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羅公式

通过已知三角形三边之长求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

希羅公式(英語:Heron's formula或Hero's formula),又譯希羅公式[1]。由古希臘數學家亞歷山大港的希羅發現,並在其於公元60年所著的《Metrica》中載有數學證明,原理是利用三角形的三條邊長求取三角形面積。亦有認為更早的阿基米德已經了解這條公式,因為《Metrica》是一部古代數學知識的結集,該公式的發現時間很有可能先於希羅的著作。[2]

假設有一個三角形,邊長分別為,三角形的面積可由以下公式求得:

,其中

中國南宋末年數學家秦九韶發現或知道等價的公式,其著作《數書九章》卷五第二題即三斜求積。「問沙田一段,有三斜,其小斜一十三里,中斜一十四里,大斜一十五里,里法三百步,欲知為田幾何?」答曰:「三百十五頃.」其術文是:「以小斜冪併大斜冪,減中斜冪,餘半之,自乘於上;以小斜冪乘大斜冪,減上,餘四約之,爲實,一為從隅,開平方,得積。」若以大斜記為,中斜記為,小斜記為,秦九韶的方法相當於下面的一般公式:

,其中

像其他中國古代的數學家一樣,他的方法沒有證明。根據現代數學家吳文俊的研究,秦九韶公式可由出入相補原理得出。

由於任何邊的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個三角形,所以希羅公式可以用作求多邊形面積的公式。比如說測量土地的面積的時候,不用測三角形的高,只需測兩點間的距離,就可以方便地匯出答案。

證明

編輯

利用三角公式和代數式變形來證明

編輯

與希羅在他的著作《Metrica》中的原始證明不同,在此我們用三角公式和公式變形來證明。設三角形的三邊 的對角分別為 ,則餘弦定理

 

利用和平方差平方平方差等公式,從而有

 
 

利用畢氏定理和代數式變形來證明

編輯
 
 
 
 
 
 
 
 

用旁心來證明

編輯

 中, 

 為內心, 為三旁切圓。

 

 四點共圓,並設此圓為圓 

  1.  做鉛直線交  ,再延長 ,使之與圓 交於 點。再過 做鉛直線交  點。
  2. 先證明 為矩形: ,又 (圓周角相等)。 為矩形。因此, 
  3.  內切圓半徑  旁切圓半徑 。且易知 。由圓冪性質得到: 。故  

其他形式

編輯

海倫公式可改寫成以冪和表示:

 [註 1]
證明

海倫公式略為變形,知

 

多次使用平方差公式,得

 

等號兩邊開根號,再同除以4,得

 

註釋

編輯
  1. ^ 應用實例,如外森比克不等式的證明

資料來源

編輯
  1. ^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母語教學教師支援中心:數學科詞彙表. [2009-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16). 
  2. ^ Weisstein, Eric W. (編). Heron's Formula. at MathWorld--A Wolfram Web Resource. Wolfram Research, Inc. [2009-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5) (英語).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