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黼

北宋政治人物

王黼(1079年—1126年),將明北宋開封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北宋末期政治人物,風姿俊美,善於逢迎,被稱為六賊之一。原名王甫,後因與東漢宦官王甫同名,而被賜名

生平

編輯

王黼生於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

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進士[1],歷任相州司理參軍校書郎符寶郎左司諫

大觀元年(1107年)開始編纂《博古圖錄》,至宣和五年(1123年)編纂完成。

宣和元年春正月戊午(1119年),時任通議大夫的王黼,連跳八級,被拔擢為特進、少宰右宰相)兼中書侍郎[2],乃宋開國以來第一人[3]

二年十一月庚戌(1120年),以王黼為少保太宰兼門下侍郎。

三年九月丙寅(1121年),以王黼為少傅鄭居中少師宣和四年六月壬寅,以王黼為少師宣和四年秋七月,王黼以耶律淳死,複命童貫蔡攸治兵,以河陽三城節度使劉延慶為都統制。

四年九月戊午(1122年),朝散郎宋昭上書諫北伐,王黼大惡之,詔除名勒停、廣南編管[2]

五年五月(1123年),宋廷以收復燕雲十六州為目標,王黼總治三省事,於三省置經撫房,專治邊事,徵刮天下得錢六千二百萬,竟買了五六座空城而高奏凱旋回到汴京。然王黼又率百僚稱賀,宋徽宗賞賜玉帶,優進太傅,封楚國公,許諾王黼可以穿紫花袍,坐騎與儀式物品幾乎可以與親王相等[4]

秋七月庚午,太傅、楚國公王黼等人議上尊號曰繼天興道敷文成武睿明皇帝,宋徽宗說:「此神宗皇帝所不敢受者也。」不被允許。[2][4]

六年十一月丙子(1124年),王黼致仕[2]

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朝完顏杲完顏宗望完顏宗翰入侵,宋徽宗無法應付,急忙禪讓天子的寶座給他兒子宋欽宗,自己則當上皇,並打算出逃江南,繼續擔任道君,修練道教欽宗即位,王黼驚恐倉惶入朝恭賀,但朝廷把門關上,並稱皇上有旨,「不能讓你進門」。金兵進入汴梁之後,王黼帶着妻子兒女,往東奔逃。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三日,下詔貶王黼為崇信軍節度副使,籍沒其家,流放永州(今湖南零陵)。門下侍郎吳敏、尚書右丞李綱請殺王黼,朝廷交付戶部尚書兼領開封府尹聶山,聶山與王黼有宿怨,欽宗意在讓聶山將王黼殺了。二十四日,聶山遣武士躡至雍丘城南二十里永豐鄉輔固殺之,有民家取其首級上交政府。四月,特令家屬任便居住,其三傾咸平墳地、平江府田產歲課約二千石並特與給還。

欽宗以初即位,不好意思承認誅殺大臣,於是對外騙說王黼是被盜賊所殺。輿論不認為欽宗誅殺王黼是錯的,而認為草率處決且對外詐騙,是一種濫用刑罰[4]

民間謠言

編輯

「公然受賄賂,賣官鬻爵,至有定價」,京師謠言:「三百貫,曰通判;五百索,直秘閣。」[5];又以巨款贖回燕京(今北京),誇稱大功,升至少傅陳東稱之為六賊之一。

著作

編輯

《博古圖錄》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會編》卷31《中興姓氏奸邪錄
  2. ^ 2.0 2.1 2.2 2.3 宋史》卷022
  3. ^ 宋史》卷470《王黼傳》
  4. ^ 4.0 4.1 4.2 宋史》卷470
  5. ^ 朱弁曲洧舊聞》卷十

來源

編輯
前任:
余深
北宋少宰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1119年—1120年
繼任:
李邦彥
前任:
余深
北宋太宰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
1120年—1124年
繼任:
白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