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净
五部净,又称五部净居天、五部净王,佛教护法、千手观音二十八部众之一。指色界天中第四禅天里的无烦天王、无热天王、善现天王、善见天王、色究竟天王等五部天神,是千手观音、准提观音、摩利支观音的护法神。若只以一尊代表,即是色究竟天王。
经典出处
编辑无烦天指“无一切烦杂的天界”、无热天指“无一切热恼的天界”、善现天指“能现一切胜法的天界”、善见天指“能见一切的胜法的天界”、色究竟天指“色界最胜之天”,都是圣人的所在处。
《楞严经》卷九记载,上述五天皆横列在四禅天中,但是这四禅天却只能听到五天之名,而不能知见;如世间圣地道场中,多有罗汉所居,而人不能知见。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二十四记载,由杂修五品,可感生于五净居。此五天为纯三果圣人所居之处,这些圣人以断除欲界九品思惑而得生此,以后永远不复再往欲界受生,因此叫做五不还天;这些天人,因为已经离却欲界染污,获得清净身而居于清净之处,所以这五天又叫做五净居天。
《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卷五记载,金刚部东方最北之五净居众。即:一、自在天子。二、普华天子。三、光鬘蛮天子。四、意生天子。五、远闻天子。
《三法度论》(四阿鋡暮抄解)卷下,以五净居之数为三天,即修提舍(Sudṛśa,善现天)、须提舍那(Sudarśana,善见天)、鞞首陀(梵Viśuddha,清净天),阿鞞丽舍(无烦)、阿答波(无热)、阿迦腻吒(色究竟)在此论中视作清净天的三相。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经》提到:“我遣梵摩三钵罗,五部净居炎摩罗,常当拥护受持者”,世人过往升天时五部净示礼法,落地狱时炎摩示治法。所以将二者合为一部。
《彰所知论[1]》记载,五净居天人之寿量分别为:无烦天一千劫,无热天二千劫,善见天四千劫,善现天八千劫,色究竟天一万六千劫。(印度教里1劫=43亿2000万年; 佛教里1小劫可换算为1679万8000年;20小劫为1中劫,即3亿3596万年;4中劫为1大劫,即13亿4384万年)
形象
编辑依照古印度大德善无畏尊者,所翻译的【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五部净居炎摩罗,色紫白,左手持炎摩幢,右手女竿。
陀罗尼:唵,伐罗,伐罗,吽,𠰢吒,𠰢吒,娑婆诃。
资料来源
编辑- 千手经二十八部众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正新脩大藏经 第六十一册 No. 2243 日本‧建久九年四月十四日 僧‧永真 于东寺假堂书写 (约公元1198年)
- 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正新脩大藏经 第二十册 No. 1068 唐‧中天竺‧三藏善无畏译 (约公元637年-735年)
- 千手陀罗尼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正新脩大藏经 第二十册 No. 1060 唐‧西天竺‧伽梵达摩译 (约公元650-660年)
- 楞严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大正新脩大藏经 第十九册 No.0945 唐‧般剌蜜帝译 (约公元705年)
- 阿毘达磨俱舍论-大正新脩大藏经 第二十九册 No.1558 尊者世亲造 唐‧玄奘译 (约公元602-664年)
- 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大正新脩大藏经 第三十九册 No.1796 唐 一行记 (约公元683-727年)
- 四阿鋡暮抄解-大正新脩大藏经 第二十五册 No. 1505 婆素跋陀造 符秦 鸠摩罗佛提等译
- 彰所知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正新脩大藏经 第三十二册 No. 1645 发合思巴造 元 沙罗巴译 (约公元1259-13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