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央電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是1947年4月由中央電影攝影場改組成立的電影製片公司,簡稱「中電」,隸屬於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1]

中央電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類型非上市公司
成立1947年4月
代表人物董事長:張道藩
總部 中華民國
南京市
產業媒體業

歷史

編輯

1934年在陳果夫葉楚傖創議下,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文藝科電影股在南京市組建了中央電影攝影場(簡稱「中電」),場長由電影股總幹事兼任,先後為黃英(旋即病逝)、1936年張沖、1936年張北海、1937年6月羅學濂。中電拍攝了幾十本新聞紀錄片、幾本反共軍事教育片(如《剿赤寫真》、《赤匪禍粵記》等),在南京期間僅拍攝過兩部故事片《戰士》、《密電碼》。

抗日戰爭爆發後,拍攝紀錄片《蘆溝橋事變》。1937年秋遷蕪湖,攝製2部新聞片《淞滬前線》、《空軍戰績》,3本歌曲片《愛國歌唱選集》、《前進》和《教我如何不想他》。1937年11月,將電影器材運抵武漢。1938年,遷至重慶南岸玄壇廟(今南濱路)黃家巷,租賃富商黃錫滋的別墅大院作為場址,並在此運作了長達7年零9個月。借用上清寺范莊攝製影片,後建攝影廠房。編導程步高沈西苓孫瑜,演員趙丹白楊魏鶴齡金焰王人美等先後參加。拍攝了10多部新聞紀錄片《東戰場》、《克復台兒莊》、《抗戰第九月》、《敵機暴行及我空軍東征》、《廿八年一月十五日敵機濫炸重慶》、《廿八年五月三、四日敵機濫炸重慶》等及短紀錄片《重慶的防空》、《黃自教授遺作選集》、《活躍的西線》、《勝利的前奏》、《抗戰中國》,大型紀錄片《西藏巡禮》等,以宣傳抗日為內容的3部故事影片《孤城喋血》、《中華兒女》、《長空萬里》(1940年)等。其中,沈西苓編導的故事片《中華兒女》是一部優秀的抗戰影片,於1939年秋公映,1950年7月獲捷克斯洛伐克第5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自由鬥爭獎,是中國最早獲國際榮譽的電影。還曾組織中電劇團演出話劇

1942年元旦,陳立夫任部長的中華民國教育部在重慶市成立中華教育電影製片廠(簡稱「中教」)。1943年,陳果夫任董事長的中國農民銀行投資在重慶市設立中國農業教育電影製片廠(簡稱「農教」)。

抗日戰爭勝利後,接收汪精衛政府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影」)、華北臨時政府華北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成立:

  • 第一電影製片廠(中電一廠):位於上海市,拍攝新聞片、紀錄片、卡通片。
  • 第二電影製片廠(中電二廠):位於上海市,拍攝故事片;
  • 第三電影製片廠(中電三廠):位於北平市新街口北大街,有三座攝影棚,拍攝故事片,兼顧新聞片、紀錄片。原華北臨時政府「華北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1946年5月26日,著名電影演員金山作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接收大員,隨國軍抵達長春,接收了滿映原址及器材、人員,成立長春電影製片廠(簡稱「長制」),金山任廠長。金山的公開政治面貌為無黨派,實際上是1932年加入中共的地下黨員。1947年長制拍攝故事片《松花江上》。長制的第二部故事片是抗日題材的《小白龍》,籌拍時東北人民解放軍開始長春圍城,金山率長制骨幹人員乘飛機赴北平市,借用「中央電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三廠」名義開始籌備拍攝《哈爾濱之夜》。

1947年4月,中電改組為中央電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影公司」),董事長張道藩,總經理羅學濂[2]

1946年3月,農業教育電影公司(簡稱「農教」)成立,總部設於重慶市,製片廠設於南京市太平門外;1946年5月,農教總部遷至南京市。1949年,中教、農教遷台。農教分工拍攝反共題材故事片《惡夢初醒》(1951年)、《黑名單》(1951年)、《永不分離》(1951年)、《原來如此》、《軍中芳草》(1951年)、《梅崗春回》(1954年)、《風塵劫》等。1954年9月1日,農教與「台灣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併為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影」)。

參見

編輯

參考註釋

編輯
  1. ^ 程季華 主編:《中國電影發展史》第一卷,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年版,ISBN 978-7106012243
  2. ^ 楊燕:《國民黨政府官營電影發展考略》,西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