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陶遺

中國民主革命家、政治家

陳陶遺(1881年—1946年4月27日),原名公瑤,更名劍虹,一名,字止齋,一字臥子,別字淘夷陶怡,號道一天真道人,中國江蘇省金山縣松隱鎮(今屬上海市金山區亭林鎮)人。中國民主革命家、政治家。

陳陶遺
個人資料
出生?年?月?日
逝世?年?月?日

生平 編輯

光緒廿七年(1901年),陳陶遺中秀才,此後他在松隱鎮教書。清光緒卅一年(1905年),陳陶遺進松江融齋師範學堂學習,因為和同學共同反對喜淫樂好賭博的學堂經理楊蔭安而被學堂開除。此後他到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法政。在日本期間,陳陶遺經由其同鄉高天梅介紹,和吳江柳亞子等人加入了同盟會,陳陶遺遂決定更名為「劍虹」。不久陳陶遺奉命回國,和高天梅等人在上海創立了中國公學,作為同盟會設在上海的秘密機關。後健行公學成立,陳陶遺和柳亞子、高天梅、朱少屏等人任該公學的講師,通過《法國革命史》、《黃帝魂》、《盪虜叢書》等教材宣傳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和民主革命。中國同盟會上海分會中國同盟會江蘇分會健行公學內設立了秘密機關,並在此散發同盟會在日本東京出版的《民報》、《復報》、《漢幟》、《洞庭波》、《鵑聲》等革命報刊。其間,孫中山經常來往於日本和南洋,每每途經上海,陳陶遺和柳亞子、高天梅、朱少屏等人多次到吳淞口外輪上面見孫中山並接受他的指示。[1]

光緒卅二年(1906年)秋,陳陶遺第二次來到日本。他在日本為同盟會做機要工作,又接辦了《民報》以及《醒獅》周刊,並擔任了暗殺部的副部長。其間,章太炎在日本講學,陳陶遺是熱心聽眾。章太炎給他改名為「陶遺」,意為「陶唐氏之遺民」。清光緒卅三年(1907年),陳陶遺繼高天梅、章梓之後任中國同盟會江蘇分會會長,並仍擔任暗殺部副部長。同年初夏,陳陶遺奉命回國謀刺兩廣總督端方,事泄被捕,關入南京監獄,關押一年後經營救獲釋。端方曾親自接見陳陶遺並想給他官職加以籠絡,遭到他的拒絕。清宣統元年(1909年),柳亞子等人組織南社,陳陶遺為南社骨幹。清宣統二年(1910年),陳陶遺奉命去南洋任教,並替同盟會在當地華僑界募款。1911年3月,黃興趙聲等準備到廣州發動起義,陳陶遺奉命趕赴廣州,但途經香港時黃花崗起義已告失敗,他無功而返。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後,陳陶遺攜款從南洋趕回上海,接濟經費短缺的滬軍都督陳其美。此後,陳陶遺與馬君武代表滬軍到武昌聯絡,又和章梓等人到江蘇省鼓吹革命,此後江蘇省很快脫離清政府宣告獨立。革命黨人擁護陳陶遺任江蘇都督,被陳陶遺辭讓。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陳陶遺被選為南京臨時參議院副議長。[1]

民國元年(1912年)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陳陶遺當選國民黨江蘇省支部長,並隨同孫中山、黃興等到北京和袁世凱舉行會談。民國二年(1913年)3月,宋教仁被暗殺,此後孫中山、黃興發動二次革命失敗,被迫再次流亡海外,陳陶遺則回鄉隱居,並掩護討袁軍第一師師長章梓和第三師師長冷遹來到松隱鎮避難。

民國十四年(1925年)冬,軍閥孫傳芳自封五省聯軍總司令,提出「蘇人治蘇」的主張,陳陶遺被朋友張一麐推薦到南京就任江蘇省省長。

民國十五年(1926年),陳陶遺獲悉孫傳芳密令吳江縣公署逮捕柳亞子,便派人暗中提前通報柳亞子,使柳倖免於難。民國十六年(1927年)初,陳陶遺勸說孫傳芳聯合北伐國民革命軍,但未被採納,陳陶遺遂辭職。[1]

民國廿二年(1933年),他應上海市臨時參議會會長史量才邀請任該會秘書長。民國廿六年(1937年)日軍進佔上海,他因病留滬,此後汪精衛岡村寧次曾邀請他出山任職,皆被他拒絕。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中國國民黨要他出任上海市參議會議長,也遭其拒絕。民國卅五年(1946年)4月27日,陳陶遺去世,黃炎培等人為他治喪,親友們用「貞毅」兩字作為其諡號。[1]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