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人名
法語人名由名(Prénom)和姓(Nom / Nom de famille)兩部分組成,遵循名前姓後的順序。如維克多·馬里·雨果(Victor Marie Hugo),維克多(Victor)和馬里(Marie)是他的兩個名,以維克多為常用名,雨果(Hugo)是姓,因此一般以維克多·雨果提及此人。
命名習俗 | |
語言 | 法語 |
---|---|
使用情況 | 現存,流行於法語圈國家 |
受影響於 | 古羅馬人名、基督教名、日耳曼人名 |
結構 | |
名字 + 姓氏 | |
說明 | 名字可以有多個,常用其中一個,餘下僅用於正式書面場合。 |
示例 | |
維克多·馬里·雨果 | |
Victor Marie Hugo | |
說明 | 維克多和馬里是他的兩個名,以維克多為常用名,雨果是姓。一般以維克多·雨果提及此人。 |
家庭關係 | |
傳承方式 | 子女承父姓 |
婚後改姓 | 妻子保留原姓氏 |
尊稱 | |
男子 | Monsieur |
已婚女子 | Madame |
未婚女子 | Mademoiselle(傳統上) |
名
編輯法蘭西人的名字(Prénom)可以有一個或多個,擇其中之一為日常使用,餘下者僅應用於官方文檔等正式場合。如法國前總統雅克·勒內·希拉克(Jacques René Chirac)的名有雅克(Jacques)和勒內(René)兩個,但雅克為常用名,因此一般稱雅克·希拉克;文學家亨利·勒內·阿爾貝·居伊·德·莫泊桑(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有四個名,僅以居伊為常用名[1]。
大部分的傳統法語名字來源於聖經人物或基督教聖人。如男名中,雅克(Jacques)對應舊約聖經中的雅各,米歇爾(Michel)對應米迦勒,皮埃爾(Pierre)對應使徒彼得,弗朗索瓦(François)對應亞西西的方濟各,讓(Jean)和讓-巴普蒂斯特(Jean-Baptiste)對應施洗者約翰;女名中,瑪麗(Marie)對應聖母瑪利亞,瑪格麗特(Marguerite)對應童貞瑪加利大,伊利沙伯(Élisabeth)對應依撒伯爾等。在方言盛行的地區如布列塔尼和科西嘉,流行一些源於本地聖人的名字,如布列塔尼的科朗坦(Corentin),科西嘉的安格(Ange)等。傳統上,法國人的取名習慣一般遵照天主教的聖人曆,以新生兒生日當天對應的聖人為名[2]。
由於法蘭克人等日耳曼部落的歷史影響,亦有另外一部分的法語名字來源於日耳曼語,包括阿梅莉(Amélie)、夏爾(Charles)、德魯安(Drouin)、費迪南(Ferdinand)、熱拉爾(Gérard)、紀堯姆(Guillaume)、萊昂納爾(Léonard)、雷蒙(Raymond)、里希耶(Richier)、塞甘(Séguin)、蒂埃里(Thierry)等[3]。
在中世紀的法國,嬰兒由神父起教名。教名均從聖人名字中選擇,教會只承認每個人的教名[1]。到大革命時期的共和曆11年芽月11日頒佈的法令規定:「新生孩子上戶口所用的名字,只能是標在各種日曆上的或古代名人的名字;在其他契約中,承辦官員不得再登記或受理其他任何名字[4]。」隨着世俗化的推進,自19世紀起,越來越多的人用地方常用人名和歷史名人的名字為子女取名。1966年4月12日,政府以政令形式放鬆取名限制,可接受名字的範圍擴展為古希臘神話中的名字,各地常用人名,複合人名,乃至暱稱及其衍生名。如克萊爾(Claire)的衍生名有Clair、Clare、Clarie、Clarice、Clarisse、Clarine、Claira、Clairette、Clarinda、Clara等。到1993年,取名限制進一步放寬,僅限制有損孩子的利益,或有損於第三者的姓氏保護權的名字[5][2][6][7]。
在法國,取名行為常受時效性的流行潮流影響。隨着時代演變,會有一些名字被認為是過時、老氣的,例如,自20世紀70年代起,很少有女嬰起名為熱爾梅娜(Germaine),因為這一名字常和老婦人的刻板印象聯繫在一起。一些更加傳統的名字如蘇珊(Suzanne)、維奧萊特(Violette)和馬德萊娜(Madeleine)在現代上流和中上流階級又重新變得流行。即使如此,也有如讓、皮埃爾、路易(Louis)和弗朗索瓦這樣的名字,永遠是較為流行、不會過時的;亞歷山大(Alexandre)在法國則從未流行,不過這一名字在中層和上層階級亦偶爾可見。現代法國的名字趨向多樣化。由於外來移民原因,源自外來文化的名字有所增多,如北非和南歐的名字卡里姆(Karim),圖菲克(Toufik),豪爾赫(Jorge)等。現代亦開始流行為新生兒取英語等外語名字的風潮,男名如凱文(Kevin,法語譯法凱萬),恩佐(Enzo,昂佐),安東尼(Anthony,昂通尼)等;女名如傑茜卡(Jessica,熱茜卡),珍妮弗(Jennifer,讓妮費),芭芭拉(Barbara)等。一些傳統男名的陰性形式,如雅克利娜(Jacqueline)和熱拉爾迪娜(Géraldine)等也逐漸成為流行的女名。據法國《2008年名字行情表》披露,Clara、Léa等女性名因具有拉丁色彩的結尾音a而受青睞;男性名則流行以o結尾,如Matho,Enzo,據稱「更有陽剛之氣」[2]。
幾乎所有的法語人名都有男女之分,但也有中性名存在,如多米尼克(Dominique)、克洛德(Claude,傳統上是男名)和卡米耶(Camille,傳統上是男名,現常作為女名)[8]。有同一名字的男女形式發音相同,但拼寫不同,如弗雷德里克(男名Frédéric,女名Frédérique)。在中世紀,常有以菲利帕(Philippa,源自Philippe)為名的女性,但這一名字在現代僅是男名;亦有以安娜(Anne)為名的男性,這一名字在現代僅是女名(也有可能出現在男子的第二或第三名,主要分佈於布列塔尼地區)。自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早期,瑪麗(Marie,男名譯作馬里)曾是流行的中性名,但在其他時候,瑪麗一名僅作為女名使用,不過也有可能出現在男子的第二名或第三名,尤其是來自較虔誠的天主教家庭者。一位出自虔誠的天主教家庭的男子,其第二名或第三名有可能出現女名,因為在法國天主教家庭的傳統中,除常用的單名外,餘下的第二名、第三名常常是教父教母或是祖父母的名字,以示紀念[9]。
一些由連字符組成的復名並不罕見,如讓-呂克(Jean-Luc)、讓-保羅(Jean-Paul)、安娜-索菲(Anne-Sophie)等,此類復名一般被視為單一的名字。在這一結構中,名字的性別所屬由第一部分決定,而第二部分性別不限。如男性宗教人物讓-瑪麗·維亞內(Jean-Marie Vianney),他的名字讓-瑪麗的第二部分即是被視為女名的瑪麗。
現行之關於更名的法律於2016年得到簡化[10]。如要更名,可向法庭提出申請,並提交一份說明合法權益的證明材料[11]。更名的原因通常是現有名字引發嘲笑,或是與姓氏連讀時組成荒謬短句的諧音等。如讓·邦(Jean Bon)與「jambon」(火腿)諧音,安尼克·馬梅爾(Annick Mamère)和「A nique ma mère」(她肏我母親)諧音。刪改名字、更替名字順序的請求也是允許的[12]。
姓
編輯法語姓氏(Nom / Nom de famille)相比名字出現較晚。由於教名數量不多,同名現象時有發生,為表區分,人們往往在教名後面加上地名、職業或外貌特徵等,作為姓名的一個組成部分,此即現代法語姓氏的雛形,被稱為別名(surnom)。15世紀起,別名作為宗族的標記逐步演化為姓氏[3]。在中世紀,事實上僅有上層社會的貴族、地主、富商等才使用此種早期姓氏。到1840年,拿破崙法典才首次規定法國公民必須擁有世襲的家姓[1]。當時的規定具體如下:
- 嫡出子女的姓氏為父親姓氏;
- 非嫡出子女的姓氏,為有確定關係的父或母的姓氏;
- 非婚生子女的姓氏,為母親的娘家姓;
- 棄嬰的姓氏由收養者決定[1]。
自2005年1月1日起,新生兒不再默認繼承父親的姓氏,新的民政法第311-21條規定,新生兒的姓氏可以是父親或母親姓氏的其中之一,也可以是父母姓氏的連寫[13]。
- 源於名字。與姓氏確立之前以父名綴於本名之後以示區分的行為有關,這些父名逐漸演變為姓氏。也有姓氏來源於一些名字的簡化形式,如讓(Jean)衍生的讓內(Jeannet)、讓諾(Jeannot)、讓南(Jeannin);馬坦(Martin)衍生的馬蒂內(Martinet)、馬蒂諾(Martinot);皮埃爾(Pierre)衍生的佩蘭(Perrin)、佩羅(Perrot, Perreau)等。名字的複合形態也演變為姓氏,如兩個簡單名字疊加在一起的羅伯斯庇爾(Robespierre)、讓科拉(Jeancolas)、讓勒諾(Jeanrenaud)、迪迪埃喬治(Didiergeorges)等;一個簡單名字加上一個修飾語,如貝朗熱(Bellanger)、邦讓(Bonjean)、讓南格羅(Jeanningros)等。
- 源於封地或地產名。與姓氏確立之前通過將封地名、地產名加綴於本名之後以示區分的行為有關,最初興起於貴族階層,後逐漸擴展至平民階層。封地或地產名前往往有一個表示來源的介詞德(de)。若這一地名被視作普通名詞,則再在de後加冠詞。此類姓氏如德維萊(Deviller)、德斯特雷(Destrée)、德萊維(de Lévis)等。
- 源自城鎮或村莊地名的姓氏。這與姓氏確立之前在本名後加注出生地名、居住地名的行為有關。屬於此類的姓氏有博韋(Beauvais)、布爾熱(Bourges)、肖蒙(Chaumont)、弗雷奈(Fresnay)、盧瓦西(Loisy)、米蘭(Milan)、聖迪齊耶(Saint-Dizier)、圖爾(Tours)、達米安(Damiens)、德克利希(de Clichy)、德蒙彼利埃(de Montpellier)等,都源自地名本身。
- 源自地標、地形、地貌、植物名或住所特徵。和姓氏確立以前以住處附近的標誌性地標、地形、地貌或植物,或是住宅特徵綴於本名後的行為有關,例如,源自山地的蒙特爾(Montel)、蒙泰(Montet)、蒙泰伊(Monteil)和迪蒙(Dumont);源於山谷的瓦萊(Vallée)、拉瓦爾(Laval)、拉沃(Lavaud, Lavaux)、杜瓦爾(Duval);源自河流的萊奧(Leau)、里維埃(Rivière)、里夫(Rives)、里瓦爾(Rival)等;源自樹林的布瓦(Bois)和迪布瓦(Dubois);源自大樹的德拉布雷(Delarbre);源自櫟樹的迪謝納(Duchêne, Duchesne);源自梨樹的普瓦里耶(Poirier)等。源自地標和住所特徵的姓氏,如拉卡斯(Lacase,小茅舍)、邁松(Maison,獨門獨院)、卡班(Cabane,小屋)、拉福熱(Laforge,鐵匠鋪)、迪皮伊(Dupuis,井)、杜邦(Dupont,橋)等。
- 源自族名或國家地區名。與姓氏確立前的移民行為有關。例如,來自布列塔尼的移民姓布雷頓(Breton)或勒布雷頓(Lebreton),來自洛林的移民姓洛蘭(Lorrain),來自意大利的移民姓隆巴爾(Lombard),來自英國的移民姓朗格萊(Langlais)或朗格盧瓦(Langlois),來自西班牙的移民姓埃斯帕尼奧爾(Espagnol)或萊斯帕尼奧爾(Lespagnol)。
- 源自職業。多半產生於城鎮。屬於此類的姓氏有布朗熱(Boulanger,麵包師傅)、沙普利耶(Chapelier,制帽工人)、庫蒂里耶(Couturier,裁縫)、費夫爾(Fèvre,鍋爐工)、富爾熱龍(Forgeron,鐵匠)、富隆(Foulon,縮絨工)、富尼耶(Fournier,麵包師傅)、波捷(Potier,陶瓷工)、塔耶爾(Tailleur,裁縫)、貝爾熱(Berger,羊倌) 、比舍龍(Bûcheron,伐木工人)、沙博尼耶(Charbonnier,燒炭人)、沙勒捷(Charretier,趕大車的人)、福舍爾(Faucheur,割草工) 、福科尼耶(Fauconnier,訓練獵隼或獵鷹的人)、穆瓦索尼耶(Moissonnier,收割者) 、瓦謝(Vacher,牛倌)等。
- 源自綽號。這些綽號可以來自體貌、性格、衣着特徵或是動物名、植物名、工具名。源於身體特徵,如格朗(Grand,大個子)、朗(Long,高個子)、珀蒂(Petit,矮子) 、格羅斯(Gros,胖子) 、肖韋(Chauvet,禿子)、布蘭(Brun,棕頭髮)、魯(Roux,紅頭髮)、加繆(Camus,塌鼻子) 、博爾涅(Borgne,獨眼龍) 、 若利韋(Jolivet,俊男) 、維蘭(Vilain,醜男)等。源於性格特徵,如庫爾圖瓦(Courtois,有禮貌的)、米尼昂(Mignon,嬌小可愛的)、福爾(Fol,瘋子) 等。源於動物名,如布拉克(Braque,短毛垂耳獵犬) 、勒沙(Lechat,貓)、拉內(Lane,驢)、布韋(Bouvet,牛)、穆頓(Mouton,綿羊)、普蘭(Poulain,小馬)、利埃夫爾(Lièvre,野兔)等。源自衣着特徵,如沙普龍(Chaperon,戴帽者) 、博坦(Bottin,穿長靴者)等。源於工具名,如比費(Buffet,風箱)、克羅謝(Crochet,鈎子)、古埃(Gouet, 砍刀)、馬爾托(Marteau,錘子)、皮蓋(Piquet,小鎬)。這些姓氏前有時會帶有冠詞勒(le)。
姓氏前的助詞,包括介詞德(de,若後續詞彙以元音開端則變為d'),冠詞勒(le)和拉(la);介詞和冠詞連寫,陽性的de le寫作迪(du),對應陰性的德拉(de la);依照地區不同,du的形式會有變化,如在北法蘭西變為德勒(dele),在南法蘭西變為德爾(del)。新華社《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規定這些助詞在漢譯時與後續部分連寫,不加圓點;但常有許多約定俗成的姓名中,將這種介詞單獨以圓點隔開,如居伊·德·莫泊桑[1]。介詞de常被誤解為貴族姓氏專屬的元素,姓名中帶有de者並不總是貴族出身。如夏爾·戴高樂的姓de Gaulle,實際上來源於弗拉芒荷蘭語姓氏德瓦勒(de Walle)的對譯;前法國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Dominique de Villepin)的姓氏僅指代地理出身,其家族並非貴族。需要注意的是,傳統上,單以姓氏提及某人時,習慣忽略介詞de(冠詞le和la不會被忽略),如前總統候選人德維利耶(Philippe de Villiers)的選票,稱維利耶的選票(le vote Villiers);但這一習慣在近年來隨着姓氏平等化的思潮而有所改變。
在美式英語中,有以駝峰式大小寫的方式將介詞de與後續部分連寫的形式,如上文的de Villiers寫作DeVilliers。法語並無此習慣。
常見姓氏
編輯依照不同地區和不同參考來源整理的法語常見姓氏排名如下:
排名 | 法國[15](出生於1966年至1990年) | 法國[16](出生於1891年至1990年) | 法國[17] | 比利時瓦隆[18](2008) | 加拿大魁北克[19](2006) |
---|---|---|---|---|---|
1 | 馬坦(Martin) | 馬坦(Martin) | 馬坦(Martin) | 迪布瓦(Dubois) | 特朗布萊(Tremblay) |
2 | 貝爾納(Bernard) | 貝爾納(Bernard) | 貝爾納(Bernard) | 朗貝爾(Lambert) | 加尼翁(Gagnon) |
3 | 托馬(Thomas) | 托馬(Thomas) | 迪布瓦(Dubois) | 馬坦(Martin) | 魯瓦(Roy) |
4 | 羅貝爾(Robert) | 珀蒂(Petit) | 托馬(Thomas) | 杜邦(Dupont) | 科泰(Côté) |
5 | 珀蒂(Petit) | 羅貝爾(Robert) | 羅貝爾(Robert) | 西蒙(Simon) | 布沙爾(Bouchard) |
6 | 迪布瓦(Dubois) | 里夏爾(Richard) | 里夏爾(Richard) | 迪蒙(Dumont) | 戈捷(Gauthier) |
7 | 里夏爾(Richard) | 迪朗(Durand) | 珀蒂(Petit) | 勒克萊爾(Leclercq) | 莫蘭(Morin) |
8 | 加西亞(García,西班牙語) | 迪布瓦(Dubois) | 迪朗(Durand) | 洛朗(Laurent) | 拉瓦(Lavoie) |
9 | 迪朗(Durand) | 莫羅(Moreau) | 勒魯瓦(Leroy) | 勒熱納(Lejeune) | 福爾坦(Fortin) |
10 | 莫羅(Moreau) | 洛朗(Laurent) | 莫羅(Moreau) | 勒納爾(Renard) | 加涅(Gagné) |
這一列表統計了不同地區出生於1966年至1990年者的姓氏排名,顯現出較明顯的地方特徵和移民蹤跡[20]:
排名 | 下諾曼第 | 阿爾薩斯 | 布列塔尼 | 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 | 法蘭西島 |
---|---|---|---|---|---|
1 | 馬里(Marie) | 邁爾(Meyer) | 勒加爾(Le Gall) | 馬坦(Martin) | 馬坦(Martin) |
2 | 馬坦(Martin) | 米勒(Muller) | 托馬(Thomas) | 加西亞(Garcia,西班牙語) | 達席爾瓦(Da Silva,葡萄牙語) |
3 | 讓納(Jeanne) | 施密特(Schmitt) | 勒戈夫(Le Goff) | 馬丁內斯(Martinez,西班牙語) | 佩雷拉(Pereira,葡萄牙語) |
4 | 迪瓦爾(Duval) | 施奈德(Schneider) | 勒魯(Le Roux) | 布朗(Blanc) | 珀蒂(Petit) |
5 | 勒菲弗(Lefèvre) | 克萊因(Klein) | 馬坦(Martin) | 費爾南德斯(Fernandez,西班牙語) | 多斯桑托斯(Dos Santos,葡萄牙語) |
6 | 勒魯瓦(Leroy) | 韋伯(Weber) | 西蒙(Simon) | 洛佩斯(Lopez,西班牙語) | 費雷拉(Ferreira,葡萄牙語) |
7 | 埃貝爾(Hébert) | 費舍爾(Fischer) | 唐吉(Tanguy) | 魯(Roux) | 羅德里格斯(Rodrigues,葡萄牙語) |
8 | 介朗(Guérin) | 馬坦(Martin) | 阿蒙(Hamon) | 桑切斯(Sanchez,西班牙語) | 迪布瓦(Dubois) |
9 | 西蒙(Simon) | 魏斯(Weiss) | 埃爾韋(Hervé) | 佩雷斯(Perez,西班牙語) | 貝爾納(Bernard) |
10 | 阿梅爾(Hamel) | 瓦爾特(Walter) | 莫爾旺(Morvan) | 米歇爾(Michel) | 費爾南德斯(Fernandes,葡萄牙語) |
後用姓
編輯法國女子結婚後,在法律上不會更改姓氏,但一般會以其丈夫的姓氏,或是其娘家姓與丈夫姓氏連寫後的姓氏作為「後用姓」(Nom d'usage)[21]。除此之外,後用姓亦可以是使用者並不使用的父母姓氏,一般為父母離異子女或是重組家庭為表明其出身而使用[22]。
尊稱和頭銜
編輯在正式或是表示禮貌的場合,常在姓名或姓氏前冠以尊稱。廣泛使用的法語尊稱如下: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李家驊; 龔黎. 外国人的姓名 (七) 法国人的姓名. 世界歷史. 1979, (06): 93–91.
- ^ 2.0 2.1 2.2 馮悅. 法语人名一瞥. 法國研究. 2010, (03): 77–78.
- ^ 3.0 3.1 3.2 呂玉冬. 法国姓氏的形成、种类及变更. 法國研究. 2013, (02): 59–64.
- ^ Lichfield, John. Double--hyphen surname law gets both barrels. The New Zealand Herald. January 8, 2010 [2011-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5).
- ^ Loi no 93-22 du 8 janvier 1993 modifiant le code civil relative à l'état civil, à la famille et aux droits de l'enfant et instituant le juge aux affaires familiales
- ^ Staff. Législation sur les prénoms (Legislation on names). babyfrance.com. Baby on Web. [2008-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10).
- ^ Article 57 du Code civil sur Légifrance
- ^ Les prénoms les plus donnés en 2009. linternaute.com.
- ^ male INSEE stats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7-03-20.
- ^ Loi no 2016-1547 du 18 novembre 2016 de modernisation de la justice du XXI
- ^ Article 60 du Code civil sur Légifrance
- ^ Code civil : articles 60 à 61-4 : des changements de prénoms et de nom. Légifrance. [2020-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7).
- ^ Code civil - Article 311-21 - Legifrance. legifrance.gouv.fr. [2020-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1).
- ^ Albert Dauzat, Les Noms de famille de France. Paris: Librairie Guénégaud, 1988, p.170.
- ^ LES NOMS DE FAMILLE LES PLUS PORTES PAR NAISSANCE EN FRANCE entre 1966 et 1990. geopatronyme.com. [2020-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8).
- ^ LES NOMS DE FAMILLE LES PLUS PORTES PAR NAISSANCE EN FRANCE entre 1891 et 1990. geopatronyme.com. [2020-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 ^ Noms de famille: les noms de famille les plus portés, l'origine de votre nom de famille. [2020-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14).
- ^ Noms de famille les plus fréquents en 2008 – Belgique et Régions (Top 100). [2013-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6).
- ^ Les noms de famille au Québec : aspects statistiques et distribution spatiale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11-18.
- ^ LES NOMS DE FAMILLE LES PLUS PORTES EN FRANCE PAR REGION. geopatronyme.com. [2020-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4).
- ^ The surname of married women in the European Union. [2020-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5). Population & Sociétés No. 367 of April 2001
- ^ Circular of 26 June 1986 implementing Article 43 of Law No. 85-1372 of 23 December 198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Journal officiel de 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 No. 153 of 3 July 1986, pp. 8245–8247, sur Légifrance.
- ^ French Town Says Non to 'Mademoiselle'. All Things Considered (NPR). 2012-01-29 [2019-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5).
- ^ Rouhette, Georges (translator); Rouhette-Berton, Anne (translator). CHAPTER II : Of Records of Birth. Civil Code (Légifrance). 2006-04-04,. Book I: Of Persons, Title II: Of Records of Civil Statu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1).
- Imprimerie Nationale, Lexique des règles typographiques en usage à l'Imprimerie nationale, ISBN 2-7433-0482-0
外部連結
編輯- Liste alphabétique des prénoms [Official list of French given names] (PDF). Prefecture of Police. October 22, 2009 [2010-02-0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18).
- More French Baby names
- French female nam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