 (30-322-600)
  2.   亞琛 (20-90-260)
  3.   呂貝克自由市 (21-177-550)
  4.   沃爾姆斯 (10-78-325)
  5.   施派爾 (3-99-325)
  6.   法蘭克福自由市 (20-140-500)
  7.   戈斯拉爾 (0-130-205)
  8.   不來梅 (未列出)
  9.   漢堡 (20-120-325)
  10.   米爾豪森 (0-78-180)
  11.   諾德豪森 (0-78-180)
  12.   多特蒙德 (20-100-180)
  13.   弗里德貝格 (0-22-90)
  14.   韋茨拉爾 (0-31-40)

施瓦本席位

編輯
  1.   雷根斯堡 (20-112-120)
  2. 奧格斯堡 (25-150-500)
  3.   紐倫堡 (40-250-600)
  4.   烏爾姆 (29-150-600)
  5.   埃斯林根 (10-67-235)
  6.   羅伊特林根 (6-55-180)
  7.   訥德林根 (10-80-325)
  8.   羅滕堡 (10-90-180)
  9.   哈爾 (今施韋比施哈爾) (10-80-325)
  10.   羅特韋爾 (3-122-180)
  11.   於伯林根 (10-78-325)
  12.   海爾布隆 (6-60-240)
  13.   格明德 (今施瓦本格明德) (5-45-150)
  14.   梅明根 (10-67-325)
  15.   林道 (6-72-200)
  16.   丁克爾斯比爾 (5-58-240)
  17.   里斯河畔比伯拉赫 (6-55-180)
  18.   拉芬斯堡 (4-67-180)
  19.   施韋因富特 (5-36-120)
  20.   阿爾高地區肯普滕 (3-36-120)
  21.   巴特溫茨海姆 (4-36-180)
  22.   考夫博伊倫 (4-68-90)
  23.   魏爾 (2-18-120)
  24.   阿爾高地區旺根 (3-18-110)
  25.   阿爾高地區伊斯尼 (4-22-100)
  26.   普富倫多夫 (3-40-75)
  27.   奧芬堡 (0-45-150)
  28.   阿爾高地區洛伊特基希 (2-18-90)
  29.   巴特溫普芬 (3-13-130)
  30.   諾德高地區魏森堡 (4-18-50)
  31.   京根 (2-13-60)
  32.   根根巴赫 (0-36-0)
  33.   哈默斯河畔采爾 (0-22-0)
  34.   布赫霍恩德語Buchhorn (今腓特烈港) (0-10-60)
  35.   阿倫 (2-18-70)
  36.   博普芬根 (1-9-50)

此外還有一個小城雖然名義上不是帝國自由城市,實際上擁有帝國自由城市的特權。

另外法國大革命前法國境內阿爾薩斯還有11座被稱為帝國自由城市的城市。除斯特拉斯堡外其它10座城市從1354年開始組成十城聯盟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