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風表演班
屏風表演班,台灣舞台劇劇團,於1986年10月6日[1]由當時家喻戶曉的電視喜劇明星李國修在台北市成立。其代表作品有風屏系列(《京戲啟示錄》、《半里長城》、《莎姆雷特》、《女兒紅》)、《三人行不行》系列、經典劇作(《北極之光》、《西出陽關》、《徵婚啟事》、《我妹妹》、《六義幫》等)。
成立時間 | 1986年10月6日 |
---|---|
創始人 | 李國修 繼承人:王月 |
撤銷 | 2013年 |
地址 |
屏風表演班共發表40回作品,演出類型涵蓋喜劇、悲劇、或融合傳統京劇、流行歌舞、魔術科幻等戲劇形式,呈現多元風貌;關懷層面遍及人際關係、歷史探索、老兵議題、政治情勢、民生現況、家庭情感等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議題。
2013年7月,屏風表演班創團藝術總監李國修病逝,屏風表演班於2013年8月宣布《莎姆雷特》巡演後將無限期暫停演出[2]。
2014年4月,屏風表演班《莎姆雷特》於國家戲劇院封箱演出11場。
歷史
編輯- 1986年10月,屏風表演班成立,創辦人李國修兼任團長及藝術總監,草創時期跟九歌兒童劇團、果陀劇場一起擠在一個地下室。創團作品《1812與某種演出》最初五場演出只有五百位觀賞人次,但李國修仍然繼續堅持以他在電視演出的收入來資助劇團。
- 屏風表演班的戲劇經常讓一個演員飾演數個劇中的特色,例如在《三人行不行》系列中的《OH!三岔口》中由三個演員去飾演十二個角色。
- 1988年危機與轉機,屏風表演班第一次財務危機:《拾月/拾日譚》未能獲得觀眾的共鳴,也使屏風面臨首度的財務危機,隨後推出《三人行不行II:城市之慌》,在行銷策略上延續午夜場及跨年演出的作法,除了締造當時小劇場連演40場的新紀錄外,17,100次的觀眾支持,也讓屏風得以繼續在劇場路上前行。
- 1989年屏風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之邀參加民國七十八年台北市戲劇季,演出第十一回作品《半里長城》。屏風首度嘗試古裝大型舞台劇演出,從百人小劇場登上大劇場演出。
- 1989年屏風首創:為劇場技術人員投保意外險。
- 1991年屏風首創:《救國株式會社》締造馬拉松式連演70場的紀錄,創下在農曆大年初一至初五表演藝術活動「照常公演、不打烊」的歷史。
- 1991年屏風第十八回作品《鬆緊地帶》,是李國修紀念妻子王月第一次懷孕生子的劇作。然而,在《鬆緊地帶》的演出過程中,卻發生一件「差點解散屏風」的戲外故事。1991年7月7日下午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文化活動中心(今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城市舞台)的演出,飾演安班主的張復健應劇情需要,得從兩張疊起的高桌上作後空翻躍的京劇動作,結果落地的當下摔裂了腿骨;張復健抱傷演完該場次後,在導演的調度與眾演員的默契之下,曾國城臨危授命帶著小抄上台接續演出。幕落之後,李國修卻在舞台中央哽咽地說「解散屏風罷」,因他自責沒好好照顧每一個人。自此,屏風十分注重幕前幕後所有參與人員的安全,李國修再也不希望有任何人因為屏風而受傷。
- 1991年屏風首創「三合一儀式」:屏風五週年之際,李國修首度嘗試改編本土文學作品——改編林懷民原著小說《蟬》的同名舞台劇。走了五年的屏風,開始在每場演出前,集合技術、演員、行政三組人員於舞台中央進行「三合一」的儀式,在彼此的感謝尊重聲中,祈求演出平安、順利!
- 1991年第二次財務危機:《蟬》龐大的舞台支出,讓票房收入僅6成的屏風再度面臨財務危機。團長李國修以私人名義向朋友借貸,才得以渡過這第五個年頭。
- 1992年4月,《莎姆雷特》首演,屏風表演班賣座收入首次與支出打平,營運漸趨穩定。
- 1993年,《徵婚啟事》首演,李國修一人分飾二十個角色,因大受歡迎,屏風表演班首次獲利。
- 1994年,上海舉行國際莎士比亞戲劇節,李國修率領屏風表演班與上海現代人劇社聯合演出《莎姆雷特》,成為到中國大陸演出的第一個台灣劇團。
- 1994年屏風首創:第六回作品《西出陽關》新版,首創舞台上「滂陀大雨」的雨景視覺特效。
- 1995年屏風首創:為觀眾投保公共意外險。
- 1996年,屏風表演班推出《京戲啟示錄》,被外界認為是李國修的代表作之一。同年,由徐譽庭導演的《黑夜白賊》,雖然在藝評界得到很好的名聲,但票房不佳;李國修決定接下來五年內,屏風表演班的戲仍然由他編導。
- 1996年屏風首創:劇團自辦演劇季。
- 1997年屏風表演班《三人行不行》系列作品榮獲第三屆巫永福文學獎,國內劇本首度獲得此一文學獎的肯定。
- 2000年屏風首創:基於票房分析,屏風苦思策略,首創「差別票價策略」——非假日場次票價低於假日場次票價,此舉希望帶動國內觀眾在非假日看戲的習慣。
- 2000年屏風首創:《半里長城》浪笑版開賣一星期即賣出6500張票,首演場售罄。採用非假日差別價及首創耶誕夜加開午夜場的行銷策略。在台中中山堂與1600位現場觀眾一起歡度耶誕夜。
- 2001年,在屏風表演班推出《不思議的國》前一個月,美國發生911事件,造成票房只有兩成。為避免擴大屏風表演班虧損,李國修宣布停演退票。屏風表演班因此裁員,一度陷入營運危機,面臨解散,最終仍然渡過。
- 2001年3月,成立「屏風文教基金會」與「屏風2軍團」。
- 2002年屏風歷經創團十六年來最大的停演危機後,再度推出定目劇《徵婚啟事》,希冀能讓屏風渡過難關。在屏風背水一戰及藝人天心擔任女主角的力挺演出之下,集結屏風之友的強力動員支持,終讓屏風重新站穩了腳步。
- 2007年屏風秉持著長期經營劇場藝術的信念,將歷年受歡迎的經典作品重新編排,深入民間校園,走訪社會各個角落,散播表演藝術的種子。
- 2008年屏風首度對外發行影像作品:紀錄片《鬼門道》由電影導演周美玲經半年跟拍,側記了屏風二十一週年《京戲啟示錄》從排演到演出過程之全紀錄。
- 2009年屏風首創:第卅八回作品《六義幫》全劇近160個角色,超過50個場次。舞台呈現極速流動,全場不暗燈,並撤掉鏡框式舞台的黑色翼幕,打造不同以往的觀戲感受。此外,因劇情所需,劇中出現部份不雅語言。屏風首度實施劇場分級制,比照電影分級制度,將本劇列為『保護級』,建議6歲~12歲觀眾需家長陪同觀賞。本劇舞台、燈光、音樂、投影與服裝的技術CUE點共計535個,遠超越屏風歷年演出技術CUE點紀錄。不論是文本或舞台美學,這都是台灣劇場界又一個創新的突破,也是李國修挑戰劇場生涯的重大革命。
- 2009年 屏風表演班首度公開招募劇場志工,由臺灣北中南三區分批招募,總計報名人數高達257人。經過網路報名、筆面試及長達8小時的培訓課程後,第一屆「屏風小將」192名正式誕生。屏風表演班同步規劃「小將護照」,用完整的小將服務累計制度,給予屏風小將應有的回饋,並不定期舉辦小將聚會;其後又於2011及2013年招募第二及第三屆屏風小將,全台總計313名屏風小將,堪稱台灣藝文界志工團隊奇蹟。
- 2009年台灣第一齣原創推理喜劇,把遊樂園搬上劇場舞台的驚奇大作《合法犯罪》。
- 2009年12月屏風《莎姆雷特》首度在上海演出。
- 2010年屏風應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邀請,定目演出《百合戀》,並打造台灣第一座升降式水舞台。據主辦單位統計,《百合戀》演出196場,共締造全台30萬人次觀賞記錄,相當於來花博每25人中,就有1人觀賞演出,成績斐然!
- 2011年11月16日原創編導李國修以《京戲啟示錄》劇本,榮獲第34屆吳三連獎文學獎。
- 2011年12月21日,李國修宣布因大腸癌暫別舞台,停止2012年的演出。12月30日,李國修最後一次參與《京戲啟示錄》於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城市舞台的公演,並在台北田徑場同步轉播,開放觀眾入場,現場觀眾超過一萬名。
- 2012年10月《三人行不行》受華山藝術節邀請定目連續演出31場,創下在首演前一周,一萬二千二百九十張票券宣告完售的歷史佳績;同年12月移師台北市公館水源劇場加演20場,所有場次開賣不到兩周即再度售罄。短短兩個月內,累積觀眾人數高達兩萬兩千五百七十四人。
- 2013年7~10月,屏風表演班以《三人行不行》進駐百貨公司,創下藝文團隊進駐百貨公司常駐演出首例。[3]
- 2013年,李國修病逝,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由林佳鋒接任。同年,屏風表演班宣布,年底演完《莎姆雷特》最後一場巡演後,將無限期暫停演出,劇團行政也將解散。[4]
- 2014年,屏風經典劇作《北極之光》翻拍為電影《極光之愛》。
歷年作品
編輯- 1987年2月 第一回作品《1812&某種演出》
- 1987年7月 第二回作品《婚前信行為》
- 1987年11月 第三回作品《三人行不行I》
- 1987年12月 第四回作品《傳與本紀》
- 1987年12月 第五回作品《民國76備忘錄》
- 1988年4月 第六回作品《西出陽關》
- 1988年6月 第七回作品《沒有「我」的戲》
- 1988年8月 第八回作品《拾月拾日譚》
- 1988年12月 第九回作品《三人行不行II─城市之慌》
- 1989年3月 第十回作品《變種玫瑰》
- 1989年5月 第十一回作品《半里長城》
- 1989年9月 第十二回作品《愛人同志》
- 1989年12月 第十三回作品《民國78備忘錄》
- 1990年3月 第十四回作品《從此以後,她們不去那家coffee shop》
- 1990年4月 第十五回作品《港都又落雨》
- 1990年9月 第十六回作品《異人館事件》
- 1991年1月 第十七回作品《救國株式會社》
- 1991年5月 第十八回作品《鬆緊地帶》
- 1991年10月 第十九回作品《蟬》
- 1992年4月 第二十回作品《莎姆雷特》
- 1993年5月 第二十一回作品《三人行不行III─OH!三岔口》
- 1993年10月 第二十二回作品《徵婚啟事》
- 1994年12月 第二十三回作品《太平天國》
- 1996年6月 第二十四回作品《黑夜白賊》
- 1996年10月 第二十五回作品《京戲啟示錄》
- 1997年5月 第二十六回作品《未曾相識》
- 1997年10月 第二十七回作品《三人行不行Ⅳ─長期玩命》
- 1998年10月 第二十八回作品《也無風也無雨》
- 1999年5月 第二十九回作品《三人行不行Ⅴ─空城狀態》
- 1999年10月 第三十回作品《我妹妹》
- 2001年4月 第三十一回作品《婚外信行為》
- 2001年10月 第三十二回作品《三人行不行VI-不思議的國》(未公開演出)
- 2002年2月 第三十三回作品《北極之光》
- 2003年10月 第三十四回作品《女兒紅》
- 2005年4月 第三十五回作品《好色奇男子》
- 2005年10月 第三十六回作品《昨夜星辰》
- 2008年4月 第三十七回作品《瘋狂年代》
- 2008年10月 第三十八回作品《六義幫》
- 2009年10月 第三十九回作品《合法犯罪》
- 2010年11月 《百合戀》(2010年台北花博定目劇)
- 2011年4月 第四十回作品《王國密碼》
- 2012年 第四十一回作品《鬼才聽你唱歌》(未公開演出)
班底演員
編輯累積場次與觀賞人次
編輯至2014年4月27日止,累積場次為1,892場,累積觀賞人次為1,575,111人次。
大事記
編輯- 1986年10月,屏風表演班成立
- 2001年,推出《不思議的國》前一個月,美國發生911事件,造成賣座票房只有兩成。為避免擴大劇團虧損,李國修宣布停演退票。屏風表演班因此裁員,一度陷入營運危機,但最終仍然渡過。
- 2011年12月,李國修宣布暫別舞台,並於台北田徑場轉播《京戲啟示錄》公演
- 2013年7月2日,創辦人李國修因大腸癌於03:34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病逝,享年58歲
- 2013年12月29日宣布後無限期暫停演出,但因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邀請,決定將於2014年4月在國家戲劇院演出《莎姆雷特》,希望能在台灣劇場指標地位畫上暫時休止符。
- 2014年屏風表演班繼承人王月為將李國修作品轉拍為電影,宣布2014年4月24~27日於國家劇院加演《莎姆雷特》籌綽電影拍攝資金。[5]。
參考資料
編輯- ^ 華少甫. 屏風表演班走了27年停演 王月分享李國修生前小故事. ETtoday. 2014-04-27 [2014-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8).
- ^ 趙靜瑜. 《莎姆雷特》巡演後 屏風將無限期暫停演出.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3-08-27 [2014-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8).
- ^ 蕭孜玹.屏風《三人行不行》駐點百貨公司飄藝味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蘋果日報.2013-05-25
- ^ 鄭景雯.屏風年底暫停 內部人員也震驚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Yahoo奇摩新聞.2013-08-26
- ^ 洪秀瑛.王月加演《莎姆雷特》籌資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時電子報.2014-01-18