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周湖
摩周湖(日语:摩周湖/ましゅうこ Mashūko)是位于日本北海道东部川上郡弟子屈町的一个火山湖,湖面面积在日本排名第20[2];以高透明度而知名,在20世纪前半世纪曾以能见深度最深曾达41.6米超越贝加尔湖成为全世界透明度最高的湖泊[3][4],但目前的能见深度仅约20米左右[5][6]。现被划入阿寒摩周国立公园的范围,在2001年被列为北海道遗产。
摩周湖 | |
---|---|
位置 | 日本北海道川上郡弟子屈町 |
坐标 | 43°35′N 144°31′E / 43.583°N 144.517°E |
类型 | 火山湖 |
集水面积 | 32.4 km2 |
最大宽度 | 6 km |
表面积 | 19.22 km2[1] |
平均深度 | 137.5 m |
最大深度 | 211.5 m |
水体体积 | 2.86 km3 |
岸长1 | 19.8 km |
表面海拔 | 355 m |
1岸长衡量标准不定。 |
“摩周”来自于阿伊努语的“mas-un-to”,意思为“有海鸥的湖”[7],但原住民阿伊努人称之为“kim-ta-an-kamuy-to”(日语:キンタン・カムイ・トー)或简称为“kamuy-to”(日语:カムイ・トー)[8],意思为“山神的湖”。因为高透明度的关系,只能反射出蓝色;而在大晴天时,湖面便透出特有的蓝色,而这特有的蓝色就被称为“摩周蓝”。
此外,摩周湖也以雾气而闻名,雾气也更增加了摩周湖的神秘气氛。
地理
编辑摩周湖为约7000年前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湖,完全没有河川流入或流出,做为水源之一的周边降雨透过土壌充分过滤,几乎没有有机物或磷酸盐等生活废水污染。加上夏季温度低,减缓了有机物的分解。另外,湖面的直接降雨忠实反映了大气污染的影响,因此摩周湖水也成为日本监测地球环境变化的对象之一。
由于长期以来湖水的水位变化不大,有学者认为可能有地下伏流与湖水相通,并推测伏流水的水源与位于湖东南方八公里的北海道区水产研究所虹别鲑鳟事业所附近的涌水,或是位于位于湖北方约四公里处的神之子池来自相同的伏流水[3]。
在湖中间有一小岛,被称为神婆岛(日语:カムイシュ島),湖岸周围是海拔600米左右的陡峭火山口壁,东南端是最高峰“神之山”摩周岳(カムイヌプリ,标高857米)。现在整个破火山口范围内列为阿寒摩周国立公园的特别保护地区,禁止车船进入。
神婆岛(中岛)
编辑摩周湖中央的神婆岛(也被称为中岛)是露出湖面的英安岩质火山穹丘顶端部分,在1960年的调查中发现其表面的腐叶土仅5至10公分左右,岛上的植物以库页冷杉、岳桦、虾夷紫踯躅、苔桃为主,另有极少量赤竹类、蕨类植物[9]。
神婆“カムイシュ”之名出自于爱努语口传文学英雄叙事诗,其中“カムイ”意为“神或神灵”,“シュ”意为“老婆婆或老妇人”;神婆的传说如下:
宗谷的部落(コタン)在送熊(熊祭)之夜开战,落败部落的老婆婆带着孙子逃亡,然而途中两人走失。老婆婆为了寻找孙子走到了摩周湖,并求神让她在摩周岳休息一夜;然而,过于疲惫的老婆婆无法继续移动,只能留在原地日日夜夜等待孙子归来,最后变成了神婆岛。直至今日,每当有人靠近摩周湖,以为孙子现身的老婆婆就会流下喜悦的眼泪,而其眼泪就是天空落下的雨、雾、雪。
法律地位
编辑由于没有与河川相连,因此依据河川法非由国土交通大臣管理。浮岛由于有树木因此受农林水产省管辖,但湖的整体没有树木存在,又非属农林水产省管辖范围。1947年以前,此地做为御料地是由宫内省管辖(登记上的所有者是宫内大臣),但宫内厅管理部以“弟子屈町没有所管财产存在”为由请求处理,2001年北海道财务局、北海道厅、弟子屈町等组成的协议会决议以不登记的方式由国家管理。
为了保护环境及维持神秘性,需有北海道知事许可才口进行水产动物的采集捕获。破火山口壁内不仅一般民众,大众媒体与研究者的活动也受到国家严格限制。
生态系
编辑最初摩周湖内只有虾夷山椒鱼栖息,但在1926年后,由道立水产孵化场陆续在户内放养了虹鳟、姬鳟、虾夷石斑鱼、条纹长臂虾,不过由于湖内食物来源不多,生长于湖内的鱼体型也偏小。
1930年7月,在摩周湖内放养了现被列为特定外来生物种的信号小龙虾作为鱼饲料,原本这些小龙虾平均长度为10公分左右,但1985年曾在湖内捕获长达30公分的小龙虾[4],而这些放养的鱼类与甲壳类生物也造成湖内水蚤急速减少、浮游植物增加,使得水质恶化。
地质历史
编辑摩周湖一带的火山活动起于约3万年前。在山顶崩塌以前,是标高2,000米左右、山容如富士山的成层火山。当时外围是安山岩质熔岩流形成的外轮山。约7000年前的大喷发后形成相当于现今摩周湖的破火山口。该次喷发与九州南方的鬼界破火山口是日本国内最新的破火山口大规模喷发。约4000年前起,破火山口东部开始喷火,形成摩周岳火山。同时期,破火山口中央(湖底)也形成火山穹丘的神婆岛。
透明度
编辑摩周湖在20世纪前半世纪曾经是世界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摩周湖在1930年的调查中,能见深度曾达41.6米[3][4],超越了贝加尔湖在1911年的40.5米,成为当时湖泊能见深度最深的世界纪录,这样的能见度一直维持到1946年;但自1950年代起,摩周湖的透明度开始下降,1952年(昭和27年)7月的调查为29米,之后维持在20米上下[5][6][10]。2015年8月底的国立环境研究所调查为17.2米[11](2009年5月32.5米[12]、2007年度26.8米、2006年度24.0米、2005年度14.0米、2004年度19.0米[13]。
1946年至1952年之间为何透明度降低依然不明[14]推测造成透明度下降的原因可能包括1952年的十胜冲地震[15]、被放养在湖内的姬鳟和虹鳟、观光客增加后所造成的内壁崩塌、人类带来的尾气、增加的虾夷鹿等等。
雾的摩周湖
编辑1966年布施明的歌曲《雾的摩周湖》提升了摩周湖的知名度,同时也为摩周湖增添了“浓雾、神秘”的印象。
而实际上当太平洋的暖湿空气经钏路北上进入北海道内陆时,会先在沿岸区域急速冷却形成浓雾,也因此摩周湖起雾频率实际上略低于位于沿岸的钏路市周边与钏路湿原。
观景台
编辑在摩周湖的西南侧和西侧设有“第一展望台”和“第三展望台”,其中在第一展望台旁还设有土产店;在第一和第三展望台之间,过去还曾设有第二展望台,但现已关闭未开放使用。在摩周湖的东北侧还有“里摩周展望台”,其标高是现有三个展望台中最低的,当第一、第三展望台因浓雾无法看到摩周湖时,里摩周展望台仍有机会可以眺望湖面。
自JR钏网本线摩周站可搭乘阿寒巴士的摩周线前往第一展望台,此外钏路车站也有观光巴士可以抵达第一展望台。但里摩周展望台无法利用大众运输前往,仅能自行开车前往,
-
从第一展望台见到的摩周湖,右侧为摩周岳。
-
从第三展望台见到的摩周湖,湖对岸为摩周岳。
-
从里摩周展望台见到的摩周湖,左侧为摩周岳。
-
第一展望台所眺望的美留和侧景色
参考资料
编辑- ^ 平成26年全國都道府縣市區町村別面積調 湖沼面積 (PDF). 国土地理院. [2016-02-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4-02) (日语).
- ^ 国土地理院. 令和2年全国都道府県市区町村別面積調(1月1日時点) - 湖沼面積20傑 (PDF). 2020-03-26 [2020-09-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13) (日语).
- ^ 3.0 3.1 3.2 滨田浩美. 摩周湖的水位變動與周邊湧水的水質 (PDF). 日本陆水学会 2002 府中大会. 2003-06-12 [2016-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日语).
- ^ 4.0 4.1 4.2 滨野龙夫、林健一、川井唯史、林浩之. 摩周湖的螯蝦分布. Researches on Crustacen. 1992, 21: 73-87 [2016-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5) (日语).
- ^ 5.0 5.1 摩周湖ベースラインモニタリング2007年調査結果について. 地球环境研究中心. 2007-09-07 [2016-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8) (日语).
- ^ 6.0 6.1 张阳. 日本摩周湖透明度大幅下降 曾为世界最清湖. 环球网. 2014-10-13 [2018-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8).
- ^ 北海道庁. アイヌ語地名リスト (PDF). 北海道庁. [2017-08-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5-27).
- ^ 富田隆. 阿伊努語電子辭典. 2013-04-24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1日) (日语).
- ^ 柴草良悦、松下彰夫. 摩周湖カムイシュ島の植生. 日本生态学会志. 1962, 12 (3): 89-94 (日语).
- ^ “カルデラの湖とアイヌの伝说 摩周湖・屈斜路湖”36页。
- ^ 摩周湖は今(2015晩夏、写真による観測日記). 地域环境研究センターニュース2015年11月号. 国立环境研究所. [2016-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 ^ 摩周湖、澄んだ水は危険と隣り合わせ. 国环研ニュース29巻. 国立环境研究所. [2016-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 ^ 摩周湖ベースラインモニタリング2007年調査結果について. 国立环境研究所. [2016-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8).
- ^ “カルデラの湖とアイヌの伝说 摩周湖・屈斜路湖”37页。
- ^ 徳井利信、北海道において保护すべき陆水 ‘日本生态学会志’ 1966年 16巻 5号 p. 216-218, doi:10.18960/seitai.16.5_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