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伯鲁(?—?),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赵氏领袖赵简子之嫡长子,原为世子,被简子所废,易以赵襄子。其后襄子立了伯鲁之孙为君,是为赵献子

简介

编辑

赵简子本来立了嫡长子赵伯鲁太子,为了确立继承人选,请来善于相术姑布子卿到府中,召诸子前来让子卿看相,结果子卿认定庶子毋恤才是可以统率大军之人。[1]为了决定伯鲁与毋恤二人之间谁更适合继位,赵简子将训诫之辞写在竹简上分授二人,要求他们认真习读,领悟要旨。过了三年,赵简子突然对二人作出考查,结果伯鲁无法背出当中内容,甚至连竹简也丢失了;而毋恤却对竹简上的训诫背诵如流,而且一直将它携藏于身,把它从衣袖中取出给父亲看。于是赵简子亦认同毋恤更为优良,已有改立他为世子的打算。[2]

又有一次,赵简子对儿子们说在常山藏有宝符,诸子在常山上遍寻不获,只有毋恤了解父亲心意,知道所谓“宝符”是指凭借常山之险居高临下夺取代国。赵简子确认毋恤果然是诸子中最优秀的,于是决定废世子伯鲁,立毋恤为储。毋恤在赵简子死后继承晋卿之职,是为赵襄子。[3]

赵襄子攻取代国(今河北蔚县)后,因为伯鲁早亡,故此把伯鲁的儿子赵周封到代地,立为代成君。[4]由于伯鲁以嫡长子的身份被废,赵襄子决定尊重宗法,不立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希望把赵氏传给赵周。由于赵周早死,又改立其子赵浣储君。襄子死后,其子[5]赵桓子自立为。桓子死后,赵家宗室迎回赵浣,拥立为君,是为赵献子[6][7]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史记·巻四十三·赵世家》:异日,姑布子卿见简子,简子遍召诸子相之。子卿曰:“无为将军者。”简子曰:“赵氏其灭乎?”子卿曰:“吾尝见一子于路,殆君之子也。”简子召子毋恤。毋恤至,则子卿起曰:“此真将军矣!”简子曰:“此其母贱,翟婢也,奚道贵哉?”子卿曰:“天所授,虽贱必贵。”自是之后,简子尽召诸子与语,毋恤最贤。
  2. ^ 资治通鉴·卷一》: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3. ^ 史记·巻四十三·赵世家》:简子乃告诸子曰:“吾藏宝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赏。”诸子驰之常山上,求,无所得。毋恤还,曰:“已得符矣。”简子曰:“奏之。”毋恤曰:“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也。”简子于是知毋恤果贤,乃废太子伯鲁,而以毋恤为太子。……简子卒,太子毋恤代立,是为襄子。
  4. ^ 《史记·巻四十三·赵世家》:(赵襄子)遂兴兵平代地。……遂以代封伯鲁子周为代成君。伯鲁者,襄子兄,故太子。太子蚤死,故封其子。
  5. ^ 《史记》作赵襄子同母弟,为误,今从《世本》。
  6. ^ 《史记·巻四十三·赵世家》:(赵)襄子为伯鲁之不立也,不肯立子,且必欲传位与伯鲁子代成君。成君先死,乃取代成君子浣立为太子。襄子立三十三年卒,浣立,是为献侯。……襄子弟桓子逐献侯,自立于代,一年卒。国人曰桓子立非襄子意,乃共杀其子而复迎立献侯。
  7. ^ 《资治通鉴·卷一》:襄子为伯鲁之不立也,有子五人,不肯置后。封伯鲁之子于代,曰代成君,早卒,立其子浣为赵氏后。襄子卒,弟桓子〔嘉〕逐浣而自立,一年卒。赵氏之人曰:“桓子立,非襄主意。”乃共杀其子,复迎浣而立之,是为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