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國旗該用戶來自大馬
ms-N
Bahasa ibunda pengguna ini ialah Bahasa Melayu.
zh-5
此用戶能以專業漢語交流。
en-2
This user is able to contribute with an intermediate level of English.

簡介

編輯
Goh Ean Ping
用戶框
 這個用戶反對共產主義
中共
下台
這位用戶反對中共的所作所為
 這位用戶熱愛維基百科
 該用戶來自大馬
12這位用戶今年12歲了。
 這個用戶是男性
表達式錯誤:預期外的<運算符。這個用戶來到這個世界上已有表達式錯誤:預期外的<運算符。天了。
1990s這個用戶是一位90後
 這個用戶的星座是處女座
這個用戶屬 
 這位用戶來自亞洲
這個用戶慣用右手 
 這位用戶是學生
 該用戶所在時區及時間為
UTC+8 1月3日16:47
 這個用戶是民主行動黨支持者


各位好,我叫Goh Ean Ping。2002年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太平的人,現在正就讀小六,現時偶爾會在維基百科上編輯或更新內容,尤其是馬來西亞方面的,間中做點更新或創建。我非常支持維基百科。

Portal:馬來西亞

中國的長城

編輯
長城
世界遺產
 
長城
官方名稱The Great Wall of China(英文)
La Grande Muraille de Chine(法文)
位置  中國
標準文化:(i)(ii)(iii)(iv)(v)
登錄年份1987年(第11屆會議
 
 
長城

長城是不同時期的古代中國的為抵禦不同時期的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虎山長城,全長8851.8公里(其中:人工牆體的長度為6259.6公里;壕塹長度為359.7公里;天然險的長度為2232.5公里。)[1],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


著名關城

編輯
 
金山嶺長城

烽燧

編輯

長城體系中設置有大量烽燧(烽火台)作為情報傳遞系統。根據歷史文獻、出土漢簡和實地考察可知,烽燧數量眾多且一直延伸到長城以外很遠的地方。按烽燧配置的位置和功能,可以分為四組:設在大漠深處的烽火台是發出警訊的最前線,沿長城兩側設置的烽火台向沿線傳遞情報,由長城通往京師的系列烽火台與王朝中央聯繫,還有一組烽火台與長城所在地附近的地方政府和駐軍聯繫。按明朝制度,舉一煙鳴一炮表示來敵100人左右;舉二煙鳴二炮,來敵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舉三煙鳴三炮。

其他附屬設施

編輯

長城體系除了作為情報傳遞系統的烽燧以外,還建立了以城障等設施構成的縱深防禦配置。秦漢時各種設施得到完善,並且在長城內外設置了屯戍城作為屯駐重兵之所,而且向縱深發展,形成網絡。在城牆、城堡的外側,還有特意設置的障礙物,如僵落虎落等。秦朝在河套長城一帶,廣植榆樹以阻擋匈奴騎兵,人稱榆關。北齊時在長城內側設,險要之處置州鎮,築扎軍隊,形成前沿的線狀佈防。

軍事意義

編輯

長城既是農耕民族的防禦前線,也是向游牧民族發動反擊的前進基地。長城後側縱深配備機動的軍隊以因應戰事,而長城還不是防禦的最前線,而是攻擊起始線,和交通線,在長城前方部署的觀察哨深入到極遠處,前線在長城以北一千公里。在古代,游牧騎兵有優良的機動能力和強大的攻擊力,但是對於城垣防禦體系卻無能為力,因此長城的修建的確能夠有效的抵禦北方民族的侵擾。

但是僅僅依靠長城的消極防禦並不能阻止有組織、大規模的進攻。《北虜事蹟》記載:「正德十年正月二十二日,套虜二萬餘騎到,於花馬池北鎮邊墩起,至石井兒墩止,拆開牆口一十二處,深入固原等地搶掠而去。本年七月二十二日,套虜二萬騎到,於花馬池北柳揚墩起至青羊墩止,拆開牆口一十六處,深入平涼臨鞏,直抵隴州,大掠而去。總制右御史鄧章調榆林等處官軍分佈固原要衝,不能御。」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之變」,蒙古俺答汗於正面攻擊古北口同時,從黃渝溝拆長城而過,明軍不戰自潰。俺答攻至北京城外,大掠而回。

文化意義

編輯
 
八達嶺長城

長城是中國古代建造的最為宏大的工程之一,1987年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長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在以後的歷朝歷代都發揮了很重要的防禦作用。長城的存在,對古人來說,也是一個防禦入侵的精神防線。尤其在近代,中國人更是以長城作為中國的象徵。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中,有「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的歌詞,號召在國家最危急的時刻,抵禦入侵。

對長城的負面評價自古就有,例如陳琳《飲馬長城窟行》:男兒寧當格鬥死,何能怫鬱築長城。負面觀點認為古代長城勞民傷財[2],是「閉關鎖國」的象徵,如Beyond樂隊的歌曲《長城》中所唱,而此歌曲更遭中國有關當局列入"黑名單"內,禁止播放於媒體之中。作家鮑昌曾撰文《長城》,描述古代長城是「淒婉的歷史」、「文化愚鈍的標誌」,並樂於見到今天的長城的開放局面。

長城更成為各種產品、企業廣泛使用的品牌名稱,諸如:長城汽車長城航空長城電影、長城牌火腿午餐肉、長城牌電腦、長城牌電扇、長城牌潤滑油、長城牌香煙等等。

1937年時,著名荷蘭美籍歷史通俗讀物作家房龍在出版的《地球的故事》中猜測:「中國的長城是月球上的太空人唯一能看得見的建築物」。關於能否從近地太空或月球上用肉眼望見長城一直存在爭議。但據一般研究與邏輯,長城寬度4~5米,遠小於四線道或以上之公路,如高速公路等,且其本身並非發光體與反光體,在數百公里以上不藉助儀器用肉眼觀察是不可能的<ref> 进一步剖析“从太空看长城”的争论. 科學導報. 2007, 25 (4): 72–76.  Authors list列表中的|first1=缺少|last1= (幫助).另外,神舟五號太空人楊利偉也稱其在2003年的太空之旅中沒有看到長城。

參見

編輯

資料來源

編輯
  1. ^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4/18/content_11210693.htm,新華網,2009年4月18日。
  2. ^ 淮南子·論訓》說,秦築長城,「丁壯丈夫,西至臨洮、狄道,北至飛狐、陽原、道路死者以測量。」

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