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县
此条目应避免有陈列杂项、琐碎资料的部分。 (2024年6月11日) |
邻水县位于四川省东部,亦书作隣水县、潾水县 ,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东麓。三山两漕地势紧要[2],首连夔达尾接巴渝[3],三山横亘,二水夹流,五华邻谷,介在东南,海宝崑楼,耸于西北,洵果郡之要区,实西川之岩邑[2]。
邻水县 | |
---|---|
县 | |
邻水县舆地图 | |
邻水县的地理位置 | |
坐标:30°20′02″N 106°55′49″E / 30.33385°N 106.93026°E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隶属行政区 | 四川省 |
面积 | |
• 总计 | 1,907.41 平方公里(736.46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707,537人 |
• 密度 | 371人/平方公里(961人/平方英里) |
• 城镇 | 299,055人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邮政编码 | 638500 |
行政区划代码 | 511623 |
东与垫江县,南与重庆市长寿区、北碚区,西与重庆市合川区,西南与重庆市渝北区,西北与岳池县,北与广安市广安区,东北与大竹县共七县接壤。原属顺庆府(今南充市)、达县地区(今达州市),目前隶属于广安市,是四川省距离重庆市主城区和两江新区最近的县城。
地理
编辑四川省最低海拔188米,位于邻水县御临镇文武村[4]。
邻水县距离京城(今北京市)五千二百一十里(约2505公里),距省城(今成都市)九百三十里(约465公里),距府城顺庆府(今南充市)三百二十里(约160公里)。东西广一百三十里(约65公里),南北袤(约90公里)。县域面积据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土地清丈结果,为977563.26亩,田类为217522.77亩,余则为林地荒山等。[6]
- 县城东距垫江县(今重庆市垫江县)风门铺界100里(约50公里)
- 县城南距长寿县(今重庆市长寿区)五华岭界90里(约45公里)
- 县城西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华银山顶界50里(约45公里)(乾隆十二年,四县共管的宝鼎划与岳池县专管。1953年11月9日,合川县第十二区的庆合、新合二乡划归岳池县,故后邻水县已不与合川交界)
- 县城西南距巴县(今重庆市渝北区)大面坡界90里(约45公里)
- 县城西北距岳池县西山岭界80里(约40公里)
- 县城北距广安州(今广安区)西山凌云铺界30里(约15公里)
- 县城东北距大竹县大道云池铺界50里(约25公里)[7]
- 据民国十七年《续修大竹县志》:正南向丙方行150里至张家场又5里至五里坝交邻水兴仁场界,由界首至兴仁场15里;次南向坤方行120里至柑子铺又19里至白果塘交邻水界,由界首至邻水县治60里;西南向坤方行90里至欧家场拱桥交邻水界,由界首半里交邻水普兴场[8];
- 民国初年,邻水县邻山乡一甲(涂家灣)划归大竹县杨通乡。
-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将距幺灘以南90余里的"皂角渠"划予江北县。
- 民国二十四年,邻水县柑子乡沙坝沟以西的大竹县飞地划入邻水县。
- 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邻水县普兴乡盐店一带划归大竹县文星乡,后属杨通乡。
-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2月,邻水县民治乡蔡家坝(今姚市天陡村),李家坝(今邻水县甘家桥村)划归大竹县欧家乡。
-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大竹县古家联保的半个保划划归邻水县三古乡(古家乡)[10]。同年,太和乡的1保5甲划归邻水县太和乡。
-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大竹县欧家乡胡家湾一带(邻水县柑子断石桥村)划归邻水普新乡。
-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大竹县欧家乡李家坝划还邻水县普新乡。
- 1951年6月,大竹县神合乡3保与附5保划归邻水县三古乡(即今双凤,铧尖二村)。
- 1953年2月2日,邻水县第四区高兴乡第五村(大面村)全部划归江北县第十三区茨竹、中兴分管。[11]
- 1953年5月26日,邻水县御临乡第十村的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等6个邻划归长寿县称沱乡,御临乡第七村三邻车家湾、何家湾共13户划归长寿县万通乡(万顺乡第七村)。[12]
- 1954年3月9日,邻水县所辖的称沱乡[13]全部划归长寿县第七区,命名草堰乡[14];长寿县黎硚乡全部、万顺乡第十四,十五、十六村及花坪乡十七村与东风乡第十村的半个小组(王家小冲)划归邻水县。[15]
- 1998年,邻水县华蓥乡宝鼎横路以上面积约70亩划给华蓥市。
插花地:邻水县域北端与大竹县接壤线曲折,两县交叉属地较多。至今小者几分几亩,大者数十亩,整个村民组以上的插花地有5处。邻水新镇乡仙石村1个组及护邻乡银燕村1个组,岗家桥村7个组、灌坪村1个组的田土分别插入大竹县文星乡、四合乡,张家乡境内。大竹县张家乡春风村1个组的田土在邻水护邻乡灌坪村境内。
河流
编辑全县共有溪河107条,均属长江水系。干流大洪河、御临河由东北向西南流,发源于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的溪流分别与之汇合,呈树枝状分布。
- 大洪河:《四川通志》称东溪,《舆地纪胜》称大邻水,邻水旧县志称东河。发源于大竹县八渡乡张家寨,于护邻乡入境,流经11个乡,至黎家乡青桐林入长寿县界,在江北县中坪乡江口汇入御临河,南至太洪岗注入长江。境内流长65.4公里。
- 芭蕉河(御临河):《舆地纪胜》称小邻水,邻水旧县志称西河。发源于大竹县清水乡云雾山天池,自邻水县太和乡入境,称“芭蕉河”,沿西槽槽谷南流至子中乡西落滩,横切铜锣山,至么滩场接纳白水河(即中河),始称御临河,至江北县中坪乡江口接纳大洪河,经太洪岗注入长江。传说明初建文帝曾隐迹于善庆里,故名御临河。境内流长100.5公里。主要支流白水河发源于万峰山东南.南置么滩场入御临河,全长59.8公里[16]。
置县后
编辑- 宋仁宗皇祐三年三月丙子(1051年5月8日),置渠州邻水县荣支镇捉贼巡检[19]
- 宋高宗绍兴十八年五月二十八日(1148年6月16日),添置邻水县主簿一员[20]
- 明宪宗成化元年七月己酉(1465年7月26日),设四川邻水等四县,邻水县隶顺庆府,乐至县隶潼川州,东乡县隶夔州府,资阳县隶成都府。时逆贼赵铎既剿灭,镇守、巡抚等官言:“古有此四县,俱要害之地,先年废革,请因其故址,复置县设官,以抚治人民。”从之。[21]
- 成化十一年六月壬午,增设邻水县主簿一员专理粮储兼捕盗贼[22]
顺庆府通判
编辑- 雍正十一年冬十月初七日乙卯(1733年11月13日),移顺庆府通判驻邻水县丰和场[23]。
风俗
编辑明代的《邻水县志》说邻水的风俗是‘民坐质直、士气勇徤’[24]。
大事纪
编辑邻水县、邻山县、大竹县沿革关系列表 | ||||||
朝代 | 年份 | 邻水县属州郡府 | 邻山县属州郡府 | 大竹县属州郡府 | 事件 | 备注 |
南朝梁 | 武帝大同三年(537年) | 邻州 | 邻州 | 始置邻水县、邻山县,并属邻州 | 南北朝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 |
北朝后魏 | 废帝年间(551年-554年 ) | 渠州邻山郡 | 渠州邻山郡 | 降邻州为邻山郡,属渠州 | ||
隋 |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 | 渠州[28] | 废邻山郡,由渠州直辖,又并邻山县入邻水县,属渠州 | 开皇三年起实行州、县二级制[29] | ||
义宁元年(617年) | 邻州 | 改属邻州[30] | 大业三年改州为郡,恢复郡、县二级制[31] | |||
唐 | 武德元年(618年) | 邻州[32][33] | 分邻水县复置邻山县[30] | |||
武德三年(620年) | 渠州 | 邻州 | 邻水县还属渠州[30] | |||
武德八年(625年) | 渠州 | 渠州 | 废邻州,邻山县亦属渠州[30] | |||
久视元年(700年) | 渠州 | 渠州 | 蓬州咸安郡 | 析宕渠县之东界置大竹县,属蓬州 | ||
天宝初 | 邻山郡 | 邻山郡 | 蓬州 | 以渠州为邻山郡 | ||
至德二载(757年)[34] | 邻山郡 | 邻山郡 | 邻山郡 | 大竹县,割属邻山郡 | ||
乾元初 | 渠州 | 渠州 | 渠州 | 邻山郡复为渠州 | ||
宝历元年(825年) | 渠州 | 邻水县及大竹县皆省入邻山县[35] | ||||
大中初 | 渠州 | 渠州 | 复置邻水县 | |||
五代十国前蜀 | 邻州 | 邻州 | 邻州 | 复置邻州,并复置大竹县,与邻水县俱属邻州。 | ||
宋 | 初 | 渠州[36] | 渠州 | 废邻州 | ||
乾德三年(965年) | 渠州 | 渠州 | 邻山县移治故邻州城 | |||
乾德四年(966年) | 渠州 | 渠州 | 渠州 | 邻水县治移治崑楼镇即岳池溪故城 | ||
至道二年(996年) | 渠州 | 渠州 | 大竹县并入邻山县 | |||
大中年间 | 渠州 | 渠州 | 渠州 | 复置大竹县 | ||
景祐三年(1036年) | 渠州 | 渠州 | 大竹县省入流江县[37] | |||
绍兴三年(1133年) | 渠州 | 渠州 | 渠州 | 复置大竹县 | 或作二年复置大竹县 | |
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 | 渠州 | 渠州 | 顺庆府 | 果州升顺庆府 | ||
元 | 至元二十年(1283年) | 渠州[38] | 邻水县省入大竹县,改县治为邻水镇,邻山县亦省入大竹县。 | |||
明 | 明宪宗成化元年七月己酉(1465年7月26日) | 顺庆府[39] | 顺庆府 | 复置邻水县,移县治于故城西即今县治。 | ||
大清 | 顺治六年十二月己酉(1650年1月26日)[40] | 顺庆府[41] | 顺庆府 | 清军攻克邻水、大竹二县。 | ||
嘉庆十九年 | 顺庆府 | 绥定府 | 嘉庆十九年以渠县、大竹县往属绥定府 | |||
中华民国 | 1935年 | 四川省第十行政督察区 | 川政统一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49年12月6日 | 四川省第十行政督察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50军[42]进入邻水县。1949年12月21日,成立邻水县人民政府 | |||
1950年1月8日 | 川东行政公署区 | 成立川东行政公署区 | ||||
1950年 | 大竹专区 | 四川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更名大竹专区 | ||||
1953年3月10日 | 达县专区 | 大竹专区撤销,原大竹专区所属大竹县、渠县、邻水3县划入达县专区 | ||||
1968年9月 | 达县地区 | 达县专区改称达县地区 | ||||
1993年7月2日 | 广安地区 | 划归广安地区 | ||||
1998年7月31日 | 广安市 | 广安地区改称广安市 |
行政区划
编辑唐宋元明清
编辑- 据《元丰九域志》载,唐代、宋代邻水有二乡(另本作三乡)十镇,即邻水、太平、荣支、长乐、凛图、廉井、合禄、龙会、乐游、安仁一十镇[43]。南宋时有德游乡[44]
-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邻水县省入大竹县。
- 明成化元年七月己酉(1465年7月26日),复设邻水县。邻水分4乡,编户16里(万历总志17里[45])。明末战乱,乡里俱废。
- 东为邻山乡,辖邻山、新民、石船、嘉会4里。
- 南为隆安乡,辖隆安、永宁、善庆、德丰4里。
- 西为怀远乡.辖丰乐、丰禾、袁市、长寿4里。
- 北为复兴乡,辖复兴、太安、荆山、会贤4里。
- 清初.邻水人烟稀少,仅编2里(上曰邻山里\下曰石船里)5乡。每乡2甲,10户为1牌,10牌为1甲,10甲为1里。
- 东北为太安乡,接大竹县界。
- 东为邻山乡,接垫江县境。
- 南为怀远乡,接长寿县界。
- 西为善庆乡,接巴县境。
- 北为复兴乡,接广安县界。
- 道光十四年(1834年),全县有5乡36场:冷家渡、大坪场、柳塘场、石稻场、八耳滩、兴仁场、石龙场、王家场、复盛场、板桥场、梁家场、袁市场、丰禾场、九龙场、龙桥场、双河场、干冬坝、九峰寺、腰滩场、牟家坪、合流水、坛子坝、高滩场、观音桥、柑子铺、龙安场、古家场、石子滩、金坪场、大石桥、普兴场、仁和场(半属长寿)、称沱场(半属长寿)、菁岗场、金垭场、普安场。
- 道光后废菁岗、大坪、普安3场,并陆续增设永兴、福星、太和、同乐、兴隆、护邻、十合、同心、新镇铺、三教堂等10场.全县共5乡43场。
- 光绪初年,增设长安桥、七孔溪、张家河、沙滩桥、八角嘴5场,全县共5乡48场。时乡政权以团练的形式军政合一,10户为1牌,10牌为1甲,10甲为1团,团设团总。
-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废长安桥、七孔溪、张家河、沙滩桥、八角嘴5场,增设高峰场,全县共5乡44场。
中华民国
编辑- 民国4年(1915年),因地方不靖,设5个保卫区,以维持治安。乡以下10户为1牌,10牌为1甲,5甲为1保。增设城厢、东附城、南附城、西附城、北附城、民治等6乡,废高峰乡,全县共49乡。
- 第一保卫区 辖城厢、东附城、南附城、西附城、北附城乡。,
- 第二保卫区 辖金垭、永兴(驻古路口)、石稻、兴仁、石滓(原石子滩)、八耳(原八耳滩)、复盛、三教(原三教堂)、古家、王家、石龙、十合(驻石合场、今石永乡境内)、护邻、同心(原大石桥)、柳塘、荆坪(原金坪)、双河乡。
- 第三保卫区 辖板桥、梁家、袁市、丰禾、福星(驻长滩)、九龙、双龙(原龙桥)、幺灘(原腰滩)、称沱、人和(原仁和,驻黎家桥)、大石乡。
- 第四保卫区 辖牟家(原牟家坪)、合流(原合流水)、丰乐(原干冬坝)、九峰(原九峰寺)、坛子(原坛子坝)、同乐、高滩、兴隆乡。
- 第五保卫区 辖冷家(原冷家渡)、观音、柑子、龙安、普新(原普兴)、太和、新镇、民治(驻九龙寨,今大竹县杨通乡民治村)乡。
- 民国六年(1917年),将5个保卫区划为6个区。
- 民国十八年(1929年),城厢改称治城,全县仍辖6区49乡。
- 民国十九年(1920年),乡改称乡公所,治城改为鼎屏镇,东附城改为延圣乡,南附城改为解愠乡,西附城改为挹爽乡,北附城改为拱极乡。
-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7月1日,将6个区合并为3个区,49个乡(镇)合并为43个乡(镇)联保办公处,各乡(镇)联保办公处设联保主任。乡以下每10户编为1甲,每10甲编为1保。
- 第一区署(驻龙安场) 辖新民(新镇、民治)、普太(普新、太和)、柑子、龙安、复兴(原冷家)、观音、菁拱(原拱极)、延圣、金垭、解愠、挹爽、板桥、牟家、鼎屏镇14个乡(镇)。
- 第二区署(驻石稻场) 辖石稻镇、石龙(石龙、同心)、王家镇、三教、古家、护邻、兴仁、石滓、柳塘、八耳、复盛、丰禾镇、大石、福星、袁市镇、双河、荆坪、永兴18个乡(镇)。
- 第三区署(驻幺灘)辖合丰(合流、丰乐)、坛同镇(坛子、同乐)、高滩镇、九峰、梁家、双龙、人高(人和及原高峰)、幺灘镇、称沱、兴隆、九龙镇等11个乡(镇)。
-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1日,按《县各级组织法纲要》及《补充注意事项》的规定,实行新县制。4月,改3个区为4个区。6月1日撤销乡(镇)联保办公处,置乡(镇)公所,设乡(镇)长。将43个联保办公处合并为22个乡(镇)公所,并调整插花飞地,将原民治乡划入大竹县。
- 一区辖鼎屏镇、延金乡(延圣、金垭)、挹解乡(挹爽、解愠)、龙柑乡(龙安、柑子)、普新乡(普新、太和及原新镇)、观复乡(观音、复兴)。
- 二区辖石永乡(石稻、永兴)、石柳乡(石滓、柳塘)、四兴镇(石龙、三古、王家)、护兴乡(护邻、兴仁)、双荆乡(双河、荆坪)。
- 三区辖丰福乡(丰禾、福星)、复耳乡(复盛、八耳)、袁双镇(袁市、双龙)、人大乡(人和、大石)、九龙镇。
- 四区辖坛同镇、合丰乡、牟家乡、御临乡(幺灘、九峰)、粱板乡(梁家、板桥)、高兴乡(高滩、兴隆)。
-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6日,按《乡镇组织法暂行条例》规定,全县划为6个区,35个乡(镇)公所,464保,4502甲。此行政区划,沿至民国38年(1949年)末。
- 一区辖鼎屏镇(12保、114甲)、菁拱乡(15保、126甲)、延金乡(21保、210甲)、解愠乡(17保、174甲)、挹爽乡(19保、190甲)。
- 二区辖石永乡(14保、140甲)、护邻乡(6保、56甲)、兴仁乡(12保、121甲)、王家乡(11保、98甲)、三古乡(8保、81甲)、同石乡(6保、62甲)、柳塘乡(10保、102甲)、石滓乡(7保、60甲)、荆坪乡(11保、114甲)。
- 三区辖双河乡(10保、101甲)、丰禾乡(24保、241甲)、福星乡(6保、61甲)、复盛乡(13保、131甲)、八耳乡(11保、102甲)、袁市乡(17保、170甲)。
- 四区辖双龙乡(12保、110甲)、人大乡(10保:90甲)、九龙乡(21保、209甲)、御临乡(13保、128甲)、九峰乡(8保、80甲)、梁板乡(12保、115甲)。
- 五区辖牟家乡(13保、134甲)、合丰乡(11保、134甲)、坛同乡(24保、231甲)、高兴乡(16保、156甲)。
- 六区辖观音乡(19保、124甲)、复兴乡(10保、I00甲)、龙安乡(10保、115甲)、柑子乡(12保、118甲)、普新乡(23保、204甲)。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编辑1949年12月,邻水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即着手建立区乡人民政权,将全县划为5个区、35个乡。开初,各区区名都是以所在地名称呼。1950年7月,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命令,为求全国一致起见,各区名称均依数字排列。1950年代初,县行政区划几经变动,最多时,全县划为12个区、96个乡(镇)。1956年1月后,县人委决定以各区所在地的地名为区名后,全县行政区划才基本得以稳定。到1967年3月,全县辖有柑子、城北、城南、合流、罈同、九龙、袁市、丰禾、石永、兴仁、鼎屏(城关)11个区(镇)和54个乡(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初期.邻水县各区、社政权组织尚能坚持工作。1967年上海“一月风暴”后,在县委、县府领导被夺权、工作部门受到冲击的同时.各区、公社政权组织也受到冲击,领导成员被批斗、“靠边站”,工作无法开展。3月.各区、社在县武装部的指导和同级武装部的主持下.分别成立了生产办公室,这些临时组织都取代了同级政权组织的职能。1968年1月至1969年底,经达县地革委和邻水县人武部党委批准,各区革命领导小组和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先后成立.行使区、公社的党、政大权,实行“一元化”领导。与此同时,在破“四旧”立“四新”中.全县有3个区、28个人民公社更名。县革委辖10个区革组、1个镇革委、54个人民公社革委。粉碎“四人帮”后,邻水县人民政府(县革委会)下属区、镇、乡组织在建置和称谓上均发生了变化。1978年5月.经地委批准,撤销各区革组,建立区公所。1980年7月,县委决定撤销各人民公社革委会,建立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1年12月,为使一个地区内的公社不重名,全县有复兴、观音、板桥、红岩、同乐、白果、人和、双龙、双河、罐子、大石、石桥等12个公社更名。1983年7月,牟家公社作为全县社改乡的试点公社,首先撤销管委会,建立牟家乡人民政府。1984年1月,全县各公社管委会均改为乡人民政府,并设乡长、副乡长负责。1985年8月,改九龙、丰禾乡人民政府为镇人民政府,设镇长、副镇长负责。从这时起到1987年11月,邻水县人民政府管辖有10个区公所,1个区级镇政府,52个乡政府。2个乡级镇政府,计65个下属政权组织[46]。
- 1949年12月21日,成立邻水县人民政府,辖5个区人民政府,35个乡(镇)公所。
- 1950年2月,将九龙、石永两区分为九龙、丰禾、兴仁3个区,撤销石永区。
- 1950年4月21日,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7月30日,县人民政府按川东行署区行署关于改地名区为序数排列的规定,将鼎屏区改为第一区,坛同区改为第二区,九龙区改为第三区,丰禾区改为第四区,兴仁区改为第五区,柑子区改为第六区。10月,改保为村,改甲为邻。
- 1951年6月9日,重新调整原有区乡,全县划为10区1镇34乡。
- 1953年4月24日,将原有34个乡划为62个乡。
- 1953年9月4日,增划30个乡和1个镇,全县共有92个乡和1个镇。11月26日,七星乡改名石鼓乡。
- 1953年底至1954年2月,先后将县内各乡(镇)人民政府改为乡(镇)人民政府委员会。
- 1954年3月9日,省府通知,长寿县黎桥乡划入邻水县,邻水县称沱乡划入长寿县。6月,第六区增设骑龙乡,第七区增设沙石乡,第八区增设建鹿乡。全县共96乡。
- 1955年3月5日,撤销第五区;改第十一区为第五区;将原第五区的九峰乡划入第三区,其余风垭、石垭、冷水、白池、响水乡和幺灘镇划入第六区;第六区的黄陵、双龙乡划入第七区。
- 1956年1月6日,撤销第二区、第七区。24日,将序数排列区名改为地名区名,全县共9个区;将原96个乡(镇)并为50个乡(含城南、袁市2个县直属乡),4月30日,城关区改为城关镇。年底,改乡(镇)人民政府委员会为乡(镇)人民委员会。。
- 1958年10月,建立人民公社,村改为生产管理区,下为生产队。
- 1961年8月,将生产管理区改为生产大队。同年11月,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由生产大队下放到生产队。
- 11月27日,析城北区的解愠、梁板、西天3个公社,连同县直属城南公社新置城南区,按习惯顺序列于城北区后;
- 析丰禾区双河公社、九龙区双龙公社,连同县直属袁市公社新置袁市区,按习惯顺序列于九龙区之后。
- 1962年1月23日,析袁市公社置关河公社。
- 1963年5月25日,析幺灘公社置雷公公社.析九龙公社置新合、石鼓公社。至此,全县共10区、1镇、54个公社。
- 1965年7月25日,改王家公社为川心公社。
- 1967年1月9日,以破“四旧”为由,将25个公社名称更名
- 25个公社更名对照表
原名 | 太和 | 龙安 | 观音 | 长安 | 西天 | 梁板 | 解愠 | 牟家 | 甘坝 | 子中 | 石鼓 | 新合 | 雷公 | 人和 | 关河 | 双龙 | 复盛 | 八耳 | 建鹿 | 罐子 | 古路 | 石滓 | 三古 | 川心 | 护邻 |
---|---|---|---|---|---|---|---|---|---|---|---|---|---|---|---|---|---|---|---|---|---|---|---|---|---|
更名 | 普新 | 四新 | 五星 | 长征 | 建设 | 曙光 | 前进 | 光辉 | 高东 | 胜利 | 新华 | 星火 | 火炬 | 洪河 | 英雄 | 先进 | 红卫 | 五一 | 光明 | 东方红 | 民主 | 上游 | 红光 | 立新 | 前锋 |
- 1967年7月26日,九龙区改为东升区,九龙公社改为东升公社;袁市区改为向阳区,袁市公社改为向阳公社;兴仁区改为春雷区,兴仁公社改为春雷公社。
- 1968年8月至1969年10月,全县54个人民公社和城关镇建立公社(镇)革命委员会。1969年12月成立10个区革命领导小组。
- 1973年1月15日,将破“四旧”中更改的区、社名称,一律恢复原名。5月12日,合丰公社改为合流公社,川心公社改为王家公社,梁板公社改为板桥公社。
- 1980年6月1日,撤销区革命领导小组,恢复区公所。7月,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公社管理委员会。
- 1981年8月,城关镇革命委员会改为城关镇人民政府。12月14日,对12个公社1个镇更名。
- 地名普查公社(镇)更名对照表
原名 | 复兴 | 观音 | 板桥 | 红岩 | 同乐 | 白果 | 人和 | 双河 | 双龙 | 罐子 | 大石 | 石桥 | 城关镇 |
---|---|---|---|---|---|---|---|---|---|---|---|---|---|
更名 | 冷家 | 观音桥 | 梁板 | 四海 | 椿木 | 黑滩 | 黎家 | 两河 | 龙桥 | 风洞 | 凉山 | 高石 | 鼎屏镇 |
- 1984年1月25日,县内54个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 1985年8月12日,丰禾乡、九龙乡分别改为镇。全县共辖10个区、3个镇、52个乡。
- 1991年6月11日,将城北乡灌沟村全村6个组和双井村1、8组,延胜乡延胜村2、5、6组,城南乡蔬菜村(三合村)全村12个组和红店村1组,文星村1、3、6组,划归鼎屏镇,分别设立东外、南外、灌沟、北外村。
- 1993年12月,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邻水县调整区、乡、镇建制的批复》,邻水县撤销柑子、城北、城南、合流、罈同、九龙、袁市、丰禾、石永、兴仁等10个区公所;撤销延胜、解愠、黑滩、七孔、新合、雷公、石鼓、建鹿、风洞、高石、柑子、城南、城北、合流、罈同、高滩、么滩、袁市、石永、兴仁、王家、观音桥、八耳、牟家、龙安25个乡;新建柑子、城北、城南、合流、罈同、高滩、么滩、袁市、石永、兴仁、王家、观音桥、八耳、牟家、龙安15个镇。新建柑子镇,镇人民政府驻柑子铺,辖原柑子乡所属的行政区域;新建城北镇,镇人民政府驻赵家桥,辖原城北、延胜乡所属的行政区域;新建城南镇,镇人民政府驻大佛寺,辖原城南、解愠乡所属的行政区域;新建合流镇,镇人民政府驻合流场,辖原合流乡所属的行政区域;新建高滩镇,镇人民政府驻高滩场,辖原高滩、七孔乡所属的行政区域;新建罈同镇,镇人民政府驻坛子坝,辖原罈同、黑滩乡所属的行政区域;新建么滩镇,镇人民政府驻么滩场,辖原么滩、雷公乡所属行政区域;新建袁市镇,镇人民政府驻袁市场,辖原袁市乡所属的行政区域;新建石永镇,镇人民政府驻石稻场,辖原石永乡的行政区域;新建兴仁镇,人民政府驻兴仁场,辖原兴仁乡的行政区域;新建王家镇,镇人民政府驻王家场,辖原王家、高石乡所属的行政区域;新建观音桥镇,镇人民政府驻观音桥,辖原观音桥乡所属行政区域;新建八耳镇,镇人民政府驻八耳滩,辖原八耳、风洞乡所属的行政区城;新建牟家镇,镇人民政府驻牟家场,辖原牟家乡所属行政区域;新建龙安镇,镇人民政府驻龙安场,辖原龙安乡所属的行政区域。扩大鼎屏、九龙、丰禾3个镇的行政区域;将原城南乡文星村2组划归鼎屏镇管辖,将原新合、石鼓乡划归九龙镇管辖,将原建鹿乡划归丰禾镇管辖。保留新镇、太和、冷家、长安、甘坝、西天、椿木、四海、华蓥、子中、风垭、黎家、关河、龙桥、长滩、凉山、柳塘、石滓、古路、荆平、同石、护邻、梁板、九峰、复盛、三古、两河27个乡。
- 2000年4月,王家镇应龙村和地龙村合并为双龙村;撤销白鹤村、地选村,分别与老街社区、新街社区合并。
- 2003年,甘坝乡望月村因地质灾害搬迁撤销。
- 2004年2月17日,邻水县四海乡政府驻地由大沟村6组迁至大塘村4组[48]。
- 2015年,撤销石滓乡、三古乡,设立石滓镇、三古镇[49]。
- 2019年12月11日,撤并乡镇,将城南镇大佛寺社区、三合社区、红店社区、五岔村、郑家村、仁合村、破石村、牌坊村、文星村、南垭村、土垭村、石坝村、滑桥村和城北镇双井社区、赵家桥社区、景家沟村、白佳村、延胜村、姚家村、东北村、同心村划归鼎屏镇管辖,鼎屏镇人民政府驻古邻大道北段115号;撤销西天乡,将其划归城南镇管辖。调整后,城南镇辖原西天乡和河湾村、新和村、安丰村、沙鱼村、磬明村、花石村、芭蕉村、关渡村、高坪村、新安村,城南镇人民政府驻云顶街55号;撤销长安乡,将其划归城北镇管辖。调整后,城北镇辖原长安乡和龙井村、翠柏村、罗解村、青坪村、清河村、马林村、林场村、平桥村、东邻村、朱家村、石花村、石垭村、三重堂村、文家坡村、茨竹村、三树村、子母石村、人民村、小鱼滩村、平滩桥村所属政区域,城北镇人民政府驻三重堂村五组88号;撤销甘坝乡,将其划归牟家镇管辖,牟家镇人民政府驻乐融街68号;撤销四海乡,将其划归合流镇管辖,合流镇人民政府驻荣兴路278号;撤销九峰乡和华蓥乡,将其划归罈同镇管辖,罈同镇人民政府驻人民南路145号;撤销子中乡,将其划归高滩镇管辖,高滩镇人民政府驻汉渝路456号;撤销冷家乡,将其划归观音桥镇管辖,观音桥镇人民政府驻泰安路25号;撤销龙安镇,将其划归柑子镇管辖,柑子镇人民政府驻康宁街南段517号;撤销护邻乡,将其划归兴仁镇管辖,兴仁镇人民政府驻河边街237号;撤销同石乡和古路乡,将其划归石永镇管辖,石永镇人民政府驻金湖路8号;撤销柳塘乡,将其划归石滓镇管辖,石滓镇人民政府驻河西街84号;撤销荆坪乡,将其划归两河镇管辖,两河镇人民政府驻黄桷街15号;撤销关河乡和龙桥乡,将其划归袁市镇管辖,袁市镇人民政府驻天平丘大街169号;撤销凉山乡和长滩乡,将其划归丰禾镇管辖,丰禾镇人民政府驻关华街93号;撤销风垭乡,将其划归九龙镇管辖,九龙镇人民政府驻文昌街208号;撤销新镇乡和太和乡,设立太和镇,以原新镇乡和原太和乡为太和镇的行政区域,太和镇人民政府驻亲民路110号;撤销椿木乡,设立椿木镇,以原椿木乡为椿木镇的行政区域,椿木镇人民政府驻黄金扁路6号;撤销梁板乡,设立梁板镇,以原梁板乡为梁板镇的行政区域,梁板镇人民政府驻长宇路3号;撤销复盛乡,设立复盛镇,以原复盛乡为复盛镇的行政区域,复盛镇人民政府驻新盛街1号;撤销黎家乡,设立黎家镇,以原黎家乡为黎家镇的行政区域,黎家镇人民政府驻秀水街1号[50]
邻水县下辖25个镇[51]: 鼎屏镇、城北镇、城南镇、柑子镇、观音桥镇、牟家镇、合流镇、坛同镇、高滩镇、九龙镇、御临镇、袁市镇、丰禾镇、八耳镇、石永镇、兴仁镇、王家镇、石滓镇、三古镇、两河镇、太和镇、椿木镇、梁板镇、复盛镇和黎家镇。
人口
编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707537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
- 全县共有家庭户 293671户,集体户5610户,家庭户人口为682248人,集体户人口为25289人。邻水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公路交通
编辑铁路(规划中)
编辑- 达渝城际铁路,达州-邻水-重庆。
- 高兴至洛碛铁路[52][53]:起于华蓥市境内襄渝铁路的高兴站,向南向东穿越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跨境重庆市渝北区,止于长寿区境内的渝怀铁路洛碛站,全长89.843公里。线路从高兴站重庆端接出,在大梁子附近进华蓥山隧道,在邱家河坝附近出隧道后设四海站,出站后,沿 210国道御临河右侧至周家嘴设坛同站,跨越御临河在大湾设子中站,后线路在凤凰湾穿出御临峡后跨过御临河折向南,沿御临河左侧经称沱镇、黄印乡、龙安乡、统景镇后折向东南,在游家寨附近跨过御临河,在麻柳场和张关风景区间设麻柳沱站,在排花洞附近下穿拟建的渝万铁路和在建的渝利铁路,在杜家河处设御临站,沿渝怀线左侧接入洛碛站。
人物
编辑邻水县长官
编辑名胜
编辑城门
编辑东门 | 南门 | 西门 | 北门 | |
---|---|---|---|---|
明成化[56] | 迎阳 | 永宁 | 镇安 | 安庆 |
明嘉靖中[57] | 先春 | 阜民 | 有秋 | 拱极 |
康熙四十三年[58] | 发育 | 迎阳〔或通阳〕[59] | 金马 | 星拱 |
乾隆三十年[60] | 景阳 | 文明 | 金马 | 星拱 |
文物
编辑方志
编辑年代 | 书名 | 分卷 | 主修 | 编纂 | 藏处 | 备注 |
---|---|---|---|---|---|---|
康熙卌六年(1708年) | 《邻水县志》 | 不分卷 | 徐枝芳 | 冯志章、吴存珌 | 中国国家图书馆(孤本) | 内阁大库本。2015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国家图书馆藏地方志珍本丛刊》已影印出版 |
乾隆廿二年(1757年) | 《邻水县志》 | 四卷首一卷 | 陈觐光 | 杨尔式、高继允 | 故宫博物院、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 | 故志002781-002784,四册,来源:清宫旧藏。2001年海南出版社《故宫珍本丛刊》第220册四川府州县志第16册,2013年故宫出版社《故宫博物院藏稀见方志丛刊》第151册已两次影印出版 |
嘉庆十七年(1812年) | 《邻水县志稿》 | 李嘉祐 | 蒋梦兰 | 不存 | 此志稿见道光元年县志熊文楼序,即嘉庆修纂通志呈省稿本。 | |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 | 《邻水县志稿》 | 吴秀良 | 蒋梦兰 | 不存 | 此志稿见道光元年县志熊文楼序,即吴秀良改订本。 | |
道光元年(1821年) | 《邻水县志》 | 四卷 | 总裁:廖寅 | 纂修:王尚锦、陈嘉谟、李维英、夏贡廷、熊文凤 | 邻水县存卷一[61],四川大学图书馆 | 川大本2009年巴蜀书社《四川大学图书馆馆藏珍稀四川地方志丛刊》第4册已影印出版 |
道光十四年(1834年) | 《邻水县志》 | 六卷首一卷、六册 | 总裁:曾灿奎、刘光第 | 纂修:甘家斌 | 已知北师大图书馆有十四年刻本 | |
道光十八年(1838年) | 《道光乙未增修邻水县志》 | 六卷首一卷、六册 | 总裁:曾灿奎、刘光第 | 纂修:甘家斌 | 道光十八年增补部分内容版本。1992年巴蜀书社《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61册及2015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四川历代方志集成》第二辑第28册已分别影印出版 | |
光绪卅三年(1907年) | 《邻水县续修志》 | 郑杰 | 邱锡章 | 四川省图书馆、上海图书馆(1961.7.8沈竹群传抄本,11997字,计6.60元) | 钞本。1992年巴蜀书社《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61册及2011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上海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第214册已分别影印出版 | |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 《邻水县志》 | 十六卷 | 王搢 | 邻水县档案馆(孤本) | 16卷分装16册,其中第10卷艺文志有目无书,第9卷分装两册 | |
民国三十年(1941年) | 《四川省邻水县概况》 | 一卷 | 曾昭常 | 成都市图书馆 | 油印本 | |
民国卅七年(1948年) | 《邻水县志》 | 四十五卷 | 任正格 | 锺正懋、熊寿祺,苏雁秋 | 邻水县档案馆(孤本) | 45卷分装25册,现遗失3.8.10.11.25册,计缺六物产志、七人口志、十四军警志、十五司法志、十六议会志、十八工商志、十九矿冶志、二十水利志、廿一渔牧志卷、廿二交通志、卌五舆图共十一卷 |
1991年 | 《邻水县志》 | 769页 | 四川省邻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
2010年 | 《邻水县志(1986-2005)》 | 975页 | 唐时兵、李瑜主编;四川省邻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经济
编辑- 2003年GDP,346500万元
- 2004年GDP,416346万元
- 2005年GDP,464220万元
- 2006年GDP,538700万元
- 2007年GDP,643900万元
- 2008年GDP,763400万元
- 2009年GDP,885600万元
- 2010年GDP,1060000万元
- 2011年GDP,1296000万元
- 2012年GDP,1481700万元
- 2013年GDP,164.3亿元
- 2014年GDP,180.7亿元
- 2015年GDP,197.5亿元
- 2016年GDP,211.9亿元
- 2017年GDP,233.1亿元
- 2018年GDP,249.6亿元
- 2019年GDP,232.5亿元
- 2020年GDP,243.3亿元
- 2021年GDP,264.8亿元
- 2022年GDP,267.4亿元
- 2023年GDP,124.9亿元(上半年)
教育
编辑特产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2.0 2.1 《道光乙未增修邻水县志》谓旧志
- ^ [万历]《四川总志》
- ^ 《2012四川地理省情公報》-鄰水的文武村最低. [2013-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道光《邻水县志》
- ^ “邻水经济概况”,邻水办事处,《四川经济季刊》,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第2期
- ^ ‘竹邻边界勘定’,1997年8月26日,大竹、邻水两县人民政府成立联合勘界工作组,商定两县之间的行政区域界线,利用煤炭部航测遥感公司1985年出版的1:5000地形图和四川省测绘局1988年出版的1:10000地形图作为工作图。10月26日,两县联合勘界工作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野外实地调查核实,双方达成一致边界线后,调绘到工作图上。2000年8月,分别转绘到1:50000协议书附图上。所埋设界桩、勘界测绘工作以及资料汇总整理,经双方勘界办联合检查验收后,12月3日,大竹、邻水两县人民政府代表黄生国、龙兴平,分别在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上签字,全面完成竹邻两县的勘界工作。2001年11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勘[2001]397号文同意两县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立即生效。竹邻两县行政区域界线从竹、广、邻三县边界三交点起,自西向东,涉及双方15个乡镇、61个村、206个村民组,至明月山冠子寨北侧约230米垭口处,接四川、重庆省市界止,全长141.3公里。共埋设三面型单立钢混界桩1颗(竹广邻三交点处)、双面钢混界桩10颗。具体走向是:从竹广邻三交点界桩(大竹县欧家乡高洞村10组和广安县桂兴镇天才村3组与邻水县柑子镇营盘村3组三交界的甘家洞梁子山顶西侧27.7米处竹、广、邻三县三交点上竖单立三面型钢混界桩1个)起,自西向东,至竖立在大竹县欧家乡普山村5组与邻水县太和乡车家山村1组接壤处公路西南侧,东北距界线5米处的邻水县境内1号界桩,界线长8.05公里。从1号界桩起,自西向东,至竖立在大竹县欧家乡三星村11组与邻水县太和乡火炮铺村4组接壤处火炮铺公路北侧的界线上的2号界桩,界线长6.63公里。从2号界桩起,向东南至竖立在大竹县高家乡高家村10组与邻水县太和乡箩筐坝村5组接壤处谭家湾公路西侧,距界线西侧4米处的大竹县境内3号界桩,界线长23.18公里。从3号界桩起,向西北,至竖立在大竹县文星乡大安村9组与邻水县新镇乡仙石村1组大安槽公路东北侧,西距界线12米处的大竹县境内4号界桩,界线长25.58公里。从4号界桩起,向东南,折向西南,至竖立在大竹县神合乡红五月村8组与邻水县新镇乡天池村6组接壤处半节河东北侧小路北侧的界线上5号界桩,界线长8.56公里。从5号界桩向西南,至竖立在大竹县神合乡张堂村9组与邻水县三古乡白水村6组接壤处大地湾东侧,窑家垭口西北大竹境内,南距界线处的小山头上6号界桩,界线长7.44公里。从6号界桩起,向东南,至竖立在大竹县神合乡龙头寨村7组与邻水县三古乡新龙居委会接壤处三古乡街道东侧,金竹岩南侧大竹县境内,西距界线7米的山头南山咀处7号界桩,界线长3.38公里。从7号界桩起,向东偏南,至竖立在四合乡石牛村6组与邻水县护邻乡穿洞村3组接攘处,公路交叉中心东260米山头界线转弯处8号界桩,界线长14.97公里。从8号界桩起,向东南,至竖立在大竹县四合乡白鹤林村9组与邻水县护邻乡岗家村1组接壤处四护公路南侧小山包界线上9号界桩,界线长9.77公里。从9号界桩起,向南折向东,至竖立在大竹县张家乡大地村5组与邻水县护邻乡银燕村1组接壤的雷公寨东南540.9高地界线上10号界桩,界线长19.33公里。从10号界桩起,向北偏东,至冠子寨山脊处,接川渝省市界止,界线长14.26公里。邓耀军总编;四川省大竹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大竹县志1986-2002》.方志出版社,2006,第36-37页
- ^ 民国17年《续修大竹县志》卷一与地志上,第6页
- ^ 四川省大竹县志编纂委员会.《大竹县志》.重庆出版社,1992年09月第1版.第7-8页
- ^ “古家场县东南125里,场属邻水,小河东南岸上有店数橡属大竹,以神市下段四团作为四甲,旧为场市,今废。”,民国17年《续修大竹县志》卷二建置志乡镇,第26页
- ^ 1953年2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府民字第0207号】批复
- ^ 1953年5月26日四川省民政厅【民政字第1064号】通知
- ^ “称沱场之长生桥,在场中,与邻水分界处;称沱场之狮子寨,场东10里,抵邻水界。观音寨,场东12里,寨内与邻水分界。”,民国17年《长寿县志》“寨堡桥梁”
- ^ 或作1953年3月9日,长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长寿县情(资料汇编),1988.12.
- ^ 1954年3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府民密字第0098号】批复
- ^ 四川省邻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邻水县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101页
- ^ “邻水县:汉宕渠县地,梁置邻水县属邻州,魏属邻山郡,隋属宕渠郡,唐武德初属潾州,三年还属渠州,宝厯元年省入潾山,大中初复置,元至元二十年省入大竹,明成化二年复置属广安州,本朝属顺庆府。在府东南二百七十里,东至垫江界六十里,西至广安州界四十里,南至长寿界七十里,北至大竹界三十里”,“按邻山县,元至元二十年省入大竹,邻水故城在今县北,《寰宇记》梁大同三年置邻水县,因彼州水以名之,寄理邻州城,隋开皇三年自州城移于岳池溪,今县北九里故城是也,按宋乾德四年移于今治。”,许鸣磐《方舆考证》(潘氏华鉴阁本)卷六十七
- ^ 道光乙未增修邻水县志 卷一舆地志 沿革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七十仁宗七十一皇祐三年三月
- ^ “五月二十八日,诏潼川府通泉县、飞乌县、射洪县、盐亭县、铜山县、东关县,遂宁府长江县、青石县、遂宁县,果州相如县,合州石照县、巴川县、铜梁县、赤水县、汉初县,昌州大足县、昌元县、永川县,普州安居县、乐至县,资州内江县、龙水县,荣州荣德县、资官县、应灵县,叙州南溪县、庆符县,广安军渠江县、岳池县,荣州威远县,叙州宜宾县、宣化县,渠州邻山县、邻水县,各添置主簿一员,从本路诸司请也”。《宋会要辑稿》高宗绍兴十八年
- ^ 《明宪宗实录》卷十九
- ^ 《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四十二成化十一年六月
- ^ 《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六,雍正十一年冬十月己酉朔
- ^ [万历]《四川总志》顺庆府
- ^ 《明武宗实录》
- ^ 《明熹宗实录》
- ^ “邻水县,州南三百六十里,本汉宕渠县地,晋属巴西郡,宋齐属宕渠郡,渠始立邻水县,于县置邻州,西魏改邻山郡,隋初郡废,县仍旧,唐初析邻水立邻山,塩井县于邻山,置邻州,二县属焉,寻废,县属渠州,宝历中并邻冰大竹入邻山,宋徙邻水于崑楼镇,元复立,并邻山入焉,本朝成化间复析大竹地置邻水县,编户十七里”。[万历]《四川总志》
- ^ “邻水:梁置县,并置邻州。后魏改邻山郡,开皇初郡废”《隋书》卷二十九 志第二十四/地理上/梁州/宕渠郡
- ^ 隋代统一全国后,为改变南北朝时期滥设州、郡的混乱情况,以加强中央集权,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开始废郡,由州直接辖县。开皇九年(589年)平定南朝陈国后,全国地方行政区划统一实行州、县二级制。
- ^ 30.0 30.1 30.2 30.3 《旧唐书·地理志》卷三十九山南西道渠州邻山县、邻水县、蓬州大竹县
- ^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州为郡,恢复郡、县二级制。
- ^ “渠州:下,隋宕渠郡。武德元年,改为渠州,领流江、賨城、宕渠、咸安、潾水、垫江六县。其年,改賨城为始安。又分置賨城、义兴、丰乐三县。以宕渠、咸安二县属蓬州。又分潾水、垫江、潾山、盐泉四县置潾州。三年,割潾州之潾水来属。八年,省义兴、丰乐、賨城三县。其年,废潾州,以潾山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潾山郡。乾元元年,复为渠州。旧领县四,户九千七百二十六,口二万一千五百五十二。天宝,户九千九百五十七,口二万六千五百二十四。在京师西南二千一百七十里,至东都三千一百九十里。”、“潾水:梁置。义宁元年,属潾州。武德三年,属渠州。”《旧唐书》卷三十九 志第十九/地理二/十道郡国 二/山南道/山南西道/渠州下
- ^ “渠州潾山郡,下。本宕渠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䌷、绵、药实、买子本实。户九千九百五十七,口二万六千五百二十四。县三。流江,上。武德元年析置义兴县,别置賨城县,八年皆省。渠 江,中。本賨城,武德元年曰始安,又析置豊乐县,八年省。天宝元年更名。潾山。中下。武德元年析潾水置,以县置潾州,幷置盐泉县及渠州之潾水、垫江以隶之。三年以潾水来属。八年州废,以垫江隶忠州,潾山来属。久视元年分蓬州之宕渠置大竹县,隶蓬州。至德二载来属。宝历元年省潾水、大竹入潾山。有铁。”《新唐书》卷四十 志第三十/地理四/山南道/西道采访使/渠州潾山郡
- ^ 《旧唐书》作至德二载,《太平寰宇记》作至德三载
- ^ 《新唐书·地理志》卷四山南道渠州邻山县
- ^ “邻水,下。唐县。乾德四年,移治崑楼镇。”《宋史》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地理五/潼川府路/渠州
- ^ 嘉祐二年(1057年)(浙本作景祐二年(1035年)),省大竹县为镇,入流江。(《元丰九域志》卷七渠州)。《皇朝郡县志》作皇祐二年(1050年。任乃强著.《川大史学》任乃强卷.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8.
- ^ “渠州,下。唐初为渠州,又改潾山郡,又为渠州。宋属潼川府。元至元十一年,立渠州安抚司。二十年,罢安抚司,以渠州为散郡。领二县:流江,下。大竹。下。至元二十年,并邻山、邻水入焉。”《元史》卷六十 志第十二/地理三/四川等处行中书省/顺庆路
- ^ “邻水:州东,少南。成化元年七月置。东南有邻山,产铁。有邻水,下流入大江,县以此名。”《明史》卷四十三 志第十九/地理四/四川/顺庆府
- ^ “己酉,官军复邻水、大竹二县”《清史稿》本纪 卷四 本纪四 世祖福临 顺治六年十二月乙酉朔
- ^ “邻水:繁,难。府东南二百七十里。南:皛然。东:宝谷山。北:银华。西:少陵。东北:邻山。邻水上源即芭蕉河,自大竹入,西南流,迳城东,又西南与观音河、宝石河合流入长寿。有邻山、太平二镇。”《清史稿》卷六十九 志四十四/地理十六/四川/顺庆府
- ^ 中国军队实战实录
- ^ 元丰九域志卷第七-梓州路-渠州邻山郡,江南书局采进本作三乡。
- ^ “第三甲第二十三人何性仁字元习……本贯渠州邻水县德游乡荣来里父为户”,《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
- ^ “邻水县,州南三百六十里。本汉宕渠县地。晋属巴西郡。宋、齐属宕渠郡。渠始立邻水县,于县置邻州。西魏改邻山郡。隋初郡废,县仍旧。唐初,析邻水立邻山、塩井县,于邻山置邻州,二县属焉。寻废,县属渠州。宝历中,并邻水、大竹入邻山。宋徙邻水于崑楼镇。元复立,并邻山入焉。本朝成化间,复析大竹地置邻水县,编户十七里。郡名:巴西(汉名),宕渠(刘宋名),果州(唐名),賨城,成安(《方舆胜览》),分野参井之分,鹑首之次。”,万历《四川总志》卷十
- ^ 雷志远主编;中共四川省邻水县委组织部等编.《中国共产党四川省邻水县组织史资料1926-1987》.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08.第243、334、389页
- ^ 邻水县第四区高兴乡第五村(大面村)全部划归江北县第十三区茨竹、中兴2乡分管。(1953年2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府民字第0207号】批复)
- ^ 川府民政[2004]5号
- ^ 川府民政[2015]1号
- ^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广安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16号
- ^ 2023年邻水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 ^ 華鎣高興經鄰水至洛磧鐵路項目規劃研究報告編製完成. [2012-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高兴至洛碛铁路项目规划研究报告编制完成[永久失效链接]
- ^ “卧龙坡,在顺庆府邻水县,武侯尝过此”,《渊鉴类函》卷二十三地部一
- ^ 《中国自然保护区政策研究》,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2003
- ^ “成化初知县于福削山砌石为城,周四里,门四:迎阳、永宁、镇安、安庆”,[万历]《四川总志》
- ^ “邻水县城周围六百一十丈,高一丈三尺,阔九尺。门四:东曰先春;南曰阜民;西曰有秋;北曰拱极”,[嘉靖]《顺庆府志》
- ^ “国朝康熙四十三年知县徐枝芳重修,更建四楼曰:发育、迎阳、金马、星拱”,[雍正]《四川总志》
- ^ 通阳“康熙四十三年知县徐枝芳复加修整攺建四门,东曰发育,南曰通阳,西曰金马,北曰星拱”。道光元年《邻水县志》
- ^ “乾隆三十年知县彭云际始兴工重修,周围五里,髙一丈七尺五寸,计七百二十四丈,更建四门东曰景阳,南曰文明,西仍金马,北仍星拱”,道光元年《邻水县志》
- ^ 《1991邻水县志》,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