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贻林(1859年5月5日—1925年9月8日),字登如,号绍堂台湾彰化县鹿仔港堡(今鹿港镇)人,原籍福建泉州府[1]:49[2]:333,为诗人、书法家,贡生出身。

艋舺龙山寺之郑贻林书法

生平

编辑

郑贻林生于咸丰九年(1859年)农历四月初三日[1]:49,父郑虎,母苏益[2]:333。21岁时前往台湾,在鹿港设教,24岁参加岁试,受台湾兵备道刘璈取进彰化县学(今彰化孔子庙),其后因“捐金振恤”,以增生援例授贡生[1]:49[2]:333

其自幼即喜好临摹周、秦、汉、魏一代之碑帖,擅长隶书,风格受吕世宜影响[1]:49[2]:333,当时与郑鸿猷并称“鹿港书家之双璧”[3]。1899年受聘担任鹿港公学校(今鹿港国小)汉文教师[1]:49,1909年离职,一度至马兴益源家族任教,后以私授隶书及汉文谋生[2]:333,《台湾日日新报》曾报导其赴台北嘉义台南等地参访的盛况[4][5][6][7][2]:333。1920年文学家佐藤春夫前去台湾游历,至鹿港时曾拜访郑贻林[2]:333

又能诗,为鹿苑吟社社员[1]:49[2]:333,亦是大治吟社顾问,曾署其书斋为“书草堂”[2]:333雾峰林家成员林朝崧称其“板桥书法兼工隶,秋水才华并善诗”[1]:49[2]:333。1925年9月8日过世,享寿66岁[3]

家庭

编辑

妻黄益,长男郑启中早逝,后收养郑启怨及郑氏抱治为子嗣[2]:333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吴文星 (编). 〈鄭貽林〉. 《鹿港鎮志:人物篇》. 鹿港镇公所. 2000-06. ISBN 957-02-6002-5.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李昭容. 〈鄭貽林(1859-1927)〉. 周馥仪、黄秀政、李毓岚、顾雅文、张素玢、李昭容、王静仪、王振勋、郭秋君、邱锦模、张林杰、杨薇萱、孙志雄、李贞宜、陈湘玫 (编). 《新修彰化縣志:卷九:人物志:文化人物篇》. 彰化县政府. 2018-10. ISBN 978-986-05-7010-6. 
  3. ^ 3.0 3.1 〈鹿港書家逝世〉. 《汉文台湾日日新报》. 1925-09-11. 
  4. ^ 畫家の來嘉. 《台湾日日新报》. 1916-11-26. 
  5. ^ 〈書家來遊〉. 《汉文台湾日日新报》. 1913-06-14. 
  6. ^ 〈書家來北〉. 《汉文台湾日日新报》. 1908-08-04. 
  7. ^ 〈捲土重來〉. 《汉文台湾日日新报》. 191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