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廁
豬廁,古稱圂廁、圂、豕牢、溷軒,又稱帶廁豬圈、連茅圈、茅圈,是指在同一地同時作養豬和廁所之用,豬廁所養的豬往往以人的糞便為食糧,亞洲不少地區都有使用豬廁的傳統,至今仍可在中國北方和福建省的一些農村及印度部分地區可見[1]。
東亞的豬廁
編輯中國
編輯中國人使用糞便豢養產肉動物已有悠久歷史,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代,最早的記載見於《國語·晉語》:「昔者大任娠文王不變,少溲於豕牢,而得文王不加疾焉。」韋昭註:「少,小也。豕牢,廁也。溲,便也。」,意為:「以前周文王的母親懷孕時身體沒有變化,小便的時候在豕牢裏生下文王,沒有添加任何痛苦。」。「豕牢」就是養豬的廁所,讓豬可以直接吃掉人拉出來的糞便[2],漢代稱為「溷軒」[3]。《漢書·武五子傳》有「廁中此群出」之句,顏師古註解為「廁,養豕溷也。」[2]
自西漢到西晉之古墓中出土的陶製明器常見豬圈模型,河南、河北、北京、山東、江蘇、安徽、湖南等地均有考古出土的陶製「帶廁豬圈」明器,如漢綠釉豬圈、漢灰陶豬圈、西晉青瓷豬圈等。也有些明器顯示豬圈位於廁所旁邊,是整個宅院的一部份[2],如漢墓出土的四合院式的房屋模型,為由門房、倉房、闕、正房、廚房、廁所和豬圈等六個部份組成。正房西側上層為廁所,下層則是豬圈,證明了不論是富貴人家或普通農民都把廁所和豬圈相連建造[3]。漢代也有一些是上層住人,下層養豬的干欄式建築,多見於湖南、廣東、廣西等南方地區,至宋代長江三峽地區仍然流行這種建築方式[2]。無論考古原件還是文獻資料,皆顯示自戰國到魏晉時代居家廁所和豬圈相連頗為普遍,此應是把人的糞便作為豬食一部份,同時也累積肥料供為農作物用[3]。
豬廁的出現可能是隨着戰國時期農耕發展而來,人們在自家廁所養豬以節省飼料費用和生產較多肥料。豬廁最先在黃河下游出現,隨着人口遷移傳到南方。現時豬廁多分佈在山東、山西、福建的農村,河北定縣就是一個比較著名的例子[2]。
豬廁建築有不同的形式,其中豬圈部份有橢圓形和四方形兩種,橢圓形出現較早。廁所部份可分為男女有別式和一般式,廁所建築也分為閣樓式、平地式和杆欄式[1][3][2]。閣樓式豬廁的廁所部份地面較豬圈高,人們如廁要經過階梯或斜路進入廁所;廁所是一陶瓦屋頂的茅屋,內有蹲坑,側壁有洞,有些洞大得可讓豬可探頭進去進食,有些洞口比豬頭小,豬隻無法取食,可能僅供收集豬排泄物入人用廁所的糞坑中作為堆肥。平地式的則是廁所與豬圈建於同一平面上,廁所糞坑往下挖,大便的地方比地面稍高[1][3]。杆欄式是上層作人的居所(包括廁所)下層養豬,人糞掉到下層作為豬糧[2]。也有些是露天的帶廁豬圈,如安徽壽縣茶庵馬家古堆東漢墓出土的帶廁豬圈是沒有屋頂、圍牆,四面敞開的露天廁所,是一塊方板中央開一方孔供糞便落下,方板的一邊搭在豬圈的圍牆上,另一邊則用兩根柱子支撐住,豬隻可以很容易地進入方板下的空間去尋覓食物[2]。現時仍然存在的豬廁大部份都是平地式,廁所部份沒屋頂的,反而豬圈會有屋頂[1]。
朝鮮
編輯朝鮮半島也有使用豬廁的傳統,豬廁最先見於咸鏡北道的會寧和江原道的楊口,後來傳至慶尚南道、全羅南道、濟州島等地。豬廁形制類似中國,也分為閣樓式和平地式兩種。閣樓式的豬廁要以梯子上落,然後彎腰進去,上完廁所也不能站起來,頗為不便,但可以與豬保持一段距離,也容易掏出堆肥。平地式豬廁的豬圈設置在往地下挖1.5米深的地方,進出方便,但豬會靠近人並抖動,糞便濺得到處都是,令人十分狼狽。堆肥也不易掏出來。人們會把放置一段時間的大麥稈放進豬圈,豬吃人糞,排出的糞便與大麥稈一起被牠們踩踏,再咀嚼消化,排出來的就成為堆肥[1]。
一如中國,除了一些有屋頂的豬廁外,也有些是廁所部份不設屋頂的,人們如廁時可以看到外面的情況。豬圈則設有屋頂。現時仍在使用的豬廁可見於慶尚南道和濟州島,廁所部份沒屋頂,下雨時如廁要穿雨衣、戴斗笠[1]。
琉球
編輯琉球群島的豬廁(琉球語:フール[4]或ウヮーフール[5])是於三山時代由閩人三十六姓從中國傳入[1],當時中山王國的察度王向中國明朝朝貢,明朝派閩人三十六姓到當地教授當地人技術知識,當中包括豬廁[6]。初期只是在豬圈上搭木板或木頭讓人蹲在上面大便。後來出現了獨立的豬廁,分成多格,每格只養一頭豬,人們蹲在一角或前方的坑上大便,這種豬廁也是沒有屋頂的[1][7]。後來才出現有屋頂的豬廁[6]。由於在廁所養豬,每逢節日,人們就會在豬廁點香祈求廁神保佑他們養的豬健康肥壯。平日早晚也要點燈。當遇鬼或奔喪回家都要去廁所把豬踩醒,因為琉球人相信豬叫可以驅邪[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治理時期,琉球政府以公眾衛生為理由全面禁止使用豬廁,因此現時屬於日本沖繩縣的琉球已經沒有繼續使用豬廁了,豬廁只作為歷史遺跡保留[6][7]。
亞洲其他地區的豬廁
編輯使用豬廁的好處與壞處
編輯豬廁被使用多時,固然有其好處,但所產生的衛生問題也是豬廁被淘汰的原因之一。
好處
編輯由於豬廁以人糞作為豬糧,人糞就不需要另外去處理,亦因為人糞很快就被豬吃掉,也就不會有臭味,也不用特地去掏出[1]。以人糞作為「非糧飼料」,當中的養份也可以補充豬飼料的營養,節省生產成本[10],能用低廉的成本養出長肉多、肥膘少、肉質嫩且結實的豬[1][10]。豬糞又可產出堆肥[3],把堆積的雜草、稻草或麥稈鋪在豬圈,讓草和豬糞混合,加上豬不斷踩踏,很快就成為用於耕作的堆肥,可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尤其在土地貧瘠的地區,若不使用堆肥就要購買昂貴的肥料,使用豬廁自行製作堆肥可以大大減省生產成本和提高產量[1]。
壞處
編輯糞便本身含有大量寄生蟲和細菌,豬吞食人糞時同時會吃下蟲和蟲卵,寄生蟲就隨着豬走動而四處傳播[2]。豬體內的蟲卵經孵化成幼蟲,寄生蟲在豬的肌肉內生長,就是「豬囊蟲肉」,也叫「米心肉」。據一項發佈於2010年1月的調查,中國大陸凡是有連茅圈的地區,有「米心肉」的豬占肥豬的13至15%[11]。人吃了這些豬肉也會有寄生蟲,不少寄生蟲病如豬肉絛蟲病和蛔蟲病都是經此途徑傳播的[2][12]。另外,豬廁建築簡陋,人如廁時常會接觸到豬,增加人豬相互感染的風險,人如廁時也常會引起不便,例如被豬濺起的糞便弄污身體等[1]。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金光彥《東亞的廁所》,譯林出版社,ISBN9787544707893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蕭璠《中國歷史上的一些生活方式與幾種消化道寄生蟲病的感染》 (PDF). [2010-07-3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 ^ 3.0 3.1 3.2 3.3 3.4 3.5 古早中國豬. [2010-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http://ryukyu-lang.lib.u-ryukyu.ac.jp/srnh/details.php?ID=SN51514[失效連結]
- ^ 存档副本. [2012-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2).
- ^ 6.0 6.1 6.2 フール(豚便所). [2010-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3).
- ^ 7.0 7.1 小禄 -OROKU- うるく. takara.ne.jp. [2020-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8.0 8.1 Goan Pig Toilets - You'll Never Eat Pork Again. [2010-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6).
- ^ Mumbai Travelogues- Mumbai Travel Information | Mumbai Tourism | Bombay City Tour Guide | Travel Mumbai India. [2010-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4).
- ^ 10.0 10.1 中國人的食糞症. [2010-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01).
- ^ 農村養豬應重視改善圈舍環境[永久失效連結]
- ^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Wat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