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愉
元愉(480年代—508年),字宣德,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魏孝文帝元宏第三子,生母袁貴人,養母廣宗君王曇慈[1]。北魏宗室、官員,後一度自立為皇帝,年號建平。
生平
編輯元愉在太和二十一年八月壬戌(497年9月19日)被封為京兆王[2][3][4],後出任都督、徐州刺史,以彭城王元勰中軍府長史盧淵兼任元愉長史,徐州的事務無論大小,都委託給盧淵[5]。魏宣武帝元恪初年,元愉出任護軍將軍。魏宣武帝留戀寵愛弟弟們,元愉和其他弟弟經常出入皇宮之中,早晚睡眠停留,如同家人。魏宣武帝每天在華林遊玩射箭,元愉身穿單衣騎馬跟隨,來往親密。元愉後升任中書監[6][7]。
魏宣武帝為元愉娶於皇后的妹妹為王妃,元愉不愛於妃,對她沒有禮節。元愉在徐州時納妾楊奧妃,原本是東郡人,元愉在夜間聽到她的歌聲,非常喜歡,於是寵愛楊奧妃。元愉從徐州離職回到京城時,想要提高楊奧妃的身份,托右中郎將趙郡李恃顯為楊奧妃的養父,從李恃顯家中以禮迎娶,楊奧妃生下兒子元寶月。於皇后將楊奧妃召進宮,用棍棒毆打,強迫命令楊奧妃在宮內出家為尼姑,把元寶月交給於妃撫養。一年多以後,於皇后的父親於勁因為皇后長久沒有生育,於是上表勸說魏宣武帝廣增嬪妃侍妾,趁機命令於皇后把楊奧妃交還給元愉,元愉與楊奧妃舊日的愛更為深厚[8][9]。
元愉喜愛寫文章,撰寫了很多詩賦。當時元愉引薦文人才士宋世景、李神俊、祖瑩、邢晏、王遵業、張始均等人一起飲宴作樂,又招攬各地儒學賓客嚴懷真等數十人,設置館舍禮待他們,所得到的穀子和布帛,大多分享出去。元愉又崇信佛教和道教,開支經常接應不上,與弟弟廣平王元懷很是互相誇耀,競相攀比奢華,貪縱不遵法度。於是魏宣武帝在皇宮中逮捕元愉加以審問,杖打元愉五十下,外調元愉為冀州刺史[10][11]。
開始元愉自認為所居並非侍從要職[12],權勢低於弟弟清河王元懌和廣平王元懷,暗中心懷慚愧遺憾,在言語和神色上表現的很明顯。元愉又因為自己和愛妾楊奧妃受到羞辱,高肇又多次向魏宣武帝說自己和幾個弟弟的壞話,內外都受到壓抑。當時元愉和高肇互相之間非常猜忌,元愉外任冀州刺史時,高肇舉薦羊靈引擔任元愉的長史,對元愉暗中監視。羊靈引仗著高肇的權勢,經常抑制元愉[13]。永平元年八月癸亥(508年9月22日),元愉在信都城門殺死長史羊靈引,召集州府官吏,謊稱得到清河王元懌的密報,稱高肇謀劃殺害魏宣武帝,司馬李遵不從,也被殺死[14][15][16]。元愉在信都以南設立祭壇,燒柴祭告天地,登基為皇帝,大赦天下,年號建平元年,冊立楊奧妃為皇后。法曹參軍崔伯驥不跟從,元愉將他殺死。八月乙丑(508年9月24日),魏宣武帝詔令尚書李平出任都督北討諸軍、鎮北將軍、代理冀州刺史,前往討伐元愉[17][18][19][20][21][22][23]。
元愉派遣使者前往平原郡,以功名利祿勸說太守清河房亮追隨自己,房亮當即斬殺使者,發兵防衛。元愉憤怒,派遣大將張靈和率領部下進攻房亮,被房亮擊敗[24]。李平的軍隊經過經縣,集合各路軍隊,抵達冀州城南十六里。九月辛巳朔(508年10月10日),元愉在城南草橋與李平的大軍交戰,李平奮力出擊,大敗元愉軍隊。元愉當時從馬上墜地,有人下馬將自己的馬讓給元愉,最終戰死。元愉抽身逃入城,李平乘勝追擊,進兵圍城。九月壬辰(508年10月21日),安樂王元詮在城北擊敗了元愉的軍隊[25][26][27][28]。
李平、高植、元詮四面進攻焚燒信都城[29][30]。元愉知道大勢已去,在九月癸卯(508年11月1日)焚燒信都城門,攜帶楊奧妃和四個兒子與少數部下騎馬向北逃出城門,北魏各路軍隊追擊。李平派遣統軍叔孫頭捉拿元愉,在離信都十里的地方將他活捉[26][27],關在信都,然後上報。群臣請求誅殺元愉,魏宣武帝不答應,詔令將元愉送到京城,用家人的規矩加以教訓[31][32]。元愉每次住宿在驛站時,一定握住楊奧妃的手,竭力表示感情。雖然處於拘禁之中,飲食一如既往,毫無慚愧畏懼的神色。到達野王後,高肇暗中派人將元愉殺死,又編造謊話,聲稱元愉對人說:「雖然皇帝慈愛深厚,不忍殺我,我又有什麼臉去見皇帝!」元愉於是悲泣流淚,斷氣而死[33]。人們用小棺材收斂了元愉,將他埋葬。元愉的四個兒子到達洛陽後,都被赦免[34]。靈太后後來命令元愉的四個兒子都附屬在宗室屬籍中,正光四年二月壬申(523年3月17日),魏孝明帝元詡追封元愉為臨洮王,以禮加以安葬[35][36],元愉的長子元寶月繼承爵位,才改葬了父母,追服喪服三年[21][22]。
西魏大統元年春正月戊申(535年2月18日),西魏文帝元寶炬追尊元愉為文景皇帝[37][38]。
《北史》載元愉卒年二十一,這樣元愉生於488年,但與其弟元懌生於487年(墓誌為證)矛盾,故元愉生年待考,但不會早於其兄宣武帝出生的483年。
家庭
編輯兄弟姐妹
編輯- 元恂
- 魏宣武帝元恪
- 元懌,北魏太傅,領太尉公、清河文獻王
- 元懷,北魏驃騎大將軍、太保、領司徒、廣平武穆王
- 元悅,北魏侍中、大司馬、開府、汝南文宣王
- 元恌
- 蘭陵公主,嫁劉輝
- 淮陽公主,嫁乙瑗
- 長樂公主元瑛,嫁高猛
- 華陽公主,嫁司馬朏
- 順陽公主,嫁馮穆
- 濟南公主,嫁盧道虔
- 義陽公主,嫁盧元聿
妻妾
編輯子女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編]
參考資料
編輯- ^ 元愉《大魏廣宗君王曇慈墓誌》:「廣宗君王曇慈,冀州章武崇和里人也。后稷之苗裔,故持節、冠軍將軍、平州刺史王使君之孫,長樂太守王侯之女,大魏中書監、京兆王元愉之育母也。湌神煒之靈,析凝體之儀。中因家難,遂步紫庭,履宮掖也。長雍明之譽,處國第也。備淳肅之風,內欽景范,外謨沖則。乃嘉祥裭紀,晦沵流氛。以正始元年歲在甲申十二月癸酉玥廿二日甲午,春秋五十九,寢疚薨於國第。予以鞠養之恩,五情悲駭,追惟永往,痛切彌深,賓僚悼惻,內外楚裂。以正始二年歲次乙酉日月會於大梁,廿七日丁酉遷窆於帝都之夕,榖洛之陽,伊川之西,阜王城之北。剛松門洞,望幽館沉華;鐫石圖□,式照遺芳。其辭曰:懸基蓊欎,茂緒綿聯。開光月甸,接彩春㙻。重輝世暎,疊道日鮮。稟德承華,蹈美長年。風鑠離景,惠濃寅煙。方山即岱,偶水成河。望也如神,就也如波。誨予以仁,育子以和。量圴金玉,器牟衡阿。寔茲璅昧,詢勖實多。庶休遐歷,報養頤齡。玄鑒匪恤,祉奔妭形。椒楹滅馥,琁幾埋馨。悲傷厚鞠,痛惋恆冥。存亡簡跡,奄異垣楊。敢題泉石,流列餘貞。」
- ^ 《魏書·卷七下·帝紀第七下》:壬戌,立皇子愉為京兆王,懌為清河王,懷為廣平王。
- ^ 《北史·卷三·魏本紀第三》:壬戌,立皇子愉為京兆王,懌為清河王,懷為廣平王。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一·齊紀七》:壬戌,魏立皇子愉為京兆王,懌為清河王,懷為廣平王。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二·齊紀八》:時魏徐州刺史京兆王愉年少,軍府事皆決於兼長史盧淵。
- ^ 《魏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京兆王愉,字宣德。太和二十一年封。拜都督、徐州刺史,以彭城王中軍府長史盧陽烏兼長史,州事巨細,委之陽烏。世宗初,為護軍將軍。世宗留愛諸弟,愉等常出入宮掖,晨昏寢處,若家人焉。世宗每日華林戲射,衣衫騎從,往來無間。遷中書監。
- ^ 《北史·卷十九·列傳第七》:京兆王愉字宣德,太和二十一年封,拜都督、徐州刺史。以彭城王中軍府長史盧陽烏兼長史,州事巨細,委之陽烏。宣武初,為護軍將軍。帝留愛諸弟,愉等常出入宮掖,晨昏寢處,若家人焉。
- ^ 《魏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世宗為納順皇后妹為妃,而不見禮答。愉在徐州,納妾李氏,本姓楊,東郡人,夜聞其歌,悅之,遂被寵嬖。罷州還京,欲進貴之,托右中郎將趙郡李恃顯為之養父,就之禮逆,產子寶月。順皇后召李入宮,毀擊之,強令為尼於內,以子付妃養之。歲余,後父於勁,以後久無所誕,乃上表勸廣嬪侍。因令後歸李於愉,舊愛更甚。
- ^ 《北史·卷十九·列傳第七》:遷中書監。為納順皇后妹為妃,而不見禮答。愉在徐州納妾李氏,本姓楊,東郡人,夜聞其歌,悅之,遂被寵嬖。罷州還京,欲進貴之,托右中郎將趙郡李恃顯為之養父,就之禮迎,產子寶月。順皇后召李入宮,毀擊之,強令為尼於內,以子付妃養之。歲余,後父於勁以後久無所誕,乃表勸廣嬪御。因令後歸李於愉,舊愛更甚。
- ^ 《魏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愉好文章,頗著詩賦。時引才人宋世景、李神雋、祖瑩、邢晏、王遵業、張始均等共申宴喜,招四方儒學賓客嚴懷真等數十人,館而禮之。所得谷帛,率多散施。又崇信佛道,用度常至不接。與弟廣平王懷頗相夸尚,競慕奢麗,貪縱不法。於是世宗攝愉禁中推案,杖愉五十,出為冀州刺史。
- ^ 《北史·卷十九·列傳第七》:愉好文章,頗著詩賦。時引才人宋世景、李神雋、祖瑩、邢晏、王遵業、張始均等,共申宴喜。招四方儒學賓客嚴懷真等數十人,館而禮之。所得谷帛,率多散施。又崇信佛道,用度常至不接。與弟廣平王懷,頗相夸尚,競慕奢麗,貪縱不法。於是宣武攝愉禁中推案,杖愉五十,出為冀州刺史。
- ^ 《魏書校勘記·卷二十二·列傳第十·五》:自以職求侍要 通志卷八四下作「自以職非親要」,疑是。
- ^ 《北史·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京兆王愉與肇深相嫌忌,及愉出鎮冀州,肇舉靈引為愉長史,以相間伺。靈引私恃肇勢,每折於愉。及愉作逆,先斬靈引於門。時論云:非直愉自不臣,抑亦由肇及靈引所致。
- ^ 《魏書·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京兆王愉以征東將軍為冀州刺史,遵為愉府司馬。愉反,召集州府以告之,遵不從,為愉所害。
- ^ 《北齊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父遵,魏冀州征東府司馬,京兆王愉冀州起逆,害遵。
- ^ 《北史·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父遵,字良軌,有業尚,為魏冀州征東府司馬。京兆王愉冀州起逆,遇害。贈幽州刺史,諡曰簡。
- ^ 《魏書·卷八·世宗紀第八》:八月癸亥,冀州刺史、京兆王愉據州反。乙丑,假尚書李平鎮北將軍、行冀州事以討之。
- ^ 《北史·卷四·魏本紀第四》:癸亥,冀州刺史、京兆王愉據州反。
- ^ 《魏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三》:冀州刺史、京兆王愉反於信都,以平為使持節、都督北討諸軍事、鎮北將軍,行冀州事以討之。
- ^ 《北史·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一》:冀州刺史、京兆王愉反於信都,以平為持節、都督北討諸軍事、行冀州以討之。
- ^ 21.0 21.1 《魏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始愉自以職求侍要,既勢劣二弟,潛懷愧恨,頗見言色。又以幸妾屢被頓辱,內外離抑。及在州謀逆,愉遂殺長史羊靈引及司馬李遵,稱得清河王密疏,雲高肇謀殺害主上。於是遂為壇於信都之南,柴燎告天,即皇帝位。赦天下,號建平元年,立李氏為皇后。世宗詔尚書李平討愉。愉出拒王師,頻敗,遂嬰城自守。愉知事窮,攜李及四子數十騎出門,諸軍追之,見執以送。詔征赴京師,申以家人之訓。愉每止宿亭傳,必攜李手,盡其私情。雖鎖縶之中,飲食自若,略無愧懼之色。至野王,愉語人曰:「雖主上慈深,不忍殺我,吾亦何面目見於至尊!」於是歔欷流涕,絕氣而死,年二十一。或雲高肇令人殺之。斂以小棺,瘞之。諸子至洛,皆赦之。後靈太后令愉之四子皆附屬籍,追封愉臨洮王。子寶月襲。乃改葬父母,追服三年。
- ^ 22.0 22.1 《北史·卷十九·列傳第七》:始愉自以職求侍要,勢劣二弟,潛懷愧恨,頗見言色。又以幸妾屢被頓辱,內外離抑。及在州,謀逆。愉遂殺長史羊靈引及司馬李遵,稱得清河王密疏,雲高肇謀為殺害主上。遂為壇於信都之南,柴燎告天,即皇帝位。赦天下,號建平元年,立李氏為皇后。宣武詔尚書李平討愉。愉出拒王師,頻敗,遂嬰城自守。愉知事窮,攜李及四子數十騎出門,諸軍追之,見執以送。詔征赴京師,申以家人之訓。愉每止宿亭傳,必攜李手,盡其私情。雖鎖縶之中,飲賞自若,略無愧懼之色。至野王,愉語人曰:「雖主上慈深,不忍殺我,吾亦何以面見至尊!」於是歔欷流涕,絕氣而死,年二十一。或雲高肇令人殺之。斂以小棺,瘞。諸子至洛,皆赦之。後靈太后令愉之四子皆附屬籍,追封愉臨洮王。寶月乃改葬父母,追服三年。
-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七·梁紀三》:初,魏主為京兆王愉納於後之妹為妃,愉不愛,愛妾李氏,生子寶月。於後召李氏入宮,捶之。愉驕奢貪縱,所為多不法。帝召愉入禁中推案,杖愉五十,出為冀州刺史。愉自以年長,而勢位不及二弟,潛懷愧恨;又,身與妾屢被頓辱,高肇數譖愉兄弟,愉不勝忿;癸亥,殺長史羊靈引、司馬李遵,詐稱得清河王懌密疏,雲「高肇弒逆」。遂為壇於信都之南,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建平,立李氏為皇后。法曹參軍崔伯驥不從,愉殺之。在北州鎮皆疑魏朝有變,定州刺史安樂王詮具以狀告之,州鎮乃安。乙丑,魏以尚書李平為都督北討諸軍、行冀州事,以討愉。
- ^ 《魏書·卷七十二·列傳第六十》:時冀州刺史、京兆王愉據州反,平原界在河北,與愉接境。愉乃遣人說亮,啖以榮利。亮即斬其使人,發兵防捍。愉怒,遣其大將張靈和率眾攻亮。亮督厲兵民,喻以逆順,出城拒擊,大破之。
- ^ 《魏書·卷八·世宗紀第八》:九月辛巳朔,李平大破元愉於草橋。丙戌,復前中山王英本封。壬辰,蠕蠕國遣使朝貢。定州刺史、安樂王詮大破元愉於信都北。
- ^ 26.0 26.1 《魏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三》:平進次經縣,諸軍大集。夜有蠻兵數千斫平前壘,矢及平帳,平堅臥不動,俄而乃定。遂至冀州城南十六里。賊攻圍濟州軍,拔柵填塹,未滿者數尺。諸將合戰,無利而還,憚於更進。平親入行間,勸以重賞,士卒乃前,大破逆眾。愉時墜馬,乃有一人下馬授愉,止而斗死。乘勝逐北,至於城門,斬首數萬級,遂圍城燒門。愉與百餘騎突門出走,遣統軍叔孫頭追之,去信都十里擒愉。
- ^ 27.0 27.1 《北史·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一》:平進次經縣,諸軍大集。夜有蠻兵數千斫平前壘,矢及平帳,平堅臥不動,俄而乃定。遂至冀州城南十六里,大破逆眾,逐北至城門,遂圍城。愉與百餘騎突門走,平遣統軍叔孫頭追之,去信都八十里,禽愉。
-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七·梁紀三》:魏京兆王愉遣使說平原太守清河房亮,亮斬其使;愉遣其張靈和擊之,為亮所敗。李平軍至經縣,諸軍大集,夜,有蠻兵數千斫平營,矢及平帳,平堅臥不動,俄而自定。九月,辛巳朔,愉逆戰於城南草橋,平奮擊,大破之,愉脫身走入城,平進圍之。壬辰,安樂王詮破愉兵於城北。
- ^ 《魏書·卷二十·文成五王列傳第八》:愉奔信都,詮與李平、高殖等四面攻燒,愉突門而出。
- ^ 《北史·卷十九·列傳第七》:愉奔信都,詮以李平、高殖等四面攻燒,愉突門而出。
- ^ 《魏書·卷八·世宗紀第八》:癸卯,李平克信都,元愉北走,斬其所署冀州牧韋超、右衛將軍睦雅、尚書僕射劉子直、吏部尚書崔朏等。統軍叔孫頭執愉送信都。群臣請誅愉,帝弗許,詔送京師。冀州平。
- ^ 《北史·卷四·魏本紀第四》:癸卯,假鎮北將軍李平克信都,冀州平。
- ^ 《資治通鑑考異·卷六》:考異曰:魏書及北史愉傳皆云:「愉每宿止亭傳,必攜李手,盡其私情,雖鏁縶之中,飲賞自若,略無愧懼之色。至野王,愉語人曰:『雖主上慈深,不忍殺我,吾亦何面見至尊!』於是歔欷流涕,絕氣而死。或雲高肇令人殺之。」按愉既敗被執,猶略無愧懼,安能慚見魏主,遽感激絕氣而死!蓋肇潛使人殺愉,因以此言紿魏主耳。
-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七·梁紀三》:京兆王愉不能守信都,癸卯,燒門,攜李氏及其四子從百餘騎突走。李平入信都,斬愉所置冀州牧韋超等,遣統軍叔孫頭追執愉,置信都,以聞。群臣請誅愉,魏主不許,命鎖送洛陽,申以家人之訓。行至野王,高肇密使人殺之。諸子至洛、魏主皆赦之。
- ^ 《魏書·卷九·肅宗紀第九》:四年春二月壬辰,追封故咸陽王禧為敷城王,京兆王愉為臨洮王,清河王懌為范陽王,以禮加葬。
- ^ 《北史·卷四·魏本紀第四》:四年春二月壬申,追封故咸陽王禧為敷城王,京兆王愉為臨洮王,清河王懌為范陽王,以禮加葬。
- ^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大統元年春正月戊申,皇帝即位於城西,大赦,改元。追尊皇考為文景皇帝,皇妣楊氏為皇后。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七·梁紀十三》:是日,魏文帝即位於城西,大赦,改元大統,追尊父京兆王為文景皇帝,妣楊氏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