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餅鴻溝
馬鈴薯餅鴻溝(德語:Röstigraben,/ʁø:ʃtigʁɑ:bən/),法語稱馬鈴薯餅屏障(Barrière des Rösti)或馬鈴薯餅之幕(Rideau des Rösti)是形容瑞士聯邦的德語區與法語區之間語言、文化與觀念隔閡的用語。
語源
編輯馬鈴薯餅鴻溝一詞最早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源於瑞士德語區的特色食品瑞士馬鈴薯餅(德語:Rösti)。在一戰中,由於法德兩國交戰,中立國瑞士的人民因語言而發生分歧,法語區同情法國,而德語區支持德國。[1]但直到1970年代以後,這一詞才逐漸廣為人知。[2]
地理界線
編輯瑞士德語區和法語區由一條南北走向的界線分開:從西北的汝拉山谷,經納沙泰爾湖和穆爾滕湖,沿著穿越瑞士高原的以薩訥河向南延伸到弗里堡州、沃州和瓦萊州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然後從羅納河谷的埃沃萊訥與采爾馬特之間穿過直到義大利。這條邊界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3世紀末羅馬帝國時期的民族大遷徙。日耳曼人從東北襲來,將羅馬化的居民向西驅趕。今日瑞士領土的西部由勃艮第人占據,東部則居住著阿勒曼尼人[3]。到了中世紀早期,阿勒河成為兩個人群間的邊界。7世紀以後,阿勒河與薩訥河之間的區域變成兩種語言接觸交流的場所。
參考文獻
編輯- ^ « Définition du Röstigraben »[永久失效連結], swissinfo.ch (page consultée le 22 mai 2008).
- ^ Christophe Büchi, Mariage de raison, Romands et Alémaniques : une histoire suisse [« Röstigraben »], éditions Zoé, 2001 (ISBN 2881824412 et 978-2881824418)
- ^ J.-P. Felber. De l'Helvétie romaine à la Suisse romande op. cit. page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