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德耀
生平
編輯賈德耀自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畢業後,赴日本留學,入陸軍士官學校第3期步兵科。歸國後,歷任北洋第二鎮正參謀官、騎馬二標標統。[1][2][3]
1912年(民國元年),賈德耀隸屬河南護軍,任團長。1913年(民國2年),任陸軍第7師第13旅旅長。民國3年(1914年)9月,改任第15混成旅旅長。1916年(民國5年)1月,被任命為陝南鎮守使。袁世凱死後、賈德耀投入段祺瑞領導的皖系。[4]1919年(民國8年)8月,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直皖戰爭後的1922年(民國11年),任陸軍部軍學司司長。1923年(民國12年)3月,任陸軍軍學編輯局局長。[1][2][5]
1924年(民國13年)10月,賈德耀參加了馮玉祥等人發動的北京政變,為段祺瑞重新出山作出了貢獻。[6]11月,任陸軍次長,12月被任命為陸軍總長。1926年(民國15年)2月15日,繼許世英之後,被任命為國務總理(兼任陸軍總長)。1926年3月16日,日本及歐美八國發出最後通牒,提出拆除大沽口國防設施的要求,並限令48小時內答覆。[7]北京民衆在中國國民黨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同政府發生衝突,釀成3月18日的三·一八慘案。賈德耀因該慘案而於3月20日提出辭職,未獲准。4月17日直魯聯軍進入北京,4月20日賈德耀辭職獲准。[1][2][8]
此後,賈德耀隨段祺瑞下野。1932年(民國21年)6月,賈德耀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參議。民國24年(1935年)12月,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1936年(民國25年)1月,任外交委員會委員,後來升任主任委員。抗日戰爭爆發後,賈德耀留在日軍佔領地區。然而,他拒絕了參加親日政府的邀請。晩年,他遷居上海隱棲。1941年(民國30年),賈德耀在上海病逝。享年62歲。死後,國民政府追贈其陸軍中將、陸軍上將銜。[1][2]
註釋
編輯- ^ 1.0 1.1 1.2 1.3 徐主編(2007)、2188頁。
- ^ 2.0 2.1 2.2 2.3 來新夏等(2000)、1159頁。
- ^ 外務省情報部編(1928)、444頁。
- ^ 賈德耀和段祺瑞是同鄉,賈德耀的父親和段祺瑞是義兄弟。外務省情報部編(1928)、445頁。
- ^ 外務省情報部編(1928)、444-445頁。
- ^ 賈德耀和馮玉祥曾長期在軍隊中為同僚。外務省情報部編(1928)、445頁。
- ^ 此事的起因是此前的3月12日,在天津大沽口,日軍軍艦同馮玉祥國民軍交戰。
- ^ 外務省情報部編(1928)、445頁載,賈德耀內閣瓦解於同年6月,因討赤聯軍(反馮玉祥聯軍)進攻北京,此記載實屬誤記。
參考文獻
編輯- 來新夏等. 北洋軍閥史.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0. ISBN 7-310-01517-7.
- 徐友春主編. 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 外務省情報部編. 改訂 現代支那人名鑑. 東亜同文會調査編纂部. 1928.
- 劉壽林等編. 民国職官年表.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中國(北京政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