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偉
黃大偉(1886年—1944年5月31日),字子蔭,號毅孫,湖北省黃陂縣六指鎮黃家灣(今屬武漢市黃陂區)人,中國革命家、軍事將領。
生平
編輯黃大偉畢業於比利時皇家軍官學校和日本明治大學。留學歐洲期間,黃大偉加入了同盟會。1911年,黃大偉回到中國並參加了辛亥革命。1912年,黃大偉在南京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府參軍,1912年12月30日,黃大偉被授予「陸軍炮兵上校加陸軍少將銜」。[1]
1917年9月,在孫中山發動的護法運動中,黃大偉擔任大元帥府參軍,10月又任大元帥府代理參軍長。1920年,黃大偉擔任粵軍第一路司令。1922年6月,陳炯明發動六一六事變後,正在北伐軍中的黃大偉隨同許崇智一道率軍退到福建,許崇智任命黃大偉充任潮汕督辦、閩粵邊防軍總指揮。1922年10月18日,孫中山下令將已進入福建的各部隊改編為東路討賊軍討伐陳炯明,許崇智擔任東路討賊軍總司令,黃大偉擔任東路討賊軍第一軍軍長。1923年1月15日,黃大偉被北洋將軍府封為「偉威將軍」。1923年5月初,黃大偉叛變到陳炯明陣營,擔任陳炯明軍的第七軍軍長、潮汕邊防督辦。1923年7月—1924年2月,黃大偉與贛軍將領賴世璜(依附陳炯明)、桂軍將領劉志陸、李厚基舊部王獻臣在漳州建立「聯軍辦事處」政權[2]。陳炯明軍被擊敗後,黃大偉逃到香港避居。[1]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939年8月,黃大偉任汪精衛政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並在廣東潮安、汕頭一帶糾集部隊,於1939年11月組成「和平建國軍第一集團軍」,自封該軍總司令。1940年5月,黃大偉擔任汪精衛政權軍事委員會委員,1940年7月,「和平建國軍第一集團軍」的番號被軍事委員會命令撤銷,該部被改組為閩粵邊區綏靖總司令部,黃大偉擔任該部總司令。1944年5月31日,黃大偉在上海遇刺身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