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津街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3年3月12日) |
第一津,是中國廣州市的地名。位於人民北路與西華路東段的第一津街,屬越秀區,現在已經成爲生活小區。津,解碼頭、埠頭之意,乃南方沿江、沿海商埠城市常有的地區區域劃分單元之一。如汕頭市的永平路舊稱亦是第一津街。
類型 | 城市街道 |
---|---|
地點 | 廣州市荔灣區 |
起點 | 西華路 |
十八甫
編輯「十八甫(粵音:pou²)」是廣州西關昔日的重要地名,包括由第一津開始,一直至「十八甫」(後有加上「十九甫」),現今部分的地名經已消失。
關於「甫」字,原指埠頭,也寫作「浦」(或「埗」)。明代時廣州十八甫商業繁榮,人們把「浦」改作「鋪」。到了清代,人們出於簡化,把「鋪」寫成「甫」。
第一津與第一甫
編輯第一津,原應稱爲第一甫,因其位於通向越秀山腳之蘭湖水道,是明代城西護城河的第一個埠頭。所以以前人們稱之爲「通津」,到現在,此處仍叫第一津而不稱第一甫。
第一津曾是一條狹窄的街道,曾作爲街市,商業活動繁榮。第一津南面50米稱爲「第二甫」,直出西華路。後來改爲生活小區,第二甫街消失。
清朝初年,平南王尙可喜率領清兵攻佔廣州城,沿途遭到民眾的截擊,特別是清兵開到廣州市郊龍眼洞時,損兵折將,傷亡慘重,幾經艱險,才攻陷了廣州城。尙可喜發誓要血洗廣州,準備下令殺人三日,從西門起連殺十八浦路,以解心頭之恨。當時有一個良心未泯的幕僚王湘泉得知內情,大驚失色,心想:「一浦路就是十里路,十八浦就是一百八十里,血洗十八浦,廣州不知有多少人死在屠刀下!」他萬分焦急之際,突然想到:古代的「鋪」與「浦」相通,我何不以「鋪」代「浦」,這樣可以減少傷害無辜。
也有人認為是指「店鋪」,因為在明代史料中,廣州的「甫」均寫作「鋪」。明代時,西關一帶「商業店鋪特別集中而整列排成『鋪』」。後來,人們將「鋪」簡化寫成「甫」。
曾有人認為「鋪」是明代的「商人自衛組織」,那時廣州和佛山的商人為了防盜賊,成立了民間自衛組織——鋪。「十八甫」就是源於廣州西關的商人成立的十八個商業自衛組織。更有一種看法認為「甫」是指「埠頭」。因為西關帶「甫」字號地名,從第二甫開始,而沒有第一甫,只有第一津。津是指渡口,渡口必有埠頭,明代的珠江河岸在西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