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百科全書
《大英百科全書》(英語:Encyclopædia Britannica,中國大陸譯《不列顛百科全書》[1],中國大陸舊譯《大英百科全書》[1])是由私人大英百科全書出版社所出版的英語百科全書,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具權威的百科全書,是英語世界俗稱的ABC百科全書之一。大英百科全書的條目由大約100名全職編輯及超過4000名專家編寫而成。它被普遍認為是最有學術性的百科全書。[2][3]
大英百科全書 | |
---|---|
原名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
作者 | 100名編輯 超過4000名專家 |
類型 | 三段式查閱本 |
系列 | 32冊 |
語言 | 英文 |
主題 | 百科全書 |
發行資訊 | |
插圖 | 安德魯·貝爾[*] |
出版機構 | 大英百科公司 |
出版時間 | 2010(第15版) |
出版地點 | 英國(1768–1901) 美國(1901至今) |
中譯本出版日期 | 1980 |
媒介 | 紙本、光碟、網路 |
規範控制 | |
OCLC | 71783328 |
《大英百科全書》是現存仍然發行的最古老的英語百科全書。[4]它於1768年至1771年間在英國愛丁堡首次問世,立刻受到讀者歡迎,且出版規模日漸擴大。平均13年左右出一次新版[5](p. 145)。1801年的第三版冊數已達21。[6][7]隨著其地位的日益提高,作者團隊招賢納士也變得更加容易。1875年至1889年間的第9版和1911年的第11版被認為是學術與文學風格兼併的標誌性百科全書。[6]從第11版起,《大英百科全書》的條目趨於精簡,以進軍北美市場。[6]1933年,《大英百科全書》採取「連續性修訂」政策,即不斷再版並定期更新條目。[7]經過70多年的時間洗禮,《大英百科全書》的數量規模已保持穩定,字數維持在4千萬上下,涵蓋約50萬個主題。[8]20世紀80年代起,大英百科全書出版社與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大英百科全書》的簡體中文版[9]。1994年正式發行的《大英線上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line)除包括實體書內容外,還包括最新修訂和大量實體書中沒有的文章,可檢索詞條達到98,000個,收錄了322幅手繪線條圖、9,811張照片、193幅國旗、337幅地圖、204段影片、714張表格等豐富內容。雖然在1901年它的出版地變更為美國,《大英百科全書》依然保留了英式英語的拼寫規則。[2]
與其他百科全書一樣,《大英百科全書》也面臨著財政窘境。[4]另一方面,某些早期條目被批評不準確、有失偏頗,或者編者的資歷不足。[6][10]雖然管理層曾對這些批評作出回應[11],但部份現今的版本內容的準確性仍然受到質疑[2][12]。
歷史
編輯《大英百科全書》(又名「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是蘇格蘭啟蒙運動的產物,當地的書商和印刷工人科林·麥克法卡爾(Colin Macfarquhar)和雕刻家安德魯·貝爾(Andrew Bell)決定以「紳士協會」的名義發表一套工具書。他們聘請了當時28歲的威廉·斯梅利,以200英鎊為報酬,讓他編輯一部三卷、共100章的《大英百科全書》。第一卷於1768年12月出版,售價六便士。1771年,三卷全部完成,總計2391頁(包括160幅銅板雕刻),一共發行3000套。三卷的篇幅相近,分為A-B、C-L和M-Z。由於《大英百科全書》的篇幅很長,價格自然較高,曾有一段時間,擁有大英百科全書是貴族的身份象徵。
由於第一版相當成功,因此麥可法爾和貝爾決定做更大的第二版。又因斯梅利拒絕繼續編輯,因此麥克法卡爾不得不親自出馬。第二版共10卷,8595頁,於1777年至1784年間出版。
然而,直到1788年至1797年間出版的第三版才真正達到了百科全書的規範要求。此版開始的編輯是麥克法卡爾,他去世後由喬治·格雷戈續任。第三版共18卷,(含2個補充卷),有16,000多頁。此版也包括格雷戈聘請專家和學者特別為《大英百科全書》撰寫的文章。
第九版奠定了《大英百科全書》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書之一的基礎[5]:145。
至第十版止,《大英百科全書》的重要文章的篇幅往往比現代的百科全書來得長,且更具學術性。19世紀裡《大英百科全書》的文章大多有當時的最新發明成就。
通常認為法國的《百科全書,科學、藝術和工藝詳解詞典》是《大英百科全書》的範本,不過後者的內容要保守得多。
此後的版本多為獻給在位的英國國王或女王的。
在第四版到第六版中,文章作者包括許多知名的蘇格蘭和英格蘭學者,如威廉·黑茲利特、約翰·斯圖爾特·密爾、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大衛·李嘉圖、司各特等。托馬斯·楊在他關於埃及的文章中附加了他翻譯的羅塞塔石碑上的埃及象形文。
19世紀20年代末,愛丁堡的布萊克兄弟的出版社收購了《大英百科全書》的版權,他們出版了第七版和第八版。第九版也被稱為「學者版」,於1875年至1889年間出版,涵括眾多著名作者寫的、非常深奧的學術性文章。有人稱此版為英語百科全書歷史上的頂峰,當時有英國人認為,該書的權威性「僅次於上帝」。
1895年,布萊克將出版社移至倫敦。
1901年,《大英百科全書》的版權轉入《泰晤士報》報社。第十版共11卷,新增了地圖和目錄卷,實際上是對第九版的一個補充。1897年至1922年間由美國人胡帕(Horace Everett Hooper)擔任主編。1909年的第11版起,劍橋大學協助《大英百科全書》編輯出版。
1910年至1911年間出版的第十一版基本上是對《大英百科全書》的重寫,它被看作是《大英百科全書》的經典版,同時它也表明了其新出版商的新目標。為了吸引讀者和增加銷售量,這一版的文章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追求更高的可閱讀性,內容變得短小精悍。作者團隊包括英國生物學家湯瑪斯·亨利·赫胥黎、英國哲學家阿爾弗雷德·諾思·懷特黑德、英國詩人阿爾加儂·查爾斯·斯溫伯恩及俄國革命家彼得‧克魯泡特金[13](p. 119)。這個版本也是第一個所有卷同時出版的版本,而不是一卷接著一卷出版的。此版已被納入公有領域,其內容可在encyclopedia.jrank.or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及1911encyclopedia.org網站上查看。(實體書仍在classiceb.co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發售)此版的獻辭中有美國總統的名字,並刪去了相關的負面內容,成為此後《大英百科全書》的常態[5](p. 53)。
而後《大英百科全書》的版權和商標又被賣給西爾斯百貨,出版地移至美國伊利諾斯州的芝加哥。第十二和十三版均以三卷補充卷的形式出版,它們必須與第十一版一起使用。1929年出版的第十四版又一次作出大幅改動。不僅卷數減少,且文章篇幅更短,使其作為更方便的工具書。但也有人批評其刪除了不利於天主教教會的內容[14]。從第十四版開始,《大英百科全書》放棄一直採用的「10年一次」的再版制,而改為「每年修訂10%條目」的連續修訂製。
1941年,喜爾斯百貨商店將其版權贈與芝加哥大學。從1943年起,威廉·班頓任主編,直至1973年逝世,此後他妻子繼任,直到1974年逝世。
1974年,《大英百科全書》第十五版問世,它在結構上有較多的改進,出版商稱其為「革命」。全書共30卷,包括1卷「百科類目」,19卷「百科詳編」和10卷「百科簡編」。其中增添了許多新興的科技類條目從而使得其國際性增強,但是同時伴隨的檢索性降低遭到外界批評[5](p. 147)。
1985年,《大英百科全書》又推出「革新版」。卷數增至32,包括1卷「百科類目」、17卷「百科詳編」、12卷「百科簡編」和2卷「索引」[5](pp. 147-148)。
1996年1月,瑞士億萬富翁雅各布·薩弗瑞買下了《大英百科全書》的版權。
2012年3月13日,大英百科全書宣布停止印刷版發行,全面轉向電子化[15]。
2018年6月7日,大英百科全書發布了Google Chrome的擴展程序Britannica Insights。[16]
光碟版和網頁版
編輯20世紀80年代,微軟提出要和《大英百科全書》出版方合作,出版CD-ROM形式的百科全書。但出版方認為自己有能力占有市場,且獲得足夠利潤,因此拒絕了微軟的建議。《大英百科全書》的高級經理認為,這套百科全書是一種代代相傳的名譽商標,CD-ROM版本無法與其競爭,亦無法做出增補。因此微軟決定與科里爾百科全書合作,創立了Encarta。
1990年,《大英百科全書》的總銷售額達到6.5億美元,也是它目前保持的紀錄。1993年,Encarta上市,作為回應《大英百科全書》也開始出售CD-ROM版。然而,CD-ROM版的利潤無法與印刷版相比,前者的內容甚至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免費使用。
前《大英百科全書》的主編羅伯特·瑪切里認為,《大英百科全書》未能在早期利用優勢發展電子百科全書。事實上,世界上第二部多媒體百科全書《康普頓百科全書》就是由《大英百科全書》出版社在1989年出版的。但是《大英百科全書》直到1994年都未出版CD-ROM版,使得Encarta搶占先機。瑪切里認為這是高管人員的重大失誤[17]。
2004年,大英百科全書公司和台灣的遠流/智慧藏學習科技公司合作,依據2002年推出的英文版本,編纂了一部中英對照的線上版本,這也是大英百科全書公司成立以來的第一部雙語產品。不過其已於2015年1月15日關閉網站並終止服務。
競爭
編輯時至今日,《大英百科全書》最大的競爭者是網際網路上的資訊。許多人更喜歡使用搜尋引擎(如Google、雅虎等)來搜尋他們需要的資訊,不過這樣的資訊往往缺少組織和結構,顯得零亂,而《大英百科全書》則可以單一來源提供眾多組織嚴謹的資訊。
其它競爭者包括維基百科。《大英百科全書》與維基百科從品質上來比較是很困難的。2005年12月14日《自然》(Nature)對兩個百科全書間41篇科學內容的文章進行比較,指出維基百科含有162個錯誤,《大英百科全書》含有123個錯誤[18]。《大英百科全書》指責《自然》的比較行為犯了嚴重錯誤[19],首先,《自然》指出有錯誤的文章不全部源自《大英百科全書》,其中有兩篇文章取自《大英百科全書》的周年紀念冊,有兩篇取自《康普頓百科全書》,另有一篇來源不明。此外,有些文章是由《大英百科全書》的數篇文章片段組成的,有些被《自然》說成是錯誤的,實際上並非是內容錯誤(比如拼寫錯誤)。《自然》堅持它的比較結果,否認結果有錯這一說法[20]。
《大英百科全書》與其它印刷版的百科全書也難分高下。比如,1994年,Kenneth Kister認為《大英百科全書》位於大多數其它百科全書之上,但不如《大美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Americana)、《世界圖書百科全書》(World Book Encyclopedia)和《康普頓百科全書》(Compton's Encyclopedia)。[來源請求]
目前版本
編輯《大英百科全書》的目前版本有四千多名作者,其中包括米爾頓·弗里德曼、麥可·E·德巴基、卡爾·薩根等學者。在莫迪默·阿德勒的指導下,目前1974年首版的第15版不像過去那樣按照字母排列,而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部一卷的結構性的目錄;第二部分是百科簡編(Micropædia),為一部12卷的比較短的文章(大多數一至五段);第三部分是一部17卷的長文章,這些長文章的長度可以從數頁達300多頁。短文章中包括許多指向長文章或其它短文章的注釋。長文章包括國家、科學學科等等,提供詳細的資訊。它們往往分許多章節,然而這些章節本身就足以在其它百科全書中構成獨立的文章了。這樣做的目的在於使得知識系統化和闡明各個內容之間的關係。1985年又增加了兩卷目錄,此後出版的印刷版都是對第十五版的更新。在過去三年中,有46%的內容被更新。2009年夏季出版的2010版本是最後的印刷版。(大英百科全書2010書本版)
2014年的DVD版包括6,672萬多個詞和121,102篇文章,其中包括85,555篇《大英百科全書》的文章,以及《大英學生百科全書》的17,964篇文章、《大英基本百科全書》的3,338篇文章,和1993年至2012年間的14,153篇文章,以及過去版本的文章,[21]還含有輔助內容,如地圖、錄影、錄音、動畫和網上連結等,同時提供詞典等工具。台灣遠流出版社目前有售2011年的DVD-ROM版本。網上版目前有20萬多篇文章,每月更新,還有《紐約時報》、英國廣播公司的新文章的超連結。訂閱費為每年34.95美元,學校和圖書館訂閱有特惠價。
此外,大英百科全書出版社還出版一些縮減的百科全書,以及專業工具書。
版本歷史
編輯版本 | 出版時間 | 卷數 | 主編 |
---|---|---|---|
第1版 | 1768年–1771年 | 3卷 | 威廉·斯梅利 |
第2版 | 1777年–1784年 | 10卷 | 詹姆斯·提特勒 |
第3版 | 1788年–1797年 | 18卷 | 科林·麥克法卡爾和喬治·格雷戈 |
第3版補充版 | 1801年,修訂於1803年 | 2卷 | 喬治·格雷戈 |
第4版 | 1801年–1810年 | 20卷 | 詹姆斯·米拉 |
第5版 | 1815年 | 20卷 | 詹姆斯·米拉和托馬斯·波納 |
第6版 | 1820年–1823年,補充卷1815年–1824年 | 20卷 + 6補充卷 1 | 查爾斯·麥克萊倫和麥克維·奈皮爾 |
第7版 | 1830年–1842年 | 21卷 | 麥克維·奈皮爾 |
第8版 | 1852年–1860年 | 22卷 2 | 托馬斯·斯圖亞特·特萊爾 |
第9版 | 1875年–1889年 | 25卷 3 | 托馬斯·斯賓瑟·拜恩斯 |
第10版 | 1902年–1903年 | 第9版 + 11卷補充 4 | 唐納德·沃萊斯等 |
第11版 | 1910年–1911年 | 29卷 | 休·奇斯霍爾姆 |
第12版 | 1921年–1922年 | 第11版 + 3卷補充 5 | 休·奇斯霍爾姆 |
第13版 | 1926年 | 第11版 + 3卷補充 6 | 詹姆斯·路易斯·加爾溫 |
第14版 | 1929年–1973年 | 24卷 7 | 詹姆斯·路易斯·加爾溫等 |
第15版 | 1974年–1984年 | 30卷 8 | 莫迪默·阿德勒等 |
1985年–2010年 | 32卷 9 |
注釋
第1版不收錄人物條目。第2版正值美國獨立戰爭,但書中絲毫沒有反映。 1 第4、5、6版的補充卷,包括科學史的原始文章 2 第7和14版包括獨立的目錄卷 3 第9版包括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關於電和磁以及開爾文男爵關於熱的文章 4 第10版包括一捲地圖和第9和第10卷的目錄 5 第30至32卷 6 這個補充取代了以前的補充 7 從這個版本開始有不斷進行的修正 8 分三部分 9 1985年目錄被從第一部分分出,獨自成為兩卷。第三部分的文章加強,加長,少數中幅度的文章被移動到第二部分 |
紙本走入歷史
編輯歷經了244年的漫長歲月,《大英百科全書》2012年3月13日宣佈,目前市面上庫存的紙本百科全書賣完後,將不再推出印刷版,內容全面數位化。為紀念印刷版本的「光榮退役」,《大英百科全書》網站自3月13日起提供一周的免費瀏覽。[22]
閱讀者
編輯世間不乏把《大英百科全書》完整讀完的人,例如,卡扎爾王朝君王法阿里曾讀完第三版,美國商人Amos Urban Shirk花了4年半,讀完共23冊的1911年版[23],除此之外還有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美國物理學家費曼、英國小說家塞西爾·斯科特·福雷斯特等[13](p. 364)。2006年,一位任職《君子雜誌》(Esquire)的記者A·J·賈各布斯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看完3萬3千頁的2002年版,並把讀後感寫成一本書《我的大英百科狂想曲》(The Know-It-All: One Man's Humble Quest to Become the Smartest Person in the World)。王雲五在19歲時購得《大英百科全書》,約三年中幾乎每日翻讀兩三個小時。[24]胡適稱王雲五是「有腳的百科全書」。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大英百科全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B/OL] [2024-07-16] // 陳至立.辭海. 7版網路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 ^ 2.0 2.1 2.2 Kister, KF. Kister's Best Encyclopedias: A Comparative Guide to General and Specialized Encyclopedias 2nd. Phoenix, AZ: Oryx Press. 1994. ISBN 0897747445.
- ^ Sader, Marian; Lewis, Amy. Encyclopedias, Atlases, and Dictionaries. New Providence, NJ: R. R. Bowker (A Reed Reference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ISBN 0-8352-3669-2.
- ^ 4.0 4.1 Encyclopedias and Dictionaries.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8 15th editio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257–286. 2007.
- ^ 5.0 5.1 5.2 5.3 5.4 金常政. 百科全书的故事. 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5-03. ISBN 7501326231.
- ^ 6.0 6.1 6.2 6.3 Kogan, Herman. The Great EB: The Story of th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8. .
- ^ 7.0 7.1 Encyclopædia.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4th edition. 1954. Aside from providing an excellent summary of the Britannica's history and early spin-off products, this article also describes the life-cycle of a typical Britannica edition. A new edition typically begins with strong sales that gradually decay as the encyclopaedia becomes outdated. When work on a new edition is begun, word leaks out and sales of the old edition effectively stop, just at the time when the fiscal needs are greatest: a new editorial staff must be assembled, articles commissioned, etc. Elkan Harrison Powell identified this cyclic fluctuation of income as a key danger to the fiscal health of any encyclopaedia, one that he hoped to overcome with his innovative policy of continuous revision.
- ^ The New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5th edition, Index preface. 2007.
- ^ 楊永林; 莊建. 《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面世. 光明日報. 1998-10-14 [2022-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1).
- ^ Burr, George L. Th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A Dictionary of Arts, Sciences, Literature and General Information.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1911, 17: 103–109. doi:10.2307/1832843.
- ^ Fatally Flawed: Refuting the recent study on encyclopedic accuracy by the journal Nature (PDF).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Inc. March 2006 [2006-10-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12-02).
- ^ Giles, Jim. Internet encyclopedias go head to head. Nature. 2005-12-15, 438: 900–901 [2006-10-21]. doi:10.1038/438900a.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24).
- ^ 13.0 13.1 Jacobs, Arnold Stephen Jr. 黃芳田譯. 我的大英百科狂想曲. 遠流. 2006. ISBN 9789573259169.
- ^ 麥可白, 約瑟夫. Lies and Fallacies of th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How Powerful and Shameless Clerical Forces Castrated a Famous Work.... [2006-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6-14).
- ^ Change: It’s Okay. Really.. 大英百科全書博客. [2012-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0).
- ^ Encyclopedia Britannica's new Chrome extension is a simple fix to Google misinformation. The Verge. [22 Novem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2 November 2018).
- ^ The Building of Britannica Online. howtoknow.com. [2005-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
- ^ Nature 438, 900-901 (15 December 2005) | doi:10.1038/438900a. [2006-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24).
- ^ Britannica: Fatally Flawe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 ^ Natur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a respons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 ^ 2014 Ultimate Reference Suite DVD (Window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DVD
- ^ 244年《大英百科》紙本走入歷史 改為線上版. [2012-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8).
- ^ The Know-It-All: One Man's Humble Quest to Become the Smartest Person in the World. Wikipedia. [2011-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1).(英文)
- ^ 《八十自述》:「接連約三年內,幾乎每日都把《大英百科全書》翻讀二三小時,除按各條順序閱讀大概外,通常系從索引方面,將某一題材與其相關題材,作較有系統的閱讀。這樣的讀書,博而不專,原是很愚拙的。現在回想一下,不僅把這二三年自己讀書時日的重要部分占據了,而且由於博而不專的習慣養成,使我以後約莫二十年間常常變更讀書門類的興趣,結果成為一個四不像的學者;否則以我對於讀書的興趣,自問理解與記憶都還不差,雖無機會進大學之門,至少也可藉自修而專攻一科,或可勉廁於專家之列呢?」
延伸閱讀
編輯- Einbinder, Harvey. The Myth of the Britannica. New York: Grove Press. 1964. ISBN 978-0384140509.
- Jacobs, Arnold Stephen, Jr. The Know-It-All: One Man's Humble Quest to Become the Smartest Person in the World.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2004. ISBN 978-0743250627.
- Kister, Kenneth F. Kister's Best Encyclopedias: A Comparative Guide to General and Specialized Encyclopedias 2nd. Phoenix, AZ: Oryx Press. 1994. ISBN 978-0897747448.
- Kogan, Herman. The Great EB: The Story of th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8. .
- Lee, Timothy. Techdirt Interviews Britannica President Jorge Cauz, Techdirt.com, 2 June 2008
- Greenstein, Shane, and Michelle Devereux (2006). "The Crisis at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case history, 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