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餅(法語:galette des Rois),又稱「國王派」,是法國人在每年1月6日天主教主顯節前後食用的一種圓形餅狀蛋糕,由千層酥加上杏仁奶油內餡烤制而成,名義上為了紀念基督教聖經記載的東方三博士朝見襁褓中的耶穌的事件。

國王餅
《國王餅》(Le Gâteau des Rois),讓-巴蒂斯·熱魯茲作於1774年

國王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的農神節,當時羅馬人在節慶的宴會上在糕點中放置蠶豆,分給奴隸,吃到蠶豆者成為「一日國王」,享受一天的特權。基督教統治歐洲之後,教會將這一傳統與東方三博士聯繫起來,並將蠶豆換成幼年耶穌的瓷製小像,但在法語中仍稱為「蠶豆」(fève)。如今的國王餅中往往藏有小瓷像,題材不一,並通常與硬紙王冠一起售賣。儘管宗教色彩已經淡化,大部分法國人在1月初的親朋聚會中仍會分食國王餅,吃到「蠶豆」者成為幸運兒,得到他人的祝福。

國王餅在其他西方國家也有不少變種,統稱國王蛋糕

起源

編輯
 
《農神節》,1783年安托萬·卡萊

國王餅最早起源於古羅馬時期的農神節。在每年12月底到的節日期間,羅馬各階層,包括奴隸都可以參與慶祝[1]。在節日開始或結束時舉行的宴會上,每個大家族都會在糕點放置「蠶豆」來決定「一日王」,或稱「農神王子」(Saturnalicius princeps[2]。當選者可以在一天之內對其主人發號施令,或隨後受處死刑,或者恢復奴僕身份。這也是一種增進主奴感情和在農神薩圖爾努斯的凶日期間通過更換身份而避禍的手段。

羅馬帝國轉信基督教直至滅亡後,這種傳統卻延續下來。在中世紀的愚人節及狂歡節中,也能見到其痕跡。儘管原本和天主教毫無關係,國王餅後來卻賦予了宗教含義,成為主顯節期間紀念東方三博士的傳統方式之一。但如加爾文派路德派更正教派就反對這種來自異教的傳統[3].

瓷偶

編輯
 
叢林奇譚》系列瓷偶

國王餅中包藏著一種法語稱為「蠶豆」(la fève)的小瓷偶以決定「國王」的歸屬。早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就用蠶豆來選擇法官。[4]古羅馬人則用蠶豆選定「一日王」。天主教會在長期反對這種異教傳統之後,決定將國王餅中的蠶豆換成幼年耶穌的小瓷偶[5]

最早的瓷偶出現於18世紀後期[6]法國大革命期間,將耶穌換成自由之帽(bonnet phrygien)[7]。這一時期,還出現了自由餅(galette de la Liberté)、平等餅(galette de l'Égalité)等不含瓷偶的糕點[8]。大革命後,原有的國王餅得到傳承。1870年以來,小瓷偶有了各種題材[9],近年來一些甜品店還將其材質改成了塑料[10]

多種系列的小瓷偶還在法國催生了專門的「蠶豆收藏」(fabophilie)活動。

做法

編輯

千層酥(麵粉、蛋、冰水及奶油的混合)及杏仁內餡(由杏仁糊、香草籽、蛋等材料混合製成),最後再準備一個可放入烤箱烘烤的小瓷偶。將派皮混合桿完後切成圓形酥皮兩片,將杏仁餡放入酥皮之中,塞入小瓷偶,再放入烤箱以220度烤15-20分鐘即可。[11]

其他

編輯

近期的傳統

編輯

國王餅的傳統雖已經歷了許多年的變化,但藏在裡面的瓷偶仍意味著獲得好運或指定成為國王的使命。在近年的習俗中,節日夜晚吃到餅中瓷偶的人,要為下一次節日準備國王餅,讓自己的好運能夠傳給下一個人。

與聖誕節的衝突

編輯

在歷史的某個一時期,國王派曾因為聖誕節的掩蓋而不再流行。聖誕節的商業化真正開始時是在17世紀中期到18世紀。隨著聖誕節成為一個越來越追求精緻華麗的節慶,國王派漸漸失去了其實質傳統意義與價值。[1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Michel Meslin, L』Homme romain : des origines au 1er siècle de notre ère, Bruxelles, Complexe, 2001, p292, ISBN 978-2-87027-819-2, p. 168.
  2. ^ Alain Michel, Kazimierz Felix Kumaniecki, Raoul Verdière, Ciceroniana, Leyde, Brill, 1975, p233, ISBN 978-9-00404-236-0, p233.
  3. ^ Nadine Cretin, historienne des fêtes spécialisée en anthropologie religieuse dans "Histoire de la galette des rois et de la fève", L'Express du 6 janvier 2015 http://www.lexpress.fr/styles/saveurs/histoire-de-la-galette-des-rois-et-de-la-feve_1637819.ht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 Charles de Méry, Histoire générale des proverbes, adages, sentences, sentences, apophthegmes, dérivés de mœurs, des usages, de l』esprit et de la morale de peuples anciens et modernes, tome 2, Paris, Delongchamps, 1828, p171.
  5. ^ Anne Pouget, Le Grand Livre des pourquoi, Paris, Cherche midi, 2013, 431p, ISBN 978-2-74912-760-6.
  6. ^ Bulletin de la société archéologique, historique et artistique le Vieux Papier : pour l』étude de la vie et des mœurs d』autrefois, Paris, Lefebvre-Ducrocq, 1980, ISSN 1145-7325, p174.
  7. ^ Patricia Wells, Susan Hermann Loomis, La France gourmande, Paris, Flammarion, 1988, 559p, ISBN 978-2-08200-537-1, p164.
  8. ^ « Histoire de la galette des rois et de la fèv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ur L'Express.fr.
  9. ^ Société archéologique et historique du Limousin, Bulletin de la Société archéologique et historique du Limousin, Limoges, 1980, p195.
  10. ^ Bernard Pivot, Les Mots de ma vie, Paris, Albin Michel, 2011, 368p, ISBN 978-2-22622-085-1.
  11. ^ [ BIOS Monthly ] 《特稿》法國人的新年點心:國王餅(Galette des Rois). [2016-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2. ^ Elizabeth Stover. History of the King Cake. eHow. [2016-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9). 

相關條目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