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迪娜·斯特羅森

研究者

納迪娜·斯特羅森(英語:Nadine Strossen,1950年8月18日),是美國公民自由運動家,1991年2月至 2008年10月間擔任美國公民自由聯盟 (ACLU) 主席。她是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者。她也在紐約法學院擔任教職,是外交關係協會和其他組織的成員。

納迪娜·斯特羅森
本名Nadine Strossen
出生 (1950-08-18) 1950年8月18日74歲)
 美國新澤西州澤西市
母校哈佛大學
哈佛法學院
機構美國公民自由聯盟 (ACLU)
知名作品《為色情辯護》
配偶Eli Noam
學派自由主義女性主義
主要領域
言論自由

在與反色情女性主義的爭論中,斯特羅森反對使用「審查制度」對付色情作品[1],認為審查制度反而使女性陷入更危險的處境。[2]

生平

編輯

斯特羅森,生於新澤西州澤西市[3] 外祖父是南斯拉夫移民,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父親出生在德國路德宗家庭,是希特拉種族法定義的「半猶太人」。[4][5][6][7] 「我的父親是大屠殺的倖存者,而我外祖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抗議者。當外祖父來到這個國家時,他因不願參加戰爭,而遭人唾棄。」斯特羅森在接受採訪時說。 「外祖父作為依良心拒服兵役者的判決,是站在新澤西州哈德遜法院對面,讓路人向他吐口水。」 [8] 1972年,斯特羅森從哈佛學院取得學士學位,獲入斐陶斐榮譽學會,1975年她在哈佛法學院取得博士,獲頒拉丁文學位榮譽。在校期間,她曾擔任《哈佛法律評論》的編輯。

1990 年代初,在哥倫比亞商學院,斯特羅森協創立一門獨立課程,旨在探索全球企業的人權責任。[9]

1991年2月,斯特羅森成為美國公民自由聯盟主席,填補了諾曼·多森英語Norman Dorsen辭職後留下的空缺。作為主席,斯特羅森進行了兩百多次公開演講。2008年5月,她自主席職位離去。2008年10月18日,美國公民自由聯盟選擇布魯克林法學院的憲法學教授Susan Herman英語Susan Herman接替她。 [10]

她也是「要求言論自由的女性主義者」(Feminists for Free Expression)的創始成員。 [11]

她參與2000年的紀錄片《迷幻傳奇英語Dirty Pictures》。 [12] 2001年10月,斯特羅森參與伊芙·恩斯勒的戲劇《陰道獨白》[13]

2019年,她的著作《為甚麼我們該用言論自由來抵制仇恨,而非言論審查》獲選為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的共同閱讀書籍。 [14] 同年8月26日,斯特羅森在該校發表了主題演講。[15]

作品列表

編輯
  • 1995: 《為色情辯護》(Defending Pornography: Free Speech, Sex and the Fight for Women's Rights , ISBN 0-8147-8149-7)
  • 1996: Speaking of Race, Speaking of Sex: Hate Speech, Civil Rights, and Civil Liberties (ISBN 0-8147-3090-6)
  • 2018:《為甚麼我們該用言論自由來抵制仇恨,而非言論審查》(Hate: Why We Should Resist It with Free Speech, Not Censorship, ISBN 0-1908-5912-1)

參考

編輯
  1. ^ Strossen, Nadine. Defending Pornography: Free Speech, Sex and the Fight for Women's Rights. [2021-10-14]. ISBN 0-8147-8149-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2). 
  2. ^ 聯合新聞網. 蔡梅子/女性主義小歷史:從色情影片出發 | 沃草烙哲學. 鳴人堂. [2021-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7) (中文(臺灣)). 史特格森著有《為色情辯護》,主張審查制度很危險:它可以消滅色情,也可以消滅女性和其他性少數的聲音。 
  3. ^ West's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Law, edition 2, The Gale Group, Inc., 2008: "Strossen, Nadine M."
  4. ^ CIVIL LIBERTIES LUMINARY NADINE STROSSEN TO STEP DOWN AS ACLU PRESIDENT. ACLU.org. [2020-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8). 
  5. ^ "More speech is the best counter to hate speech". University of Delaware. [2020-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2). 
  6. ^ Liberty's Defending Angel. Harvard Magazine. [2020-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4). 
  7. ^ Why Do People Establish Scholarship Funds. New York Law School. [2020-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30). 
  8. ^ Interview with Nadine Strossen, Wikinews, October 30, 2007.
  9. ^ Introduction: Teaching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 Teaching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 Forum. 2016-10-25 [2021-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9) (英語). 
  10. ^ Across the nation | Detroit Free Press. freep.com. [2013-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11. ^ Feminists For Free Expression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8-19.
  12. ^ "'Pictures': Worth A Thousand Word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y Tom Shales, The Washington Post, May 27, 2000
  13. ^ "Vagina Monologues at the National: The Privates Go Public"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y Nelson Pressley, The Washington Post, October 19, 2001
  14. ^ HATE: Why We Should Resist It With Free Speech, Not Censorship. Diversity & Inclusion. [2019-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4) (美國英語). 
  15. ^ Hate: Why We Should Resist It With Free Speech, Not Censorship | Assembly Series |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assemblyseries.wustl.edu. [2019-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31).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