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諾和斯特拉森公爵亞瑟王子
干諾和斯特拉森公爵阿瑟親王(英語:The Prince Arthur, Duke of Connaught and Strathearn)全名阿瑟·威廉·柏特歷·亞厘畢(英語:Arthur William Patrick Albert,1850年5月1日—1942年1月16日),英國維多利亞女皇和亞厘畢親王的第七個孩子及第三個兒子,曾經擔任多種軍事職務及加拿大總督(1911年至1916年)。於1874年被授於干諾和斯特拉森公爵和蘇薩克斯伯爵(Earl of Sussex)。1942年,91歲的阿瑟去世;繼承人是孫子阿萊斯泰爾。
亞瑟王子 Prince Arthur | |||||
---|---|---|---|---|---|
干諾和斯特拉森公爵殿下 HRH the Duke of Connaught and Strathearn | |||||
干諾和斯特拉森公爵 | |||||
統治 | 1874年5月24日-1942年1月16日 (67年237天) | ||||
繼任 | 阿萊斯泰爾·溫莎 | ||||
第10任加拿大總督 | |||||
統治 | 1911年10月13日-1916年11月11日 | ||||
前任 | 第四代格雷伯爵亞厘畢·格雷 | ||||
繼任 | 第九代德雲郡公爵域陀·卡雲迪殊 | ||||
君主 | 佐治五世 | ||||
巴芙勳章總司令 | |||||
統治 | 1901年-1942年 | ||||
前任 | 愛德華七世 | ||||
繼任 | 告羅士打公爵亨利王子 | ||||
出生 |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英格蘭倫敦白金漢宮 | 1850年5月1日||||
逝世 | 1942年1月16日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巴沙地公園 | (91歲)||||
安葬 | 1942年1月23日 | ||||
配偶 | 普魯士的路易絲·瑪格麗塔 (1879年結婚—1917年結束) | ||||
子嗣 | 瑞典皇儲妃瑪嘉烈 康諾的阿瑟王子 帕特麗西婭·藍斯夫人 | ||||
| |||||
王朝 |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至1917年止) 溫莎王朝(1917年起) | ||||
父親 | 亞厘畢親王 | ||||
母親 | 維多利亞女皇 | ||||
職業 | 加拿大總督 | ||||
軍事生涯 | |||||
軍種 | 英國陸軍 | ||||
服役年份 | 1868–1942 | ||||
軍銜 | 元帥 | ||||
部隊 | 皇家工程師 皇家砲兵 步槍旅 | ||||
統率 | 部隊檢察長 愛爾蘭總司令 第三軍團 奧爾德肖特司令部 南方司令部 孟買軍隊 | ||||
參與戰爭 | 芬尼亞突襲
英埃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 ||||
獲得勳章 | Volunteer Officers' Decoration Territorial Decoration |
上海康定路曾經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定名為康腦脫路,就是以其命名。香港香港島西環和中環的干諾道中、干諾道西和康樂廣場、新加坡的康樂通道亦是以其命名。印度新德里的干諾廣場也以他命名。他是佐治五世國王的叔叔。
早年
編輯阿瑟於1850年5月1日出生於白金漢宮,是維多利亞與亞厘畢親王的第三子,在兄妹中排行第七。他由根德伯里大主教約翰·貝爾德·薩姆納在白金漢宮的小禮堂施洗。他的教父是威廉一世。[1][2]他和他的哥哥們一起接受私人導師的教導,據說他曾是維多利亞最喜愛的孩子。[3]
家庭
編輯祖先
編輯先祖 | ||||||||||||||||||||||||||||||||||||||||||||||||||||||||||||||||||||||||||||||||||||||||||||||||||||||||||||||||||||||||||||||||||||||||||||||||||||||||||||||||||||||||||||||||||||||||||||||||||||||||||||||||||||||||||||||||||||||||||||||||||||||||||||||||||||||||||||||||||||||||||||||||||||||||||||||||||||||||||||||||||||||||||||||||||||||||||||||||||||||||||||||||||||||||||||||||||||||||||||||||||||||||||||||||||||||||||||||||||||||||||||||||||||||||||||||||||||||||||||||||||||||||||||||||||||||||||||||||||
---|---|---|---|---|---|---|---|---|---|---|---|---|---|---|---|---|---|---|---|---|---|---|---|---|---|---|---|---|---|---|---|---|---|---|---|---|---|---|---|---|---|---|---|---|---|---|---|---|---|---|---|---|---|---|---|---|---|---|---|---|---|---|---|---|---|---|---|---|---|---|---|---|---|---|---|---|---|---|---|---|---|---|---|---|---|---|---|---|---|---|---|---|---|---|---|---|---|---|---|---|---|---|---|---|---|---|---|---|---|---|---|---|---|---|---|---|---|---|---|---|---|---|---|---|---|---|---|---|---|---|---|---|---|---|---|---|---|---|---|---|---|---|---|---|---|---|---|---|---|---|---|---|---|---|---|---|---|---|---|---|---|---|---|---|---|---|---|---|---|---|---|---|---|---|---|---|---|---|---|---|---|---|---|---|---|---|---|---|---|---|---|---|---|---|---|---|---|---|---|---|---|---|---|---|---|---|---|---|---|---|---|---|---|---|---|---|---|---|---|---|---|---|---|---|---|---|---|---|---|---|---|---|---|---|---|---|---|---|---|---|---|---|---|---|---|---|---|---|---|---|---|---|---|---|---|---|---|---|---|---|---|---|---|---|---|---|---|---|---|---|---|---|---|---|---|---|---|---|---|---|---|---|---|---|---|---|---|---|---|---|---|---|---|---|---|---|---|---|---|---|---|---|---|---|---|---|---|---|---|---|---|---|---|---|---|---|---|---|---|---|---|---|---|---|---|---|---|---|---|---|---|---|---|---|---|---|---|---|---|---|---|---|---|---|---|---|---|---|---|---|---|---|---|---|---|---|---|---|---|---|---|---|---|---|---|---|---|---|---|---|---|---|---|---|---|---|---|---|---|---|---|---|---|---|---|---|---|---|---|---|---|---|---|---|---|---|---|---|---|---|---|---|---|---|---|---|---|---|---|---|---|---|---|---|---|---|---|---|---|---|---|---|---|---|---|---|---|---|---|---|---|---|---|---|---|---|---|---|---|---|---|---|---|---|---|---|---|---|---|---|---|---|---|---|---|---|---|---|---|---|---|---|---|---|---|---|---|---|---|---|---|---|---|---|---|---|---|---|---|---|---|---|---|---|---|---|---|---|---|---|---|---|---|---|---|---|---|---|---|---|---|---|---|---|---|---|---|---|---|---|---|---|---|---|
|
婚姻與子女
編輯1879年3月13日他和普魯士的路易絲·瑪格麗塔結婚。她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和德國皇帝威廉一世的侄孫女,威廉二世的第二代堂妹,也是阿瑟親王的表侄女。
- 長女: 瑪格列 (1882年1月15日-1920年5月1日),1905年和瑞典王太子結婚,終年38歲。
- 外孫: 古斯塔夫·阿道夫親王,瑞典王太子,西博滕公爵
- 外孫: 西格瓦爾德親王 (烏普蘭公爵),烏普蘭公爵
- 外孫女: 英格麗德公主,丹麥皇后
- 外孫: 貝蒂爾親王,哈蘭公爵
- 外孫: 卡爾·約翰親王,達拉納公爵
- 子: 康諾的阿瑟王子(1883年1月13日-1938年9月12日),1913年和堂姐路易斯長公主的女兒亞歷山大郡主結婚,有一子阿拉斯泰爾。終年55歲。
- 次女:帕特里夏(1886年3月17日-1974年1月12日),1919年下嫁平民亞歷山大·藍斯,享年88歲。
- 外孫: 瑪爾的亞歷山大·藍斯
參考文獻
編輯- ^ 第21108號憲報. 倫敦憲報. 26 June 1850: 1807 [7 December 2009].
- ^ Bousfield, Arthur; Toffoli, Gary. Home to Canada: Royal Tours 1786–2010. Tonawanda: Dundurn Press. 2010: 80. ISBN 978-1-55488-800-9.
- ^ Erickson, Carolly. Her Little Majesty: The Life of Queen Victoria.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5 January 2002. ISBN 978-0-7432-3657-7.
- Scouting Round the World, John S. Wilson, first edition, Blandford Press 1959 p. 81
外部連結
編輯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干諾和斯特拉森公爵亞瑟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