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preparat
Biopreparat(俄語:Биопрепарат,IPA:[bʲɪəprʲɪpɐˈrat],意思為「生物物質製備」)自從1970年代起為蘇聯主要的細菌戰機構。該機構由非常廣泛的秘密實驗室網絡組成,其中的實驗室多以民用為偽裝,各自研究一種不同的致命的生物試劑。該機構擁有30,000名僱員,研究和生產戰爭中使用的細菌戰武器。
機構歷史
編輯成立
編輯Biopreparat作為「民用設施機構」成立於1973年,用於延續蘇聯的生物戰計劃。(參見蘇聯生物武器計劃)
這一計劃被報道由生物化學家尤里·奧弗欽尼科夫所倡議,尤里·奧弗欽尼科夫成功說服蘇共中央領導人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使其相信生物武器的研發必要。[1]Biopreparat的研究內容在實質上嚴重違反了1972年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約。蘇聯官方在數十年間一直以來堅定地否認該機構的存在。
見諸公眾視野
編輯1979年4月,發生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的炭疽洩漏事件造成了105人以上的蘇聯公民死亡。而在當地就存在Biopreparat的設施。蘇聯官方試圖掩蓋事件的報告,但是在1980年,泄露到西方世界的事故細節使得德國圖片報得以描述此次事件。莫斯科則指責稱,將炭疽病流行事件與生物武器機構聯繫在一起是「誹謗宣傳」,並且堅稱炭疽爆發是由於腐敗的肉類。
1989年,首位叛逃至西方的蘇聯高級生物武器工程師弗拉基米爾·帕謝奇尼克(1937–2001)向西方情報機構披露了蘇聯大規模的秘密生物武器計劃。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戴卓爾和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共同施壓蘇聯總統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希望後者向外部觀察人士開放俄羅斯的「細菌戰設施」。當外部人士首度得以造訪四處傳言中的「細菌戰設施」,他們所見到的是否認與逃避:偌大的生產水箱空空如也,也無細菌留存,但其存在本身就讓人聯想到細菌武器的大規模生產;實驗室中的設備在外部人士到來之前就已經被拆卸。
帕謝奇尼克稱,該計劃的規模遠遠大於此前所懷疑的規模,而這在1992年隨着Biopreparat的第一副主任肯·阿利貝克上校叛逃至美國得到了證實。阿利貝克在1988年至1992年期間在Biopreparat擔任相關職務,其在叛逃後宣稱,生物武器的研發並沒有停止,新的基因改造微生物品系研發仍在繼續。
在1999年,阿利貝克寫作出版了書籍《生化危機》[註 1],詳細披露了Biopreparat的結構、目標、活動與成就等廣泛的內幕信息。其本人也參演了1998年10月13日的一期《前線》系列專題新聞節目。
1990年代
編輯Biopreparat因蘇聯解體而遭受波折,數條生物武器生產線因此正式關閉。其當前的狀態尚不得而知,但是至少在1990年代,Biopreparat或者其後續機構可能還在持續進行生物武器研究和開發。[1]
負責任務
編輯Biopreparat是18所名義上的民用研究設施組成的系統,這些實驗室主要圍繞俄羅斯的歐洲部分零星分佈。各設施中,一小隊的科學家以及技術人員負責開發生物武器,其研究對象包括炭疽病、伊波拉出血熱、馬爾堡病毒、鼠疫、Q型流感、胡寧病毒、馬鼻疽、天花等。Biopreparat既是蘇聯最大的炭疽武器生產者,也是新型生物武器技術開發的領導者。
下屬設施
編輯機構下屬主要的實驗室和生產中心:
- 斯捷普諾戈爾斯克微生物學科學技術研究所,位於哈薩克斯坦北部的斯捷普諾戈爾斯克
- 超純生物化學製備研究所,位於聖彼得堡,是一個鼠疫武器化研究中心。
- 載體病毒學與生物技術國家研究中心(英文縮略為VECTOR,或譯為載體研究所、向量研究所),是一個天花武器化的研究中心
- 工程免疫學研究所,位於柳布恰內
- 應用生物化學研究所,位於奧穆特寧斯克
- 基洛夫生物武器生產設施(Kirov bioweapons production facility),位於基洛夫 (基洛夫州)
- 扎格爾斯克天花生產設施(Zagorsk smallpox production facility),位於謝爾吉耶夫鎮
- 別爾茨克生物武器生產設施(Berdsk bioweapons production facility),位於別爾茨克
-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生物武器生產設施 (軍事圍院19),位於葉卡捷琳堡,是一個炭疽武器化的研究中心
- 鹹海上的沃茲羅日傑尼耶島,
- 哈薩克人畜共患病檢疫科學中心,位於阿拉木圖:包含鼠疫、炭疽、兔熱病等研究,機構在美國國防威脅減輕局協助下將被現代化的中央參照實驗室替代。[2]
使用病原體
編輯已經被該機構成功武器化的病原體包括: (按照完成時間排序)
- 天花
- 腺鼠疫
- 炭疽病
- 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
- 兔熱病
- 流行性感冒
- 布魯氏菌病
- 馬爾堡病毒(被認為在1992年仍在研究開發中)
- 馬丘坡病毒 (被認為在1992年仍在研究開發中)
- Veepox(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與天花的混種)[來源請求]
- Ebolapox(伊波拉病毒與天花的混種)[來源請求]
該機構對上述病原體的年生產能力以數十噸計,在蘇聯全境內都有富餘的生產設施。
參見
編輯- 肯·阿利貝克
- 尤里·奧弗欽尼科夫
- 蘇聯秘密機構毒劑研究室
- 塞爾戈·波波夫 (1992年叛逃)
註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Alibek,K. and S. Handelman. Biohazard: The Chilling True Story of the Largest Covert Biological Weapons Program in the World - Told from Inside by the Man Who Ran it. 1999. Delta (2000) ISBN 0-385-33496-6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Pasternack, Alex. The US is building a bioweapons lab in Kazakhstan. Salon. August 29, 2013 [2018-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6).
外部連結
編輯- https://www.pbs.org/wgbh/pages/frontline/shows/plagu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http://www.the-scientist.com/article/display/1181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Information about Biopreparat from FA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MIT Technology Review article featuring a lecture by Dr. Serguei Popov, a former Biopreparat researcher working on recombinant DNA techniques for developing novel biological weapons Archive-It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04-03
- Article from James Martin 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 report: "FORMER SOVIET BIOLOGICAL WEAPONS FACILITIES IN KAZAKHSTA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Also describes Biopreparat in some detail.
- Ebola_Pox_Ultimate_Doomsday_Viru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