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临时大学
简史
编辑抗日战争时,汪精卫政权所属的公立大学,被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人士称为汪伪政权大学,简称伪大学,有伪北京大学、伪交通大学等。
中华民国教育部于1945年9月下令解散伪北京大学、伪中央大学和伪交通大学,颁布《沦陷区专科以上学校学生、毕业生甄审办法》(或称《伪专科以上学校学生、毕业生甄审办法》),并于10月中旬,在北平、天津、上海、南京设立临时大学补习班,令原沦陷区在校生先补习再进行考试,至于已毕业的学生则需补交论文以及蒋中正所著的《中国之命运》阅读心得报告 ,经审核通过方获合格证书。此举被认为有歧视沦陷区学生之意,引起沦陷区民众极大反弹,最后教育部取消甄审考试,改临时大学补习班为临时大学,以收容尚未毕业的在学生。1946年国立北京大学复校,接收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一、二、三、四、六分班。第五分班改为国立北洋大学北平部,1947年国立北洋大学北平部亦并入国立北京大学。第七分班接受伪“国立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经甄审合格者编入国立北平师范学院。
1946年初,教育部正式下令恢复国立北洋大学,着力在天津西沽北洋大学原址复校。此后,泰顺北洋工学院、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国立西北工学院三校师生先后返津参加复校。[1]理学院院长陈荩民接受“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五分班”,建立国立北洋大学北平部。1947年5月,国民政府教育部要求北洋大学北平部迁往天津,遭到学生的强烈反对。8月,北洋大学北平部被北平大学的接收。
参考资料
编辑- ^ 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大事年表. [2013-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