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代唱片 (上海)

设于上海百代唱片,是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最具规模的唱片公司,成立于约1909年,1949年停止营业。百代唱片出版唱片数量极多,无论数量、品种;皆远超越中国同时期其他唱片公司。中国时代曲首次录制成唱片,亦是来自百代。

1935年百代唱片公司出版之电影音乐,义勇军进行曲。雄鸡是百代公司出品的标志。

源起

编辑

前身为成立于1908年,由法国人乐滨生 E.Labansat 创立之“柏德洋行”。乐滨生最初到上海,在南洋桥(今西藏路)一带摆放留声机,播放“洋人大笑”唱片赚钱。其广告语为:“十文钱即可听一次洋人大笑,使你忍俊不禁,为之捧腹。凡听而不笑者,分文不取。”这张片长2分多钟的唱片,组合洋人各种笑声,在当时大受欢迎。这张《洋人大笑》唱片作为传入中国的第一代唱片。

1908年,积攒了第一桶金后,乐浜生在上海南阳桥(今西藏南路)附近租房创立了“柏德洋行”。在上海代理法国百代公司(法语:Pathé Frères;英语:Pathe Records留声机、唱片等音响设备。[1]“百代”为法文 Pathé 音译。


发展经过

编辑

1910年4月,柏德洋行改称“东方百代公司”(Pathé Orient,法商东方百代),开始录制唱片,主要收录京剧等中国戏曲。初时制作方法,是在中国收音后,送往欧洲压制成片,再在中国各地发行。一次大战期间,往欧洲货运受阻,影响百代生意。1915年左右,在上海徐家汇谨记桥徐家汇路(今衡山路)1434号购得地皮,1917年,百代于上海法租界徐家汇路设立中国首家唱片制造厂,减少对欧洲依赖,并加快唱片制作。1921年,在制造厂建成收音棚及公司总部,此建筑物一直保存至今。到了1920年代中期,百代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唱片公司,在全中国各地设有分销处;在香港、天津有分公司,唱片发行遍及全中国、以至南洋及北美。内容方面,百代最初多数灌录传统戏曲,主要为京剧,亦有粤剧等地方戏曲。1920年起,收录题材开始多元。随着电台电影普及,开始出版电影歌曲、西洋音乐、合唱团歌曲等等。1927年,百代录制了中国最先的时代曲黎锦晖的《妹妹我爱你》及《毛毛雨》。[1]

 
百代位于徐家汇总部

1930年,英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Columbia Graphophone Company Limited,是美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分公司) 收购法国百代公司(Pathe Records) 全部唱片业务,包括上海的“东方百代公司”。在中国,收购后唱片出品仍然维持中文品牌“百代”,与及其红底黑图雄鸡商标。“东方百代公司”变成英商百代有限公司。原来之唱片制作厂,扩充后独立,改称“中国唱片有限公司”(China Records Co Ltd),并开始代其他公司生产唱片。[1]百代公司亦开设另一副品牌丽歌唱片,专门出版新人作品。[2]

翌年,英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与“留声机公司”(Gramophone Company,出品以 HMV 为品牌)在英国合并,改称“电器音乐实业集团”(Electric and Musical Industries, EMI) 。位于上海的百代及中国唱片,被并入于香港注册之“英商电器音乐实业有限公司”(Electrical Musical Industries (China) Ltd),成为英国EMI 全球总公司在中国的分部。品牌依然维持使用“百代”。1930年代中,百代营业额超过一百万法币,职工一千人以上,[1]唱片年产量达二百七十万张。[3]内容方面,电影歌曲及时代曲兴起,成为百代主要产品及盈利来源。

1937年,抗战爆发。百代公司属于英商,位于法租界,仍然继续经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孤岛时期结束。英商 EMI 成为敌国资产,被日军接管。日本政府将百代交予日本唱片商“株式会社日本蓄音器商会”营运,维持以“百代”品牌出版唱片。依旧维持着“上海百代公司”的称号,继续使用“雄鸡”商标,但“英商电气音乐实业有限公司”的正式称谓被废止,出品的部分唱片片心去除了“上海”字样,底纸颜色由紫色改为深红色,底端清晰地刻有“大日本蓄音器”的字样。部分唱片印有日本帝国音乐局监制的字样。1945年日本投降后,百代回归英商EMI。[1]

1948年,随着中国内战形势恶化,百代经营渐转困难,1949年4月,宣告暂停营业。上海百代公司停业、闲置的状态维持了两年多。韩战英国参战、对华禁运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收购或征用英资企业。1952年1月5日,上海唱片厂在百代公司的原址上成立,其所使用之厂房、设备等概由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出面租借。1952年3月10日,上海唱片厂发行了第一张唱片——《我们要和时间赛跑》。新的唱片牌号定为“中华唱片”,“天安门”与“华表”成为新的商标图案。

随着时代曲被共产党定性为“黄色音乐”,禁止演出及创作。不少百代旗下歌星、音乐人迁居香港。EMI 于1953年在香港成立香港百代公司,继续以“百代唱片”制作及发行唱片。[4]

影响

编辑

百代唱片在上海四十年期间的唱片制作量,以1960年代清查仓库仍存有模具者计算,最少为6300张,实际数字更多[1]。百代唱片是30年代至40年中国唱片业三巨头之首,产量超另外两家胜利唱片大中华唱片 。1930年代至1940年代的时代曲,由百代持有版权的达90%以上,(当中包括1940年代由胜利唱片转卖予百代)。[5]以制作计,百代占30年代流行曲市场70%以上。以发行量计,曾创下月销十万张纪录。百代不单拥有全中国最佳设备,亦有可称最佳作曲、作词人、编曲及与及乐队。[6]1949年以前中国流行曲主要歌星,包括40年代上海歌坛七大歌星,几乎全部都曾经在百代录过唱片。[1]

除时代曲外,百代出版其他戏曲、曲艺唱片,数量、品种亦远超其他唱片公司。[1]太平洋战争开始时,百代仓库存有唱片原模具达万张以上,(当中包括代制品),可见百代出产数量之多。[6]

太平洋战争以前,百代以法资、英资公司于上海法租界运作,创作、出版相对自由。国民政府于1931年起即在上海颁行唱片录制审查,但对百代、胜利两家租界外资公司,基本上并无效用,管制成为虚文。[7]任光聂耳等左翼音乐人都曾先后于百代任职。当中任光于1932年起成为百代音乐部主任。九一八事变以后,百代唱片曾出版与抗日相关题材唱片,当中包括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8]到了1940年代,黎锦光于百代任职,在日治时期仍然创作及出版了包括夜来香等众多名作。[9]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收回上海租界。1946年,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对唱片业进行整治,开列电台禁播,唱片厂禁止生产发行之“禁用唱片”,当中近半为百代出品。1948年,上海市曾一度提出要求实行唱片录制前审查,唯未及实施。[7]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葛涛. “百代”浮沉——近代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盛衰纪. 史林. 2008年, (108) [202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2). 
  2. ^ 吴剑. 何日君再來:流行歌曲滄桑史話 [1927-1949]. 北京: 北方文艺出版社. : 142 [2020-05-01]. ISBN 9787531724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2). 
  3. ^ Wong, Jum-sum.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cantopop: 35. 2003. doi:10.5353/th_b3105733. 
  4. ^ 周光蓁. 香港音樂的前世今生 香港早期音樂發展歷程(1930s-1950s). : 296. ISBN 9789620438455. 
  5. ^ Shoesmith, Brian. Rossiter, Ned. [2004] (2004). Refashioning Pop Music in Asia: Cosmopolitan flows, political tempos and aesthetic Industries. Routeledge Publishing. ISBN 0-7007-1401-4
  6. ^ 6.0 6.1 张伟. 西風東漸: 晚清民初上海藝文界 BOD 一版. 台北: 要有光. : 100. ISBN 9789868995437. 
  7. ^ 7.0 7.1 葛涛. 與“靡靡之音”開戰 (PDF). 中国史研究. 2011年, (73) [2020-05-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2-03). 
  8. ^ 品味人:百代小红楼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文汇报
  9. ^ 东西. 歌王黎錦光不朽名曲. 开放杂志. 开放杂志. [2020-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