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漢語譯本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聖經》漢語譯本,是指從原語種及其他語言《聖經》版本翻譯成漢語的聖經譯本。中文聖經包括文言文聖經(古文)、白話文聖經、及方言聖經,例如閩南話聖經、客語聖經、粵語聖經(廣東話)與吳語聖經等等。《聖經》原文分別以希伯來語、亞拉姆語和希臘語寫成。
不同年代的聖經漢語譯本
編輯7世紀
編輯- 在公元7世紀的時候,波斯景教已經譯出了將近三十部的聖經書卷,大部分屬於專卷的,但是現已全數佚失。從景教其他傳世著作中,有引錄部份經文,文體頗近佛經。
13世紀
編輯1294年以後,天主教的方濟各會也有譯本,像孟高維諾譯了新約跟詩篇,用「韃靼人最通用的語文」翻譯,有可能是中文,亦已全部失傳。
18世紀
編輯18世紀初天主教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士白日昇,曾用文言文翻譯新約聖經。新教傳教士馬禮遜和馬士曼翻譯聖經時,都曾參考此譯本。
法國耶穌會傳教士賀清泰,在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先用滿語翻譯拉丁文《武加大譯本》,再將之譯成通俗中文,名為《古新聖經》。《古新聖經》包括舊約、新約、次經,除若干書卷未譯外幾乎全譯,他並且寫了兩篇序言。他曾上書教廷請求准許出版,但教廷不允准,故此僅有少數手抄本流傳。馬禮遜自言看過一位耶穌會士譯的白話福音書,很可能即為《古新聖經》。天主教的第一部完整中譯聖經《思高聖經》翻譯前,譯者之一雷永明神父曾往北京北堂拍攝該堂所藏的一部手抄本以作參考。然而1949年後,手抄本曾失蹤數十年之久,2011年在徐家匯藏書樓尋獲後,點校出版。[1]
19世紀
編輯文理聖經
19世紀早期
編輯19世紀初,浸信會的馬士曼在印度塞蘭坡翻譯聖經,其同工是拉沙,1811年譯畢新約,1822年舊約亦告成,並於同年出版《新舊遺詔全書》,這就是馬士曼譯本,是新教最早出版的中文聖經。同一時候,馬禮遜和米憐亦在廣州翻譯聖經,1813年出版新約,1823年出版舊約,定名為《神天聖書》。早期譯本注重直譯和忠實原文,但行文不很暢順。
19世紀中期
編輯麥都思、郭士立、裨治文及馬禮遜兒子馬儒翰修訂馬禮遜譯本,麥都思負責新約,郭士立負責舊約。1835年新約譯畢,1837年出版,名為《新遺詔書》,而舊約則在1838年出版。後來郭士立又多次修訂麥都思的新約,改名為《救世主耶穌新遺詔書》,前後至少有十六次[2]。這譯本後來為太平天國採用。
浸信會的高德後來修訂了馬士曼的譯本,與1853年出版新約,高德去世後,憐為仁譯完了舊約,稱為高德譯本。
1843年傳教士在香港召開會議,決定成立委員會翻譯聖經,此譯本因此稱為委辦譯本(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1850年新約出版。期間,傳教士就God譯名當用「上帝」或是「神」起爭論,委員會於是分裂。麥都思、郭士立等傳教士以「上帝」為譯名,繼續翻譯舊約,得到王韜協助,1853年完工,1854年出版,仍稱委辦譯本。
裨治文與克陛存、文惠廉等美國傳教士退出委辦翻譯委員會,主張用「神」為譯名,另行翻譯聖經,即裨治文文理譯本,於1862年出版。
中期譯本在通順方面都有了很大進步。裨治文、克陛存的譯本既重視原文,又很暢順,是非常難得的一個譯本。委辦譯本雖然順暢,然而犧牲了原文的意思,沒有忠實聖經,且雜糅了儒家思想,是不值得推薦的一個譯本[原創研究?]。
19世紀晚期
編輯施約瑟在19世紀末獨自一人將新舊約翻譯成文理聖經,稱為二指版聖經,是很好的一個譯本。包約翰和白漢理也將新約翻譯成文理聖經;楊格非也曾自行翻譯文理新約。中國各地傳教士,亦有從文理聖經翻譯為當地方言。
另外,正教會掌院修士固利乙,也曾將新約全書和詩篇翻譯為文言文,新約於1864年出版,名為《新遺詔聖經》,詩篇於1879年出版,名為《聖詠經》。正教會至今一直未有完整翻譯舊約全書。
官話聖經
- 南京官話:麥都思、施敦力將文理委辦譯本的新約改為南京官話,1857年出版新約,是第一本、也是惟一一本南京官話聖經。
- 北京官話:1872年,北京翻譯委員會(施約瑟、丁韙良、白漢理、包約翰、艾約瑟)翻譯和出版了北京官話新約全書,1874年,施約瑟獨自一人翻譯並出版北京官話舊約全書。1878年,英國聖經公會將兩者合在一起出版,即北京官話新舊約全書。官話和合本在多處地方參考了這個譯本。
- 楊格非官話新約:1889年,英國傳教士楊格非出版了自己翻譯的官話新約。
20世紀
編輯- 東正教:
- 天主教:
- 新教:
- 嚴復譯馬可所傳福音(前四章),1908年
- 和合本,1904年-1919年 (淺文理新約1904)(深文理新約1906)(文理舊約1919)(官話新約1907,舊約1919)
- 巴克禮譯本(台灣閩南語),1916年(新約)、1933年(舊約)、1996年(漢字本)
- 朱寶惠譯本 1929(新約). 1939(舊約).
- 王宣忱譯本 1933(新約)
- 陸亨理國語新舊庫譯本 1939(新約) 1958(舊約)
- 蕭鐵笛譯本 1964(新約)
- 新約聖經(1959譯本)
- 新譯四福音
- 聖經呂振中譯本,1970年
- 當代聖經,1974年
- 聖經現代中文譯本,1979年
- 新標點和合本,1988年
- 聖經新譯本,1993年
- 聖經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1997年[3]
21世紀
編輯- 凸桑簡明聖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1年
- 聖經新世界譯本(漢語版),2001年
- 聖經恢復本含註解版,2005年
- 聖經標準本,台灣浸宣出版社修訂和合本,2005
- 聖經和合本修訂版,2006年-2010年
- 新約全書·新漢語譯本,2010年
- 中文英皇欽定本,2011年
- 中文標準譯本(新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全球聖經促進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與Holman Bible Publisher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1年
- NET聖經(中譯本),2011-2012
- NLT聖經(中譯本),2012年
- 聖經和合本根據拜占庭多數文本更新版,2013年
- 聖經當代譯本(修訂版),2016年
- 現代中文譯本2019,2019年
- 環球聖經譯本,2022年
現今流行的中文聖經譯本
編輯和合本聖經
編輯和合本聖經(Chinese Union Version)是現在華語新教各教會最普遍使用的譯本[來源請求]。1890年在上海第二次的宣教士會議時,決定推派代表來翻譯通用的譯本。所以三個委員彙出三種譯本,一種是淺文理的新約(淺文理之意即比較文言文,但不是那麼深),然後再翻文言文的新約。
1907年,出版國語新約和合本,就是用白話文的國語新約。1919年,出文理跟國語的新舊約,所以那時候和合本就全部和在一起出版。至今大部份的教會用的聖經仍是和合本的譯本。事實上,近百年來還是沒有一個譯本能夠完全地取代和合本;雖然和合本當時所用的一些名詞,或者一些文法的方式,我們今天讀時可能有一點點不習慣,但是基本上此譯本的翻譯因為這三方面都做非常地好,所以現在固然有新的編譯版,但是很少能夠完全取代它[來源請求]。
思高本聖經
編輯聖經思高本是現在華語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最普遍使用的譯本。此譯本的出版起源自1924年,在上海舉行的天主教會議決定翻譯《聖經》。天主教修會方濟各會於1945年著手翻譯,1948年遷往香港繼續翻譯工作。花了九年時間翻譯舊約,再用六年時間翻譯新約,於1968年正式出版。這是第一部翻自原文的公教聖經全譯本。
香港思高聖經學會(方濟各會雷永明神父主持)是這個公教聖經全譯本的翻譯和出版單位,所以通稱「思高譯本」或「思高本」。此外,思高聖經學會在台灣的台北市設有分支-「思高聖經學會出版社」,負責在台灣出版印行思高譯本。
方濟各會翻譯《聖經》時,有使用專門收集聖經文獻的圖書館。部分譯者更親自赴以色列實地考察。翻譯時,除使用原文外,參考的考古文獻則多以法、德兩文記載和教會用的拉丁文。
其他譯本
編輯在海外今天也有比如象「今天佳音譯本」的現代中文譯本,還有「聖經新譯本」,但是到目前為止都還很難完全取代和合本。現在聖經中文公會在準備把「和合本」和「合譯本」當中若干名詞、用詞、地名改為現代化的方式[來源請求]。
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來源
編輯參見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中文聖經
- 《中文聖經翻譯史》(聖經.中文.翻譯)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信望愛珍本聖經查詢(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韓南:〈作為中國文學之《聖經》:麥都思、王韜與「《聖經》委辦本」(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思高聖經學會藏書 (The Studium Biblicum OFM Collection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華人基督教文獻保存計劃
- 基督教古籍資料庫 (Christianity Rare Books Databas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特藏及文獻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