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姬北宋宋徽宗皇女的封号。蔡京、蔡卞當國,遏絕史學,故無有知周事者。政和三年起,禁龍、天、君、玉、帝、上、聖、皇、主等字,如寺主改曰管勾院門等,宣和七年七月陸續罷之。公主改帝姬為一系列避諱舉措之一,熙寧初由王安石人倡議,蔡氏落實此方案。

政和三年(1113年)因蔡京上奏,宋廷應仿照周朝王姬”位號,改帝女“公主”為“帝姬”[1][2]。帝姬一號存續約十年,而時人認為此號與「帝飢」同音,引為不吉,依然稱公主。後靖康之難宋高宗南渡,於建炎元年(1127年)復舊制。

帝姬制度

编辑
  • 帝女“公主”改“帝姬”
    • 另加賜美名二字為“帝姬”封號
  • 帝姊妹“長公主”改“長帝姬”
    • 另加赐美名二字為“長帝姬”封號
  • 帝姑母“大長公主”改“大長帝姬”
    • 另加赐美名二字為“大長帝姬”封號
  • 帝姑祖母亦封大長帝姬,為與帝姑母有所區別,雖仍封大長帝姬,但改以四字美名為封號

其他

编辑
  • 周宣帝自稱天元皇帝,不聽人有天、高、上、大之稱,官名有犯,皆改之。諸姓高者改為姜,九族稱高祖者為長祖,曾祖為次長祖。官稱名位,凡謂上及大者,改為長,有天者,亦改之。北周宣帝在位只有一年,禪位後隔年去世。

参考文獻

编辑
  1. ^ 《宋史·礼志十八》:“徽宗改公主為姬,下詔曰:‘在熙寧初,有詔釐改公主、郡主、縣主名称,當時群臣不克奉承。近命有司稽考前世,周稱“王姬”,見於《詩》《雅》。“姬”雖周姓,考古立制,宜莫如周。可改公主為帝姬、郡主為宗姬、縣主為族姬。其称大長者,為大長帝姬,仍以美名二字易其國號,内兩國者以四字。”
  2. ^ 《公主傳》:“秦國大長公主,太祖同母妹也......太祖同母妹也......太祖即位,建隆元年,封燕國長公主......真宗追封大長公主。元符三年,改秦國。政和四年,改封恭懿大長帝姬。”又“順淑帝姬,初封順慶公主。薨,追封益國。及改帝姬號,追封順淑。”
  3. ^ 慈恩寺碑銘并序. [2017-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9).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