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梅山地震
梅仔坑地震,或称嘉义地方地震、梅山地震或是梅山大地震,是指1906年(明治39年)3月17日于台湾时间(UTC+8)凌晨6时43分于日治台湾嘉义厅打猫东顶堡梅仔坑庄(今嘉义县梅山乡)一带因梅山断层错动而发生的里氏震级7.1级强烈有感地震。而自台湾有文献记载以来,这场地震的死亡总人数为史上第四惨重,至少有1258人遇难[2]。
日期 | 1906年3月17日 |
---|---|
发生时间 | 06:43 当地时间 |
震级 | 7.1 ML |
震源深度 | 6千米(4英里) |
震中 | 23°33′N 120°27′E / 23.55°N 120.45°E |
影响地区 | 日治台湾 |
最大烈度 | IX(猛烈)[1] |
伤亡 | 1,258人死亡 2,385人受伤 |
名称
编辑地震主要影响的区域为嘉义厅,所以官方称为嘉义地方地震。[3]地震所在地为梅仔坑,当时亦称为梅仔坑大地震。然而梅仔坑在1920年10月地方制度改正后,易名小梅庄、战后再改为梅山乡,故今日亦多以现名“梅山”称为此次地震。
技术详情
编辑这次地震为里氏规模7.1级,深度为6千米(4英里),属于浅层地震。
造成地震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两个断层错动所造成。影响最严重的是梅山断层,长约11千米(7英里);第二是陈厝寮断层,长约4千米(2英里)[4]。若加上新港乡一带的地裂与喷砂现象,断层破裂带长度可能长约25千米(16英里)。[5]
灾情与伤亡
编辑地震后使数以千万计的房屋全倒或受损,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另外,在嘉义地区的铁路是严重扭曲变形。[7]此次地震区域波及全岛,震度大致为弱震以上,因震源深度浅,震度激烈区域不大,以嘉义厅打猫附近为中心,涵盖范围北自北斗,南至嘉义间40公里;东自梅仔坑,西至新港约28公里的范围[8]。嘉义、打猫、大莆林、梅仔坑及新港等市街的房屋几乎全倒,死伤众多[8]。
数据报告
编辑地震发生后,各方的灾情报告略有不同。而官方中央气象局所公布的人员伤亡损失情况如下:[9]
- 死亡人数:1,258人
- 受伤人数:2,385人
- 房屋全倒:6,769栋
- 房屋受损或半倒:14,218栋
厅名 | 直辖或支厅 | 受灾街庄数 | 死亡 | 重伤 | 轻伤 |
---|---|---|---|---|---|
斗六厅 | 直辖 | 7 | 8 | 6 | 8 |
崁头厝支厅 | 2 | 5 | 5 | 5 | |
土库支厅 | 3 | 3 | 1 | 4 | |
北港支厅 | 1 | 4 | 10 | 3 | |
嘉义厅 | 直辖 | 44 | 157 | 118 | 188 |
中埔支厅 | 4 | 2 | 3 | 11 | |
梅仔坑支厅 | 5 | 176 | 115 | 568 | |
打猫支厅 | 56 | 797 | 411 | 722 | |
新港支厅 | 18 | 104 | 75 | 121 | |
盐水港 | 朴仔脚支厅 | 3 | 1 | 0 | 6 |
店仔口支厅 | 2 | 1 | 1 | 4 |
日本地震学家大森房吉认为,造成这场地震之高死亡人数的问题出在房屋结构。他发现,当地的建筑大多以“土埆厝”[注 1]的形式建造,因此耐震度极低。[11]他的研究里也提到,当时部分地区在地震后发生土壤液化的现象。[11]
大森的伤亡数据报告与中央气象局的报告有些出入,其中在“房屋损害”之数目上有很大的差别:[11]
- 死亡人数:1,266人
- 受伤人数:2,476人
- 房屋全倒:7,284栋
- 房屋受损或半倒:30,021栋
各方反应
编辑传教士甘为霖(William Campbell)描述了当时地震情形:
我在那里不久后,有一股深刻的悲伤感觉,看到整条街道散布着房屋残骸和杂物,那是多么地可怕和痛苦。在嘉义有限的面积中,1,216人突然从此离开人间。还有2,306人受重伤,13,259栋房屋毁坏。伟大神秘的力量,从地球深处撕裂,撕裂至每个地方。[12]
地震发生后,台湾总督府立刻从台北派出医护人员协助。[13]有人把这次地震与1个月后发生的旧金山大地震给联想在一起[14];另有一些宗教团体认为,这是世界末日的征兆。[15]
当时台湾仍有部分女性缠足造成行动不便,因此这次地震女性死亡比例比男性高很多。为了地震逃命而加快了缠足习俗在台湾的消失[16]。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USGS, PAGER-CAT Earthquake Catalog, Version 2008_06.1,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September 4, 2009 [2015-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8)
- ^ 二十世紀(1901-2000)台灣地區災害性地震. 中央气象局. [2008-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5) (中文(台湾)).
- ^ 嘉义地方震灾志,明治40年,台湾总督府民政部总务局
- ^ 梅山斷層. 国立中央大学应用地质研究所. [2010-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9-04-28).
- ^ 1906年梅山地震. 中央气象局. [2016-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2) (中文(台湾)).
- ^ Earthquakes kill more than 1,200 in Taiwan. History.com. [2009-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1).
- ^ 台灣百年天災 地震史. 台湾演义. 民视. [201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台湾)).
- ^ 8.0 8.1 8.2 徐明同. 日治時代台灣三大災害地震紀要. 台北市: 中兴工程科技硏究发展基金会. 2005年11月: 2. ISBN 9867142071.
- ^ Establishment of Disaster Earthquake Catalog on GIS (PDF). 中央气象局. [2009-07-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8-26).
- ^ 存档副本. [2010-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2).
- ^ 11.0 11.1 11.2 Omori, F. Preliminary Note of the Formosa Earthquake of March 17, 1906.
- ^ Campbell, William. Sketches from Formosa. 1913: 82.
- ^ Campbell, William. Sketches from Formosa. 1913: 83.
- ^ Morris, Charles. The San Francisco Calamity by Earthquake and Fire. 1906: 137 [2010-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2).
- ^ Gruss, Edmond C. Jehovah's Witnesses: their claims, doctrinal changes, and prophetic speculation : what does the record show?. 2001 [2010-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2).
- ^ 台灣歷史災害地震對社會文化的衝擊 (PDF). [2011-12-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2-17).
外部链接
编辑- (繁体中文)1906年梅山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