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哥连堡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8月14日) |
大卫·哥连堡,OC,FRSC(英语:David Cronenberg,1943年3月15日—),加拿大导演,有时也担任演员。大卫·哥连堡是肉体恐怖类型电影的代表导演,大卫·哥连堡在早期职业生涯中大多探讨恐怖和科幻小说主题。他被一些影评认为是“英语世界中最大胆、具有挑战力的导演”[1]。
大卫·哥连堡 | |||||
---|---|---|---|---|---|
导演 | |||||
别名 | Dave Deprave | ||||
出生 | David Paul Cronenberg 1943年3月15日 | ||||
职业 | 导演、制作人、编剧、作家、演员 | ||||
配偶 | Margaret Hindson (1970年结婚—1977年结束) Caroline Zeifman(1979年结婚) | ||||
儿女 | Cassandra Cronenberg(1972年-) Caitlin Cronenberg(1984年-) Brandon Cronenberg | ||||
活跃年代 | 1966年至今 | ||||
各地用词差异 | |||||
中国大陆 | 大卫·柯南伯格 | ||||
台湾 | 大卫·柯能堡 | ||||
港澳 | 大卫·哥连堡 | ||||
|
生平
编辑大卫·哥连堡出生在加拿大多伦多,是音乐家以斯帖·柯能堡和作家米尔顿·柯能堡的儿子[2]。他在中产犹太家庭中成长[3][4] 。他在哈勃德学院机构就读高中。大卫·哥连堡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特别是植物学和鳞翅目昆虫,他于1963年进入多伦多大学,但是在第一年转入英语文学。大卫·哥连堡的同学拍摄电影《Winter Kept Us Warm》(1966),引发他对电影的兴趣。他开始学习艺术电影制作。受到纽约地下电影场景的启发,他与伊恩·尤因和伊万·瑞特曼创办多伦多电影社。在欧洲旅行一年后,他在1967年回到加拿大[5],毕业于多伦多大学。
职业生涯
编辑大卫·哥连堡在完成四部短片后,开始与伊万·雷特曼合作。1970年代,加拿大政府为他的电影提供资金。他制作一些肉体恐怖电影,如《毛骨悚然》、《狂犬病》。《狂犬病》由色情女星玛丽莲·钱伯斯主演。在1970年代,大卫·哥连堡早期电影激怒了评论家,引起争议,对于观众来说这些电影惊世骇俗,他们以前从未见过这种恐怖片。
大卫·哥连堡受到威廉·柏洛兹和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影响[6]。威廉·柏洛兹最有争议的著作《裸体午餐》(Naked Lunch)是横跨大卫·哥连堡作品的最好写照,显示出个人心理混乱和困惑之间的界限。这本书被认为是“无法影像化”,大卫·哥连堡承认翻拍成电影将耗资1亿美元,而且在世界上每一个国家被禁止上映。相反,就像在他早期的电影《录影带谋杀案》,他的电影主题始终在幻想与现实之间模糊不清。
大卫·哥连堡曾表示,他的电影应该“从病态的角度来观赏”。在《超速性追缉》(1996年)中,车祸受伤的人们精神崩溃,试图将自己的苦难视为磨练,而不是具有破坏性的事件。2005年,大卫·哥连堡说他很不高兴保罗·哈吉斯选择了相同的电影名称(《人生交叉点》),感觉这种行为是“愚蠢”与“非常不尊重人”[7]。
除了《死亡禁地》(1983)和《变蝇人》外,大卫·哥连堡未执导任何大制作的好莱坞电影。《暴力效应》(2005年)是他预算最高的电影之一。他表示决定执导该电影是受到低预算电影《童魇》的影响,《暴力效应》也是迄今他最受好评的电影之一,《东方的承诺》(2007年)则是关于俄罗斯黑手党的斗争故事。
在执导《夺命怪胎》(The Brood)后,大卫·哥连堡在他所有的电影与作曲家霍华德·肖合作,除了《死亡禁地》(1983)由迈克尔·卡门配乐。其他合作者包括演员罗拔·西尔弗曼、艺术总监卡罗尔·斯皮尔、声音编辑布莱恩·戴,电影剪辑师罗纳德·桑德斯、服装设计师丹尼丝·柯能堡、摄影师马克·欧文(1979年至1988年)。
自1988年《双生兄弟》(Dead Ringers)以来,大卫·哥连堡与摄影师彼得·苏哲斯基合作。彼得·苏哲斯基是《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摄影导演,大卫·哥连堡表示,彼得·苏哲斯基在该电影中表现出色[8]。
大卫·哥连堡与众多好莱坞明星合作过。大卫·哥连堡是一个坚定的加拿大电影制片人,几乎所有他的电影都在家乡安大略省拍摄。值得注意的例外包括《蝴蝶君》(M. Butterfly),其中在中国拍摄,《东方的承诺》、《童魇》主要在英国拍摄,《危险方法》(A Dangerous Method)于德国和奥地利拍摄。他的大部分电影都至少部分由加拿大电视出资,大卫·哥连堡是政府投资电影的支持者,认为“为了在面对好莱坞挑战,每个国家都需要政府补助电影工业。”
大卫·哥连堡也在其他电影中担任演员,大部分角色都是客串亮相。
2008年,大卫·哥连堡完成两个电影外的计划:罗马电影节展览和《变蝇人》歌剧(于洛杉矶和巴黎沙特莱剧院公演)。2010年7月,大卫·哥连堡完成电影《危险方法》,改编自克里斯托弗·汉普顿的戏剧《倾诉疗法》,由凯拉·奈特利,麦可·法斯宾德以及频繁的合作者维果·莫特森主演。这部电影是由英国独立制片人杰里米·托马斯制作[9][10]。
2012年,他的电影《梦游大都会》竞逐2012年康城影展金棕榈奖[11][12]。
《东方的承诺》制片人保罗·韦伯斯特告诉《国际银幕杂志》,《东方的承诺》续集将由史蒂芬·奈特和维果·莫特森主演,电影将于2013年初拍摄[13][14]。然而,在2012年8月16日的采访中,大卫·哥连堡评论说,《东方的承诺》续集的财务状况不佳。
大卫·哥连堡的下一部电影《Maps to the Stars》,由茱丽安·摩尔、约翰·库萨克和罗拔·帕丁森主演,于2013年7月8日在安大略省多伦多和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开拍[15] [16]。这将是大卫·哥连堡第一次于美国拍摄电影。
私生活
编辑1972年,他与玛格丽特·欣德森结婚:然后因为个性和职业差异在1979年结束这段婚姻。他们有一个女儿卡桑德拉·柯能堡。现在,他的妻子是 Carolyn Zeifman,他们育有两个孩子凯特琳和布兰登[17]。大卫·哥连堡在1992年透露,《夺命怪胎》(The Brood)的灵感来自于第一次婚姻解体,造成大卫·哥连堡与女儿卡珊德拉双方产生巨大动荡。
大卫·哥连堡形容自己是一个无神论者[18],他在2013年9月接受采访时进一步解释说:每当我想像自己加入任何特定的宗教中时,我感到幽闭恐惧症和压迫感。我认为无神论就是接受真实。
大卫·哥连堡在这次采访中透露,电影导演马田·史高西斯向他承认,他是对大卫·哥连堡早期作品很感兴趣,但随后被大卫·哥连堡本人吓坏了。大卫·哥连堡回应说:“你是《德士司机》的制造人,但你却害怕和我见面?”
荣誉
编辑大卫·哥连堡经常出现在各种“最伟大导演”名单。2004年,科幻杂志《奇怪地平线》选他为历史第二伟大的导演,位居其他更著名的导演之前,例如史提芬·史匹堡,占士·金马伦,尚卢·高达和雷利·史考特[19]。同一年,大卫·哥连堡被《卫报》选为“世界上最优秀的40位导演”[20]。在2007年,《Total Film》选他为历史上第17伟大的电影导演[21]。
大卫·哥连堡在1996年第49届康城影展获得评审团特别奖[22] 。1999年,大卫·哥连堡进入加拿大名人之道[23],并获得第49届柏林影展银熊奖[24]。
2002年,大卫·哥连堡获得加拿大勋章[25]。在2006年,大卫·哥连堡被授予康城影展终身成就奖。同样在2006年,大卫·哥连堡成为加拿大皇家学会资深会员[26] 。2009年,大卫·哥连堡获得法国政府荣誉军团勋章[27] 。在2012年,大卫·哥连堡获得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钻禧纪念勋章[28]。
导演作品
编辑年份 |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导演 | 剧本 | 监制 | 注解 |
---|---|---|---|---|---|---|
1969 | 立体 | Stereo | 是 | 是 | 是 | 身兼摄影剪辑 |
1970 | 犯罪档案 | Crimes of the Future | 是 | 是 | 是 | |
1975 | 毛骨悚然 | Shivers | 是 | 是 | 否 | |
1977 | 狂犬病 | Rabid | 是 | 是 | 否 | |
1979 | 急速团伙 | Fast Company | 是 | 是 | 否 | |
灵婴 | The Brood | 是 | 是 | 否 | ||
1981 | 扫描者大对决 | Scanners | 是 | 是 | 否 | |
1983 | 录影带谋杀案 | Videodrome | 是 | 是 | 否 | |
死亡禁地 | The Dead Zone | 是 | 否 | 否 | 提名土星奖最佳导演 | |
1986 | 变蝇人 | The Fly | 是 | 是 | 否 | 提名土星奖最佳导演 |
1988 | 双生兄弟 | Dead Ringers | 是 | 是 | 是 | 提名土星奖最佳导演;荣获金马奖最佳外片导演 |
1991 | 裸体午餐 | Naked Lunch | 是 | 是 | 否 | |
1993 | 蝴蝶君 | M. Butterfly | 是 | 否 | 否 | |
1996 | 超速性追缉 | Crash | 是 | 是 | 是 | 荣获康城影展评审团奖 |
1999 | 感官游戏 | eXistenZ | 是 | 是 | 是 | 荣获柏林影展最佳特别艺术成就银熊奖 |
2002 | 童魇 | Spider | 是 | 否 | 是 | 入围第55届康城影展主竞赛单元 |
2005 | 暴力效应 | A History of Violence | 是 | 否 | 否 | 入围第58届康城影展主竞赛单元;提名凯撒奖最佳外语片 |
2007 | 东方的承诺 | Eastern Promises | 是 | 否 | 否 | 提名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英国影片
提名凯撒奖最佳外语片 |
2011 | 危险疗程 | A Dangerous Method | 是 | 否 | 否 | 入围第68届威尼斯影展主竞赛单元 |
2012 | 梦游大都会 | Cosmopolis | 是 | 是 | 是 | 入围第65届康城影展主竞赛单元 |
2014 | 寂寞星图 | Maps to the Stars | 是 | 否 | 否 | 入围第67届康城影展主竞赛单元 |
2022 | 未来罪行 | Crimes of the Future | 是 | 是 | 否 | 入围第75届康城影展主竞赛单元 |
2024 | 裹尸布 | The Shrounds | 是 | 是 | 否 | 入围第77届康城影展主竞赛单元 |
演出作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J. Hoberman. Historical Oversight. The Village Voice. 2005-05-17 [2011-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9).
- ^ David Cronenberg Biography (1943–). Filmreference.com. [2011-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 ^ DAVID CRONENBERG - BIOGRAPHY. [201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2).
- ^ Canadian Icon: David Cronenberg. [201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1).
- ^ New York Times (January 8, 2012). David Cronenberg: Full Biograph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Browning, Mark (2007) David Cronenberg: author or film-maker?. Intellect Books. ISBN 1-84150-173-5, ISBN 978-1-84150-173-4
- ^ Double Trouble. Slate Magazine. 2005-05-12 [2009-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5-14).
- ^ David Cronenberg Re-Examines David Cronenberg. Film Freak Central. 2003-03-09 [2003-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4-01).
- ^ Viggo Mortensen Replaces Christoph Waltz As Sigmund Freud In David Cronenberg's 'The Talking Cure'. The Playlist. 2010-03-09 [2011-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 ^ Keira Knightley Takes The Talking Cure. Empire. 2009-12-23 [2011-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2012 Official Selection. Cannes. [2012-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2).
- ^ Cannes Film Festival 2012 line-up announced. timeout. [2012-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0).
- ^ David Cronenberg’s ‘Maps To The Stars’ Finds Julianne Moore, John Cusack & EOne. [201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9).
- ^ Julianne Moore, John Cusack & Sarah Gadon Join Robert Pattinson In David Cronenberg's 'Map To The Stars'. [201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5).
- ^ Cronenberg starts Maps shoot. [2013-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 ^ David Cronenberg Says His Novel May Arrive In 2013, Talks Working With Robert Pattinson, 'Map To The Stars' & More. [2013-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0).
- ^ Mottram, James (October 21, 2007). David Cronenberg: 'I'm not ready to embrace Hollywood respectability quite ye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Independent. Retrieved on: 2012-01-08.
- ^ Guttsman, Janet, Reuters.com (September 10, 2007). Cronenberg gets down and dirty with Russian mob; "I'm an atheist," Cronenberg sai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Jeremy Adam Smith. The Ten Best Science Fiction Film Directors. strangehorizons.com. 2004-04-19 [2011-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5).
- ^ The world's 40 best directors. The Guardian. [2011-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8).
- ^ Greatest Directors Ever. [2014-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3).
- ^ Festival de Cannes: Crash. festival-cannes.com. [2009-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5).
- ^ Canada's Walk of Fame: David Cronenberg, film director, Cannes Film Festival winner. [201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8-26).
- ^ Berlinale: 1999 Prize Winners. berlinale.de. [2012-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8).
- ^ Dupont, Joan. Cronenberg: An intellectual with ominous powers. The New York Times. 2006-05-19 [2011-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 ^ 2006 New Fellow Citations (PDF).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2007-01-09 [2011-05-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18).
- ^ Cronenberg to receive France's Légion d'honneur. CBC. 2009-03-12 [2010-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05).
- ^ Diamond Jubilee Gala toasts exceptional Canadians. CBC. 2012-06-18 [2012-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9).
外部链接
编辑- 大卫·哥连堡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上的资料(英文)
- David Cronenber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otten Tomatoes
- The Literary Adaptations of David Cronenber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David Cronenberg Bibliograph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David Cronenberg Profile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