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姬北宋宋徽宗皇女的封号。蔡京、蔡卞当国,遏绝史学,故无有知周事者。政和三年起,禁龙、天、君、玉、帝、上、圣、皇、主等字,如寺主改曰管勾院门等,宣和七年七月陆续罢之。公主改帝姬为一系列避讳举措之一,熙宁初由王安石人倡议,蔡氏落实此方案。

政和三年(1113年)因蔡京上奏,宋廷应仿照周朝王姬”位号,改帝女“公主”为“帝姬”[1][2]。帝姬一号存续约十年,而时人认为此号与“帝饥”同音,引为不吉,依然称公主。后靖康之难宋高宗南渡,于建炎元年(1127年)复旧制。

帝姬制度

编辑
  • 帝女“公主”改“帝姬”
    • 另加赐美名二字为“帝姬”封号
  • 帝姊妹“长公主”改“长帝姬”
    • 另加赐美名二字为“长帝姬”封号
  • 帝姑母“大长公主”改“大长帝姬”
    • 另加赐美名二字为“大长帝姬”封号
  • 帝姑祖母亦封大长帝姬,为与帝姑母有所区别,虽仍封大长帝姬,但改以四字美名为封号

其他

编辑
  • 周宣帝自称天元皇帝,不听人有天、高、上、大之称,官名有犯,皆改之。诸姓高者改为姜,九族称高祖者为长祖,曾祖为次长祖。官称名位,凡谓上及大者,改为长,有天者,亦改之。北周宣帝在位只有一年,禅位后隔年去世。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宋史·礼志十八》:“徽宗改公主为姬,下诏曰:‘在熙宁初,有诏厘改公主、郡主、县主名称,当时群臣不克奉承。近命有司稽考前世,周称“王姬”,见于《诗》《雅》。“姬”虽周姓,考古立制,宜莫如周。可改公主为帝姬、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其称大长者,为大长帝姬,仍以美名二字易其国号,内两国者以四字。”
  2. ^ 《公主传》:“秦国大长公主,太祖同母妹也......太祖同母妹也......太祖即位,建隆元年,封燕国长公主......真宗追封大长公主。元符三年,改秦国。政和四年,改封恭懿大长帝姬。”又“顺淑帝姬,初封顺庆公主。薨,追封益国。及改帝姬号,追封顺淑。”
  3. ^ 慈恩寺碑銘并序. [2017-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9).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