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纳斯
保罗·麦克西姆·纳斯爵士,OM CH FRS FMedSci(英语:Sir Paul Maxime Nurse,1949年1月25日—),英国细胞生物学家、皇家学会前会长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任现首席执行官及主席。由于发现调节细胞周期的关键蛋白质,他和利兰·哈特韦尔与蒂姆·亨特一同获颁200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保罗·纳斯爵士 Sir Paul Nurse Paul Maxime Nurse OM CH FRS FMedSci | |
---|---|
出生 | 英国诺福克郡诺维奇 | 1949年1月25日
国籍 | 英国 |
母校 | 伯明翰大学 东英吉利大学 |
知名于 | 细胞周期 |
配偶 | 安妮·纳斯 |
奖项 | 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成员(1987 - )[3] 皇家学会院士(1989 - )[4] 皇家奖章(1995)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 - )[5] 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1998) 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1998 - )[6] 下级勋位爵士(1999)[7]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1)[8] 科普利奖章(2005) 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2006 - )[9] 皇家工程科学院荣誉院士[10]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5 - )[11]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细胞生物学 |
机构 | 爱丁堡大学 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 牛津大学 英国癌症研究基金会 洛克菲勒大学 皇家学会 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 |
论文 |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organisation of amino acid pools in Candida utilis(1973) |
博士导师 | 安东尼·西姆斯[1] |
博士生 | 艾莉森·伍拉德[2] |
早年生活及教育
编辑纳斯是他母亲的非婚生儿子;为掩饰此事,其母从伦敦搬往诺维奇跟亲戚同住,在当地生下纳斯。此后她假扮为纳斯的姐姐,并另与他人结婚,而他的外祖母则假扮作其母,直至他在57岁时才知悉其母其实是其外祖母。纳斯和外祖父母在伦敦长大[12][13]。11岁时,纳斯进入哈罗男子文法学校(今哈罗高中)就读。中学毕业后,他数度未能在外语考核中取得及格成绩,因此无法入读大学,只能在健力士公司的微生物学实验室工作。最后经过伯明翰大学的约翰·晶斯的面试与协助下,纳斯成功入读伯明翰大学[13],且于1970年从该校生物学系毕业。1973年,他于东英吉利大学得到博士学位[1]。
研究与事业
编辑从1973至1979年,纳斯在爱丁堡大学默多克·密契森的实验小组进行了六年的博士后研究[13]。
1976年,他在粟酒裂殖酵母中发现cdc2基因[14],此基因编码的蛋白调控细胞从G1期进入S期,以及从G2期进入有丝分裂阶段。1987年,纳斯发现cdc2在人类中的同源基因Cdk1,此基因编码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型[15]。
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共四个阶段:G1期(细胞生长)、S期(DNA复制)、G2期(细胞生长)及M期(有丝分裂)。纳斯、哈特韦尔和亨特各自的研究发现了两种控制细胞从一个阶段进入下一阶段的蛋白(即周期素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这两种蛋白组成细胞周期检查点,负责检查细胞的状态是否适合进入下一阶段。若答案是否,其他蛋白会尝试修补问题;如果修补失败,细胞可能会自我毁灭(细胞凋亡)或者进入休止期。若此机制出现缺陷,令异常的细胞继续生存并分裂,有机会导致癌症。
1984年,纳斯加入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ICRF,今英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四年后离开,往牛津大学担任微生物学系系主任。1993年,他重回ICRF任研究主任,3年后升任主席,并经历2002年ICRF与癌症研究运动的合并,组成英国癌症研究基金会。2003年,纳斯成为洛克菲勒大学校长。2011年起,他成为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首任主席暨首席执行官。2010至15年间,他接替马丁·里斯成为皇家学会会长,并于任期完结后离开。
奖项与荣誉
编辑纳斯于1992年和利兰·哈特韦尔与增井祯夫等共同获颁盖尔德纳国际奖[16]。他分别在1995及98年他获得皇家奖章和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2003年他获授予法国荣誉军团勋章骑士勋位[17]。2005年他荣获科普利奖章,2年后获癌症研究希望基金表彰[18]。2013年,纳斯获世界文化理事会颁予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19]。2015年,他获得亨利·G·弗里森国际健康科学研究奖[20]。
院士名衔方面,纳斯分别于1987及89年当选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成员[3]和皇家学会院士[4],并于1998年成为英国医学科学院创院院士[6]。1995年,他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5],并在2006年当选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9]。2015年,纳斯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1]。翌年,他成为皇家工程科学院荣誉院士[10]。
纳斯在1999年获封为下级爵士[7],他也是推动科学及工程学协会顾问委员会成员[21]。2017年起,纳斯担任布里斯托大学校监。[22]
个人生活
编辑纳斯与其配偶安妮·纳斯育有两名女儿:莎拉和艾美莉;莎拉在英国独立电视台工作,艾美莉则是伦敦大学学院的物理学家[23]。他形容自己为怀疑不可知论者[13]。
政治立场
编辑纳斯支持英国工党。他在伯明翰大学时曾售卖社会主义报章《社会主义工人》,亦曾参与占领校长办公室[23]。他在东英吉利大学就读博士时继续售卖《社会主义工人》,同时支持国际社会主义倾向,不过并没有正式加入[24]。
他曾批评美国总统选举共和党党内初选的参选人,指他们反对在学校教导自然选择论和使用胚胎干细胞作研究,以及否认人为的气候变迁。他担心作为全球科研领袖的美国正朝这些方向前进。他也认为科学家有责任留意政治人物有关科学的公开言论,而且在选举期间确保科学是参选人政纲之一,和揭露政治人物的“胡言乱语”[25]。
在2014年,鉴于当年的苏格兰独立公投,纳斯与其他若200位公众人物签署公开信,希望苏格兰能留在英国,不会独立[26]。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Nurse, Paul Maxim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organisation of amino acid pools in Candida utilis (PhD论文). 东英吉利大学. 1973 [2017-12-18]. OCLC 50052957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 ^ Woollard, Alison. Cell cycle control in fission yeast (DPhil论文). 牛津大学. 1995. OCLC 43404640.
- ^ 3.0 3.1 Paul Nurse. 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 [2017-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9).
- ^ 4.0 4.1 Paul Nurse. 皇家学会. [2017-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 ^ 5.0 5.1 Paul Nurse. 美国国家科学院. [2017-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 ^ 6.0 6.1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Sir Paul Nurse. 英国医学科学院. [2017-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0).
- ^ 7.0 7.1 1999 Birthday Honours List - United Kingdom (PDF). 伦敦宪报. [2017-12-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2-07).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1 (新闻稿). 诺贝尔基金会. 2001-10-08 [2017-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 ^ 9.0 9.1 Sir Paul Maxime Nurse. 美国文理科学院. [2017-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2).
- ^ 10.0 10.1 List of Fellows - N. 皇家工程院. [2017-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9).
- ^ 11.0 11.1 保羅·納斯 (Paul Nurse). 中国科学院. [2017-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 ^ 纳斯, 保罗. Sir Paul Nurse: 'I looked at my birth certificate. That was not my mother's name'. 卫报. 2014-08-09 [2017-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4).
- ^ 13.0 13.1 13.2 13.3 纳斯, 保罗. Sir Paul Nurse Autobiography. 诺贝尔基金会. [2017-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1).
- ^ Nurse, P.; Thuriaux, P.; Nasmyth, K. Genetic control of the cell division cycle in the fission yeast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Molecular & general genetics MGG. 1976, 146 (2): 167–178. PMID 958201. doi:10.1007/BF00268085.
- ^ Lee, M. G.; Nurse, P. Complementation used to clone a human homologue of the fission yeast cell cycle control gene cdc2. 自然. 1987, 327 (6117): 31–35. PMID 3553962. doi:10.1038/327031a0.
- ^ Paul M. Nurse. 盖尔德纳基金会. [2018-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7).
- ^ Paul Nurse. 洛克菲勒大学. [2018-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 ^ 2007 Honorees. 癌症研究希望基金. [2018-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0).
- ^ Prof. Sir Paul Nurse. 世界文化理事会. [2018-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 ^ Sir Paul Nurse, 2015 Friesen Prize Winner. 加拿大健康科学研究中心之友. [2018-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 ^ CaSE Team. 推动科学及工程学协会. [2018-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 ^ Nobel Prize winner announced as the University of Bristol’s next Chancellor (新闻稿). 布里斯托大学. 2016-07-11 [2018-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0).
- ^ 23.0 23.1 麦基, 罗宾. Paul Nurse: Home truths for the gene genius. 卫报. 2010-10-24 [2018-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Somehow, I knew I'd see you again, you bastard.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2003-06-27 [2018-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 ^ 纳斯, 保罗. Stamp out anti-science in US politics. 新科学人. 2011-04-14 [2018-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 ^ Celebrities' open letter to Scotland – full text and list of signatories. 卫报. 2014-08-07 [2018-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