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巴勒斯坦問題特別調查委員會

聯合國巴勒斯坦問題特別調查委員會(英語:United Nations Special Committee on Palestine (UNSCOP))設立於1947年5月15日[1][2],是聯合國大會英國政府請求,根據《聯合國憲章》第十條就巴勒斯坦前途問題而設立的特別委員會。大會通過了關於設立特別委員會調查巴勒斯坦衝突起因的建議,並在可能的情況下制定解決方案。特別委員會由11個國家的代表組成,其成員到訪了巴勒斯坦地區,並收集了巴勒斯坦和美國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的證詞[3]。特別委員會遭到了阿拉伯高級委員會英語Arab Higher Committee的抵制,理由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自然權利是不言而喻的,不需要受到專門的調查,而應該根據《聯合國憲章》的原則得到承認[4]

聯合國1947年巴勒斯坦分割方案(根據調查報告中多數方支持的兩國分治計劃修訂而成)

特別委員會在1947年9月3日出具的報告支持終止英國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任務,並且附帶一份得到多數支持的兩國分治計劃(報告第六章),和一份得到少數支持的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聯邦國家計劃(報告第七章)。猶太復國主義一方接受了兩國分治計劃,而阿拉伯國家方面則拒絕了這兩項建議[5]

在報告發表後,大會任命了巴勒斯坦問題特設委員會英語Ad Hoc Committee on the Palestinian Question。1947年11月29日,大會根據特別委員會報告建議,通過了第181號決議(僅對擬議的建議略作修改)。[6]

特別委員會的成立

編輯

1947年5月15日,大會設立了「聯合國巴勒斯坦問題特別調查委員會」(UNSCOP)。特別委員會有確定和記錄事實的廣泛權力,調查與巴勒斯坦問題有關的所有問題和爭議,並向聯合國大會提出建議。它被授權在巴勒斯坦地區以及其認為有需要的地方進行調查。[7]

會議決定,委員會應由「中立」國家組成,故不包括擁有否決權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8]委員會最後確定的組成人員分別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危地馬拉印度伊朗荷蘭秘魯瑞典烏拉圭南斯拉夫[9]

特別委員會的工作

編輯
 
哈伊姆·魏茨曼在特別委員會作證

聯合國特別委員會成員於1947年6月16日抵達巴勒斯坦。特別委員會的工作得到了以色列猶太事務局猶太民族理事會英語Jewish National Council的配合,但遭到了阿拉伯高級委員會的抵制。後者認為特別委員會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並宣佈在特別委員會抵達當天舉行罷工,而支持對話的阿拉伯反對派人士也遭到了死亡威脅。特別委員會首先聽取了兩名英國代表和猶太政治機構負責人摩西·夏里特的證詞,他提交了文件並接受了特別委員會成員的詢問。[10]

從6月18日到7月3日,委員會開始了對巴勒斯坦各地的訪問,他們訪問了耶路撒冷、海法死海希伯倫貝爾謝巴加沙雅法加利利特拉維夫阿卡納布盧斯拜特代堅英語Beit Dagan圖勒凱爾姆雷霍沃特內蓋夫的阿拉伯和猶太人定居點以及幾個猶太農業社區。在訪問猶太地區時,委員會成員受到了熱烈歡迎。猶太機構官員還確保與他們會見的猶太人能夠使用委員會成員的母語,如瑞典語西班牙語波斯語。相比之下,在阿拉伯地區,委員會成員遭到了冷遇,甚至是敵意。7月4日至7月17日,委員會舉行了12次公開聽證會,來自12個猶太組織的31名代表作證並提交書面證詞,各類材料累計32噸。猶太機構的代表推舉了,戴維·本-古里安摩西·夏里特阿巴·埃班英語Abba Eban,以及哈伊姆·魏茨曼等人作證,哈伊姆·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前高級官員,在當時內已經沒有任何職務,並作為一名普通公民作證。包括來自巴勒斯坦共產黨(即後來的以色列共產黨)和團結黨英語Ihud這些反錫安主義的猶太人代表也被包括在內。[10][11][12][13]

儘管阿拉伯國家對特別委員會的工作進行了抵制,但一些阿拉伯官員和知識分子仍然私下會見了委員會成員,其中包括阿拉伯高級委員會的成員和前耶路撒冷市長侯賽因·法赫里·哈利迪[11]

 
抵達海法港的出埃及記1947號難民船

特別委員會成員積極跟蹤並了解了納粹大屠殺倖存猶太人逃亡事件英語SS Exodus,此次逃亡事件中通過出埃及記1947號英語SS Exodus 運送了4554名難民,他們大多數是沒有巴勒斯坦的合法移民證的猶太人大屠殺倖存者。委員會的一些成員在海法港目睹了移民被強制帶離難民船並被驅逐會歐洲的情形。委員會在巴勒斯坦完成了工作,聽取了約翰·斯坦利·格勞埃爾英語John Stanley Grauel牧師的目擊證詞,他當時在出埃及記1947號上,對特別委員會成員進行了說服[14]。特別委員會還聽取巴勒斯坦境內英國拘留營和歐洲流離失所者營中試圖進入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難民證詞[15]。後來的以色列總理果爾達·梅厄指出,格勞埃爾牧師的證詞和建立猶太國家的主張,從根本上改變了聯合國轉而支持建立以色列國的態度[16]

7月21日,特別委員會前往黎巴嫩,會見了黎巴嫩總理里亞德·索勒赫和外交部長哈米德·弗朗吉。7月23日,阿拉伯聯盟成員國的代表在索法(Sofar)委員會作證。在私下裏,委員會還會見了支持猶太復國主義的馬龍派基督教領袖。委員會的一半成員隨後飛往安曼,與外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一世會面,他聲稱阿拉伯人接受分治「有困難」,但並沒有完全排除分治的可能性,並暗示在這種情況下,巴勒斯坦的阿拉伯部分應該併入外約旦。[11]

爾後,特別委員會飛往了日內瓦。8月8日,一個小組委員會開始了對美英佔領下的德國奧地利難民營為期一周的訪問,並與猶太難民和當地軍事官員進行了面談,發現這些難民有一種強烈的願望,希望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區。[11]

特別委員會在在日內瓦撰寫調查報告期間,受到了來自猶太人、阿拉伯人和英國人的多重壓力。猶太復國主義的代表大力遊說委員會,他們一再提交備忘錄,並招募了一名巴勒斯坦阿拉伯代表,他的父親被主宰巴勒斯坦阿拉伯社區的侯賽尼(Husseini)部族所殺害,他們主張建立一個猶太人——約旦人分治國家。阿拉伯聯盟聯絡員提交了一份備忘錄,要求必須得到一份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滿意的解決方案,否則將會造成災難。英國人提交了一份備忘錄,認為分割是一個可行的選擇。[11]

後續工作

編輯

1947年9月24日,聯合國大會發表了聯合國巴勒斯坦問題特別調查委員會的調查報告。同時,聯合國大會投票組建了一個新的委員會,即巴勒斯坦問題特設委員會(Ad Hoc Committee on the Palestinian Question),承擔後續共工作。10月22日,巴勒斯坦問題特設委員會成立了一個小組委員會,負責按照調查報告中多數方支持的兩國分治計劃,擬訂後來的聯合國大會181號決議方案,並於1947年11月29日在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最終促成了以色列建國。[6]

參考文獻

編輯
  1. ^ A/RES/106 (S-1)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8-06. of 15 May 1947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106 Constituting the UNSCOP
  2. ^ Report of the First Committee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12-24., 13 May 1947. Preparing meeting (doc.nr. A/307)
  3. ^ UN Doc A/364/Add.2 PV.33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9-10. of 16 July 1947 UNSCOP report, Verbatim record (Waad Hair, Federation of Jewish Labour, Jewish Agency for Palestine)
  4. ^ UN Doc A/364 Add. 1 d.d. 3 September 1947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6-03. See ANNEX 8 Letter dated 10 July 1947 from the Arab Higher Committee confirming its decision concerning collaboration with the Special Committee
  5. ^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A/364: 3 September 1947: OFFICIAL RECORDS OF THE SECOND SESSION OF THE GENERAL ASSEMBLY: SUPPLEMENT No. 11: UNITED NATIONS SPECIAL COMMITTEE ON PALESTINE: REPORT TO THE GENERAL ASSEMBLYL VOLUME 1: Lake Success, New York 1947: Retrieved 9 May 2012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6-03.
  6. ^ 6.0 6.1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A/RES/181(II): 29 November 1947: Retrieved 10 May 2012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5-24.
  7. ^ ST/DPI/SER.A/47: Background Paper No. 47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01-03., 20 April 1949]
  8. ^ It was urged that the special interests of the Great Powers meant that they would not be impartial and that their inclusion in the committee might result in political discussions which would delay its work, that the committee must not only be impartial but must also give the impression of being impartial. It was also felt that the United Kingdom as the Mandatory was an interested party and should not therefore sit on the committee.Archived copy. [2007-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03). 
  9. ^ A/RES/106 (S-1)15 May 1947: Creation of the Committee: Retrieved 18 April 2012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8-06.
  10. ^ 10.0 10.1 Report of UNSCOP - 1947. [2018-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8).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Morris, Benny英語Benny Morris: 1948: A History of the First Arab-Israeli War
  12. ^ R. Judah Magnes Urges U.N. Committee to Recommend Bi-national State in Palestine. [2018-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7). 
  13. ^ Munists Ask Independent Jewish-arab State in Testimony Before U.N. Probers. [2018-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14. ^ 存档副本 (PDF). [2018-08-0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2-25). 
  15. ^ The Birth of Israel The Drama as I Saw it, by Jorge Garcia Granados, Guatemalan Ambassador, Alfred Knopf, 1949
  16. ^ Elfenbein, Eleanor, 1982 Grauel An Autobiography As Told to Eleanor Elfenbein Ivory House

延伸閱讀

編輯
  • Ben-Dror, Elad (2015). Ralph Bunche and the Arab-Israeli Conflict: Mediation and the UN 1947–1949,Routledge. ISBN 978-1138789883.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