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羅語

斯里兰卡的官方语言

ㄑㄧㄝˊ羅語僧伽羅語සිංහල羅馬化:siṁhala發音:[ˈsiŋɦələ])是印度-伊朗語族印度-雅利安語支語言,主要由斯里蘭卡主體民族僧伽羅人使用,人口約1600萬。從1956年開始,僧伽羅語及泰米爾語同時都是《斯里蘭卡憲法》上承認的官方語言。

僧伽羅語
සිංහල (Siṁhala)
發音國際音標:[ˈsiŋɦələ]
母語國家和地區斯里蘭卡
族群僧伽羅人
使用者第一語言:1600萬(2021年)
第二語言:200萬(1997年)
語系
早期形式
埃盧語英語Elu
  • 僧伽羅語
方言
達語語英語Vedda language(可能是一種克里奧爾語
文字
官方地位
作為官方語言Sri Lanka
語言代碼
ISO 639-1si
ISO 639-2sin
ISO 639-3sin
Glottologsinh1246[1]
語言瞭望站59-ABB-a
   僧伽羅為是主要語言,絕大多數人以僧伽羅語為母語
   僧伽羅語為主要語言,其他語言(如泰米爾語馬來語)也被廣泛使用或作為第二語言
   僧伽羅語為少數語言
僧伽羅語詞彙中最古老的雅利安語詞彙元素

僧伽羅語是屬於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印度-雅利安語支的一種語言。馬爾地夫官方語言之一的迪維希語是與之相近的語言。僧伽羅語書寫採用源自古印度北部婆羅米文而形成的僧伽羅文

歷史

編輯

大約公元前5世紀,來自西北印度的移民到達了斯里蘭卡島,帶來了他們的印度-雅利安語(在編年史《大史》中提及的第一群移民是王子維闍耶和他的隨從)。在隨後的幾個世紀中,來自東北印度(羯陵伽摩揭陀)的後續遷徙導致了東部俗語特徵的混合。

歷史發展階段

編輯

僧伽羅語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 僧伽羅俗語(直到公元3世紀)
  • 原始僧伽羅語(公元3-7世紀)
  • 中世紀僧伽羅語(公元7-12世紀)
  • 現代僧伽羅語(公元12世紀-現在)

語音發展

編輯

僧伽羅語的重要語音發展包括:

  • 失去了塞音送氣區分(比如 kanavā「to eat」對應於梵語的 khādati,印地語的 khānā);
  • 所有長元音的縮短(比較上例)。現代語言中的長元音來自借詞(比如 vibāgaya「exam」< 梵語的 vibhāga)和要麼在元音間輔音的省略之後(比如 dānavā「to put」< damanavā)要在最初的複合詞中的連音現象;
  • 輔音叢長輔音分別簡化成長輔音或單輔音(比如梵語的 viṣṭā 「time」> 僧伽羅俗語的 viṭṭa > 現代僧伽羅語 viṭa);
  • /j//d/ 的發展(比如 däla「web」對應於梵語的 jāla)。

西部和東部俗語特徵

編輯

僧伽羅語的西部特徵的例子是詞首 /v/ 的保留,在東部語言中它發展成為 /b/(比如梵語 viṃśati 「twenty」, 僧伽羅語的 visi-,印地語的 bīs)。東部特徵的一個例子是在僧伽羅俗語中陽性主格單數的結尾為 -e(而非西部-o)。有一些詞匯成對同源的情況,比如單詞 mässā(「fly」)和 mäkkā(「flea」),它們都對應於梵語makṣikā但是詞幹來自兩個不同區域的俗語詞 macchiāmakkhikā(同巴利語一樣)。

達羅毘荼語系影響

編輯

除了很多泰米爾語借詞之外,一些臨近達羅毗荼語系語言中的語音和語法特徵,使得口頭僧伽羅語脫離於北部印度-雅利安語言,兩群組的語言使用者的緊密共存為其明證。一些可追溯為達羅毘荼語系影響的特徵有:

  • 在短 e, o 和長 ē, ō 之間的區分;
  • 送氣音的消失;
  • 左-分支語法Branching);
  • 使用 kiyanavā「to say」的動詞性形容詞作為從句連詞,意思為「that」和「if」,比如:
ēka alut kiyalā mama dannavā
it new having-said I know

「I know that it is new.」

ēka alut-da kiyalā mama dannē nähä
it new-? having-said I know.emph not

「I do not know whether it is new.」

音系

編輯
  • 存在所謂的前鼻音化塞音Prenasalized consonant)。這是在塞音之前的非常短的同發音部位的鼻音。鼻音被劃分音節入隨後音節的開始輔音叢中,這意味著前面音節的音節重量保持不變。
  • 非重音的短 a 發音為 schwa ə,它除此之外沒有書寫符號。
唇音 齒音/
齒齦音
捲舌音 硬齶音/
齦後音
軟齶音 聲門音
鼻音 m n [ɳ] [ɲ] [ŋ]
塞音 清音 p ʈ k
濁音 b ɖ g
前鼻音化 mb ɳɖ ŋg
擦音 s ɦ
顫音 r
近音 ʋ l j
i u
e (ə) o
æː æ a

構詞

編輯

名詞性構詞

編輯

僧伽羅語名詞的主要特徵是有格、數、限定和有生性

僧伽羅語區很多格。除了跨語言的常見的主格賓格屬格與格離格,它還有不常見的格如工具格。格的準確數目依賴於採用的格的精確定義。例如,有生名詞的工具格和方位格,也就是atiŋlaŋ等,也是獨立的詞,分別意味著「with the hand」和「near」,所以有的學者不把它們作為真正的詞綴。依賴於獨立的詞在文法化道路上進展程度,學者會決定是否把它看作格標記。

多數元音長度符號的方括號指示在特定非重音音節中長元音的可選的縮短。

有生名詞單數(animate singular) 有生名詞複數(animate plural) 無生名詞單數(inanimate singular) 無生名詞複數(inanimate plural)
主格 miniha(ː) minissu potə pot
賓格 miniha(ː)və minissu(nvə) potə pot
工具格 miniha(ː) atiŋ minissu(n) atiŋ poteŋ potvəliŋ
與格 miniha(ː)ʈə minissu(ɳ)ʈə potəʈə potvələʈə
離格 miniha(ː)geŋ minissu(n)geŋ poteŋ potvaliŋ
屬格 miniha(ː)ge(ː) minissu(ŋ)ge(ː) pote(ː) potvələ
方位格 miniha(ː) laŋ minissu(n) laŋ pote(ː) potvələ
呼格 miniho(ː) minissuneː

數標記

編輯

在僧伽羅語有生名詞中,標記複數使用 -o(ː),一個長輔音-u, 或者 -la(ː)。多數無生名詞用刪減法來標記複數。來自英語的借詞用 ekə 標記單數,不標記複數。這可以解釋為單數。

單數 ammaː ballaː horaː potə reddə kantoːruvə satiyə bas ekə paːrə
複數 amməla(ː) ballo(ː) horu pot redi kantoːru sati bas paːrəval
註解 mother(s) dog(s) thief(ves) book(s) cloth(es) office(s) week(s) bus(ses) street(s)

在表格的左側中,複數比單數長。在右側除了最後的 paːrə「street」例外,複數比單數短。

不定冠詞

編輯

給有生名詞的不定冠詞是 -ek 給無生名詞的是 -ak。不定冠詞只存在於單數中,在這裡它的缺席標記標記確定性。在複數中,(不)確定性不接受特殊標記。

動詞性構詞

編輯

僧伽羅語區分三個變位類。口頭僧伽羅語不在動詞上標記人稱、數或性(書面僧伽語要標記)。換句話說這裡沒有主語-動詞一致(agreement)。

第一類 第二類 第三類
動詞 動詞性形容詞 動詞 動詞性形容詞 動詞 動詞性形容詞
現在 (將來) kanəvaː kanə arinəvaː arinə pipenəvaː pipenə
過去 kæːvaː kæːvə æriyaː æriyə pipunaː pipunə
先前 kaːlaː kaːpu ærəlaː ærəpu pipilaː pipicca
同時 kanə kanə / arinə arinə / pipenə pipenə /
不定式 kannə/kanḍə / arinnə/arinḍə / pipennə/pipenḍə /
強調形式 kanneː / arinneː / pipenneː /
註解 eat / open / blossom /

語法

編輯
  • SOV(主賓謂語序
  • 基本沒有連詞,如英語的 that 或 whether,只有通過分詞動詞性形容詞的方式形成的非限定子句。例如:「The man who writes books」翻譯為 pot̪ liənə miniha,字面意思為「books writing man」。
  • 它是左分支語言(參見分支 (語言學)),這意味著確定元素通常放置在它們所確定者之前(見上例)。
  • 一個例外是對數量的聲明通常在它們所確定者之後。例如:「the four flowers」翻譯為 mal hat̪ərə,字面意思是「flowers four」。在另一方面可以爭論說數量是這個構造的首要,而花是修飾語,所以更好的英語呈現是「a floral foursome」。
  • 沒有前置詞,只有後置詞(參見介詞)。例如:「under the book」翻譯成 pot̪ə yaʈə,字面意思是「book under」。
  • 僧伽羅語沒有系詞:「I am rich」翻譯成 mamə poːsat̪,字面意思是「I rich」。有兩個用於方位斷定的存在動詞,但是這些動詞不用於類-成員關係或性質-指派的斷定,不像英語的 is。

Elu(也叫做Hela、Helu)是給古代形式的Apabhramsa中古印度-雅利安語)的僧伽羅變體的名字。名字 Elu 在古代著作中以更老的形式 HĕlaHĕlu 出現,而它們來自更老的 Sĕla,它來自巴利語的 Sîhala。巴利語學者 T.W. Rhys 稱 Elu 為「錫蘭俗語」。

Elu 的一個特徵是偏好短元音和去除在梵語和其他俗語如巴利語中常見的雙重輔音。

輔音

編輯

語音變更

編輯
  • 在梵語和巴利語中的詞首 ca 變為 sh
例如: candasanda, handa
  • p 如果不省略則變為 v
例如: paruva
例如: padiva

複合輔音

編輯

在詞首隻能有一個單一輔音保留

例如: dharmadahama
例如: prānapana

在詞中沒有群組可以超出一個輔音

例如: artaaruta
例如: dantadata

詞彙

編輯
Elu 梵語 巴利語 英語
äsa akṣi akkhi eye
akura akṣara akkhara letter
aruta artha attha meaning
ahasa ākāśa ākāsa sky
asuna āsana āsana seat
bambu Brahma Brahma Brahma
bamburā barbara barbarian
basa bhāṣā bhāsā language
bima bhūmi bhūmi land
bubula budbuda bubbula bubble
boduna bhojana bhojana food
bōsat bodhisattva bodhisatta Bodhisattva
dahama, dam dharma dhamma Dharma
dakuna dakṣina dakkhina south
devola devālaya devālaya temple
diga, digu dīrgha dīgha long
diviya jīvita jīvita life
dudana, dujana durjana wicked, malicious
dujanā durjanayā wicked person
dukata duṣkṛta wicked deed
dulaba durlabha dullabha rare
duma druma dhūma smoke
gata gātra gatta body
gatakura gātraakshara consonant
kana karṇa kanna ear
karuvā kāra person
keta kṣetra khetta field
kiḍa krīḍā sport
kila kīlā kīlā sport
kinu kṛṣṇa dark
kilu kliṣṭa dirty
kiluTu kliṣṭa kiliTTha dirty
kumarā kumāraka kumāra son, prince
kumari kumārī kumārī girl, princess
kuriru krūra kurūra cruel
lassana lakṣaṇa beautiful
lova loka loka world
maga mārga magga way
magula maṅgala maṅgala marriage
matura mantra manta incancation
mäda madhyama, madhya majjha middle
miturā mitra mitta friend
mudu mṛdu mudu soft
muwa mukha mukha mouth
mädura mandira mandira palace
mula mūla mūla origin
näba nābhi nābhi navel
näva naukā nāvā ship
neta netra netta eye
nidana nidhāna nidhāna treasure
nimala nirmala nimmala pure
nipana niṣpanna production
nivana nirvāṇa nibbana Nirvana
nuvara nagara nagara city
pabala prabala pabala mighty
pamana pramāna pamāna amount
parapura paramparā generation
pänaya praśna panha problem, question
pava pāpa pāpa sin
pavasa pipāsa pipāsam thirst
parana purāṇa purāna old
parusa paruṣa pharusa harsh
pasana prasanna pasanna pleasant
pāsala pāṭhasālā pāṭasālā school
pavaruna prakaraṇa treatise
pätuma prārthanā wish, hope
pedesa pradeśa country
pema prema pema love
piduma pūjā pūjā offering
pina puṇya punya merit
pokuna puṣkariṇī pokkhariṇī pond
poson pūrva-śravaṇa pubba-savana (name of a month)
pun pura, pūrṇa punna full
pupa puṣpa puppha flower
puva pūrva pubba former, prior
puvata pravṛtti pavatti news
rada rājan rājā king
rakusā rākṣasa rakkhasa demon
ratu, rat raktaka ratta red
räsa raśmi rasmi ray
räya rātri ratti night
ruva rūpa rūpa shape, form
sanda candra canda moon
sämuni śākyamuni sakyamuni
sena sena army
sirura śarīra sarīra body
soyurā, sohowurā sahodara sodariya brother
sonduru sundara sundara beautiful
supina svapna supina dream
supun sampūrṇa sampunna complete
utura uttara uttarā north
vesak vaiṣākha Visakha Vesak
veses viśeṣa visesa special

參考文獻

編輯
  1.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編). Sinhala.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Gair, James: Sinhala and Other South Asian Languages, New York 1998.
  • Gair, James and Paolillo, John C.: Sinhala, München, Newcastle 1997.
  • Geiger, Wilhelm: A Grammar of the Sinhalese Language, Colombo 1938.
  • Karunatillake, W.S.: An Introduction to Spoken Sinhala, Colombo 1992 [several new editions].
  • Clough, B.: Sinhala English Dictionary, 2nd new & enlarged edition, New Delhi, Asian Educational Services, 1997.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