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孤梅

中国政治人物,福州大学创校人

張孤梅(1910年11月—1969年1月5日),原名琪元,曾用名張梅生江之廣東梅縣(今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人,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政治、教育人物,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大校福州大學的創校者、黨委書記。[3][4][5]

張孤梅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福州大學委員會書記[1]
任期
1963年9月—1966年
福建師範學院院長[2]
任期
1957年10月—1959年1月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泰縣委員會書記
任期
1943年10月—1944年春
個人資料
本名張琪元
別名張梅生、江之
出生1910年11月
 大清廣東省嘉應直隸州三鄉小都村宋公坑(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三角鎮三鄉村)
逝世1969年1月5日(1969歲—01—05)(58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福州市
墓地 中國福建省福州文林山革命公墓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1939年–1966年開除,1978年恢復名譽)
效命
軍銜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校
參與戰爭
配偶楊立平1941年結婚)
學歷
勳章獎章

張孤梅出身中農家庭,早年在大哥的幫助下艱難求學。1933年接觸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共青團組織,在上海黨團組織遭出賣後被捕入獄,與共產黨組織失去聯繫。後輾轉到兩廣香港活動,在閩西南找到中共黨組織後加入新四軍,在中國共產黨軍隊中先後參加抗日戰爭第二次國共內戰韓戰。1957年被授予開國大校軍銜並轉業到地方,擔任福建師範學院院長,後主持福州大學建校之初的建設工作,1963年被委任為福州大學黨委書記。1966年因文革遭到批鬥,1969年含冤去世。1978年至1988年間中共為他徹底平反並恢復名譽。張孤梅與盧嘉錫魏可鎂被譽為是福州大學「三種精神」[註 2]的代表人物,張孤梅代表「老一輩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7]

生平

編輯

求學生涯

編輯

張孤梅出生在一個歸國的馬來西亞華僑家庭,是家中的第六子,父親在梅縣宋公坑務農。1917年,張孤梅在名為春華學校的改良私塾中讀書,1921年升入三鄉公學,翌年因家境無力支持學業,在張孤梅要求下,父親同意他半工半讀,但一年後他的家庭已徹底無法支持學業而被迫輟學。在家中務農至1926年後,張孤梅在廣州成為國民革命軍中將、總部參議的大哥張文為他安排了讀書的機會,張孤梅先在廣州知行中學補習了一年,1927年轉入黃埔軍校第七期預科,後因甄別考試不通過而轉入16軍教導大隊,旋即因病退學。1928年春,張孤梅在經歷短期補習後考入廣州東南中學,翌年考入光華醫學大學預科。1930年,張孤梅在錯過北平醫大的入學考試後,參加了中國大學的入學考試並被理科預科錄取,後考入經濟系。[8][3]:1-2

初識中共

編輯

1933年春,張孤梅加入中國大學社會科學聯盟小組,是年夏天被社聯小組派到張家口參加吉鴻昌等中共黨員聯合方振武馮玉祥組織的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張孤梅在第五師政治部部長宣俠父手下擔任科員。同年秋,張孤梅在吉鴻昌的帶領下撤往張北縣,並加入了中國共青團,在同盟軍解散後,以共青團北平西區組織部長的身份回到中國大學,旋即被調到南區工作。翌年春,張孤梅赴上海,在共青團中央任組織部滬東區巡視員,去廈門工作後因未接上組織關係,又回到上海工作。8月,上海中共黨團組織遭出賣,張孤梅在英租界被英國巡捕房逮捕,半個月後被引渡到中華民國上海市公安局。審訊無果後,張孤梅被押送至南京憲兵司令部下的蘇北反省院[9][3]:3

張孤梅在蘇北被監禁了一年多,在廣州的大哥張文得知此事後,向在上海的同鄉劉志陸請求協助。1935年冬,在劉志陸的幫助下,張孤梅由國民政府要員黃紹竑曾養甫二人保釋出獄,在無法找回與中共黨組織的聯絡後,張孤梅在張文的來信要求下到香港檢查身體,住進張文的家中養病[8]。1936年春,張孤梅返回家鄉,受校長張丹九之聘到三鄉公學做了教書先生。在教書期間,組建了一個名為「道義」的具有類似於中共黨支部性質的組織,發動當地青年抗日,並發展了一部分思想左傾的青年加入該組織,但由於張孤梅本身並未入黨,且是獨立行動而未與上級組織取得聯繫,故該組織並不被認為是實際意義上的中共黨支部。[3]:4

投身抗日

編輯

尋找中共組織

編輯

1936年夏兩廣事變爆發,張孤梅在大哥張文的安排下赴廣西,在尋找中共組織的同時參加了桂軍新編獨立第一師翁照垣麾下的前十九路軍,本被安排在六十一師任政訓主任,但政訓處因故未成立,遂改任翁照垣的少校秘書。張孤梅隨軍到北海準備參加討蔣戰爭,在北海參與組織了抗日救國會。在北海時期,張孤梅受翁照垣指令,參與策劃了北海事件,刺殺了被十九路軍認為是日本間諜的藥店店主中野順三,該事件一時轟動全國[9][10]。同年冬,由於兩廣事變以蔣桂雙方妥協告終,回到廣西接受改編的六十一師被要求全體加入中國國民黨,本在政治部工作的張孤梅不願意加入,遂脫隊回到香港。[3]:4

在香港,張孤梅與在廣西認識的抗救會成員一同參加了華南抗日救國總會的工作,在不知道華南抗總的主導者是中共黨員,且不清楚中共已實行與國民政府合作抗日的方針的情況下,張孤梅屢次質疑、反對中共在抗總的負責人提出的合作抗日的方針,加之他本身是國民黨人張文的弟弟,組織成員懷疑他是第三黨托派,從而疏遠了他。1937年夏,在福建省國軍汀漳師管區司令部工作的三哥張光前請張孤梅把在香港的家眷護送到漳州,張孤梅順勢到漳州工作,在龍溪縣掛職擔任縣參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張孤梅參加當地的抗敵後援會並任秘書,後發起戰工團並擔任團長,其時彭沖為該團組織部部長。[3]:5-6

同年冬,張孤梅獲悉在廣東的國軍消滅何鳴率領的紅軍第三團後,欲北上剿滅閩西南共產黨軍隊,遂請求三哥讓自己代表汀漳師管區與當時關係尚較好的閩西南共產黨武裝談判,在談判時向共產黨透露了國軍的動向,並向共產黨代表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共產黨方面核實了張孤梅的共青團員身份後,要求他在師管區繼續工作,但不久後張孤梅就在送情報時暴露了身份。[5][8]

新四軍時期

編輯

1938年3月,張孤梅在方方的同意下參加了位於龍巖新四軍第二支隊,擔任政治部宣傳科長,9月調到教導總隊任政治教員、文化教育科科長。1939年2月,張孤梅在薛暮橋余立金梁國斌的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後隨北上抗日的新四軍赴江蘇參戰。10月,張孤梅調到江南指揮部任教導員、政治部主任,後到蘇北參加黃橋戰役,重創韓德勤率領的國軍第八十九軍國共摩擦達到高潮後,陳毅黃逸峰等創建了聯合抗日總隊以尋求擺脫國民政府的領導,張孤梅任聯抗政治部主任,他在聯抗中提出取消「外圍軍」並表達過對聯抗成員的不信任,遭到了中共中央華中局的批評[11]。1941年4月,張孤梅調任新四軍第1師第1旅第3團政治部主任、代政委,6月正式擔任政委。翌年3月,升任第一旅教導大隊政委。7月,張孤梅任泰興獨立團副政委、縣委副書記。[3]:6-7

1943年6月,張孤梅調任泰州獨立團政委,兼任泰縣縣委書記[12],同年冬,張孤梅在發現獨立團團長李庭傑試圖叛變投敵時立即開展政治動員,將損失控制在最小,避免了獨立團的毀滅。1944年3月,張孤梅到蘇中黨校學習,不久調到位於南京的中共中央華中局黨校參加整風運動,1945年4月結業後調任新四軍第一師第二團政委,率部參加了孝豐戰役天目山戰役等針對國軍的「反」戰役。[5][3]:7-8

第二次國共內戰及韓戰

編輯

日本投降後,新四軍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張孤梅率二團參與了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1948年春擔任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一師政治部主任,11月,張孤梅任一師副政委,在此期間率部參加豫東戰役常郎屯戰鬥淮海戰役。1949年3月任華東野戰軍第七兵團政治部宣教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杭州後,張孤梅在杭州兼任軍管會文教部副部長,9月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三軍第六十九師政委,參加舟山戰役。1951年1月,升任第二十三軍政治部副主任。韓戰爆發後,張孤梅於1951年冬隨第二十三軍赴北韓作戰。後來張孤梅隨部與聯合國軍三八線對峙時,由於長時間在坑道埋伏而舊傷復發,改任志願軍第二十三軍政治部代主任。韓戰結束一年後,張孤梅回國治病,於華東醫院臥床半年。[5][3]:8-9

轉業到地方

編輯

受銜轉業

編輯

1955年2月,張孤梅任解放軍政治學院學術研究室主任,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授銜時,張孤梅因參加新四軍前的歷史未有審查結論,無法按規定被授予大校,只獲得了上校軍銜。1957年4月中央軍委確認了張孤梅被捕前後的事跡並得出結論後,給張孤梅授予了大校軍銜,張孤梅遂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大校。此後,在時任福建省委第一書記葉飛的同意下,張孤梅申請轉業到福建省工作,晉升為副軍級幹部,獲授二級自由獨立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0月,張孤梅被定為行政九級幹部,擔任福建師範學院(今福建師範大學)代院長。1957年反右運動期間,張孤梅的家庭被定性為官僚地主,使得張孤梅回鄉探親時不敢回到家中,只能住在春華學校以避嫌。[5][3]:9-10

創辦福州大學

編輯
 
正在福州大學匯報工作的張孤梅

1958年,福建省委第一書記葉飛決定在福建省建立一個工科大學,委任張孤梅為籌備處主任。8月25日,大學定址於福州西門外祭酒嶺(今福州大學怡山校區),定名為福州大學,黨委書記由廈門大學黨委副書記吳立奇擔任,校長由時任福建省人民委員會副省長賈久民兼,校務工作則由擔任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的張孤梅全面主持。[13][14]

1960年,中國大陸處於三年困難時期,福建省大量工廠關停,福建省委開始考慮停辦福州大學,張孤梅與賈久民、盧嘉錫等人聯名上書福建省委,請求繼續辦學[15]。最終,福建省委同意福州大學在縮小規模的情況下繼續辦學。1963年,張孤梅升任福州大學黨委書記。[3]:10-11

文革蒙冤

編輯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福州大學的校領導、教授遭到批鬥,張孤梅曾對這些遭受批鬥的學者加以保護[16],但他自己也在後來被打倒,被強加了眾多罪名並被開除中共黨籍,多次遭抄家、批鬥、關牛棚。張孤梅在文革中身心遭到嚴重摧殘,罹患重病,在得不到有效治療的情況下,最終於1969年1月5日含冤去世。[8][3]:11

身後

編輯
 
福州大學旗山校區內的張孤梅塑像

平反與恢復名譽

編輯

張孤梅去世後,他的骨灰被其子秘密送回梅縣老家。1978年福建省委和福建省革命委員會為張孤梅平反,在福州大學為張孤梅舉行了骨灰安放儀式,遷葬枕峰山革命公墓,後遷葬文林山革命陵園。1981年,福建省委再度發文,為張孤梅徹底平反、恢復名譽,全面肯定他在1933年起為中共做出的貢獻。1988年,梅縣人民政府將張孤梅的家庭成分重新認定為中農。[3]:12

紀念

編輯

福州大學將張孤梅作為學校「三種精神」的代表人物之首[註 2],在官方宣傳中多次提到張孤梅所代表的精神。福大怡山、旗山校區內建有張孤梅雕像、校史陳列館等紀念建築。[7][13][16]

家庭

編輯

張孤梅是六兄弟中最小的一位,父親張鏡清,又名張喜郎,是馬來西亞歸國華僑,回國後因生意失敗返鄉務農。大哥張文(張芹元)曾是國民革命軍中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以民主黨派人士的身份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二哥張麟元生子後早逝,三哥張光前(張謙元)為國軍少將,1948年率部向中國共產黨投誠,四哥張權元在北平讀書時早逝,五哥張均元在老家幫父母務農。1941年,張孤梅在聯抗認識了楊立平後與她結婚,兩人育有張預為等子女。[3]

註釋

編輯
  1. ^ 原十九路軍,兩廣事變後納編抗日救國軍新編第一師,師長翁照垣
  2. ^ 2.0 2.1 福州大學的「三種精神」指「以張孤梅同志為代表的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以盧嘉錫先生為代表的嚴謹求實的治學精神」和「以魏可鎂院士為代表的勇於拼搏的奉獻精神」。[6][7]

參考文獻

編輯
  1. ^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志. 北京市: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9: 50. ISBN 978-7-5004-2626-4. 
  2. ^ 校名三变更党政负责人. 2021-10-13 [2024-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8).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张孤梅. 1996 [2023-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7). 
  4. ^ 梅州人物錄編纂委員會. 张孤梅 福州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 梅州大学校长录. 梅州市: 政協廣東省梅州市委員會. 2014: 34 [2023-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2). 
  5. ^ 5.0 5.1 5.2 5.3 5.4 梅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梅州市志. 廣東人民出版社. : 1957–1958. 
  6. ^ 【传统文化】福大三种精神学习. 福州大學. 2016-11-29 [2023-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2). 
  7. ^ 7.0 7.1 7.2 光明日报、新华网(2018-05-04):福州大学60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 福州大學新聞網. 2018-05-04 [2023-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2). 
  8. ^ 8.0 8.1 8.2 8.3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梅縣委員會文史委員會. 梅县文史资料 第29辑 梅县将帅录(第1卷). 梅州市. 1997: 35–38. 
  9. ^ 9.0 9.1 中共北海市委黨史研究室; 中共合浦縣委黨史研究室 (編). 中共广西地方历史专题研究 北海市卷. 南寧市: 廣西人民出版社. 2001: 43–53. 
  10. ^ 《北海文史》編委會. 一九三六年“北海事件”始末. 北海文史·第一辑 (PDF). 北海市. 1983 [2023-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2). 
  11. ^ 中共江蘇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 江蘇省檔案館 (編). 关于帮助“联抗”扩大发展及划定活动地区致粟裕等电(1941年4月). 中共中央华中局. 北京市: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3: 59–60. 
  12. ^ 泰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泰州志. 南京市: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8: 478 [2023-04-11]. ISBN 7-80643-092-X. OCLC 49514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2). 
  13. ^ 13.0 13.1 甲子回眸 | 那一年,这所学校承载万千希望,成立了. 2018-05-17 [2023-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2). 
  14. ^ 福建省閩都文化歷史研究會 (編). 闽都记忆. 福州市: 海峽文藝出版社. : 190–192. ISBN 978-7-5550-2423-1. 
  15. ^ 大学堂走出的山大人:山西大学校友故事. 太原市: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2: 206. ISBN 9787203122654. 
  16. ^ 16.0 16.1 施能民. 缅怀张孤梅书记-福州大学新闻网. 福州大學新聞網. 2018-10-11 [2023-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2). 
教育職務
前任:
劉明凡
福建師範學院院長
1957年10月—1959年1月
繼任:
肖文玉
  中國共產黨職務
前任:
吳立奇
福州大學黨委書記
1963年9月—1966年
繼任:
張鼎
前任:
曾如清
蘇中泰縣縣委書記
1943年10月—1944年春
繼任:
莫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