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懷

晚清第一官商(1844-1916)

盛宣懷(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1]杏蓀杏生荇生)、幼勖補樓愚齋次沂止叟等,出生於江蘇常州府武進縣龍溪末官商,政治家,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北洋大學堂(今天津大學)和南洋公學(今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創始人,同時也是一位實業家福利事業家。

盛宣懷
大清郵傳部尚書
籍貫江蘇常州
族裔漢族
字號字杏蓀(杏生、荇生)、幼勖,號補樓愚齋、次沂、止叟
出生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廿四
(1844-11-04)1844年11月4日
大清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龍溪
逝世中華民國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1916年4月27日(1916歲—04—27)(71歲)
 中國上海市
出身
  • 同治五年丁卯秀才

生平與事業

編輯
 
盛宣懷手書
  • 盛宣懷的父親盛康是清朝的官員,與李鴻章有交。
  • 盛宣懷是六兄弟之長兄。1870年盛被李鴻章招入其幕僚,受到李的賞識,替李經手洋務,第二年升任知府。1871年畿輔大水,盛康捐助衣物糧食,由盛宣懷購買並運到天津散發,這是盛宣懷第一次從事慈善事業。盛宣懷曾任天津海關道、山東登萊青兵備道、會辦商務大臣、郵傳部尚書等職,1916年在上海病逝。李鴻章曾稱讚他:「一手官印,一手算盤,亦官亦商,左右逢源。」作為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的得力助手,盛宣懷一生經歷傳奇,成就不凡。
  • 晚清三大商人之一:胡雪岩、盛宣懷與張謇。「紅頂商人」胡雪岩(1823—1885),「大買辦」盛宣懷(1844—1916),「狀元實業家」張謇(1853年—1926年)。

航運

編輯

1872年他建議李鴻章用建造商船來提供建造兵艦的費用,被李鴻章採納,李鴻章委任盛辦理中國第一家輪船航運企業輪船招商局,這是盛辦理輪船航運的開始。1873年,輪船招商局正式營業,盛宣懷擔任會辦,從此他開始正式成為清末洋務運動的核心人物之一,在他經營下,「招商局船隻林立,怡和太古企圖獨霸江上航運的氣勢被壓下去」[2]

1875年李鴻章又委盛辦理湖北礦務,從此盛又開始辦理礦業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後航運受到影響,馬建忠在盛支持下將局產輪船於7月抵押給美國旗昌洋行以免中法宣戰時輪船遭難,同時變現支持軍費。[3]10月他托怡和洋行撥款給在台灣的劉銘傳。[4]

電報

編輯

1879年盛建議李建立電報事業,李採納他的建議並任命其負責,1881年盛宣懷被任命為津滬電報陸線(即後來的津滬電報總局)的總辦,從此中國進入電訊業。1882年為了阻止外國人在中國沿海建立電報網,李委任盛建立上海廣州寧波福州廈門等地的電報線。

光緒九年(1883年)盛宣懷督理天津海關,其間海關收入也用於中法戰爭軍費。他挪用海關銀錢來資濟電報事業,混淆各個部門的經費,因此受到處分,但因多方說情未被降職。電報事業為清朝作出了貢獻,1882年中國在朝鮮壬午兵變中的反應,「實賴電報靈捷」。[5]中法戰爭中「朝廷指揮軍事萬里戶庭,機不或失……電線與有功焉。」[6]

1900年,盛宣懷私自扣押慈禧太后下發的電報,致電李鴻章提議東南互保

紡織

編輯

1892年起,他又開始在上海督辦紡織業,開辦華盛紡織總廠。1895年《馬關條約》簽定後盛宣懷一再請求自己的免職,一再不准。

教育與辦學

編輯
 
盛宣懷與北洋大學堂部分教師合影

1895年10月2日,盛宣懷通過直隸總督王文韶,稟奏光緒皇帝設立新式學堂。光緒帝御筆欽准,擬定名「天津北洋西學學堂」,最終正式定名北洋大學堂,為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官辦大學,是天津大學的前身。1896年起盛宣懷開始督辦鐵路。1896年盛宣懷在上海創辦了南洋公學,這是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國立交通大學的前身。

銀行

編輯

1896年,他還在上海外灘開辦了中國通商銀行。他對康有為改革是支持的,但認為康遇事太急。

漢冶萍公司

編輯

1896年盛接辦湖北漢陽鐵廠,1898年開辦萍鄉煤礦。1907年11月18日,盛宣懷奏請將漢陽鐵廠、大冶鐵礦、萍鄉煤礦歸併為一大公司,名為漢冶萍煤鐵有限公司,定招股2,000萬元[7]:95。1908年,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成立,改官督商辦為完全商辦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煤鐵事業合辦的公司,由盛出任總理[8][9]

策劃東南互保

編輯

1900年盛反對慈禧太后一開始支持義和拳的做法,命令各地電報局將慈禧太后召集拳民的詔旨扣壓,只給各地總督看,他同時電告各總督讓他們不要服從這個命令。在他的聯繫下,長江流域和們與列強簽定了《東南互保條約》。從此中國軍閥開始與中央的命令脫離。這是軍閥時代的開始,可以說盛在其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盛當時主張與列強議和,李鴻章入京進行和談時請他同行,慈禧太后也宣他入京,但他覺得清帝國的政治太不可靠,因此推脫不肯奉詔入京。盛宣懷所管理的許多事業如電報礦業海關鐵路等是清帝國的主要收入,因此慈禧對他奈何不得,反而褒獎他保護了長江流域的和平,加他為太子太保

1905年盛宣懷在上海創設了中國紅十字會。9月23日,清廷命鐵路督辦大臣盛宣懷收回前與英商所訂《蘇杭甬鐵路草合同》,由浙江紳民自辦[7]:5。9月27日,清廷諭令盛宣懷,全浙鐵路由紳自辦,所有前與英商訂之《蘇杭甬鐵路草合同》應迅即撤廢[7]:6。同年他將他手下的鐵路大權讓給唐紹儀,這是以唐為首的、在北洋政府初期權力巨大的交通系的開始。

清朝滅亡與民初

編輯
 
1908年的盛宣懷

1902年任工部左侍郎,1906年11月6日裁缺(會辦商務大臣)。1906年4月22日,工部左侍郎盛宣懷奏准裁撤勘礦總公司,由各省自辦礦務[7]:25。12月8日,鐵路大臣裁缺工部左侍郎盛宣懷奏,京漢鐵路幹路告成,計長2,500餘里,歷時七八年,用款5,213萬餘兩,動借比款為多[7]:51

1907年6月22日,清廷命商約大臣盛宣懷在上海與各國續議商約[7]:76。11月30日,清廷命商約大臣盛宣懷迅速來京,預備召見[7]:96。12月15日,清廷命盛宣懷會同外務部妥籌辦理蘇杭甬鐵路草約合同[7]:99。盛宣懷奉召進京,次年任命為郵傳部侍郎

1910年袁世凱被免職後,盛宣懷受到隆裕太后重用。1911年1月6日調郵傳部尚書,同年5月8日改制任奕劻內閣郵傳部大臣。他建議將各省自己建立的鐵路、郵政轉為中央領導。這個措施遭到了許多地方的反對,四川廣東湖南湖北發生了保路運動。盛宣懷命令各地加以鎮壓。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盛宣懷請袁世凱出山,同時他遭到了各方的譴責,許多人責怪他的收路政策導致了動亂,10月26日盛宣懷被隆裕太后革職,永不再用。盛逃亡日本

1912年秋,中華民國建立後,盛宣懷回到上海,在上海租界繼續主持輪船招商局和漢冶萍公司。在清末民初日本資本全面滲入中國的背景下,漢冶萍公司與日本商人早有貿易往來,並有大量借款。起初,大冶鐵礦和漢陽鐵廠轉為商辦後盛宣懷向日本商人借款最多,1896年第一次借款,1898年開辦萍鄉煤礦又向日商借款,從1902年到1906年向日商借款約300多萬兩白銀(425萬日圓)。1899年伊藤博文來華時提出用日本煤焦換取漢冶萍礦石,得到張之洞的贊同並由盛宣懷負責具體事宜。1908年三廠合併後,由於招募商股很不順利,又不得不向日商貸款。日本要求一部分管理權,但是袁世凱要將公司收歸國有,議不成。從1908年到辛亥革命前夕,漢冶萍公司借外債12次,其中借日本人的有6筆。

到1911年。該公司總計用銀3200萬兩,除 1000萬兩本金外,其餘2200萬兩都是貸款,日商佔大多數,日商的借款後來都變成了投資。日本商人在與漢冶萍公司借款合同上有很苛刻的條件:借款以廠礦財產和鐵砂為擔保;期限為30年;鐵砂除漢陽鐵廠自用外,應儘先售與日本人;鐵砂售價由雙方議定,不受國際市場影響;日本八幡製鐵所可以預購。日本商人從1908年到1915年每年從大冶鐵礦運走鐵砂6~7萬噸,使漢冶萍公司在1911年實際上已經受制於日商。1912年初由於南京臨時政府缺錢,經孫中山同意[10]冶萍公司變成中日合營但是一個月後就在反對聲浪中取消了。

儘管盛宣懷曾與孫中山有過交情,孫1900年時還把他和自己並列為「中央政府」六大委員之一。[11]。辛亥革命爆發後,盛宣懷家業被沒收,1912年12月,江蘇都督程德全以盛氏捐款修水利,發還盛氏家產[12]。1915年日本曾試圖拉攏盛,但遭到盛的拒絕。1916年4月27日,盛宣懷病逝於上海。他的葬禮極其盛大,轟動上海,耗資30萬兩白銀,送葬隊伍從斜橋弄(吳江路)一直排到外灘,為此租界當局專門安排了交通管制。

產業

編輯
  • 蘇州留園:1873年,盛宣懷之父盛康購得已經在太平天國戰亂中荒廢的劉園,到1876年重建完成,並易名為「留園」。1958年,盛宣懷第四子盛恩頤窮困潦倒,死在留園門房。
  • 上海斜橋盛公館:上海靜安寺路(南京西路成都路口兩側),佔地一百零五畝,1916年盛宣懷在此去世。1927年莊畹玉夫人去世之後,改建為里弄住宅出租。
  • 上海霞飛路(淮海中路)1517號盛公館:英僑哇極建於1900年,1912年秋為盛宣懷買下,1916年盛宣懷病逝,交給他的兒子盛重頤,1929年轉給前安徽省政府主席陳調元,1933年1936年曾用作段祺瑞住宅。抗戰結束以後,盛重頤收回此房,賣給榮德生家族的榮鴻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裏曾用作上海市婦聯和上海市高教局的辦公用房。1978年中日建交後,用作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現為日本領事館總領事官邸。

盛宣懷創造了11項「中國第一」

編輯

晚清三大商人

編輯

胡雪岩盛宣懷張謇,可謂晚清三大商人。「紅頂商人」胡雪岩(1823—1885),身後是左宗棠;「大買辦」盛宣懷(1844—1916),身後是李鴻章;「狀元實業家」張謇(1853年—1926年),帝師翁同龢是他的恩師,袁世凱、劉坤一、張之洞等都與他有交情。

身後

編輯

盛宣懷去世後,曾建立了幾處紀念他的盛公祠:

評價

編輯
  • 李鴻章曾稱讚他:「一手官印,一手算盤,亦官亦商,左右逢源。」[來源請求]
  • 如果說胡雪岩是名有着官員虛銜的私營企業主,盛宣懷便是「官辦」企業、「官督商辦」企業的官方代理人。[來源請求]
  • 作為晚清的官員,盛體現出一種前瞻性和實用主義精神,這是難能可貴的。盛對於中國通訊事業和教育都做出過傑出貢獻。歷史學家夏東元認為盛「考慮如何與洋商競爭,爭回被洋人攫取的權利,加上他在反對日本侵略台灣、法國侵略戰爭、日本侵略韓戰中的表現,說明盛宣懷明顯的是一位愛國者。」[13]

後人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

 清史稿·卷471》,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註釋

編輯
  1. ^ 胡健國 (編). 《近代華人生卒簡歷》. 國史館. 2003-12-01: 283. ISBN 9570158700. 
  2. ^ 陳先元 《盛宣懷與上海交通大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P158
  3. ^ 夏東元 盛宣懷傳 1988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P106
  4. ^ 劍橋大學所藏盛給劉的親筆信 周之林 劉銘傳與台灣建省: 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首任台灣巡撫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黃山書社 P28 另外他提到:盛與劉的信件「至今未見大陸學者加以引用」
  5. ^ 李鴻章《商局接辦電線折》《李書-奏稿》卷45
  6. ^ 《盛宣懷擬電報節略》,《實業函稿》上冊P.224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8.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jinchu1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9. ^ 湖北纪念“汉冶萍”成立百年. 2008-03-27 [2009-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03) (中文(簡體)). 
  10. ^ 孫中山稱這種做法為「質衣療飢」。1912年1月26日中華民國政府、漢冶萍公司和三井物業簽訂了中日合辦草約。此外南京政府自己曾提出把輪船招商局和漢治萍都抵押給日本換得借款但是盛反對才改為合辦。《盛宣懷傳》P390 P398
  11. ^ 孫中山全集 第一卷 P202
  12. ^ 盛宣懷復產事件. 時事新報 (上海). 1912-12-18. 程都督指令二 呈悉該公民指捐水利經費二十萬元,顧念地方公益,深堪嘉許,所請將發還之產業,派員查明給領,候移交民政長核辦。此令。十二月十三日 
  13. ^ 《我的史學觀我與盛宣懷研究》
  14. ^ 盛承業. 龍溪盛氏家譜. 轉引自夏東元(編著). 盛宣懷年譜長編[M].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4. 插頁
  15. ^ 宋路霞. 盛宣懷家族[M]. 上海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16. ^ 盛佩玉:《盛氏家族·邵洵美與我》,189頁,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
  17. ^ 盛佩玉:《盛氏家族·邵洵美與我》,1-2頁,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
  18. ^ 一生多故苦邅回 盛宣怀后人 岁月追忆. 常州新周刊. 2016-01-29. 
  19. ^ 盛佩玉:《盛氏家族·邵洵美與我》,第3頁,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

研究書目

編輯
  • Albert Feuerwerker著,虞和平譯:《中國早期工業化:盛宣懷(1844-1916)和官督商辦企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