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狭管效应
Jimmy-bot在话题“学术上“狭管效应”一词似乎只在中文有这样称法,怎查不到英文有这介绍?”中的最新留言:9年前
移动请求:“山谷效应”→“狭管效应”
编辑“山谷效应” → “狭管效应”:本条目山谷效应所写:“在受限于地形与空气流动的影响,会透过山谷、鞍部等缺口通过,形成强劲的风口,因此气流扰动较为旺盛。”根据google搜查[1]显示,其实山谷效应应该是指狭管效应,因为定义相同,只是名字搞错了,所以请求更名。--111.252.234.227(留言) 2014年8月9日 (六) 19:36 (UTC)
- 完成。—Chiefwei(论 - 编 - 历) 2014年10月15日 (三) 06:19 (UTC)
对照英文看来,“狭管效应”一词似乎只出现在中文,因为根据辞汇、学术名词资讯网查出,“狭管效应”在气象学上是翻译“funnelling”、“canalization”,然而无论在中文维基百科或在[2]、[3]这二个期刊报告里有这样使用,就连这次苏迪勒台风也有新闻报导使用了“狭管效应”一词,但是在英文却不见有使用这种词汇,更别说是英文条目有何介绍了,最多在en:Venturi effect有与中文狭管效应定义符合的是介绍:“Large cities where wind is forced between buildings”,这种情况实在令人感到质疑,若真是学术上专有名词,怎会有地域上区别?还是说,外国人是将狭管效应拿来用在en:Venturi effect,并没有特别区隔出来另其称呼?--111.252.237.149(留言) 2015年8月9日 (日) 01:51 (UTC)
- (~)补充:在《山岳天气与气候》也有介绍,但没有特别的名词去称呼,也不见有“狭管效应”一词,其描述之气候现象与地形作用却有着与狭管效应很大相同之处,因为这本书的原文作者是ROGER G. BARRY,更是令我觉得中文有着“狭管效应”一词,是不是在华语学术里特别发明出来的?--111.252.237.149(留言) 2015年8月9日 (日) 02:2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