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台湾教育专案/政大世界民族志学习作业/孟加拉人

孟加拉人
总人口
300,000,000
(至2010年)
分布地区
 孟加拉168,957,745[1]
 印度83,369,769[2]
 巴基斯坦2,000,000[3][4][5][6]
 沙特阿拉伯1,300,000[7]
 阿联酋1,089,917[8]
 英国451,000[9]
 马来西亚5000,000
 科威特~ 150,000[10]
 美国~800,000[11][12][13]
 韩国~ 130,000[14]
 巴林~ 120,000
 阿曼~ 115,000[14]
 加拿大~ 59,370[15]
 意大利~ 35,000[16]
 尼泊尔~ 23,000[17]
 澳大利亚~ 20,000[18]
 日本~ 11,000[19]
语言
孟加拉语 and 孟加拉方言
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 – 孟加拉国 89.8% 西孟加拉邦 27.01% [20]
印度教 – 西孟加拉邦 70.53% 孟加拉 8.3% 印度 78%
佛教基督教无神论 – 1% [21][22]
相关族群
达罗毗荼人, 藏缅语族,南亚语系 罗兴亚人

民族分布、人口、语言与文字

编辑

民族分布

编辑
  • 多数人口分布区

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

  • 少数人口分布区

美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科威特韩国巴林阿曼意大利尼泊尔澳大利亚日本

人口

编辑

总人口数约300,000,000人。于人口主要分布区的孟加拉约168,957,745,印度83,369,769人,巴基斯坦2,000,000人。

语言

编辑
  • 孟加拉语

孟加拉语是孟加拉地区的本土语言,使用地区包括当今的孟加拉国和印度的西孟加拉邦特里普拉邦阿萨姆邦,是以孟加拉文写成,其中除了南阿萨姆邦是以阿萨姆语为官方语言外,其他三者皆以孟加拉语为官方语言。孟加拉语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语言之一,在全球约有3亿人,其中约有2.5亿人以其为母语,使用人口数占世界第七位。[23][24] 孟加拉国国歌,印度国歌,斯里兰卡国歌和印度国歌一开始皆以孟加拉语作成。

  • 孟加拉方言

文字

编辑

孟加拉文(孟加拉语বাংলা লিপি Bangla lipi)是用于孟加拉语城文东部变体,它也用于阿萨姆语比什奴普莱利亚-曼尼浦尔语迈蒂利语(以叫做Mithilakshar的变体形式)。它和天城文二者都派生自古代城文,连同其他印度次大陆书写系统一起属于婆罗米系文字。它是元音附标文字,它比天城文更加圆曲。除了在不同语言中字母发音的区别外,在这种文字用于阿萨姆语和比什奴普莱利亚-曼尼浦尔语的版本和用于孟加拉语以及其他语言的版本之间有一些次要的字形差异。例如,字母(孟加拉语র;阿萨姆语ৰ;比什奴普莱利亚-曼尼浦尔语র/ৰ)和 (孟加拉语第二ব;阿萨姆语/比什奴普莱利亚-曼尼浦尔语ৱ)随语言而有不同的变体。

地理环境

编辑

地理

编辑

孟加拉国东南部邻缅甸,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连,南临孟加拉湾。80%以上的领土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冲击而成的三角洲上,属于肥沃、平坦的冲积平原,河道纵横密布,河运发达,河流和湖泊约占全国面积10%,非常适合农业和渔业,但雨季极易泛滥。沿海多小岛和沙洲。国土的大部分低于海拔12米(39呎),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3呎),就会有大约10%土地会被淹没。东南端为吉大港丘陵,平均海拔300—600米,孟加拉国最高峰凯奥克拉东峰,高1229米,刚好位于此地理区上。 <gallery> File:Bangladesh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png|孟加拉国行政区 File:Satellite image of Bangladesh in October 2001.jpg|孟加拉国卫星照 File:Map of Bangladesh-de.svg|全国地图

气候

编辑

孟加拉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沿海属于季风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西部约1300-1500毫米,东部达2000-2500毫米。月平均最高气温40.5℃,雨量自西向东递增,年雨量1300—2500毫米。1月温度最低,1-4月干旱。6—10月是雨季,雨量占全年80%。常年有从印度洋刮来的台风,自然灾害频发。矿藏有天然气等。

历史沿革

编辑

孟加拉族是南亚次大陆古老民族之一。孟加拉地区曾数次建立过独立国家,版图一度包括现印度西孟加拉邦、比哈尔等邦。16世纪孟加拉地区已发展成次大陆上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文化昌盛的地区。18世纪中叶成为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19世纪后半叶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7年印巴分治,孟加拉地区被分为东西孟加拉地区,西部归印度,东部归巴基斯坦。1971年3月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在其后的独立战争中,东巴基斯坦最终成为独立的国家孟加拉国。

社会、家庭与婚姻

编辑

社会组织

编辑

孟加拉印度教社会是按照印度种姓制度的方式组织的,每个人都是由一个“种姓”(JATI)来排名,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由种姓的等级决定的。传统上与宗教领导有关的人被认为是最纯粹的种姓,所以排名最高。在层级结构的底部,那些因为职业的关系与血液和人类排泄物等污染物质直接或间接接触,或者与死亡有关的从业人员被认为是最不礼貌的。大多数个人遵循的习俗依照他的种姓社区;一个人的财富也与一个人的种姓排名也相关联;一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也与种姓状况有关。社会流动在这种社会制度中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如果成员富有,并试图效仿高等种姓的规范和风俗,整个种姓就有可能至提升其地方等级的实际地位。 孟加拉乡村往往不那么细分种姓,因为那些地区的印度教人数往往较少。伊斯兰教是一个平等的宗教信仰,原则上禁止社会地位的遗传差别,孟加拉国穆斯林在整个群体中,社会制度从社会角度来说更为公开,更流畅移动性。

亲属关系

编辑

农村孟加拉邦最常见的亲属是基于宅基地的父系大家庭,其成员共同拥有宅基地,但通常不具有共同的农田。宅基地一般由高级男性领头,已婚儿子及其家属,未婚子孙,以及其他家属组成。

婚姻

编辑

安排孟加拉婚姻,但印度教和穆斯林婚姻做法在某些关键方面有所不同。印度教徒中,种姓等级考虑很重要;也就是说,婚姻通常发生在同一种姓的人之间。一个印度教孟加拉族女人嫁给一个种姓较低的男人,是很少发生的。由于伊斯兰教的平等主义意识形态,与穆斯林结婚没有与种姓有关的限制。但是,由于孟加拉国穆斯林社会事实上反映了一些种姓特征,社会排名也是选择伴侣有力的考虑因素。印度教徒也有血统异族婚姻的基本规律,禁止了母亲的表弟婚姻。相反,由于伊斯兰教认为表弟婚姻没有任何障碍,因此孟加拉国穆斯林的发生较常见的。

孟加拉印度教徒为一夫多妻。在高等教义印度教徒中,寡妇再婚是为人诟病的。伊斯兰教在配偶死亡或离婚后没有再婚的限制,尽管老年穆斯林寡妇再婚的发生率不高。

对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来说,至少在农村地区,本地人的婚后居留模式是几乎普遍的。

家庭

编辑

社会单位

编辑

在整个农村孟加拉国,大家庭宅基地称为PARIBAR[25],由男子,妻子,儿童和其他家属组成,他们组成了基本的维持生计和消费的亲属单位。

遗产继承

编辑

在孟加拉印度教徒中,遗产由DAYABHAGA[26]习惯法制度管辖,其中一个人在所有祖先财产中具有唯一的权利,直到他去世,并且原则上可以以他想要的任何方式将其传给他的继承者。除非他作出相反的意愿,否则他死后,一个人的儿子将继承所有的财产,他的妻子和女儿对他的财产没有权利要求,只要他们依靠他们的儿子或兄弟。穆斯林的遗产是由伊斯兰法律管辖的,允许一个男人的女性继承人继承他的一部分财产。

产业与生活

编辑

农业和商业活动

编辑

在孟加拉国,三分之二(67%)的劳动力在孟加拉国(74%),比西孟加拉邦(55%)多。[27]该地区在人类种植的作物种类中大部分是同质的,湿稻农业是孟加拉经济的标志。农业活动分有三个季节:(1)春季季节,季节性降雨,四月份季风降雨,其中大米品种通常与该地区主要商业黄麻一起种植至七月中旬。其次是(2)AMAN季节,占年度稻米生产的大部分时间,持续到11月。之后开始(3)干燥的冬季,延续到3月份,其中种植了可以在灌溉条件下生长的豆类和油籽种植。小麦和马铃薯代表了孟加拉最近的粮食作物创新。养殖农场的食物和劳动力通常不是职业专业化的。一个农场家庭是否会拥有牛、公牛、水牛和山羊等常见的动物,取决于该家庭的财富。具有宅基地的农场家庭可能会进行一些小规模捕鱼活动,但广泛的捕鱼是穆斯林中特定印度种姓或种姓群体的职业特色。[28]

工业艺术

编辑

孟加拉族的工业艺术大多是属于印度工匠,种族群体,织工,陶工,铁匠,木匠等,在孟加拉国进行工业前制造和非农产品的供应。由于孟加拉村庄的规模通常较小,所以手工种植的人数很少,但后者通常在标准营销区域充分的分散,使其商品普遍可用。另外,孟加拉国的工业制造普遍存在,主要集中在主要城市。

饮食

编辑

白米、蔬菜及扁豆是孟加拉族的主食。芥末酱、酥油、向日葵油和水果酸辣酱广泛用于孟加拉族的烹饪。鱼是孟加拉菜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Hilsa(孟加拉鲋鱼)这种鱼类在孟加拉国非常受欢迎。其他食用的鱼类包括淡水鲈鱼,鲽鱼,鲶鱼,罗非鱼和澳洲肺鱼。鱼卵是美味佳肴。海鲜在孟加拉菜肴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龙虾,虾和干鱼。肉类消费包括鸡肉,牛肉,羊肉,鹿肉,鸭肉和沙拉。在吉大港,Mezban盛宴以提供热牛肉咖喱的传统为特色。在锡尔赫特,柠檬被用来腌制菜肴。在部落山区,竹笋烹饪很普遍。孟加拉国拥有广泛的甜点,包括独特的甜食,如Rôshogolla,Rôshomalai,Chomchom,Mishti Doi和Kalojaam。 Pithas是用米或水果制成的传统煮熟甜点,Halwa则在宗教庆祝活动期间供应。 Naanparathaluchibakarkhani是当地的主要面包,并在有访客时以为其提供面包和红茶作为欢迎。 孟加拉国与邻近的印度西孟加拉邦分享其烹饪特色。但是这两个地区有所不同─在穆斯林多数的孟加拉国,肉类消费量较大;而在印度多数西孟加拉邦,素食主义更为普遍。孟加拉族的菜肴散居在许多西方国家,特别是在英国的南亚餐饮业中占主导地位。

服饰

编辑

孟加拉人城市居民爱穿无领宽袖长衫,披布单或绸单。妇女穿纱丽,盘发辫,插鲜花,戴首饰。除冬季(11月到翌年3月)须穿毛料衣服外,轻便、随洗随干的衣着最为上乘。

信仰与习俗

编辑

信仰

编辑

12世纪以后,由于穆斯林统治者的提倡,伊斯兰教得到广泛传播,并逐渐取代了佛教,成为孟加拉人的传统信仰。孟加拉人中约83%的居民信奉逊尼派哈纳菲法学派,少数人信奉艾哈迈迪耶派什叶派的伊斯玛仪派。在命名、割礼、婚姻和葬礼等方面都遵循伊斯兰教的规定。孟加拉各地都建有清真寺,在首都达卡更多。大、中、国小都设有伊斯兰教课程,达卡建有伊斯兰专门学院,培养宗教教职人员。 因此孟加拉人大多信仰伊斯兰教,还有少部分人信仰印度教、佛教、基督教。

社交习俗

编辑

孟加拉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孟加拉人重友情,接宾待客笑脸迎;民族宗教伊斯兰,非凡重视《古兰经》,国民时间观念强,事先约会准时逢;拍打后背最忌讳,左手待人为不敬;"十三"数位多厌弃,酒为禁品不准用。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孟加拉人爱地理环境的影响,不象邻国巴基斯坦那样倾向于欧洲的生活方式,一般人的生活观念都倾向于亚洲。时间观念很强,对约会非凡讲究准时赴约,认为这是社交上的礼貌,必须遵守和准时。他们非凡喜爱荷花。习惯称荷花为"花中君子",并视荷花为"吉祥"、"平安"、"光明"、"纯结"的象征。

礼节礼仪

编辑

孟加拉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在男人与女人间相见时,一般都习惯用点头示礼或用说句客气话来代替礼节。男人一般不与女人握手。孟加拉国的佛教徒与客人相见时,习惯施合十礼。客人也应双手合十还礼,以示相互间的尊重。

称谓与问候

编辑

当被引见给男人时,习惯上握手为礼。若引见的是女人,要等她先伸出手来。

约会准时

编辑

人们高度重视准时赴约。

款待与馈赠

编辑

通常在饭店或俱乐部里款待客人。按习惯往往有妻子陪同丈夫出席这类活动。

信仰忌讳

编辑

忌讳有人拍打后背。认为这是一种极不礼貌和不尊重人的表现。对不经同意就给拍照片的作法很反感。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下贱、肮脏。因此,用左手递送东西或食物是极不礼貌的。忌讳翘拇指这个手势,并视其为不礼貌的举止。不喜欢"13",认为是个消极的数位。孟加拉族中的伊斯兰教徒恪守禁酒的教规,教徒信是不饮酒的。也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还忌讳谈论有关猪的话题。

每逢星期五,不在众目睽睽之下吃东西。斋戒期间,白天不能在众人面前抽烟。

文学与艺术

编辑

纺织与传统服饰

编辑

Nakshi Kantha是被称为东孟加拉邦(孟加拉国)土著居民的百年老式刺绣传统。纱丽是孟加拉族女人的民族服饰。莫哈尔达卡以生产最好的细纱莎丽著称,包括著名的达卡凯和贾姆达尼,其编织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作之一[29]孟加拉国也生产Rajshahi silkshalwar kameez也被孟加拉国妇女广泛穿戴。 kurtasherwani是孟加拉国人的民族服饰。手工业供应60-65%的服装需求。[30]除了民族服饰,在办公室,学校和社交活动中,男士穿着国内订制的西装和领带。


民歌

编辑

与南印度的卡那迪可音乐、北印度的印度斯坦音乐齐名的孟加拉音乐,民歌在其传统音乐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自古以来,孟加拉人的诗和歌密切相连,诗主要不是用来读,而是用来唱的,诗人同时也是作曲家。能看到的孟加拉最早的文学作品是9世纪到12世纪流行的古诗"卡雅",这种诗在古时候用独唱和合唱相交替的形式演唱。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孟加拉的诗和歌一直融为一体,这种情况延续到近代。如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诗人泰戈尔(1861-1941)同时也是作曲家,一生写过上千首歌,至今仍然在民间广泛流传。孟加拉国歌《金色的孟加拉》的词和曲皆是由他所创。 Amar Sonar Bangla"
《金色的孟加拉》


孟加拉民歌和生活联系密切,有十多个不同种类,音乐学家把它们分成劳动歌和休闲歌两大类别。劳动歌节奏整齐,常为一领众和,而休闲歌则包括除了劳动号子以外的所有民歌,包括船歌、捕蛇者歌、宗教歌等品种。

孟加拉船歌是一种曲调悠长、音域不宽的抒情歌曲。孟加拉国境内河流甚多,船是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在船顺流而下时,船夫们喜欢演唱船歌,其音阶和孟加拉音乐中的"拉格"有密切的关系。孟加拉地处热带,毒蛇甚多,过去有不少人以捕蛇为业。捕蛇者除捕蛇、救治被毒蛇咬伤的人外,还常带一条有巨毒的眼睛蛇进行表演。每年还要举行祭祀蛇神的仪式,被称为"加盘"的捕蛇者歌便是在表演和祭祀时唱的。

孟加拉民歌中和宗教有关的歌很多,主要有"卡为甘"、"乐投甘"、"噶西拉"、"加里甘"、"帕拉甘"、"巴乌尔"等品种。"甘"在孟加拉语中是"歌"的意思,"卡为"是"领唱者"或"领诵诗歌者"的意思。"卡为甘"是一种民间流行的分组对唱形式,每个组有一个领唱者,小组在他的领导下演唱,故名。这种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唱出印度教的神话,问答可能持续数个小时。"乐投甘"和"卡为甘"的内容和表演形式都比较接近,但加入了舞蹈,因而比"卡为甘"更具有综合性,也更能吸引观众。

除"卡为甘"和"乐投甘"外,和印度教有关的歌还有"噶西拉"。"噶西拉"是赞颂印度教大神湿婆的歌曲,原来在祭祀湿婆时唱,如今用来祭神的歌也被用来娱人。"噶西拉"的表演不仅包括歌曲,还有舞蹈和表演的部分,成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

加里甘

编辑

是由称为"巴雅提"的伊斯兰教信徒唱的、有关伊斯兰教历史故事和战争故事的歌曲。其曲调和语言结合密切,具有吟诵的性质。"巴雅提"演唱的另一种说唱歌曲叫"帕拉甘",这种歌曲由一位领唱者和两三位帮腔者一起表演,帮腔者用乐器伴奏,有时也要提出一些问题让领唱者回答。"帕拉甘"的主要内容是孟加拉民间流行的英雄故事,它的形式包括了说、唱、对话,为了配合故事情节,有时还会配合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巴乌尔

编辑

是孟加拉的一种民间宗教信仰,信仰这种宗教的人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哲学观念。"巴乌尔"歌曲中的歌词非常优美并富有哲理性,曲调也十分丰富多彩,受到孟加拉诗人和音乐家的高度重视,泰戈尔本人所写的歌曲就综合了"巴乌尔"歌曲和孟加拉古典音乐的成分。"巴乌尔"一般由四、五个人坐在一起表演,表演时用弹拨乐器一弦琴"艾可特拉"和鼓伴奏,情绪激动时,也会站起来跳"巴乌尔"舞。

孟加拉民歌继承古代的传统,多为一领众和,和印度、巴基斯坦的音乐一样,旋律由不同的"拉格"构成,不同的歌曲也有各自的"塔拉"节奏体系。

现况

编辑

土地征收争议

编辑

印度东北方的西孟加拉省,包含原住民族在内的农民和Tata汽车公司,因为土地征收问题双方展开长达十年的土地诉讼。原本前审法院判定当地族人败诉,族人决定继续上诉,而最近出现了意外转折。印度最高法院2016年8月31日宣判,判定前西孟加拉政府不是基于“公共利益”而征收居民土地,认定土地征收程序违法,因此废弃前审败诉的判决,并命令汽车公司必须在12周内归还土地给农民与原住民族。 西孟加拉省是孟加拉族等原住民族世代的居住地,省内的辛格乌尔镇居民有2/3依赖农业维生。 而印度共产党带领的前地方政府,在2006年强制征收辛格乌尔面积达400公顷的土地,之后分配给印度顶尖的Tata汽车制造商,做为制造低成本的小车工厂。 当地族人流离失所,因此大举发动抗争并走上司法途径,誓言取回他们的家园,这场抗争也衍生成印度工业与乡村农业的对峙。 做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印度,快速蓬勃发展,土地的用途却往往只是为了工业和发展计划,导致土地冲突不断。 八月底,就在西孟加拉省隔壁的贾坎德省,因为兴建发电厂,村民失去家园而发起的抗争行动中,与警方爆发冲突,两个人在抗议中不幸身亡。根据“国内迫迁监测中心”,在1950年到2005年之间,在印度有大约6500万人因为兴建水库、公路、矿产和机场,而被迫流离失所。 事实上,印度好几部法律提倡农夫和原住民族权利,但却往往无法实践。[31]

孟加拉政经现况

编辑

政治现况

编辑

孟加拉自独立以来,国内政治动荡不断,直至1990年后,方逐渐建立较稳定之政治制度。近20年政坛由人民联盟党(Awami League,简称民盟党)与国民党(Bangladesh Nationalist Party)两大政党轮流执政,两党党魁分别为哈西娜女士(Hasina)与齐亚女士(Zia)。但由于每当政权轮替之际,在野一方就诉诸示威、罢工与暴力,影响外资投资信心,不利国家经济发展。截至目前为止,孟加拉仍有4成人口生活于贫穷线之下。

2008年12月孟加拉国会大选结果,哈西娜女士带领之人民联盟党,赢得230席次,以超越三分之二国会席次(总席次300席)的绝对优势,大幅领先国民党的30席次。民盟党一举跨越国会三分之二席次的门槛限制,致在政策处理与执行方面,已无须借由寻求其他党派支持即可过关,有利政府执政。


经济现况及展望

编辑

孟加拉人口约1亿6千4百余万人,2010年人均所得仅610美元,为全球最贫穷国家之一。境内盛产稻米、黄麻等农作物,并蕴藏丰富之天然气资源,国土由恒河冲积形成,虽有利稻作栽种,但收成却每易因飓风与大雨侵袭而受影响;孟加拉与印度同被列作南亚地区纺织重镇,纺织成品为主要创汇来源,其他工业基础落后。2010年服务业、工业与农业占该国GDP比重分别为53%、29%与18%。

近年在海外侨汇激增、天然气开发吸引外资流入以及民间消费与投资热络带动下,孟国经济表现不差,惟2008年下半期以来,全球经济恶化负面效应陆续浮现,出口衰退、海外侨汇款缩减等冲击下,孟加拉经济成长动能下降,2009会计年度(2008/7/1~2009/6/30)GDP成长率由上年度之6.2%降至5.7%。但基于孟加拉系联合国列为低度开发的亟待救援对象,国际经援款来源较无匮乏之虞,相较亚洲其他多数国家,经济表现仍相对稳定。

进入2009年下半期以来,随全球经济缓步复苏,孟加拉国内经济在民间消费与投资驱动以及海外侨汇款挹注下,2010年会计年度GDP成长率提高至6.0%;EIU以为,嗣后孟加拉政府在吸引如中国、印度、俄罗斯与OECD等国家的外人直接投资入驻的情况若仍能持续不变, 2011-2015年孟国GDP成长率平均可望维持在6%以上。

整体而言,基于孟加拉出口过于单一化,纺织成品为其主要创汇来源,其他工业基础落后等考量,孟加拉政府试图让股市降温的动作,虽有利该国长期发展,但也可能迫使部分大型机构投资者撤出市场,触动外资流出,并引发孟加拉国内散户的高度恐慌,且国内尚须面对食品价格飙涨、电力与饮水供应不足等困扰。毕竟对于经济穷国之孟加拉而言,民生安定攸关国家发展大计,若后续处理不善,不排除有波及政局稳定的可能。

对外关系

编辑

自从孟加拉人民联盟党赢得该国2008年国会大选以来,孟、印两国关系日渐改善,2010年1月两国并完成多项如打击恐怖组织、边界犯罪处理与加强经济往来等协议的签署。另外,在寻求与印度关系改善之际,孟加拉也一并致力维系其与中国的良好互动关系,近年中国已成为提供孟加拉军事装备的最大供应国,孟加拉政府并计划开发孟加拉湾港口,以期进一步强化中、孟两国经贸往来。整体而言,经营并维系与中国、印度两国的良好经济、外交关系,是现阶段孟加拉对外政策的两大主轴。

参考资料

编辑
  1. ^ "Bangladesh" The World Factbook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 ^ Census of India. [2008-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May 2010).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3. ^ Five million illegal immigrants residing in Pakistan. Express Tribune. 
  4. ^ Homeless In Karachi. Outlook. [2 March 2010]. 
  5. ^ Falling back. Daily Times. 17 December 2006 [25 April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9 October 2013).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6. ^ van Schendel, Willem. The Bengal Borderland: Beyond State and Nation in South Asia. Anthem Press. 2005: 250. ISBN 9781843311454. 
  7. ^ Migration Profile - Saudi Arabia
  8. ^ Migration Profile - UAE
  9. ^ 2011 Census: Ethnic group, local authorit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11 October 2013 [28 February 2015]. 
  10. ^ Bangladeshis storm Kuwait embassy. BBC News. 2005-04-24 [2010-04-26]. 
  11. ^ Labor Migration in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Migration Information Source. 18 September 2013 [14 December 2013]. 
  12. ^ Yearbook of Immigration Statistics: 2012 Supplemental Table 2. 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2013-04-03]. 
  13. ^ Yearbook of Immigration Statistics: 2010 Supplemental Table 2. 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2013-04-03]. 
  14. ^ 14.0 14.1 Hasan, Rafiq. 4,000 Bangladeshis to return from Oman in December. The Daily Star. November 20, 2003, 4 (176) [2008-12-19]. 
  15. ^ Census Profile – Province/Territory, Note 20
  16. ^ UNB, Dhaka. The Daily Star Web Edition Vol. 4 Num 344. Thedailystar.net. 2004-05-19 [2010-08-11]. 
  17. ^ Ethnologue report for language code: ben. Ethnologue.com. [2010-08-11]. 
  18. ^ 2006 Census QuickStats : Ingleburn (State Suburb). Censusdata.abs.gov.au. [2010-08-11]. 
  19. ^ [国籍别外国人登录者数の推移]
  20. ^ Comparing State Polities: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100 Governments By Michael J. III Sullivan, pg. 119
  21. ^ Bangladesh- CIA World Factbook
  22. ^ Data on Religion. Census of India (2001). Office of the Registrar General & Census Commissioner, India. [2006-08-26]. 
  23. ^ Statistical Summaries. Ethnologue. 2012 [23 May 2012]. 
  24. ^ Huq, Mohammad Daniul; Sarkar, Pabitra. Bangla Language. Islam, Sirajul; Jamal, Ahmed A. (编). Banglapedia: 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Bangladesh Second. Asiatic Society of Bangladesh. 2012. 
  25. ^ http://ehrafworldcultures.yale.edu/ehrafe/browseCultures.do?context=main#thisChar=B
  26. ^ http://ehrafworldcultures.yale.edu/ehrafe/browseCultures.do?context=main#thisChar=B
  27. ^ http://ehrafworldcultures.yale.edu/ehrafe/browseCultures.do?context=main#thisChar=B
  28. ^ http://ehrafworldcultures.yale.edu/ehrafe/browseCultures.do?context=main#thisChar=B
  29. ^ https://ich.unesco.org/en/RL/traditional-art-of-jamdani-weaving-00879
  30. ^ Template:Ahmad, Shamsuddin (2012). "Textiles". In Islam, Sirajul; Jamal, Ahmed A. Banglapedia: 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Bangladesh (Second ed.). Asiatic Society of Bangladesh.
  31. ^ http://titv.ipcf.org.tw/news-2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