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的天堂(阿拉伯語:جنّة;羅馬化:Jannah)在中文裡又稱為天園或樂園,即猶太教所說的七層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基督教的天國,在阿拉伯語原文字面上意思是「花園」。根據伊斯蘭教的末世論,人在死後會在墳墓裡停留至復活日。穆斯林相信死者生前的行為將決定他在墳墓裡的待遇。根據穆斯林的信仰,人們今生渴望的事物在天堂裡應有盡有[1]。
《古蘭經》對天堂有詳盡的描述。天堂有七層,最高層的天堂即稱作「天堂」(فردوس),是先知、殉教者與最誠實的虔敬者的歸宿。與天堂相對的是地獄,中文一般稱為「火獄」。
對天堂的描述
編輯《古蘭經》、《聖訓》以及傳統的古蘭經經注學對天堂都有詳盡的描述。天堂有七個大門,每層天堂又細分成一百個等級。最高層的天堂即稱作「天堂」(فردوس,firdaus),有時又稱為「阿甸園」(阿拉伯語:جنات عدن,Jannātu ʿAdnin),即伊甸園。這一層的天堂由穆罕默德優先進入,然後才輪到窮人與最虔敬的人。天使們會以「平安」或「祝你們平安」的問候語向進入天堂的人問好 [2]。
- 「眾天使從每道門進去見他們,(說):「祝你們平安!這是你們因堅忍而得的報酬,後世的善果真優美。」(古蘭經 13:23-24)
伊斯蘭教經典這樣描述永生天堂居民的生活情狀:快樂-沒有受傷、悲傷、恐懼或恥辱-在那裡凡事有求必應。傳統上認為天堂居民的年齡都是同歲的(33歲),而且不分階級地位。他們的福利有:穿著貴重的長袍、穿戴貴重的手鐲、享用精緻筵席時擦上貴重的香水。居民們靠在鑲著黃金或寶石的墊褥上,不老的年輕侍從端著無價的容器服待著他們。至於飲食方面則有肉類、不醉人且不令人起勃谿的香醇的美酒與純淨的飲料。他們與生前的雙親、配偶與孩子們一同歡樂(如果他們也被允許進入天堂的話)-話家常回憶著前生的往事。
天堂居民的住所宜人,有黑眼睛的白皙天堂處女、高聳的花園、林蔭的山谷、有樟腦或生薑味的甘泉;有水河、乳河、蜜河與酒河;四季的美味水果一應俱全,而且不帶扎人的刺。天堂的一日等於地上的一千日。天堂有金銀、珍珠以及其他名貴建材打造的宮殿。傳統上還認為天堂有體色「雪白眩目」的馬與駱駝等生物,另外還有其他生物生活其中。天堂中有巨大的樹木、麝香造成的山巒,其中有河水流過以珍珠與紅寶石砌成的谷地[2]。
天堂中的四條河流分別是錫爾河、阿姆河、幼發拉底河及尼羅河[3]。清快泉(Salsabil)是仁慈河(Rahma)與富足河(Al-Kawthar)的水源[4]。極界樹是一棵巨大的棗蓮,標記著七層天的邊界,沒有任何受造物能跨過那個邊界。
儘管天堂的居民擁有美好的恩賜,能夠獲得真主的寬恕並親近真主才是更幸福的。根據《古蘭經》的說法,真主會讓祂喜悅的人們接近祂的寶座(阿爾史),到那時「有些人的臉將發出耀眼的光芒,默想著他們的主。」看見真主是超越一切恩惠的,是超越一切歡樂的[2]。
進入天堂的條件
編輯根據《古蘭經》,獲得拯救與美滿的來生必須先信仰獨一的真主(認主獨一)、末日審判、歷代使者以及最後的先知穆罕默德。除了信仰外還必須有善行。
儘管善行與信仰真主是獲得救贖的必要條件,只有經過主的審判通過後方可獲得拯救[5]。
《古蘭經》指出進入天堂的必要條件如下:
「 | 敬畏的人,在康樂時施捨,在艱難時也施捨,且能抑怒、又能恕人。真主是喜愛行善者的。敬畏者,當做了醜事或自欺的時候,記念真主,且為自己的罪惡而求饒——除真主外,誰能赦宥罪惡呢?——他們沒有明知故犯地怙惡不悛。這等人的報酬,是從他們的主發出的赦宥,和下臨諸河的樂園,他們得永居其中,遵行者的報酬真優美!(3:134-136) | „ |
「 | 真主與以色列的後裔確已締約,並從他們中派出十二個首領。真主說:「我確與你們同在。如果你們謹守拜功,完納天課,確信我的眾使者,並協助他們,並以善債借給真主,我必勾銷你們的罪惡,我必讓你們進入下臨諸河的樂園。此後,誰不信道,誰已迷失了正路。」(5:12) | „ |
如同人在世時必須面對許多試煉,進入天堂也是要先通過考驗的:
「 | 當時,易卜拉欣的主用若干誡命試驗他,他就實踐了那些誡命。他說:「我必定任命你為眾僕人的師表。」易卜拉欣說:「我的一部分後裔,也得為人師表嗎?」他說:「我的任命,不包括不義的人們。」(2:124) | „ |
「 | 真主還沒有甄別你們中奮鬥的人和堅忍的人,難道你們就以為自己得入樂園嗎?(3:142) | „ |
《古蘭經》表明,誰自恃聰明拒絕使者,誰在來生必受詛咒[5];誰當著使者的面拒絕之,誰在今後兩世都將面對慘痛的命運(參見明證之大成)。相反地,在使者來臨前自行發現一神論真理的人則稱為哈尼夫。
《古蘭經》對天堂的別稱
編輯- 天堂(Firdaus):語源來自波斯語,是最高層的天堂。(18:107;23:11)
- 家鄉(Dār al-maqāmah)(35:35)
- 和平之家(Dār al-salām)(10:25)
- 來生之家(Dār al-akhira)(29:64)
- 花園(al-Jannah):中文常譯為「天園」,是《古蘭經》與《聖訓》裡對天堂最常見的稱呼。(2:35;3:133,142;5:72)
- 樂園(Jannat al-‘adn):語源即希伯來語的「伊甸園」。(9:72;13:23)
- 樂園(Jannat al-na‘īm)(5:65;10:9;22:56)
- 永恆之園(Jannat al-khuld)(25:15)
- 歸宿之園(Jannat al-ma’wá)(53:15)
- 真理之匯(Maq‘ad al-ṣidq)(54:55)
- 安全之家(al-Maqām al-amīn)(44:51)
進入天堂的人數
編輯一些《聖訓》(例如由薩赫勒·伊本·薩德〔Sahl bin Sad〕、伊本·阿巴斯〔Ibn 'Abbas〕、阿布·胡萊拉〔Abu Huraira〕等人傳述的)指出,一些出生於前伊斯蘭教時期(蒙昧時代)的人如果在伊斯蘭教來臨後歸信了真主,那麼他們將不受完全的清算而進入天堂[6][7][8][9]。
天堂的大門
編輯天堂有八個大門,名稱如下:
- 禮拜門(Baab us-Salaah):準時禮拜的穆斯林進入的門。
- 聖戰門(Baab ul-Jihad):為保衛伊斯蘭教而參與自衛戰鬥的穆斯林進入的門。
- 施捨門(Baab us-Sadaqah):經常進行施捨的穆斯林進入的門。
- 醴泉門(Baab ur-Rayyan):經常進行齋戒的穆斯林進入的門。
- 朝覲門(Baab ul-Hajj):勤於朝覲的穆斯林進入的門。
- (Baab ul-Kaazimeenal Ghaiz Wal ‘Aafina ‘Anin Naas):能夠抑怒且能寬恕人的穆斯林進入的門。
- (Baab ul-Aiman):有堅定信仰的穆斯林進入的門。
- (Baab uz-Zikr):勤於記念真主的穆斯林進入的門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Annemarie Schimmel. Islam and The Wonders of Creation: The Animal Kingdom. Al-Furqan Islamic Heritage Foundation, 2003. Page 46
- ^ 2.0 2.1 2.2 "Jannah", Encyclopaedia of Islam Online
- ^ Hughes, Patrick. EDEN. A Dictionary of Islam. New Delhi, India: Asian Educational Services: 106. 1995 [2010-05-15]. ISBN 8120606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6).
- ^ Muhyiddin Ibn 'Arabi. Divine sayings (Mishkat al-Anwar). Oxford, UK: Anqa Publishing. 2004: 105, note 7 [2010-05-15]. ISBN 095345135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1).
- ^ 5.0 5.1 Moiz Amjad. "Will Christians enter Paradise or go to Hel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naissance - Monthly Islamic journal 11(6), June, 2001.
- ^ Sahih Bukhari, Volume 4, Book 54, Number 470, http://www.usc.edu/schools/college/crcc/engagement/resources/texts/muslim/hadith/bukhari/054.sbt.html#4.54.47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Sahih Bukhari, Volume 7, Book 71, Number 605, http://www.usc.edu/schools/college/crcc/engagement/resources/texts/muslim/hadith/bukhari/071.sbt.html#7.71.60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Volume 7, Book 71, Number 648, http://www.usc.edu/schools/college/crcc/engagement/resources/texts/muslim/hadith/bukhari/071.sbt.html#7.71.64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Volume 7, Book 72, Number 702, http://www.usc.edu/schools/college/crcc/engagement/resources/texts/muslim/hadith/bukhari/072.sbt.html#7.72.7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