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序曲
贝多芬的序曲多数皆属剧乐(dramatic)序曲,即指音乐乃为歌剧、舞剧服务,而非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下的音乐会(concert)序曲。[注 1][1]其传统最早可溯自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廷音乐,所谓的“义式”序曲(快-慢-快)在18世纪中期是剧乐的主流,法国亦然。[2]早期的序曲或称sinfonia,亦有称overture者,随着交响曲在海顿、莫扎特处的逐渐成熟,“序曲”已经可以视作是一个独立的曲类。[3]莫扎特的《唐·乔望尼》、《女人皆如此》、《魔笛》等歌剧,都在序曲使用了后续剧情的动机,是序曲此前未有的发展。贝多芬在自己的三首《雷奥诺拉》序曲仿效莫扎特的铺排,在曲中使用了对比性强烈的主题,这样的手法也影响了韦伯及《自由射手》。[2]
贝多芬为生平唯一一出歌剧《费德里奥》前后写作了四版序曲,其他则是为芭蕾舞剧或戏剧所作。《科里奥兰》在正式作为舞剧配乐演出之前,序曲已经先在音乐厅上演过。[2]至于《普罗米修斯的造物》或《艾格蒙》,即使原来各自有十数段配乐,今人对其所知多仅限于序曲部分。在这些作品中贝多芬练笔的意图十分明显,借由这些作品,除了个人写作的追求外,贝多芬也开始在乐队中应用新型态乐器(如活塞式铜管),从而使其普及在乐队中[4]。此外其序曲多采奏鸣曲式写成,所具备的平衡与美感,以及贝多芬所特有的戏剧性,使至今仍获得相当程度的关注[5]。《第3号雷奥诺拉》、《科里奥兰》及《艾格蒙》等三曲,迄今都是音乐会及录音文献的常客。[3]
简说
编辑作品号 | 标题 | 作曲 | 首演 | 出版 | 题献 |
---|---|---|---|---|---|
43 | 普罗米修斯的造物 | 1800–01年 | 1801年3月28日,维也纳城堡剧院 | 1804年 | Princess Christiane von Lichnowsky |
62 | 科里奥兰 | 1807年 | 1807年3月 | 1807年 | 海因里希·约瑟夫·冯·科林 |
138 | 雷奥诺拉(第1号) | 1807年 | 1828年2月7日 | 1838年 | |
72a | 雷奥诺拉(第2号) | 1804–05年 | 1805年11月20日,维也纳河畔剧院 | 1842年 | |
72b | 雷奥诺拉(第3号) | 1805–06年 | 1806年3月29日,维也纳河畔剧院 | 1810年 | |
84 | 艾格蒙 | 1809–10年 | 1810年6月15日 | 1810年 | |
113 | 雅典的废墟 | 1811年 | 1812年2月10日 | 1823年 | 腓特烈·威廉四世 |
117 | 斯蒂芬王 | 1811年 | 1812年2月10日 | 1826年 | |
114 | 大厦献礼 进行曲与合唱 | 1822年 | |||
124 | 大厦献礼 | 1822年 | 1822年10月3日,Josefstadt剧院 | 1825年 | Prince Nikolay Golitsïn |
费黛里奥
编辑歌剧《费德里奥》的剧情在此不作展开,惟该剧1805年11月20日在维也纳河畔剧院首演时,所搭配的是现今被称为“第2号雷奥诺雷”(作品72a)的序曲。1806年3月29日再次演出时,则使用“第3号雷奥诺雷”(作品72b)序曲,这版序曲较前版篇幅更大,尤其是再现部的加入,使第3号成为一结构完整的优秀作品[6]。1814年,经过删改的《费黛里奥》再次尝试演出,贝多芬为此版剧本特别创作一首全新的E大调序曲,此即今日所知的《费黛里奥》标准序曲。
E大调的《费黛里奥》序曲是最晚完成的一个版本,其戏剧性和篇幅不若前版,不过以歌剧的揭幕音乐来说,是相当称职的作品。同样以奏鸣曲式写成,亦有主题之间的个性对比。在序奏段,乐队全体总奏的节奏主题象征英雄(力量),法国号的二重奏则以优美、温柔的旋律带来强烈的反差。在快板段,法国号持续“担任”雷奥诺雷的形象,负担重要的角色。其中大音域的变化,对于当时仍普遍使用的自然号乐器来说,不啻是一大挑战。
此版序曲的尾奏段记为急板(presto,第248小节起),与第3号雷奥诺雷序曲相似,皆暗示著终局的得胜。
第1号雷奥诺雷
编辑第1号雷奥诺雷序曲在贝多芬生前没有公开演出的机会,乐谱在贝多芬过世后被发掘,上附贝多芬手迹:《C大调个性序曲》(Overtura in C, charakteristische Overture)。1828年2月7日在维也纳初次演出,1832年由哈斯林格(Haslinger)出版。[7][8][9]关于这个版本的实际创作时间,考证认为应是1807年完成,是贝多芬为了因应1808年在布拉格的演出而作的[8]。
第2号雷奥诺雷
编辑最原始的《雷奥诺雷》序曲,用于1805年11月20日初版三幕剧本的首演。不过随着其地位被第3号雷奥诺雷序曲所取代,此版本序曲立刻失去了关注,是以其出版时间甚至较第1号为晚,1842年始由布赖特科普夫与黑特尔出版。
第3号雷奥诺雷
编辑承前述,第3号雷奥诺雷序曲是在1806年3月29日演出时所用的新版本序曲,其内容在第2号序曲的基础上进行改善,是形式、内容均更佳充实的序曲版本。第3号雷奥诺雷序曲是以奏鸣曲式写成的义式序曲[10]。序奏段相当具有戏剧性,力度对比大,和声走向则是浑沌、不明。例如透过平行小调的假终止,导向远系的A♭大调(第9小节),之后的行为亦大部分围绕着A♭音进行(通过半音阶前往B小调,再返回第27小节的A♭大调等)。贝多芬在第9小节引用《费黛里奥》第二幕开头弗洛雷斯坦(Florestan)的咏叹调〈在那亲爱的春日〉(In des Lebens Frühlingstagen),以这一段原来在剧情中角色诉求心灵救赎的音乐,来暗示《费黛里奥》属于营救歌剧(opera au savetage)的性质[11][12]。
奏鸣曲式的第一主题起于快板第37小节,由小提琴和大提琴演奏。这个主题在本曲后续以各种织度、力度作不同的使用,以推进音乐的发展。第二主题(第120小节)则由法国号奏出,不论是此一配器选择,或以和声分析的角度来看,都是贝多芬在书写田园景态的典型手法[13]。发展部最有趣的是号角独奏的第272小节,引用《费黛里奥》第二幕第14首总理费南多(Fernando)抵达,军号响起的一景。进入再现部,第一主题部分和呈示部有较多的不同(例如配器),第二主题部分则几乎相同。[注 2][14]
急板的终段象征正义方的胜利,弦乐部门叠加进入的快速音群,不论是听觉、视觉都相当引人期待。
除了间或作为音乐会曲目演奏之外,在马勒的实验下,现今也经常安排此版序曲在《费黛里奥》第二幕第二场之前进行演奏。
其他配乐
编辑普罗米修斯
编辑《普罗米修斯的造物》(Die Geschöpfe des Prometheus)是贝多芬的芭蕾音乐作品,为著名意大利舞蹈家萨尔瓦托雷·维加诺作品之配乐。序曲之外,贝多芬另作有十六段配乐,当中大部分已罕有人知。
科里奥兰
编辑莎士比亚的戏曲《柯里奥雷纳斯》(Coriolanus,1607年)讲述前5世纪的罗马英雄柯里奥兰(Coriolan)之事迹,1804年维也纳的海因里希·约瑟夫·冯·科林也发表了自己的《柯里奥兰》戏曲,不过不同于莎士比亚版本,柯林笔下的英雄是以悲剧收场。贝多芬从柯林作品获得灵感,所创作的《柯里奥兰》序曲,充分捕捉了角色的悲剧性格,导奏的几次总中止,则加强了戏剧性与期待。
《柯里奥兰》序曲于1807年3月的一次私人场合中演出,当天一同演出的还有贝多芬的第4号交响曲、第4号钢琴协奏曲。[15]
艾格蒙
编辑《艾格蒙》(Egmont)的故事背景是16世纪的低地国与其历史人物,歌德为史实人物艾格蒙创作的戏曲完成于1788年,贝多芬则是受委为其创作配乐。同《普罗米修斯》般,《艾格蒙》亦有九段配乐之多,其中更使用了女高音、男声旁白和完整的乐队编制。演出得到了歌德本人以及E·T·A·霍夫曼的肯定,但时至今日,仅有序曲部分间或被演奏。
录音节选
编辑贝多芬的序曲在20世纪一直是热门的录音选择,许多指挥都没有错过这套作品:
- 赫伯特·冯·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DG,1989年
- 查理·明希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RCA,2016年(发行)
- 罗杰·诺林顿指挥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SWR,2022年
- 奥托·克伦佩勒指挥爱乐管弦乐团,华纳唱片,1990年
- 丹尼尔·哈丁指挥不来梅德意志室内爱乐乐团,Erato,1999年
- 塞尔·乔治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索尼古典,2006年
- 尼古劳斯·哈农库特指挥欧洲室内乐团,华纳唱片,2009年(发行)
参考资料
编辑- 注释
- 参照
- ^ 黄启信 2008,第28页.
- ^ 2.0 2.1 2.2 Temperley, Nicholas. Overture. Grove Music Online. 2008-10-22 [2022-10-26].
- ^ 3.0 3.1 Jost, Peter. Beethoven – creator of concert overtures?. G. Henle Verlag. 2020-09-28 [2022-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6) (美国英语).
- ^ 林胜仪 1999,第76页.
- ^ 林胜仪 1999,第75页.
- ^ 林胜仪 1999,第94页.
- ^ Van Beethoven, Leonora-Ouvertüre Nr. 3. Medium.com. 2020-06-17 [2022-10-26].
- ^ 8.0 8.1 陈泰吉 2011,第53页.
- ^ 黄启信 2008,第29页.
- ^ 陈泰吉 2011,第57页.
- ^ 陈泰吉 2011,第60页.
- ^ 黄启信 2008,第26页.
- ^ 陈泰吉 2011,第63页.
- ^ 陈泰吉 2011,第71页.
- ^ Steinberg, Michael. "The Symphony: a listeners guide". pp. 19–24.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 专书
作曲家別 名曲解說珍藏版3 貝多芬. 由林胜仪翻译. 台北市: 美乐出版社. 1999. ISBN 957-8442-37-8.
- 期刊论文
- 黄启信. 貝多芬費黛里奧序曲之分析與指揮詮釋 (硕士论文). 辅仁大学. 2008 [2022-10-27].
- 陈泰吉. 貝多芬歌劇《費戴里奧》之序曲研究 (硕士论文).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 2011 [2022-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