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琴
大正琴,又称名古屋竖琴(中国又称“凤凰琴””、“大众琴”,台湾称“中山琴”),是日本自行发明的乐器,木制中空,有2~12条金属弦,预备简单的键盘,左手按键盘右手戴义甲拨弦弹奏,属弦乐器的一种。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大正琴 |
假名 | たいしょうごと |
平文式罗马字 | taishōgoto |
历史
编辑相传是日本名古屋大须森田屋旅馆主人的长子森田吾郎(本名 川口仁三郎)于1912年(大正元年)创制。以二弦琴为基础,加上打字机的键盘为灵感发名而成,其键序与钢琴键盘类似。刚发明时的音域为2个倍音程,音色也不同于传统的日本琴(因为传统的日本琴弦是由丝绸制成的)。由于构造简单、容易弹奏、音色清脆而深受日本民众的喜爱,作为一种容易弹奏的家庭用乐器,在大正时代非常流行。在中国则为了纪念中华民国的诞辰及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业,而定名为“中山琴”。
构造
编辑大正琴由琴身、切音板、键板、琴键、弦轴和琴弦等部分构成。
琴身是呈扁长方形的共鸣箱,它由面板、框板和底板胶合而成。左为琴头,右为琴尾。面板尾部中央开有一个圆形音孔,在琴身的头部里面胶有安装弦轴的硬木,琴腔内胶有支撑框板和马子的木条和木柱。琴身底部装有4个琴脚。
切音板是横胶于面板中央的木条,按下琴键后,能起到控制不同长度的琴弦振动的作用,在切音板的左端嵌有支弦的山口。有的琴在切音板上还镶有金属制的音品。
键板是按装琴键的木板,表面多作琴的装饰用,也有涂上美丽商标图案的,它的底面装有放键杆用的线槽板和勾住健杆的弹簧。
琴键包括键杆和键钮,它们是用金属片冲压成型的,每个键钮上镶有音名,也有的键钮是用塑胶制的。琴键一般有23或24个,分两排并列,与钢琴的黑白键相同,一排为基本音键,另一排为半音键。
弦轴与扬琴的弦钉相似,用细铁棍经砸方和滚螺纹制成,装于琴头处,起好转调音的作用。
琴弦有4~7根的不等,全部使用钢丝弦,除里面的一条采用缠弦(作低八度和声弦)外,其余各弦使用32号细钢丝。在琴的尾部,有支弦的马子和控弦的弦勾板。琴的附属档案有用于拧转弦轴的琴匙和用以拨弦的拨片。
音域
编辑由于琴键的数量不定(音域宽度至少为12到34音),因此音域也是不定的。 然而,如上所述,它最初为两个八度音阶,仅限于在女高音或相对较高的声域中演奏。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音域的大正琴则是在1970年代〜1980年代开发的,因此也可以在较低的音域进行演奏。
弦
编辑大正琴的声音是因为以拨弦发出的,故稍为短暂,但所用的琴弦有细线(普通钢线三条)、细卷弦、粗卷弦、共五条,所以可同时发二个八度,五条琴弦虽为同音,但在调律时,因琴线粗细不同,所以可发出倍音等效果,而互相共鸣。大正琴最初只有两条音高相同的弦,后来创造了三到九个琴弦的大正琴,除了相同的音高,键盘也开始被延长。卷弦也被用来扩大音域,进而导致12和15弦被创造,但随着弦的数量增加,演奏变得困难,最终大正琴也鲜少被演奏。
材质
编辑下面是主要使用的材质,并非总是如此。
大正琴的变体
编辑- 通过扩音器放大声音、以及可以改变为各种音色的电子大正琴,无需调音即可演奏和弦。
- 由川岛产业制造的弦乐和电子风琴的“昭和古琴”。
- 加了背带可以像吉他一样移动时演奏。
演奏方法
编辑- 通常用左手按住琴键,用右手拨弦弹奏琴弦。基本思想是将拨片从前面移动到另一侧。
- 回弹——在那边正常弹奏的反方向弹奏。
- 颤音演奏法——虽然基本上只能产生衰减的声音,但拨片快速来回移动可以产生连续的声音并发出长音。
- 弓演奏法——使用弓演奏。
- 滑奏法——一种特殊的弹奏方法,可以平滑连续地改变音高。但是现代的大正琴则无法做到这一点。
大正琴的传播和现状
编辑- 音乐学家小泉文雄发表了他的理论,即“大正琴是日本人开发的唯一原创乐器”。村上龙、坂本龙一和浅田彰谈“Eve Cafe 超进化论 金属”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
- 1976年在《别津玛格丽特》连载的河川明的《我听不见故乡的歌》中,大正琴被用作主角童年记忆的钥匙。
- 除日本外,还可能在印度、东南亚等地演出。在印度,它们被称为Bulbul Tarang(印地语:बुलबुल तरंग)和印度班卓琴[1],并于2016年制作了一部名为《班卓》的电影。
- 随着2002年课程的修订,将“日本乐器”课程作为综合学习时间的一部分的小学、国中和高中的数量有所增加,其中有时会选择音乐课程。
- 自从电影辩士山崎雅美使用大正琴之后,媒体的曝光度就增加了。2006年,山崎还以学生身份出现在NHK教育频道的“和大正琴一起玩”中。
主要流派
编辑由于大正琴是一种历史不长的乐器,乐器的造型和演奏方法都处于发展阶段,所以有很多流派和团体,甚至还有多个联合各个流派的协会。以下是被认为是主要学校的列表,但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和组织不限于此。
- 大正琴协会 - 1993年成立。
- 日本大正琴协会 - 作为与上述完全不同的组织于1976年成立,在2000年成为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
- しらゆき会(北海道)
- 秋和流织音会(秋田县)
- 华の会(茨城县)
- 琴睦会(茨城县)
- 弦靖会(千叶县)
- 新大正琴弦の会(埼玉县)
- 大正琴绿会(埼玉县)
- 所沢琴友会(埼玉县)
- 弦容会(东京都)
- 织胜会(东京都)
- 横浜琴春会(神奈川县)
- 大正琴アンサンブル七和会(冈山县)
- 琴瞳流・琴鹤会(山口县)
- 其他
- 锦正流 - 1923年设立。从大正时代开始存在的流派。
- 琴生流菊八重会 - 1981年设立。
广播节目
编辑- 大正琴心的旋律(CBC电台制作,琴传流提供)- 2002年开始作为第一个专门针对大正琴的节目。如上所述,大正琴生于名古屋,名古屋的CBC电台正在制作该节目。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同一程序的项目。
- 琴伝流ハートミュージアム(由文化放送制作,琴传流提供)- 播出时间为2013年4月7日至2014年3月30日。
- グッチ裕三 きょうも琴伝流(由文化放送制作,由琴传流提供)- 用轻松的谈话传递大正琴的新魅力。除了《心的旋律》的制作台CBC电台之外,该节目还将在大正琴本部所在地长野县信越放送中播出。这将是两年来的首次。自2011年12月25日《旋律》网停播起半年。2014年3月31日开始播出(CBC广播、信越4月6日),2016年9月26日结束(CBC广播、信越9月25日)。
- 文化放送(关东、制作局)每周一20:00~20:30“グッチ裕三 今夜はうまいぞぉ!”节目中的10分钟
- CBC广播(东海)每周日12:50~13:00
- 信越放送(长野)每周日8:35~8:45
- 爱加あゆ 琴伝流 音楽のコト(日本文化广播,由 Kotodenryu 提供) - 扮演前宝冢女儿的顶级明星女演员 Ayu Manaka 挑战大照五的表演,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初学者传达其魅力。做。与之前的节目不同的是,该节目没有在CBC Radio播出,仅在日本文化广播和信越广播两个电台播出。2016年10月1日(信越10月2日)开始播出,2017年9月30日(信越10月1日)结束。在本节目结束时,大正五和琴电龙提供的广播节目将不再制作。
- 文化放送(关东、制作局)每周六6:35~6:45
- 信越放送(长野)每周日8:35~8:45
脚注
编辑- ^ 田中多佳子. カッワーリー:南アジアのスーフィーの歌. 仪礼と音楽 I. 民族音楽丛书 (东京书籍). 1990. ISBN 978-4-487-75254-6.p.67,87
- ^ ‘モンバサのターラブ黄金时代 1965-1975’2006年 AFPCD-36308。
参考文献
编辑- 平野健次编 ‘日本音楽大事典’ 平凡社、1989年3月23日、p.268、p.271、ISBN 978-4-582-10911-5
- 松田明编 ‘楽器の事典 <筝(琴)>’ 东京音楽社、1992年7月10日、 pp.75-77、p.142、ISBN 978-4-885-64216-6
- 金子敦子监修 ‘大正琴図鉴’ 全音楽谱出版社、2003年7月31日、ISBN 978-4-117-63200-2
- 金子敦子监修 社団法人大正琴协会调查・编集 ‘大正琴资料図录 博物馆・资料馆等の所蔵品による’ 社団法人大正琴协会、2011年8月
相关条目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公益社団法人 大正琴协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NPO法人 日本大正琴协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