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缑神社
阿缑神社为台湾日治时期屏东市的神社,创立于大正八年(1919年),主祀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并于大正十五年(1926年)12月4日升格为县社[1]。战后,该神社先被改为忠烈祠,后拆除并建立屏东县立田径场。[2]
阿缑神社 | |
---|---|
あこうじんじゃ Akō jinjya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阿缑厅港西中里阿缑街→ 高雄州屏东郡屏东街→ 高雄州屏东市大宫町 |
宗教 | 神道 |
主祭神 | 能久亲王 |
例祭 | 10月28日 |
社格 | 县社(1926年后) |
建立时间 | 大正8年(1919年) |
中山公园水池桥梁 | |
---|---|
位置 | 屏东县屏东市中华路与公园路交接口处(中山公园内) |
材料 | 洗石子、钢筋混凝土 |
建成时间 | 1919年 |
官方名称 | 阿缑神社神桥 |
类型 | 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其他历史遗迹 |
评定时间 | 2003年12月15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介绍
编辑阿缑厅在1909年10月合并蕃薯藔厅和恒春厅后,成为地方的行政中心,在当时即有讨论过在阿缑街设立神社,但因设立及维护费用等因素,神社建立一事于是推迟,直到1917年11月3日,由神社总代:石丸长城(曾任屏东街长)、今村伊那吉(曾任屏东街长)、喜多岛二虎、松下三郎、白石喜代治、永石熊吉、畑江德太郎、高须时太郎、泷川一诚、苏云英、蓝高川、锺晋郎二等12人提出建立阿缑神社,并预计设立在阿缑公园北侧[3]。阿缑神社的设立由阿缑厅下的官民捐献约76,000圆做为建设费用,并于1918年7月动工,于1919年8月完工,同年11月举行镇座式,每年10月25日为例祭日。阿缑神社的建筑包含本殿、祝词舍、拜殿、祭器库、社务所、手水舍。1926年12月4日,阿缑神社升格为县社[4],与高雄神社为高雄州社格最高的唯二两所县社。
1928年10月17日,里港庄长蓝高全向阿缑神社捐献一对石狮子[5]。1933年2月17日,阿缑神社举行迁座祭,将神体迁到临时社殿,以进行神社修缮,并在同年6月9日完工[6][7]。屏东市在1939年4月实施町名改正,阿缑神社附近被划为大宫町,此町名即来自阿缑神社。
社司
编辑- 高桥龄市:1929年至1945年
其他
编辑阿缑神社位在屏东公园水池的神桥遗构,在2003年被登录为屏东市历史建筑。
参见
编辑参考
编辑- ^ 蔡志山. 〈阿緱神社〉. 《台湾文献别册》19 (南投县南投市中兴新村: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6-12-31: 22–30页.
- ^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資料庫系統. 文化资产局. 2016-01-01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2).
- ^ 台湾总督府. 阿緱神社構造承認並鎮座報告(阿緱廳).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19.
- ^ 屏东街役场. 屏東要覽. 1929-09-21.
- ^ 阿緱神社へ 唐獅子 藍高全氏の奉納. 台湾日日新报. 1928-10-19.
- ^ 阿緱神社の祈年祭と遷座祭. 台湾日日新报. 1933-02-15.
- ^ 阿緱神社竣功 遷座祭は七月頃. 台湾日日新报. 193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