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拉丁語:Universitas Amoiensis,英語:Xiamen University,縮寫:XMU,建校初期為Amoy University),簡稱廈大,1921年4月由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創辦,初名私立廈門大學,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1937年7月,廈門大學由私立改為國立,更名國立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 | |||
---|---|---|---|
Xiamen University | |||
Universitas Amoiensis | |||
校訓 | 自強不息·止於至善 | ||
創辦時間 | 中華民國10年(1921年) | ||
學校標識碼 | 4135010384 | ||
學校類型 | 私立(1921年至1937年) 公立(1937年至今) | ||
黨委書記 | 張榮 | ||
校長 | 張宗益 | ||
職工人數 | 2,431人 | ||
學生人數 | 38,211人 | ||
校址 | 中國福建省 思明校區(校本部):廈門市思明區思明南路422號 24°25′48″N 118°05′24″E / 24.43000°N 118.09000°E 翔安校區:廈門市翔安區翔安南路4221號 馬來西亞分校:雪邦縣沙叻丁宜 2°49′58″N 101°42′10″E / 2.8329°N 101.7029°E | ||
校區 | 市區(思明校區) 城鄉(漳州校區、翔安校區) 海外(馬來西亞分校) | ||
總面積 | 7,868畝(524.5公頃) | ||
代表色 | 藍 白 | ||
隸屬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
電話號碼 | +86 (0)592 2181579 | ||
網站 | http://www.xmu.edu.cn/ | ||
|
廈門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頂尖高校之一,是「雙一流A類」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由教育部、福建省和廈門市共建。廈門大學主校區依山傍海,有著「中國最美大學」的美譽。[1]
歷史
編輯私立時期
編輯1921年由華僑陳嘉庚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
1921年4月6日,私立廈門大學借集美學校舉行開學儀式,中國第一所由海外華僑創辦的大學宣告成立。初創時,學校設有師範、商學兩部,師範部下分文、理兩科,學制預科兩年、本科四年。考慮到福建中學畢業生水準較低,經徵得陳嘉庚同意,全數先招預科生,計商學部40名、理科40名,共120名。課程設置根據師資條件,第一學期先設文法、作文、讀文、文字學、英語會話、英文作文、英文文法、英文讀法、法文、日文、倫理學、論理學、經濟學、歷史、代數、三角、化學等十七門課。廈大剛成立時教職員不上二十人,學生實到人數僅九十八人。
1921年7月4日,林文慶接受陳嘉庚先生邀請繼任廈門大學校長。
自1921年秋季起,師範學部改為教育學部,並增設文、理兩學部,全校共設文、理、商、教育四個學部。1922年2月,私立廈門大學董事會正式成立,陳嘉庚為永久董事,陳敬賢(陳嘉庚胞弟)為董事,林文慶為當然董事。
1922年7月,學校增設工學、新聞兩學部,同時在廈門、福州、上海、北京、廣州、新加坡、馬尼拉等七處招收新生152人,其中女生2人,是為廈大男女同校之始。
1923年冬,因廈門大學教師教學質量不好,學生要求教學改革,學校當局處理不當,毆打侮辱學生,又庇護毆傷學生的肇事者,並無故開除多位學生及教授。此事件激起師生憤怒,導致罷課學潮。1924年6月,廈門大學三百多師生因學潮離校遷上海,成立了「大廈大學籌備處」。「大廈」即「廈大」之顛倒,後來取「光大華夏」之意定名大夏大學。1951年,大廈大學與光華大學合併,改制為今天的華東師範大學。
學校在林文慶校長的主持下,以「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為校訓,致力於行政與學科建設,為進一步消除第一次學潮的影響,研究解決學校的發展問題,學校當局重金禮聘知名教授學者,規定:教授月薪最高可達400元,講師200元,助教可達150元。一時群賢畢至、名流雲集。林語堂於1926年5月到廈大,9月就任廈大文科主任,繼而,林請來了魯迅、 《北京晨報》副刊主編孫伏園、研究中國古史權威學者顧頡剛、中西交通史權威學者張星烺、國學大師沈兼士、羅常培等,使小小的私立廈門大學一時朝氣蓬勃,頗有北大南遷之景象。
在林文慶校長掌校期間,初步建成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1930年2月,廈門大學遵照國民政府教育部令,將「科」改為「學院」,將「預設」改為「附設高級中學」,並重新修訂《組織大綱》,調整院系設置。至1930年6月,全校共設5學院、21學系。
國立時期
編輯1937年7月1日,經陳嘉庚函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同意將私立廈門大學改為國立,更名為國立廈門大學。
1937年7月6日,電機工程專家、清華大學教授薩本棟博士任廈門大學校長。隨後抗日戰爭爆發,新任校長薩本棟帶領師生遷往鼓浪嶼,後又內遷往閩西山城長汀。次年1月17日,學校在長汀複課,時在校生數僅為198人。
在長汀辦學的八年中,辦學條件極為艱苦,但成就巨大。學校延聘許多優秀學者,在校生達到了1044人,學系從9個發展到15個。廈大學生一方面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組織成立「國立廈門大學學生救國服務團」等團體;另一方面勤勉學習,發奮攻讀,務期求得真正學問。
1940年8月至1941年,國民政府教育部舉行首屆和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學業競試,廈門大學均名列第一,蟬聯冠軍。國民政府教育部全國通令嘉獎,廈大由此被譽為「南方之強」。
1944年春,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教授雷立克,美國地質地理學家葛德石,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劍橋大學生物化學教授李約瑟博士等先後來校考察和學術訪問,稱讚「廈門大學為加爾各答以東最好的大學」。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稱之為「東南最高學府」、「國內最完備大學之一」。
1945年9月19日,國民政府行政院任命汪德耀博士為國立廈門大學校長。1946年4月6日,汪德耀校長發表《25周年校慶致校友書》,提出「兼容並包」及「學術思想自由」的辦學主張,表明廈大的辦學已具有開放性的特徵。而後陸續增設海洋學系與國際貿易系,並於1948年7月將將機電工程學系分為機械、電機2個系,理學院也因之分設理學院和工學院。由此,全校擴展到5個學院18個學系,學校形成了學科比較齊全,具有文、理、工的綜合性大學。
共和國時期
編輯1949年10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廈門,中國人民解放軍廈門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於10月20日委派軍代表吳強、肖楓接管廈門大學,組建中共廈門大學支部委員會。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經濟學家王亞南教授為廈門大學校長。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廈門大學被定位為文理科綜合性大學,其中工學院航空系併入組建北京航空學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學院電機、土木、機械系各一部分併入浙江大學;電機、機械系大部併入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土木、建築系大部併入同濟大學;水利專業併入組建華東水利學院(今河海大學);理學院海洋系中的物理組併入山東大學;航務專科併入組建大連海運學院(今大連海事大學);農學院併入組建福建農學院(今福建農林大學);政法學院(包括政治、法律兩系)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俄語專業併入南京大學。1953年,商學院企業管理系併入上海財經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1954年,文學院教育系併入福建師範教育學院(今福建師範大學)。1957年,參與創建內蒙古大學。1959年,海洋系剩餘全部併入山東海洋學院(今中國海洋大學)。1960年,化學系、物理系大批骨幹教師,電子物理組技術物理一組、電子物理組及其電子管試製車間,數學系的計算數學、應用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專業全部併入組建福州大學。
1962年,廈門大學被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66年8月26日,一些反對福建省委的廈門大學學生成立廈門大學紅衛兵獨立團[2]。1969年12月6日,教育部軍管組等四單位通知,將廈大下放福建省管理。1978年2月恢復為教育部部屬全國重點大學。1995年7月,廈門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行列,次年成為首批獲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2001年2月,被列入國家「985工程」一期重點建設高校之一。2001年4月6日,廈門大學漳州校區奠基興建。
2013年1月25日,馬來西亞高教部向中國廈門大學遞交在馬開設分校正式邀請書。2014年7月3日,廈門大學馬來西亞校區吉隆坡奠基[3]。2016年2月22日,馬來西亞校區正式開學。
校園環境
編輯廈門大學校園包括思明校區(校本部)、漳州校區(與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共同使用)、海韻校區、翔安校區以及馬來西亞分校。
思明校區位於廈門島南端,依山傍海,和漳州校區隔海相望,占地2600多畝,校園中心是芙蓉湖。思明校區保存有大量的南洋風格的建築,具有中西合壁的特徵,現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校園呈狹長形,順著海岸線延綿數公里,途經校園的巴士車站依次是廈大站,廈大西村站,廈大醫院站,廈大白城站,胡里山炮台站,廈大藝術學院站(原名仕站),珍珠灣站以及廈大學生公寓站,一共8站。校園內地形複雜,植被茂盛,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
海韻校區是思明校區的一部分,位於廈門島南端珍珠灣附近,緊鄰廈門軟體園。軟體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數學科學學院位於該園區內。園區內有教學樓一棟,行政辦公樓一棟,實驗樓一棟和科研樓兩棟。自現有建築往學生公寓方向的區域,為海韻園區二期。由於拆遷工作複雜,目前的建設處於半停頓狀態。未來完工之後,整個園區將通過海濱東區與校本部相連。
漳州校區位於漳州龍海的招商局漳州開發區內,占地2568畝,與本部一海之隔,相距僅3.5海里,其建築風格與本部一脈相承,整體規劃更加科學合理。2012年7月,因學校發展需要,漳州校區大部分場地、宿舍及其教學樓交由廈門大學嘉庚學院使用。2020年9月,新設立的廈門大學創意與創新學院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入駐漳州校區,國際學院部分回遷到漳州校區。目前校區有廈門大學創意與創新學院、國際學院、古雷石化研究院、產業技術研究院及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等教學科研單位。漳州校區作為廈門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建設為高水平國際合作與交流高地、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高地、高質量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高地、高素質人才集聚高地[4]。
翔安校區位於廈門市翔安區香山街道,北依香山山脈、南臨翔安南路,占地面積3645畝,距思明校區34公里。以發展醫學、生命科學與技術等應用科學為主,按照「一次規劃、分期建設」的原則,2012年9月第一批師生入駐翔安校區,到2021年建校百年之際,基本完成翔安校區建設任務。翔安校區建設是廈門大學推進「雙一流」建設和「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大部署,校區將成為新興、應用學科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成為科技創新和產學研合作的重要基地,成為支撐全球孔子學院發展的重要基地。對於服務國家、福建和廈門市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具有重大意義[5]。
校舍建築面積135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460多萬冊(含電子圖書150多萬冊),固定資產總值25億元,儀器設備總值9億元。校園高速信息網絡建設的規模、水平居全國高校前列,並成為CERNET2的主節點之一。
上弦場
編輯上弦場是位於廈門大學校本部南部的一個體育場。
上弦場建於1954年,由陳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資建造。其北側的建南樓群也於同期建造。建造完工後的上弦場面積為32200平方米(包括看台),可以容納觀眾2萬人,造價12萬元。[6] 上弦場依地勢而建,利用運動場與北側建於山崗上的建安樓群的高度差,將山坡剝砌成25級看台。由於運動場與看台均為半月形,虞愚教授受陳嘉庚之請命名時,予名「上弦場」,並題寫「上弦場」三字石刻於此。[6]
上弦場位於山腳,建南樓群立於山崗,面朝大海,在樓群上可以俯瞰上弦場和大海。廈門大學內的足球賽經常在上弦場舉行。上弦場是廈門大學內的著名景點之一。
2006年,廈門大學對上弦場進行了改造。改造之後,上弦場總面積約36000平方米,內有400米塑膠田徑場,五人制塑膠足球場三個和一些運動器械。[7]
歷任校長
編輯序號 | 校長姓名 | 就任 | 卸任 |
---|---|---|---|
1 | 鄧萃英 | 1920年12月 | 1921年5月 |
2 | 林文慶 | 1921年6月 | 1937年7月 |
3 | 薩本棟 | 1937年7月 | 1945年8月 |
4 | 汪德耀 | 1945年9月 | 1949年10月 |
5 | 王亞南 | 1950年5月 | 1969年11月 |
6 | 曾鳴 | 1978年4月 | 1982年2月 |
7 | 田昭武 | 1982年2月 | 1989年9月 |
8 | 林祖賡 | 1990年7月 | 1999年4月 |
9 | 陳傳鴻 | 1999年4月 | 2003年5月 |
10 | 朱崇實 | 2003年5月 | 2017年7月 |
11 | 張榮 | 2017年7月 | 2022年4月 |
12 | 張宗益 | 2022年4月 |
學術
編輯院系與師資
編輯學校設有研究生院、6個學部以及29個學院和15個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與技術科學、管理科學、藝術科學、醫學科學等學科門類在內的完備學科體系。學校現有17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擁有5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9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擁有32個博士後流動站;3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4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交叉學科;1個博士專業學位學科授權類別,28個碩士專業學位學科授權類別。2017年,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5個學科入選國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70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18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0.8%(下同),擁有博士學位的2289人,占84.5%。學校共有兩院院士22人(含雙聘院士9人),文科資深教授2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18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簡稱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10人次,「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4人、青年學者1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6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簡稱「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3人、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5人、教學名師1人、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4人,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入選者5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135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1人;國家創新研究群體8個、教育部創新團隊9個[8]。
研究
編輯學校設有200多個研究機構,其中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牽頭單位),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研究院1個,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5個。廈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是福建省內僅有的兩個經科技部、教育部認定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之一。近五年,學校自然科學科研實力大幅提升,在《科學》《自然》《細胞》及其子刊等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10篇;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4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項;3人獲「全國創新爭先獎」,3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3項成果獲中國專利優秀獎。學校人文社會學科研究實力雄厚,近五年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1項,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8項;16項成果獲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其中一等獎1項;廈門大學在台灣研究、南洋研究、高教研究、經濟研究、會計研究、南海研究等領域已經形成自身特色,實力居國內高校前列[8]。
排名聲譽
編輯大學排名 | |
---|---|
廈門大學 | |
全球排名 | |
《泰晤士》世界排名[9] | 301–350(2024) |
《QS》世界排名[10] | 362=(2025) |
《US NEWS》世界排名[11] | 198(2024) |
《ARWU》世界排名[12] | 151–200(2024) |
在四大世界大學排名中,廈門大學於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並列全球第362位,[13]於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位列全球第301-350位之間,[14]於2024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全球大學排名位列全球第198位,[15]於2024年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位列全球151-200位之間。[16]
其他排名方面,廈門大學於2024年QS亞洲大學排名位列亞洲第75位,[17]於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位列亞洲第77位,[18]於2024年Nature Index(自然指數)世界研究機構排名位列世界第36位。[19]
學科排名方面,根據2023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廈門大學有9個學科位列世界前50位,包括:海洋科學(13),旅遊休閒管理(23),化學(26),納米科學與技術(29),能源科學與工程(31),化學工程(38),遙感技術(46),材料科學與工程(47),經濟學(50)。[20]
文化傳統
編輯校訓
編輯1921年,陳嘉庚先生創辦廈門大學時即把「自強不息,止於至善」定為校訓。「自強不息」指自覺地積極向上、奮發圖強、永不懈怠。最早見於《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止於至善」指通過不懈的努力,以臻盡善盡美而後才停止,也就是說不達到十分完美的境界絕不停止自己的努力。語出《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嘉庚先生選定的校訓體現了中國儒家文化的精髓。
校徽
編輯校徽圖案是陳嘉庚先生創辦廈門大學時確定和沿用的。
其特定的內涵,簡要說明如下:
- 外圓圈內上方為繁體字「廈門大學」,下方是拉丁文的「廈門大學」; Amoi 即為閩南話的廈門。
- 內圓圈內的三顆五角星圖案代表中國舊哲學中的三才,即所稱天然中之精神的、宇宙的、人類的三大原素;
- 內圓圈的城及城門的圖案為廈門之表記(大廈之門),並指學府門戶大開;
- 內圓圈的「止於至善」四字為本大學進行之目標,也就是陳嘉庚先生當年確立的廈門大學校訓。
校歌
編輯廈門大學校歌由語言學家、音樂家趙元任作曲,學者、著作家鄭貞文作詞。
校慶
編輯廈門大學的校慶日是每年的4月6日,是日全校停課半天[21]。
廈門大學在其發展史上的每一個時期都有校友扶持的足跡,廈大的發展凝聚了海內外校友的心血,這在國內高教界是眾所周知。廈大的早期建築多是陳嘉庚、李光前等愛國華僑捐資興建的。這種善舉在廈大形成一種風尚。2001年,由愛國華僑和廈大校友捐資興建的嘉庚樓群及嘉庚廣場落成。目前在廈大有12種獎學金由校友提供基金。每年4月6日校慶,各地校友會均集會慶祝。2021年4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致信祝賀廈門大學建校100周年[22][23]。
知名校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Most Beautiful Universities in China. [2022-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8).
- ^ 葉青. “文革”时期福建群众组织研究.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4: 227. ISBN 7-80092-946-9.
- ^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校区吉隆坡奠基. 中國新聞網. 2014年7月3日 [2014-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6) (中文(簡體)).
- ^ 漳州校区介绍. zzxq.xmu.edu.cn. [2020-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3).
- ^ 翔安校区介绍. xaxq.xmu.edu.cn. [2020-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2).
- ^ 6.0 6.1 廈大校史資料·第八輯:廈大建築概述(1921-1990)
- ^ 我校上弦场改造工程竣工. news.xmu.edu.cn. [2019-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7).
- ^ 8.0 8.1 学校简介. www.xmu.edu.cn. [2020-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8).
-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5.
- ^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 ^ Xiamen University. Top Universities. [2023-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9) (英語).
- ^ Xiamen University.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17-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9) (美國英語).
- ^ Xiamen University-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2023-10-20 [2023-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4).
- ^ 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www.shanghairanking.com. [2024-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使用
|archiveurl=
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幫助)). - ^ Xiamen University. Top Universities. 2015-07-16 [2017-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9).
- ^ Xiamen University.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4-04-03 [202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9) (英語).
- ^ 存档副本. [2021-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0).
- ^ 【软科排名】厦门大学|2024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厦门大学优势专业. www.shanghairanking.cn. [202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01).
- ^ 關於校慶停課半天的通知[永久失效連結][永久失效連結]
- ^ 习近平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新网. 中國新聞網. [2021-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2).
- ^ 习近平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中新网. 中國新聞網. [2021-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