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山派事件
甲山派事件是指于1967年爆发,甲山派成员试图取代金日成作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最高领导者事件,然而事件最后以失败告终。事件涉及到的甲山派在事件爆发之前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执政党朝鲜劳动党最大派系游击队派内的反对力量,其代表人物有朴金喆、李孝淳和金东奎。甲山派由1930年代至1940年代朝鲜日治时期抗日运动游击队发展而来,而此派系起初与金日成的意识形态相近因此是为“亲金日成派系”。但是在1966年朝鲜劳动党第二次代表会议召开之后,甲山派成员因为寻求朝鲜经济改革与放弃金日成奉行的并进政策而与金日成的意识形态渐行渐远。而甲山派成员的举措,包括推举甲山派代表人物朴金喆作为接替朝鲜政权的人物计划,也被金日成认定为是“破坏金日成个人崇拜形象”的行为。
甲山派事件 | |
谚文 | 갑산파 |
---|---|
汉字 | 甲山派 |
文观部式 | Gapsanpa |
马-赖式 | Kapsanp'a |
金日成因此展开“清除甲山派”的行动,并在朝鲜劳动党的会议上进行强调。同时金日成也在呼吁以他自己为中心,建立“党的唯一思想体系”以对抗甲山派。在1967年5月朝鲜劳动党召开的四届十五中全会,金日成以“反对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树立主体思想”理由开启清除甲山派的行动。会议同时将所有朝鲜劳动党内甲山派成员的职务予以撤销。金日成通过此次会议、后续的肃清行动以及将《确立党的唯一思想体系十大原则》确立为朝鲜劳动党的指导理念,成功为金正日的接班以及朝鲜的世袭专政奠定基础。[1]
金正日亦有参与到此次事件当中并协助金日成进行肃清进程,并在事件爆发之后接手原先由金道满管理的朝鲜劳动党中央宣传鼓动部。同时,接手朝鲜劳动党中央宣传鼓动部也是金正日在朝鲜劳动党内完成的第一个政治任务,金正日也因此逐渐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使得自己在朝鲜的政治领域的职能愈加重要。当金日成于1994年逝世的时候,金正日就此登上权力顶峰成为朝鲜的第二代最高领导者。
派系介绍
编辑甲山派成员原为游击队派的一部分,在朝鲜日治时期朴金喆率领一部分游击队派成员在朝鲜半岛北部的甲山郡开展反抗殖民政府的活动和为金日成的抗日活动提供后勤保障,[2]同时这些游击队员也是普天堡战役的发动者,尔后这些游击队员逐渐发展成甲山军最后演变为甲山派。[3]
派系斗争
编辑在韩国光复之后,苏联派成员和国内派成员返回朝鲜,并与游击队派和延安派组成朝鲜劳动党。由于被认为抗日有功,金日成被推举为最高领导人。[4]1956年8月,延安派和苏联派内的改变派因不满金日成的专政和个人崇拜而发动八月宗派事件,但最后不仅事件以失败告终,事件的主要策划者与关联者均遭到金日成的肃清。[5]而甲山派成员与金日成派系,即军内反对派自朝鲜日治时期至1950年代均处于同一思想派系且同属游击队派,[3]同时亦协助金日成的派系斗争行动将国内派、延安派和苏联派清除使游击队派在朝鲜劳动党内一派独大。[6]有鉴于此,彼时的甲山派并没有在八月宗派事件当中被金日成清除。[4]
时间来到1960年代初,甲山派与军内反对派因政见不同,而逐渐在游击队派内渐渐分裂为两大阵营:甲山派认为朝鲜应加强轻工业经济发展,而非把资源用在军事上;军内反对派则主张应强化国防,发展经济并不重要。金日成起初立场偏向甲山派的理念,并希望借由发展朝鲜经济的成果来为自己增加执政的合理性。[7]
然而,在1966年10月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二次代表会议上,甲山派开始向金日成公开表达对金日成大力树立个人崇拜形象的不满,并认为金日成此举是为与社会主义背道而驰。由于当时甲山派在朝鲜劳动党内占据核心地位,并且反对金日成实行个人崇拜。因此这样的反对据信在当时取得一定的效果,金日成开始减少树立个人崇拜形象的行动。[7][8]
甲山派成员亦反对金日成实行的经济模式,[9]并认为在并进政策当中军事和经济同步发展的双轨政策是为错误政策。[10]甲山派倡导经济发展不应与军事发展并驾齐驱,而应以经济发展为优先。[11]在经济发展层面,甲山派倡议将轻工业放在比重工业更前的顺位并以发展轻工业为优先,并认为通过这样的举措可以转移军队的资金并提高朝鲜民众的生活水平。甲山派亦希望朝鲜劳动党党内可以达成共识,将经济计划的制定全权交予朝鲜的经济学、工程学以及其他科学方面的专家。[12]甲山派的成员亦支持价值理论以及提议使用准货币对朝鲜劳工进行物质激励,以提升朝鲜劳工进行劳动的积极性。[13]
尔后对于甲山派而言有一个问题横亘在眼前:既然金日成的经济模式已经引发不满,而派内的谁可以取代金日成的职务成为朝鲜的最高领导者,进而可以推行全新的经济模式。[9]金日成在先前已经有考虑让自己的幼弟金英柱成为朝鲜政权的继承者,[12]然而金英柱却缺乏资历与实际经验,甚至于金英柱未曾像金日成和甲山派成员一样在朝鲜日治时期参与过武装斗争的行动。[9]有鉴于此,当金英柱当选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组织指导部部长时,甲山派代表人物朴金喆曾就此对金英柱进行批评。[14][15]
随后,甲山派成员亦得知金日成又考虑使金正日继承其最高领导人一职,这更激发起甲山派人的不满,他们认为金日成实行世袭专政是犯下社会主义中的大忌。并且甲山派自朝鲜日治时期就追随着金日成,因此甲山派成员亦熟知金日成的过去。甲山派的反对行为使得金日成察觉自己的领导地位正在被威胁,进而后续发动清洗甲山派的行动。[7]
甲山派事件
编辑甲山派前期准备
编辑甲山派成员计划通过运作使朴金喆取代金日成,成为朝鲜政权的继任者。[16] 因此甲山派亦协助金日成发动肃清铲除朝鲜劳动党党内其他派系,这样朴金喆以及甲山派可以顺理成章就任这些因肃清而空缺的职位。[17]同时,甲山派内部亦开始将朴金喆的语录置于与金日成语录旗鼓相当的地位。[10][16]甲山派成员同时也自1960年代起出版有关派系成员的传记,朴达的传记率先于1963年出版,随后出版的是为1964年李孝淳之弟李济淳的传记。而在甲山派于1964年出版的一本画册当中,朴金喆与朴达的照片与金日成的照片是为并列放置于画册当中。[18]在朴金喆之妻崔彩莲逝世之后,时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宣传鼓动部部长金道满制作电影《一片丹心(韩语:일편단심)》讲述崔彩莲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之下仍然选择支持当时在西大门刑务所服刑的朴金喆,以纪念与歌颂崔彩莲对朴金喆的忠诚。[18][19]同时,金道满亦修葺朴金喆位于两江道甲山郡的出生地。[16]朴金喆的传记在彼时也在出版发行当中,即便这是未经当事人授权出版的传记。甲山派通过上述举措,使得同期金日成树立个人崇拜形象材料的传播受到相应冲击。[13]
事态升级
编辑金日成将甲山派成员的上述举措认定为“不忠行为”,[16]对于电影《一片丹心》亦持反对立场且认为这部电影是为释放与传递错误效忠对象的讯号。[18]时任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职位的崔庸健亦谴责朴金喆的举措是在“散播封建社会与儒家思想”,[20]同时也有其他指控朴金喆违反朝鲜劳动党军事路线,[21]以及声称甲山派是为家庭主义和地区主义派系的声音。[22]
朝鲜劳动党党内亦将对韩国的秘密行动失败归咎于朴金喆的盟友,时任对南事务总署长官李孝善,[21]以及声称朴金喆的部下林春秋是因专注于甲山派成员传记的出版而选择性忽视对南行动。[20]针对意识形态层面,朝鲜劳动党党内批评甲山派实行修正主义,以及声称存在强迫派系成员阅读朝鲜王朝时期出版的封建主义文学作品行为。[13]甲山派也被认定为“亲华派系”,与金日成的“亲苏派系”理念背道而驰。[17]
作为回应,朴金喆公开表示金日成“以一敌百”的口号是为不切实际的口号,且声称因为金日成执行的并进政策致使朝鲜全境的生产计划落后于先前制定的计划。[20]
事件爆发
编辑随着事态的发展,金日成最后将甲山派这种未经他准许而执行的举措定调为:破坏领导权威与个人崇拜的严重不忠行径。[16]甲山派成员的思想与行为,亦开始被金日成视为对朝鲜政权统治与生存的威胁。就此,金日成与1967年3月发表演说警告甲山派成员,并批判甲山派成员实行“个人英雄主义”。金日成亦双管齐下,一边开始批判甲山派,另一边架构“紧密团结在以金日成为核心的朝鲜劳动党中央”意识形态体系以对抗甲山派。[10]不仅如此,金日成还在朝鲜劳动党党内发出“不要与甲山派成员沆瀣一气”的警告,并敦促其他党员与甲山派割席。[16]
此时的甲山派,仍然无视金日成的传递的讯号,继续执行着原先落定的计划。[16]金日成遂举行闭门秘密会议商讨应对甲山派的方式,在此次会议上金日成被他的忠实追随者给予“清除甲山派”的权利并达成共识。[23]尔后随着秘密会议的结束,金日成对确认的甲山派成员与怀疑是甲山派的成员发动肃清行动。[24]
1967年5月4号至5月8号,[25]朝鲜劳动党召开朝鲜劳动党第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五次联席全体会议,在会议当中据悉有超过100名被认定为甲山派成员的朝鲜劳动党党员被免职及开除出党。[26]甲山派代表人物朴金喆、李孝淳和金道满被以“反对千里马运动”为由除去所有职务和党籍;[27]其他甲山派成员例如朴容国和许锡宣也受到牵连而被免职;金东奎因在党政治委员会会议中批评金正日被投进集中营。[28]剩下的甲山派成员也因此次会议就此人间蒸发,或和金东奎一样被投进集中营。[10]
随后金日成在1967年5月25号对朝鲜劳动党宣传鼓动部官员发表题为《关于党的宣传工作方向的当务之急(韩语:당면한 당선전사업방향에 대하여)》演说,[29]据信是为金日成一生当中发表过的最重要的演说。[30]这次演说亦以“5·25演说”的别名而知名,并标示著金日成将他的支持者视为揭发与斗争甲山派的工具。[23][16]而演说发表之后在朝鲜境内造就的影响,从脱北者成蕙琅所言“诸事皆变”当中可见一斑。[31]虽然金日成发表“5·25演说”的重要性以及影响不言而喻,但是这次演说仅在朝鲜劳动党党内发表。[30]朝鲜政府在1968年发行的朝鲜中央年鉴当中简要提及此事:
“ | 金日成同志向党内的思想工作者发表题为《关于党的宣传工作方向的当务之急》演说。 김일성동지께서 당사상사럽부문일군들 앞에서 《당면한 당선전사업방향에 대하여》 연설. |
” |
——朝鲜中央年鉴,1968年[32] |
《劳动新闻》在刊发关于金日成“5·25演说”的社论当中,称赞金日成是次演说是整个朝鲜劳动党乃至于整个朝鲜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宝与体现金日成永垂不朽的高尚思想,并称金日成透过是次演说将朝鲜劳动党铸成作为革命的领袖党。[29]
事件后续
编辑金日成启动肃清甲山派进程半年之后,在一次党内计划外会议上金日成呼吁朝鲜电影业在制作上需要重拾先前因为制作《一片丹心》而几近消散的对他的忠诚。而金正日在会议上毛遂自荐说明自己可以领导朝鲜电影业走向效忠金日成之路,自此金正日亦开启他的电影制作生涯。[33]在重新定位朝鲜电影业的发展方向之前,金正日亦召开为期一个月的会议以清除“甲山派反动分子”。[34]
金日成不仅清除在朝鲜劳动党高层的甲山派成员,一些被金日成视为甲山派的地方干部也难逃肃清。[27]金日成对甲山派的清洗行动自1967年5月撤销朴金喆、李孝淳和金道满所有职务与朝鲜劳动党党籍为起始,至1969年1月撤销金昌奉、崔光和许凤学的所有职务与朝鲜劳动党党籍为终止。[35][36]高丽大学学者林在川评价甲山派事件是为朝鲜政治史上的一个分水岭,而随着甲山派在朝鲜劳动党的清除,能够威胁到金日成领导的朝鲜政权的因素就此烟消云散。而经历此次事件之后,金日成意识到维护政权稳定的重要性,并加大树立自己个人崇拜形象的力度。[16]
事件影响
编辑鉴于甲山派事件爆发之时中国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因此金日成在后续政治宣传的开展与个人崇拜形象的树立上均有效仿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宣传与树立形式。[37]同时金日成像章的设计灵感,亦来源于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像章。[38]前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黄长烨曾表示金日成像章的出现与甲山派事件直接挂钩,在甲山派被清除之后金日成树立个人崇拜形象在客观层面上加强,进而出现像章以表对金日成的效忠。[39]并且,所有朝鲜已经出版的书籍,自甲山派事件过后在均须经过严格的检查确保准确无虞之后方可留存,据信有数量可观的书籍因为没有通过检查而被烧毁。[37]
金日成幼弟金英柱也于金日成启动清除甲山派行动进程之后,开始草拟《确立党的唯一思想体系十大原则》。[40][16]金日成最初在1967年12月16号的最高人民会议上发表题为《在国家活动的所有领域更彻底地体现自主、自立、自卫的革命精神》的演说有所提及《十大原则》。[10][41]并且在甲山派事件之后,“首领(韩语:수령)”一词就此成为金日成的专属称号。[13]
随着甲山派在朝鲜境内的逐步消失,金日成开始逐步全掌握党、军方面的大权,同时朝鲜的党、政、军方面亦开启逐步“金日成化”的进程。[42][1]金日成亦开始成为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党史研究所(韩语:조선로동당 중앙위원회 당력사연구소)撰写民族历史的焦点,而金日成在朝鲜日治时期与韩战时期的作用也随之被神格化。与之相比,其他的游击派队员的经历则被边缘化与忽视化,产生一种月明星稀的现象。[22]金日成亦对甲山派成员展开记录抹煞行动,其中一个范例是为“将甲山派成员的抗日经历从抗日游击队员回忆录当中移除”。[43]
金日成发表的“5·25演说”亦奠定朝鲜的指导思想与政治基础与同为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中国和苏联迥然不同,亦为朝鲜政治氛围开始与中国和苏联分化的起始点。[16]有鉴于此,金日成提出的主体思想开始在朝鲜境内盛行。[44][10]同时金日成推行并进政策亦在朝鲜境内扎下根基,即便在具体落实层面朝鲜军队有凌驾朝鲜经济的特权。[45]而随着人事更换,朝鲜政府对待韩国的态度也愈加强硬。[21]
在金日成开始着手肃清甲山派之后,朝鲜政府树立的个人崇拜形象也不再限于金日成,其他隶属于白头血统的成员亦开始具有属于自己的个人崇拜形象。[16]而其中率先出炉的个人崇拜形象,是朝鲜政府为康盘石树立的个人崇拜形象,[40]也是金日成对自己个人崇拜形象的补充。[46]1967年7月,朝鲜政府发行歌曲《主体朝鲜之母》,而在1967年7月与9月《劳动新闻》亦刊发赞扬康盘石的社论文章,[13]朝鲜社会主义女性同盟也于1967年9月开展“学习主体朝鲜之母康盘石”的活动。[46]
甲山派事件爆发的次年,即1968年,朝鲜政府将金日成的生日确定为朝鲜节日,成为全球第一个将最高领导人的生日确定为国定假日的政府。[19]
金正日的继位
编辑虽说金正日的继位现象是以朝鲜媒体自1973年开始称金正日为“党中央”为起始,[47]然而韩国国民大学首席研究员特泰斯基[注 1]认为:金日成发表“5·25演说”之时就已经钦定金正日作为朝鲜政权的继任者。[49]金正日亦参与到“调查甲山派”行动当中,据信这项任务是为金日成亲自指派金正日执行的。金正日届时26岁,而参与“调查甲山派”行动是他在朝鲜劳动党当中得到的第一个职位。[13]在参与调查之时,金正日也离开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组织指导部去接手因为甲山派事件而在朝鲜劳动党党内造成信任危机的朝鲜劳动党中央宣传鼓动部,[40]以强化金日成的唯一思想体系。[13]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金日成如何清洗衆多競争者建立家族世襲體制?. 大公网: 4. 2013-12-19 [2023-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8).
- ^ Seth 2018,第113页.
- ^ 3.0 3.1 KBS“谁能撼动朝鲜”制作单位、柳宗勋. 解密金正恩:南韓的第一手北韓觀察報告. 由马毓玲翻译. 时报文化. 2018: 61 [2023-03-08]. ISBN 978-957-13-763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8).
- ^ 4.0 4.1 Lim 2008,第37页.
- ^ Andrei N. Lankov. From Stalin to Kim Il Sung: The Formation of North Korea, 1945-1960. P.155
- ^ KBS“谁能撼动朝鲜”制作单位、柳宗勋. 解密金正恩:南韓的第一手北韓觀察報告. 由马毓玲翻译. 时报文化. 2018: 60 [2023-03-08]. ISBN 978-957-13-763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8).
- ^ 7.0 7.1 7.2 金日成如何清洗衆多競争者建立家族世襲體制?. 大公网: 3. 2013-02-19 [2023-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8).
- ^ Telegram from Pyongyang to Bucharest, No. 76.203, TOP SECRET, June 13, 1967. Wilson Center Digital Archive. 1967-06-13 [2023-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8).
- ^ 9.0 9.1 9.2 Lim 2008,第38页.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Person, James F. The 1967 Purge of the Gapsan Fac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Monolithic Ideological System. North Korea International Documentation Project. Wilson Center. 2013-12-14 [2018-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2).
- ^ Ahn 1975–1976,第20页.
- ^ 12.0 12.1 Cha & Sohn 2012,第26页.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Lim 2008,第40页.
- ^ Lim 2008,第38页
- ^ Cha & Sohn 2012,第26页
- ^ 16.00 16.01 16.02 16.03 16.04 16.05 16.06 16.07 16.08 16.09 16.10 16.11 Lim 2008,第39页.
- ^ 17.0 17.1 Myers 2015,第95页.
- ^ 18.0 18.1 18.2 Ra 2019,第35页.
- ^ 19.0 19.1 김주원. 북한 부수상 박금철의 숙청(2). 자유아시아방송. 2018-07-24 [2023-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4).
- ^ 20.0 20.1 20.2 Tertitskiy 2017a,第84页.
- ^ 21.0 21.1 21.2 Hamm 2012,第143页.
- ^ 22.0 22.1 Ra 2019,第34页.
- ^ 23.0 23.1 Cha & Sohn 2012,第27页.
- ^ Myers 2015,第97页.
- ^ Tertitskiy 2017a,第83页.
- ^ Review 1968,第32页.
- ^ 27.0 27.1 历史回顧:金日成開展的党內鬥爭. [2013-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2).
- ^ 平井(2011年)《朝鮮の指導體制と後継》,p.131
- ^ 29.0 29.1 北 "黨 유일사상체계 확립 위해 사상적 일색화" 강조. 연합뉴스. 2014-05-25 [2024-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5).
- ^ 30.0 30.1 Tertitskiy, Fyodor. The 1967 speech that set North Korean totalitarianism in stone. NK News. 2017-05-24 [2019-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3).
- ^ Tertitskiy 2017a,第85页.
- ^ 조선중앙년감 1968 (PDF). Internet Archive. 1968: 16 [2023-03-24].
- ^ Cha & Sohn 2012,第28页.
- ^ Cha & Sohn 2012,第29页.
- ^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73,第462A页.
- ^ 李中洛:金日成开展党内斗争的回顾(5). 共识网. 2013-12-18 [2015-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5).
- ^ 37.0 37.1 Seth 2018,第114页.
- ^ Kwon, Heonik; Chung, Byung-Ho. North Korea: Beyond Charismatic Politics. 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12: 142. ISBN 978-1-4422-1577-1.
- ^ Lim 2015.
- ^ 40.0 40.1 40.2 Lim 2015,第48页.
- ^ 金日成. 在国家活动的所有领域更彻底地体现自主、自立、自卫的革命精神 (PDF). 平壤: 外文出版社. 1967-12-16: 25 (2021) [2023-01-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1-16).
在进行思想革命,使社会的所有成员实现革命化和工人阶级化方面,最重要的是用朝鲜劳动党的政策牢固地武装劳动者,在他们中间切实建立党的唯一思想体系。
- ^ Dae-Sook Suh. Kim Il Sung: The North Korean Leader. P.314
- ^ Lim 2008,第44页.
- ^ Myers 2015,第96页.
- ^ Myers 2015,第105页.
- ^ 46.0 46.1 Lim 2015,第24-25页.
- ^ 전, 영선. 다시 고쳐 쓴 북한의 사회와 문화 [A New View of North Korean Society and Culture]. 역락. 2006. ISBN 89-5556-491-0.
- ^ 造神運動再升級!金正恩首幅「馬賽克壁畫」曝光 專家揭背後意義. 三立新闻网. 2022-10-22 [2023-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5).
- ^ Tertitskiy, Fyodor. Back to the Primary Source: Hunting for Kim Il-sung's 'May 25th Instructions'. Sino-NK. 2014-02-19 [2020-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6).
参考书籍
编辑- Ahn Hae-kyun. Thirty Years of Politics in North Korea: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ing Patterns of Control in the North Korean Political Process. The Kor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1975–1976, 7 (1): 7–21. ISSN 0377-0451.
- Armstrong, Charles K. The North Korean Revolution, 1945–1950.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13. ISBN 978-0-8014-6880-3.
- Cha, John H.; Sohn, K. J. Exit Emperor Kim Jong-Il: Notes from His Former Mentor. Bloomington: Abbott Press. 2012. ISBN 978-1-4582-0217-8.
- Daily Report: East Asia. Daily Report. East Asia. Index (Washington: Foreign Broadcast Information Service). 15 April 1993, 68 (77). ISSN 1045-2192.
- Korea.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3. Chicago: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73. ISBN 978-0-85229-173-3.
- Hamm, Taik-Young. Arming the Two Koreas: State, Capital and Military Power. London: Routledge. 2012. ISBN 978-1-134-62066-1.
- Hoare, James E. Kapsan Faction.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Lanham: Scarecrow Press. 2012: 200–201. ISBN 978-0-8108-7987-4.
- Lim Jae-Cheon. Kim Jong-il's Leadership of North Korea. New York: Routledge. 2008. ISBN 978-1-134-01712-6.
- Lim Jae-Cheon. Leader Symbols and Personality Cult in North Korea: The Leader State. New York: Taylor & Francis. 2015. ISBN 978-1-317-56740-0.
- Lynn, Hyung Gu. Bipolar Orders: The Two Koreas since 1989. London: Zed Books. 2007. ISBN 978-1-84277-743-5.
- Myers, B. R. North Korea's Juche Myth. Busan: Sthele Press. 2015. ISBN 978-1-5087-9993-1.
- Ra Jong-yil. Inside North Korea's Theocracy: The Rise and Sudden Fall of Jang Song-thaek. 由Jinna Park翻译.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19. ISBN 978-1-4384-7373-4.
- Review: A Quarterly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Communism and Communist Countries [Issues 16–27]. Review: A Quarterly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Communism and Communist Countries. 1968, (16–27). ISSN 0047-1747.
- Seth, Michael J. North Korea: A History. Macmillan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2018. ISBN 978-1-352-00219-5.[失效链接]
- Tertitskiy, Fyodor. 1967: Transition to Absolute Autocracy in North Korea. Cathcart, Adam; Winstanley-Chesters, Robert; Green, Christopher K. (编). 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North Korean Politics. New York: Routledge. 2017a: 82–94. ISBN 978-1-138-68168-2.
延伸阅读
编辑- Kim Il-sung. On Improving Party Work and Implementing the Decisions of the Party Conference: Speech at the Conference of Chief Secretaries of Provincial, City, County and Factory Party Committees, March 17–24, 1967 (PDF). Kim Il Sung: Works 21. Pyongyang: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House. 1985: 118–227 [1967] [2023-03-08]. OCLC 82764214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