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有容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9月17日) |
沈有容(1557年1月22日—1627年),字士弘,號寧海,明朝官員,生於南直隸宣城(今安徽)。沈寵(曾任僉事)之孫。萬曆七年(1579年)武鄉試中舉,隨遼東總兵李成梁等人累立戰功,世蔭千戶。聞名於沈有容諭退紅毛番以及力戰福建浙江倭寇。
沈有容 | |
---|---|
出生 | 嘉靖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57年1月22日 明南直隸宣城 |
逝世 | 天啟七年,1627年 明直隸宣城 |
別名 | 士弘(字)、寧海(號) |
職業 | 明代武官,累任登萊總兵,死後贈都督同知 |
活躍時期 | 1579-1622 |
知名於 | 諭退登陸澎湖之荷蘭人 |
兒女 | 沈壽嶽(四子)、沈壽崇(六子)、沈壽嶤(八子)等 |
生平
編輯早年生平及家族
編輯沈有容生於嘉靖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戌時[1](1557年1月22日)。沈有容的祖父沈寵,為嘉靖年間舉人,官廣西右參議。父沈懋敬,由邑庠生入國子監,歷蒲州同知,所在有政聲。端肅廉潔,守身如不及。以子沈有嚴封德慶州知州,天啟中期,以次子有容贈都督僉事。
沈有容曾自稱「少時好馳馬試劍,遂誤入武途」。萬曆五年(1577年),沈有容隨其叔父沈懋學到北京,走訪邊防要地,從此展開軍旅生涯。
萬曆七年(1579年),沈有容參加於應天府的武試,中第四名。萬曆八年(1580年),沈有容到北京參加庚辰會試落榜。投靠薊遼總制(薊遼總督)梁夢龍,被任為「旗牌」,補昌平鎮總兵轄下右騎營千總。[2]
萬曆十一年(1583年)二月,時任薊永等處總兵官的戚繼光被改調廣東,「山海一帶多事」。沈有容被薊遼總督張佳胤調薊鎮東路,防守燕、臺二路。[3]
從征東北
編輯萬曆十二年(1584年)秋,蒙古朵顏長昂以三千騎兵入侵劉家口。沈有容於夜半帶着二十九人前去夜襲,沈有容身中二矢,斬首六級,蒙古寇於是退走,從此立下威名。後來被遼東巡撫顧養謙召為麾下,負責訓練火器。
萬曆十四年〈1586年〉跟隨李成梁出塞攻打蒙古,抵可可毋林,斬馘多。
萬曆十五年(1587年)再與李成梁出塞外攻克北關(海西女真)部落。因功績而得世廕千戶,升遷為都司僉事,守衛浮屠谷。
萬曆二十年(1592年)爆發朝鮮之役,時日本關白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沈有容被指派跟從宋應昌、李如松等支援朝鮮,後來與宋應昌意見不合而要求調回中國。
諭退荷蘭
編輯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年秋,獲福建巡撫金學曾起用,守海壇(今福建平潭),以防備倭寇響應豐臣秀吉入侵東南沿海。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調守泉州府,掌浯(嶼)銅(山)游兵,期間兩次殲擊倭寇有功,擢升為浯嶼欽依把總,駐守浯嶼水寨。
萬曆三十年(1602年)移鎮晉江石湖,同年七月,倭寇流劫廣東、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後來到當時稱「東番」的台灣以為巢穴。沈有容招募漁民到台灣「陰詗地勢」、「圖其地理」,並且加緊操練水軍。同年冬,福建巡撫朱運昌發密札「令剿東番(台灣)倭」,沈有容擬「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率二十四艘軍艦渡海前往台灣,大破倭寇。焚沉倭寇船隻六艘,斬首十五級,奪回被擄男女三百七餘人,從此台海上息肩者十年。並沈有容帶軍在大員駐紮二十多天。隨行的陳第即根據台灣當時的原住民風土民情寫成《東番記》一文。[來源請求]
萬曆三十二年七月十二日(1604年8月7日),荷蘭人韋麻郎趁明軍汛兵撤防之隙開入澎湖[註 1],之後派人前往福建請求互市[4]:46[5]:9。南路總兵施德政欲令沈有容帶兵剿荷蘭人,沈有容主張對戰艦及武器皆勝於明軍的荷蘭人「諭以理,懼以禍,令其自疑」。同年閏九月廿七日(1604年11月18日),沈有容率軍抵達澎湖與荷蘭人進行交涉[4]:46[5]:9。沈有容向荷蘭將領韋麻郎表明明朝不允許荷蘭人在澎湖通商的決心,並透露福建當局擬派兵進剿的信息。而韋麻郎見明軍五十艘大船向澎湖駛來而知難而退。沈有容退荷有功升為浙江都司僉事,同時為沈有容立石碑,碑上刻着「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註 2]。
之後由浙江游擊調往天津,遷為溫處參將,後來罷歸。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倭寇再犯福建。福建巡撫黃承元請特設水師,以沈有容統之,擒倭寇於東沙(現今之馬祖東莒島),同時招降海寇袁進、李忠,並且散遣其眾。
鎮守登萊
編輯泰昌元年(1620年至1621年),建州左衛都督、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叛明並且入侵遼東,遼事嚴峻,明朝決定設立山東副總兵,駐守登州,以沈有容擔任。天啟元年(1621年),遼陽、瀋陽相繼被後金佔領。熊廷弼建三方佈置之議,以陶朗先巡撫登州、萊州,而擢沈有容都督僉事,任總兵官, 登、萊遂為重鎮。八月,毛文龍破後金。詔沈有容統水師一萬,偕天津水師直抵鎮江策應。沈有容嘆說:「率一旅之師,當方張之敵,吾知其不克濟也。」後來明軍果然失去鎮江,水師於是不進。天啟二年(1622年),廣寧被後金攻佔,遼民走避各個海島,日望登萊水師救援。當時陶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斬。沈有容抗命力爭,立命數十艘前往,獲救百姓數萬人。時金州、復州、蓋州三衛俱空無人,有人提議欲據守金州。沈有容言金州孤懸海外,登州、皮島俱遠隔大洋,聲援不及,不可以守。於是毛文龍後來攻取金州,未幾又失。
天啟四年(1624年),沈有容以年老乞骸骨辭官回鄉,於天啟七年(1627年)五月病死。獲明思宗贈都督同知,賜祭葬。
兒女
編輯育子八人:
相關條目
編輯註釋
編輯列表
編輯- 『明史』列傳第一百五十八
延伸閱讀
編輯[編]
- 鄭喜夫《沈有容傳》(南投:省文獻會,1979)
- 董振宇《沈有容傳》(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刊《宣城歷史文化研究》連載,2012)
參考資料
編輯- ^ 姚永森,〈明季保台英雄沈有容和《洪林沈氏宗譜》,頁27:根據沈氏宗譜載,「生於嘉靖丙辰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戌時,卒於天啓丁卯年五月」〉
- ^ 《仗劍錄》,「庚辰會試不第,投薊遼總制鳴泉梁公,蒙錄為旗牌,尋補昌平右騎營千總。」〉
- ^ 《仗劍錄》,「薊遼軍門崌崍張公,調容於薊鎮東路南兵後部千總,防守燕、臺二路。」〉
- ^ 4.0 4.1 4.2 4.3 高凱俊. 《臺灣城殘蹟》.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02. ISBN 978-986-04-0220-9.
- ^ 5.0 5.1 5.2 劉寧顏(總纂)、王世慶.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七·政治志(建置沿革篇).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